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财经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摘 要】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极大的增加了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专业的旅游规划与管理方向,增大了人才的缺口。应用型旅游人才的需求增加,带来的不仅是旅游教育的扩张,也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针对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提出了策略。策略包括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进一步界定,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大,创新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之间更好地适应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合理扩大教学人员与管理人员在企业作为客座讲师进行实践教学等。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训
一、中国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旅游业经历了多年的迅速发展,在这个世纪初,境内旅游收入和境外客人入境旅游收入得到了成倍的增长。
从2000年的3175亿元到2013年超过了2.6276万亿元,中国来自国内旅游收入在13年间增加了827%,几乎等于作为亚洲旅游胜地泰国这些年全国的GDP收入。与此同时来自国外游客的旅游收入从2000年的162亿美元增加到了516.64亿美元,增加了318%,接近欧洲的玫瑰之国保加利亚在这些年的GDP收入。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存在着一个更大的需求。我们可以看到的数据是,中国的旅游业需要约800万名专业人才,而人才缺口是200多万。旅游机构,尤其是旅行社、酒店和在线旅游服务等,有着高质量专业人员严重的需求。
中国旅游业的复苏开始于三十年前,并在短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扩张,然而,专业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的积累却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伴随着中国旅游专业职业教育的大规模发展的到来,相应的在扩大专业教育规模过程中的人才培训模式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因此,以促进就业,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为优先目的来培养人才,就意味着通过探索培养实践性高技能的旅游业人才的方法,培养复合旅游市场实际需求的旅游业应用型人才。
二、旅游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之后,中国的旅游专业已形成的较为明显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可以归纳为复合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培养综合性旅游专业人士,其主要目标是培养不仅可以满足发展社会需求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的人才。在这种模式下,专业书籍和广义教材通常被结合起来,与专业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相联系,形成了一定的培养模式。这是主要是大学,尤其是那些在211项目和985项目的重点大学中,应用了该复合模式。
就业需求的调查表明,中国具有实际更大的对实践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根据教育部的官方声明,综合性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将面临一次重大转型。有将近600所学院和大学,几乎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机构的一半将转化为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
然而,中国的人力资源培训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差距正在变得更加的明显。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已经过时。根据对中国多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关键字出现频率的归纳分析,经济管理里的理论课程占据了总体课时量的一半以上,排列于这一序列的顶部。
根据对旅游管理专业教科书的分析,通常会把国际水平的课程纳入教学内容体系的高校之战极小的一个比例,而大对数大学相对来说课程都非常的保守。大多数学校的时间性教学普遍的只能把学生输送到低端的工作岗位上去,例如酒店的问询住、服务中心、和公共区域服务。
实践教学内容不能满足职业需求,在实践教学内容和未来职业需求之间的巨大的差异反映出了实际教学的落后,这是中国旅游管理专业的严重弊端,远远满足不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其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非常的不稳定。中国的企业和公众机构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欧债危机的影响,这些经济上的波动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稳定,从而间接的影响到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实践性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加强实践教学效果。实践基地包括酒店,旅行社和在线旅游服务网站等。而现实表明,通过各高校对实践教学基地的探索,近年来整体教学效果反而有所降低。
对东北三省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调查研究显示,教学效果的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实践教学基地的不稳定引起的。而且,这种不稳定性伴随着旅游产业的不确定性和不断的重新整合会愈加严重,这必将影响到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
再次,旅游管理专业的时间教学也存在着严重的错位。大多数学校都结合就业导向致力于培养特殊的实践型人才,但是专业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在实践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难点。
为了实行统一管理,大多数学校会安排学生到旅行社或者酒店来完成实践教学课程。然而,学生仅有一点或者根本没有工作经验,很难独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因此他们通常都忙碌在底端的工作岗位上。例如,当学生被安排在旅行社或者酒店来完成实践教学的时候,他们通常做的是导游或者服务生的工作,而不是设计旅游线路或者旅行社的管理者或者酒店的管理者。
综合以上,陈旧的教学内容,不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教学实践手段的错位的现实都存在于中国旅游管理专业的时间教学当中。为了毕业生能够适应相对高的职业岗位和具有较高的工作能力,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加强专业实践教育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中国的旅游管理,已经差不多完成了它的内部整合和对接,经过了主要针对旅游产品改革,尤其是旅游产品的多样性、种类和价值改革。另外,现在中国的旅游业也几乎完成了与现代化服务业的对接。因此,目前中国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应该集中于实践操作能力,以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实践型人才来完成行业的经一步改革。 (一)进一步明确职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目标
中国的旅游管理专业应该与学校的长远目标相一致,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实践性人才而不是追求传统的大众性的人才。
学校应该根对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进行细节分析,据自己的运行规模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和这一时期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向。这样可以避免学校的办学方向与人才培养之间产生隔阂,同时可以解决劳动力供给根本上的结构性差异。
学校可以把旅游管理专业细分为连锁酒店管理方向、涉外酒店管理方向、旅游服务管理方向、导游方向、景区景点规划及管理方向等,根据工作范围来设定不同类别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向可以将人才培养更加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相关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相应的建立起来,去改善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学校的教学个性化,培育教学特色。
(二)改进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
在明确的专业教学目标下,学校应该改进实践实训在教学课程中的比例,以把课堂学习相联系和实践操作能力、基础训练、课程学习以及实习相结合为重心来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实践学习的时间可以成功改善形式的枯燥的教科书学习带来的效果。
在加强实践课程的同时,学校应同时结合专业教育在实习基地的实践课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旅游管理知识,掌握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掌握在与他们未来的工作氛围相匹配的理论知识。这将缩短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企业的要求之间的差距。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材应该选用与实践操作课程相关的教材,避免与其他高校教学内容的相互复制。学校应该根据区域旅游市场的需求、旅游城市的实际情况来相应的增加或者删减原有的教学内容,应相应的增加景区景点管理和旅游路线的设计在丰富教学内容。位于景区景点相对集中区域的学校应该相应的增加旅游服务管理和旅游网站建设管理等,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学校的时间课程的安排应当注重当地企业个公共机构的需求,培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三)神话校企合作培养方式改革
目前,很多学校应用了这种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然而,他们的方式相对保守,主要是输送学生到教学实践基地来完成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师资的决定和培训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变动空间,在实践教学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也必然带来实践培训内容的不稳定。
因此建议学校和企业之间应该建立长期的合作联盟而不是单一的学校主导的形式上的合作。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是灵活的,鼓励企业和公共机构参与到人才培养计划当中将会实现企业人才招募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双赢。
作者简介:钱静,1980.6,女,硕士研究生,2006年毕业于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现为讲师,任教于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马艳.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评价—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D].辽宁师范大学 2007
[2]杨森.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2
[3]沈宏洁.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 2013
[4]王翠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新模式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08
【摘 要】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极大的增加了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专业的旅游规划与管理方向,增大了人才的缺口。应用型旅游人才的需求增加,带来的不仅是旅游教育的扩张,也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针对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提出了策略。策略包括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进一步界定,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大,创新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之间更好地适应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合理扩大教学人员与管理人员在企业作为客座讲师进行实践教学等。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训
一、中国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旅游业经历了多年的迅速发展,在这个世纪初,境内旅游收入和境外客人入境旅游收入得到了成倍的增长。
从2000年的3175亿元到2013年超过了2.6276万亿元,中国来自国内旅游收入在13年间增加了827%,几乎等于作为亚洲旅游胜地泰国这些年全国的GDP收入。与此同时来自国外游客的旅游收入从2000年的162亿美元增加到了516.64亿美元,增加了318%,接近欧洲的玫瑰之国保加利亚在这些年的GDP收入。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存在着一个更大的需求。我们可以看到的数据是,中国的旅游业需要约800万名专业人才,而人才缺口是200多万。旅游机构,尤其是旅行社、酒店和在线旅游服务等,有着高质量专业人员严重的需求。
中国旅游业的复苏开始于三十年前,并在短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扩张,然而,专业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的积累却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伴随着中国旅游专业职业教育的大规模发展的到来,相应的在扩大专业教育规模过程中的人才培训模式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因此,以促进就业,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为优先目的来培养人才,就意味着通过探索培养实践性高技能的旅游业人才的方法,培养复合旅游市场实际需求的旅游业应用型人才。
二、旅游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之后,中国的旅游专业已形成的较为明显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可以归纳为复合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培养综合性旅游专业人士,其主要目标是培养不仅可以满足发展社会需求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的人才。在这种模式下,专业书籍和广义教材通常被结合起来,与专业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相联系,形成了一定的培养模式。这是主要是大学,尤其是那些在211项目和985项目的重点大学中,应用了该复合模式。
就业需求的调查表明,中国具有实际更大的对实践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根据教育部的官方声明,综合性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将面临一次重大转型。有将近600所学院和大学,几乎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机构的一半将转化为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
然而,中国的人力资源培训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差距正在变得更加的明显。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已经过时。根据对中国多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关键字出现频率的归纳分析,经济管理里的理论课程占据了总体课时量的一半以上,排列于这一序列的顶部。
根据对旅游管理专业教科书的分析,通常会把国际水平的课程纳入教学内容体系的高校之战极小的一个比例,而大对数大学相对来说课程都非常的保守。大多数学校的时间性教学普遍的只能把学生输送到低端的工作岗位上去,例如酒店的问询住、服务中心、和公共区域服务。
实践教学内容不能满足职业需求,在实践教学内容和未来职业需求之间的巨大的差异反映出了实际教学的落后,这是中国旅游管理专业的严重弊端,远远满足不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其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非常的不稳定。中国的企业和公众机构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欧债危机的影响,这些经济上的波动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稳定,从而间接的影响到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实践性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加强实践教学效果。实践基地包括酒店,旅行社和在线旅游服务网站等。而现实表明,通过各高校对实践教学基地的探索,近年来整体教学效果反而有所降低。
对东北三省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调查研究显示,教学效果的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实践教学基地的不稳定引起的。而且,这种不稳定性伴随着旅游产业的不确定性和不断的重新整合会愈加严重,这必将影响到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
再次,旅游管理专业的时间教学也存在着严重的错位。大多数学校都结合就业导向致力于培养特殊的实践型人才,但是专业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在实践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难点。
为了实行统一管理,大多数学校会安排学生到旅行社或者酒店来完成实践教学课程。然而,学生仅有一点或者根本没有工作经验,很难独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因此他们通常都忙碌在底端的工作岗位上。例如,当学生被安排在旅行社或者酒店来完成实践教学的时候,他们通常做的是导游或者服务生的工作,而不是设计旅游线路或者旅行社的管理者或者酒店的管理者。
综合以上,陈旧的教学内容,不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教学实践手段的错位的现实都存在于中国旅游管理专业的时间教学当中。为了毕业生能够适应相对高的职业岗位和具有较高的工作能力,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加强专业实践教育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中国的旅游管理,已经差不多完成了它的内部整合和对接,经过了主要针对旅游产品改革,尤其是旅游产品的多样性、种类和价值改革。另外,现在中国的旅游业也几乎完成了与现代化服务业的对接。因此,目前中国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应该集中于实践操作能力,以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实践型人才来完成行业的经一步改革。 (一)进一步明确职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目标
中国的旅游管理专业应该与学校的长远目标相一致,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实践性人才而不是追求传统的大众性的人才。
学校应该根对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进行细节分析,据自己的运行规模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和这一时期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向。这样可以避免学校的办学方向与人才培养之间产生隔阂,同时可以解决劳动力供给根本上的结构性差异。
学校可以把旅游管理专业细分为连锁酒店管理方向、涉外酒店管理方向、旅游服务管理方向、导游方向、景区景点规划及管理方向等,根据工作范围来设定不同类别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向可以将人才培养更加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相关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相应的建立起来,去改善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学校的教学个性化,培育教学特色。
(二)改进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
在明确的专业教学目标下,学校应该改进实践实训在教学课程中的比例,以把课堂学习相联系和实践操作能力、基础训练、课程学习以及实习相结合为重心来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实践学习的时间可以成功改善形式的枯燥的教科书学习带来的效果。
在加强实践课程的同时,学校应同时结合专业教育在实习基地的实践课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旅游管理知识,掌握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掌握在与他们未来的工作氛围相匹配的理论知识。这将缩短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企业的要求之间的差距。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材应该选用与实践操作课程相关的教材,避免与其他高校教学内容的相互复制。学校应该根据区域旅游市场的需求、旅游城市的实际情况来相应的增加或者删减原有的教学内容,应相应的增加景区景点管理和旅游路线的设计在丰富教学内容。位于景区景点相对集中区域的学校应该相应的增加旅游服务管理和旅游网站建设管理等,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学校的时间课程的安排应当注重当地企业个公共机构的需求,培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三)神话校企合作培养方式改革
目前,很多学校应用了这种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然而,他们的方式相对保守,主要是输送学生到教学实践基地来完成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师资的决定和培训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变动空间,在实践教学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也必然带来实践培训内容的不稳定。
因此建议学校和企业之间应该建立长期的合作联盟而不是单一的学校主导的形式上的合作。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是灵活的,鼓励企业和公共机构参与到人才培养计划当中将会实现企业人才招募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双赢。
作者简介:钱静,1980.6,女,硕士研究生,2006年毕业于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现为讲师,任教于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马艳.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评价—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D].辽宁师范大学 2007
[2]杨森.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2
[3]沈宏洁.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 2013
[4]王翠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新模式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