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听课,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在的小语课堂总是精彩不断,精美的图片、美妙的音乐、引人入胜的视频……各种教学手段所营造的教学情境和氛围,常常使人为之情感跌宕。然而课后细细思考回味,不少课精彩是精彩,但不是语文的精彩。
一、 把精彩留给语文
先来看《北大荒的秋天》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读得很投入,通过努力,已把所有的生字词都读正确了,接下来还要请同学再读一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秋天那里怎样的景色。(生自由朗读后回答)
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很美。让我们走进秋天的北大荒。(出示图画)瞧,这就是那美丽的天空。你们说,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究竟美在哪里呢?
生:我觉得天上云的颜色有很多种,特别美。
师引导学习相关的句子。
老师出示的图片很美,而且与课文中的描写相匹配。学生在看到图片后,都纷纷发出“哇噻”的惊叹,兴致高昂,踊跃发言。我们不妨对这段精彩的教学质疑一番:这样的教学,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留给学生的是图多一点,还是文字多一点?语文课不是看图解文课,更不是美术鉴赏课。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抑或是作者笔下的天空是不是图中那样?语言文字中的天空是蓝天、余晖、流云浑然一体,充满灵动的,在读者脑海中具有无限美的意蕴,决不是一幅静止的画面所能终结的。学生的表现是不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深入了呢?学生的发言固然踊跃,仔细听来,却是简短而平淡,偶尔用到文中词句也是临时照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的引导看似顺学而导,却是将整个天空割碎了,浮光掠影的多,咀嚼品味的少。
问题出在哪里?我以为,语文以外的精彩弱化了师生对语文本身的精彩,而语文的精彩始终都应该在语言文字上,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应该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的诵读品味、体悟上,我们要把精彩留给语文。
二、 把精彩凝聚语文
在这里,我们不是排斥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包括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反,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都要积极地运用,关键是用好、用得恰当,用来最大限度地促进语文的学习,最终把精彩凝聚在语文上。
全国小语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强洪权老师在执教《船长》时,有一段录音的使用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启发。
师:然而此时此刻,船上发生了更可怕的事。看,发生了什么?
生:嗯,船上的人群很乱,都像疯了似的。
师:(出示句子)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师:想象一下,“不可开交”是乱成什么样?
生:船上的人吓得大喊大叫,抢着逃命。
生:肯定是乱得一塌糊涂,人都失去理智了,都像疯子。
师:乱得不可抵挡,没有办法维持秩序了,这就叫——
生:(齐)不可开交。
师:能把这样混乱的景象读出来吗?
(指名读)
师:同学们,要注意,这时候疯的可不是一个、两个人呀,而是——
生:整个人群。
师:事实上,它的乱远远超过了同学们的想象。听——(放录音)
(生齐读)
师:照这样乱下去,意味着什么?
生:照这样乱下去,整个人群可能没有一个人能够存活下来。
在这一段教学中,强老师运用了一段剪辑自影片《泰坦尼克号》中大船即将沉没、人们疯狂逃生的录音。请注意教师播放录音的时机。为什么在这时候才放?早播放,学生并不一定能从这一段嘈杂的录音中领悟到很多,更主要的是影响学生对文中语言文字的领悟。而强老师则是抓住“疯”“不可开交”“整船人”等词语,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语言文字,反复朗读,感悟当时混乱的场景,在学生有比较充分的理解后才播放。这样顺水推舟,强化了学生的感受,对于体会人为灾难的可怕,自然是水到渠成。《泰坦尼克号》中有相关的视频,为什么只用录音?因为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借助音响效果强化感受,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这情景在学生脑海里要多乱就有多乱,要多可怕就有多可怕,录音拓宽了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样的教学手段的运用,精彩就不是手段本身,而是把教学手段的精彩聚焦在了语言文字上,聚焦在了学生学语文时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上。
(作者单位:无锡市滨湖中心小学)
一、 把精彩留给语文
先来看《北大荒的秋天》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读得很投入,通过努力,已把所有的生字词都读正确了,接下来还要请同学再读一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秋天那里怎样的景色。(生自由朗读后回答)
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很美。让我们走进秋天的北大荒。(出示图画)瞧,这就是那美丽的天空。你们说,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究竟美在哪里呢?
生:我觉得天上云的颜色有很多种,特别美。
师引导学习相关的句子。
老师出示的图片很美,而且与课文中的描写相匹配。学生在看到图片后,都纷纷发出“哇噻”的惊叹,兴致高昂,踊跃发言。我们不妨对这段精彩的教学质疑一番:这样的教学,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留给学生的是图多一点,还是文字多一点?语文课不是看图解文课,更不是美术鉴赏课。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抑或是作者笔下的天空是不是图中那样?语言文字中的天空是蓝天、余晖、流云浑然一体,充满灵动的,在读者脑海中具有无限美的意蕴,决不是一幅静止的画面所能终结的。学生的表现是不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深入了呢?学生的发言固然踊跃,仔细听来,却是简短而平淡,偶尔用到文中词句也是临时照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的引导看似顺学而导,却是将整个天空割碎了,浮光掠影的多,咀嚼品味的少。
问题出在哪里?我以为,语文以外的精彩弱化了师生对语文本身的精彩,而语文的精彩始终都应该在语言文字上,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应该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的诵读品味、体悟上,我们要把精彩留给语文。
二、 把精彩凝聚语文
在这里,我们不是排斥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包括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反,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都要积极地运用,关键是用好、用得恰当,用来最大限度地促进语文的学习,最终把精彩凝聚在语文上。
全国小语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强洪权老师在执教《船长》时,有一段录音的使用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启发。
师:然而此时此刻,船上发生了更可怕的事。看,发生了什么?
生:嗯,船上的人群很乱,都像疯了似的。
师:(出示句子)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师:想象一下,“不可开交”是乱成什么样?
生:船上的人吓得大喊大叫,抢着逃命。
生:肯定是乱得一塌糊涂,人都失去理智了,都像疯子。
师:乱得不可抵挡,没有办法维持秩序了,这就叫——
生:(齐)不可开交。
师:能把这样混乱的景象读出来吗?
(指名读)
师:同学们,要注意,这时候疯的可不是一个、两个人呀,而是——
生:整个人群。
师:事实上,它的乱远远超过了同学们的想象。听——(放录音)
(生齐读)
师:照这样乱下去,意味着什么?
生:照这样乱下去,整个人群可能没有一个人能够存活下来。
在这一段教学中,强老师运用了一段剪辑自影片《泰坦尼克号》中大船即将沉没、人们疯狂逃生的录音。请注意教师播放录音的时机。为什么在这时候才放?早播放,学生并不一定能从这一段嘈杂的录音中领悟到很多,更主要的是影响学生对文中语言文字的领悟。而强老师则是抓住“疯”“不可开交”“整船人”等词语,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语言文字,反复朗读,感悟当时混乱的场景,在学生有比较充分的理解后才播放。这样顺水推舟,强化了学生的感受,对于体会人为灾难的可怕,自然是水到渠成。《泰坦尼克号》中有相关的视频,为什么只用录音?因为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借助音响效果强化感受,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这情景在学生脑海里要多乱就有多乱,要多可怕就有多可怕,录音拓宽了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样的教学手段的运用,精彩就不是手段本身,而是把教学手段的精彩聚焦在了语言文字上,聚焦在了学生学语文时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上。
(作者单位:无锡市滨湖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