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科技界呼唤文化革新
当前中国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必须具有先进的理念。理念决定未来,历史呼唤中国科技界有一次思想解放,一次文化革新。
中国科技界的文化革新,应当摒弃“学而优则仕”的文化,摒弃“官本位”的文化,摒弃“迷信权威、沉湎过去、不为人先”的文化,摒弃“自我分配、自我循环,自我评价,自我陶醉”的文化,希望能够创造出“崇尚实践、勇于创新、追求价值”的创新文化。
除了创新文化,还应建立科技工作者的共有价值观。在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时期以及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当代中国科技工作者应当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即不断创造出新的知识与技术,支撑引领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大众的物质与文化要求。作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者,或是科技创业者,必须要有改革创新、服务国家、造福人民这样的共同价值观。
施而畏: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让青年科研人员在科普领域大展拳脚
我国应该设立青年科普人才专项基金,加大对青年科研人才从事科普工作的扶持力度。《科普法》规定,国家鼓励境内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科普基金,用于资助科普事业。然而目前设立的科普专项基金都是完全公开的。并没有将青年科普工作者作为特殊的群体对待。
青年科研人员身体健康情况好,头脑清晰,思维活跃,是从事科研和创作的最佳阶段;同时,研究人员对在青年时期选定的研究方向往往会有特别的关注,即使由于多种原因未坚持这一方向研究,也会有一定的关注和思考,但青年科研人员在争取科研经费资助上往往有困难。同样额度的资助金在青年研究人员身上会产生更有效的激励效果。
因此,笔者建议:将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工作情况纳入科研人员的绩效考评体系;在评审科研项目和资金的申请要求中,增加与所申请科研项目相关的科普活动的设计;在科研成果的验收评估中,增加对相关科普活动的评估,并将之作为科研项目研究结项的考核内容之一:在现有的科技奖励评选办法中,增加对受评人从事科普工作情况的评估内容,使科学创新和科学普及双重目标在科技奖励中体现出来。
杨光:中国科普研究所博士后
“被科普”到“要科普”
要让公众从被动的“被科普”地位转变成主动的要科普状态,需要引入把公众作为科学技术的使用者、消费者、利益相关者,以及政策参与者等新的维度,关键是要把公众放在科普工作的中心位置,建立起以公众为中心的科普模式,从而将以往科普从外部注入、要求接受的方式变为需求导引、服务为主的方式。如在科普工作规划前充分调研了解公众的科普需求、习惯和特点,提高科普的针对性;在科普工作过程中,建立积极、快速、高效的响应互动机制,主动及时地回应和满足公众从日常生活到精神文化民主参政等不同层次的多元化需求;在科普工作总结和评估时,公众应有发言权,而不是只请专家和领导打分了事。总之,在整个科普工作的过程中,公众应成为主动的参与者,真正使科普以公众为中心。
朱效民: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当前中国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必须具有先进的理念。理念决定未来,历史呼唤中国科技界有一次思想解放,一次文化革新。
中国科技界的文化革新,应当摒弃“学而优则仕”的文化,摒弃“官本位”的文化,摒弃“迷信权威、沉湎过去、不为人先”的文化,摒弃“自我分配、自我循环,自我评价,自我陶醉”的文化,希望能够创造出“崇尚实践、勇于创新、追求价值”的创新文化。
除了创新文化,还应建立科技工作者的共有价值观。在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时期以及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当代中国科技工作者应当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即不断创造出新的知识与技术,支撑引领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大众的物质与文化要求。作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者,或是科技创业者,必须要有改革创新、服务国家、造福人民这样的共同价值观。
施而畏: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让青年科研人员在科普领域大展拳脚
我国应该设立青年科普人才专项基金,加大对青年科研人才从事科普工作的扶持力度。《科普法》规定,国家鼓励境内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科普基金,用于资助科普事业。然而目前设立的科普专项基金都是完全公开的。并没有将青年科普工作者作为特殊的群体对待。
青年科研人员身体健康情况好,头脑清晰,思维活跃,是从事科研和创作的最佳阶段;同时,研究人员对在青年时期选定的研究方向往往会有特别的关注,即使由于多种原因未坚持这一方向研究,也会有一定的关注和思考,但青年科研人员在争取科研经费资助上往往有困难。同样额度的资助金在青年研究人员身上会产生更有效的激励效果。
因此,笔者建议:将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工作情况纳入科研人员的绩效考评体系;在评审科研项目和资金的申请要求中,增加与所申请科研项目相关的科普活动的设计;在科研成果的验收评估中,增加对相关科普活动的评估,并将之作为科研项目研究结项的考核内容之一:在现有的科技奖励评选办法中,增加对受评人从事科普工作情况的评估内容,使科学创新和科学普及双重目标在科技奖励中体现出来。
杨光:中国科普研究所博士后
“被科普”到“要科普”
要让公众从被动的“被科普”地位转变成主动的要科普状态,需要引入把公众作为科学技术的使用者、消费者、利益相关者,以及政策参与者等新的维度,关键是要把公众放在科普工作的中心位置,建立起以公众为中心的科普模式,从而将以往科普从外部注入、要求接受的方式变为需求导引、服务为主的方式。如在科普工作规划前充分调研了解公众的科普需求、习惯和特点,提高科普的针对性;在科普工作过程中,建立积极、快速、高效的响应互动机制,主动及时地回应和满足公众从日常生活到精神文化民主参政等不同层次的多元化需求;在科普工作总结和评估时,公众应有发言权,而不是只请专家和领导打分了事。总之,在整个科普工作的过程中,公众应成为主动的参与者,真正使科普以公众为中心。
朱效民: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