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海绵城市是2012年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首次提出的,旨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郑州作为海绵城市的首批试点,已经出台了有关海绵城市建设的一系列措施。本文旨在分析郑州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采用的工艺及措施。
关键词:郑州;海绵城市;建设
一、“海绵城市”的优势及前景
目前我国除极少数城市外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通过管网集中快排,这种排水模式会造成强降雨地区管网排涝能力不足,并且在缺水地区导致雨水白白流失。所以,为了解决我国排水现状,加快城镇化建设。我国提出了属于我国新型城市的猜想,即“海绵城市”的构想。“海绵城市”是我国结合国外的先进理念和先进工艺来实现城镇化的新模式与传统“快排”模式相比,“海绵城市”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对渗透地表的雨水进行吸纳、蓄存、净化三步工艺,等到需要时再排放和利用,非常有效的减轻了排水管网的压力,并且减少了新增排水管网的工程量,强化了城市水循环系统,缓解了城市缺水问题。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城市被列入了海绵城市的设点之内,“海绵城市”在我国发展成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新型“海绵城市”,可以有效解决我们在实现城镇化进程中的各种问题,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优秀案例分析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了一种“LID”的理念旨在降低开发活动对水文特征的影响,成为了“海绵城市”的初级构想,之后,英国及澳大利亚又分别提出了“SUDS”及“WSUD”的理念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像美国的波特兰和西雅图这样的城市,终年雨水充沛,传统的排水方式不仅效果微乎其微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能源,为了解决这种现状,变废为宝,景观设计师便经常运用雨水花园来增强城市排水功能。在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城市公共环境中,这种雨水花园能有效地使收集到的雨水变废为宝。还有例如德国的柏林波茨坦广场,在广场占地中19%的用地被规划为水面,这种规划可收纳周边屋面和地面的雨水约1.5万m3。雨水在注入广场水体之前,先要经过种植有水生植物和培养在上面的微生物构成的净化水塘,完成水的净化和二次过滤,保证水体有清洁健康的品质。国外这些成功的案例可以给我们建设自己的城市提供很好的啟发。“海绵城市”是我国综合国外的先进案例分析进化成为我国独特的建设理念。目前已经在我国的上海等城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对这些城市建设ppt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当雨水过大甚至是台风到来时,这种新型的理念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郑州“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的分析
(1)以传统自然山水的造园理念构建总体规划结构。郑州园博园以现状水系为基础,南部挖湖,北部挖堆山,形成统领全园的主领轴线。为了体现具有中原文化特色,郑州园博园沿主轴线布置主入口大门、华盛轩、华夏馆、轩辕阁等特色的建筑。园博园内分为公共景区和展园区两大园区。前者包括出入口景区、华夏文明主题景区及百姓花园主题景区三个景区供游客观赏。后者则采用组团式布置,国内展园分为一个主入口展园区和九个城市组团展园区,国际展园涵盖国际风景园林设计大师展园区、国外城市展园区。
(2)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城市的建设之中。本届郑州园博园展会将通过传统艺术表演,文化体验活动等,让游客深切体会到中原文化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切身感受。郑州园博园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与园博园的设计、规划及建设之中,旨在将园博园打造成“海绵城市”的优秀示范区。游客将通过艺术表演和文化体验活动体会到海绵城市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园博园将会成为郑州市民休闲、娱乐、工作的全功能会所.
(3)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径流污染控制、径流峰值控制的目标。通过“海绵城市”建设,采用“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指导原则,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25%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在新建成区,年径流总量控制不应小于70%。在径流污染控制方面采用的原则是低影响开发区域内雨水径流量ss去除率按照50%左右。径流峰值控制应按照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来控制,采用综合径流系数不小于0.7来控制。但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区域,应具体分析现状,制定径流峰值控制,来防止雨量突增的影响。“海绵城市”的中心思想应该是对雨水进行综合利用,在郑州园博园设计中,要求雨水利用率不低于30%。郑州的“海绵城市”的打造应充分考虑上述4点要求,因地制宜,在考虑绿化等前提下,将峰值控制等列入规划章程,并加入郑州独有的中原文化特色。
四、郑州“海绵城市”’将摆脱来“郑州看海”的帽子。
通过对郑州市近30年来共1329场降雨资料绘制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的曲线,我们不难看出,即便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最高的85%,应对设计降雨量也仅为30mm。郑州市市政勘测设计所一位负责人表示,郑州市的排水管道的管径粗细不一,正常情况下,能够承受24小时内平均降水量50至70毫米的降雨。在降雨量过大的情况下,郑州市无法及时的排水,地面水涝现象很严重,“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中,及时降雨量很大,地面的积水也能及时的排出并得到有效的利用,不会造成地面水涝现象。是否郑州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将彻底改善郑州市内的积水问题,到2020年能否脱掉“海市”的帽子,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结束语:
作为一名在郑州上学的学子,切身体会到了郑州市内降水排水现状继续改善。也亲身参与過“海绵城市”的建设,对“海绵城市”的前景非常看好,也相信郑州的排水问题将在“海绵城市”的推动下得到有效改善,也衷心希望郑州“海绵城市”的成功推动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历程。
参考文献:
[1]周兰萍《ppp项目运作实务》法律出版社
[2]曹磊《走向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探索》天津大学出版社
[3]刘家宏《暴雨径流管理模型理论及其应用——以SWMM为例》科学出版社
[4]张泽中《暴雨径流管理模型理论及其应用——以SWMM为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关键词:郑州;海绵城市;建设
一、“海绵城市”的优势及前景
目前我国除极少数城市外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通过管网集中快排,这种排水模式会造成强降雨地区管网排涝能力不足,并且在缺水地区导致雨水白白流失。所以,为了解决我国排水现状,加快城镇化建设。我国提出了属于我国新型城市的猜想,即“海绵城市”的构想。“海绵城市”是我国结合国外的先进理念和先进工艺来实现城镇化的新模式与传统“快排”模式相比,“海绵城市”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对渗透地表的雨水进行吸纳、蓄存、净化三步工艺,等到需要时再排放和利用,非常有效的减轻了排水管网的压力,并且减少了新增排水管网的工程量,强化了城市水循环系统,缓解了城市缺水问题。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城市被列入了海绵城市的设点之内,“海绵城市”在我国发展成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新型“海绵城市”,可以有效解决我们在实现城镇化进程中的各种问题,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优秀案例分析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了一种“LID”的理念旨在降低开发活动对水文特征的影响,成为了“海绵城市”的初级构想,之后,英国及澳大利亚又分别提出了“SUDS”及“WSUD”的理念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像美国的波特兰和西雅图这样的城市,终年雨水充沛,传统的排水方式不仅效果微乎其微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能源,为了解决这种现状,变废为宝,景观设计师便经常运用雨水花园来增强城市排水功能。在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城市公共环境中,这种雨水花园能有效地使收集到的雨水变废为宝。还有例如德国的柏林波茨坦广场,在广场占地中19%的用地被规划为水面,这种规划可收纳周边屋面和地面的雨水约1.5万m3。雨水在注入广场水体之前,先要经过种植有水生植物和培养在上面的微生物构成的净化水塘,完成水的净化和二次过滤,保证水体有清洁健康的品质。国外这些成功的案例可以给我们建设自己的城市提供很好的啟发。“海绵城市”是我国综合国外的先进案例分析进化成为我国独特的建设理念。目前已经在我国的上海等城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对这些城市建设ppt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当雨水过大甚至是台风到来时,这种新型的理念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郑州“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的分析
(1)以传统自然山水的造园理念构建总体规划结构。郑州园博园以现状水系为基础,南部挖湖,北部挖堆山,形成统领全园的主领轴线。为了体现具有中原文化特色,郑州园博园沿主轴线布置主入口大门、华盛轩、华夏馆、轩辕阁等特色的建筑。园博园内分为公共景区和展园区两大园区。前者包括出入口景区、华夏文明主题景区及百姓花园主题景区三个景区供游客观赏。后者则采用组团式布置,国内展园分为一个主入口展园区和九个城市组团展园区,国际展园涵盖国际风景园林设计大师展园区、国外城市展园区。
(2)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城市的建设之中。本届郑州园博园展会将通过传统艺术表演,文化体验活动等,让游客深切体会到中原文化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切身感受。郑州园博园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与园博园的设计、规划及建设之中,旨在将园博园打造成“海绵城市”的优秀示范区。游客将通过艺术表演和文化体验活动体会到海绵城市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园博园将会成为郑州市民休闲、娱乐、工作的全功能会所.
(3)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径流污染控制、径流峰值控制的目标。通过“海绵城市”建设,采用“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指导原则,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25%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在新建成区,年径流总量控制不应小于70%。在径流污染控制方面采用的原则是低影响开发区域内雨水径流量ss去除率按照50%左右。径流峰值控制应按照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来控制,采用综合径流系数不小于0.7来控制。但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区域,应具体分析现状,制定径流峰值控制,来防止雨量突增的影响。“海绵城市”的中心思想应该是对雨水进行综合利用,在郑州园博园设计中,要求雨水利用率不低于30%。郑州的“海绵城市”的打造应充分考虑上述4点要求,因地制宜,在考虑绿化等前提下,将峰值控制等列入规划章程,并加入郑州独有的中原文化特色。
四、郑州“海绵城市”’将摆脱来“郑州看海”的帽子。
通过对郑州市近30年来共1329场降雨资料绘制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的曲线,我们不难看出,即便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最高的85%,应对设计降雨量也仅为30mm。郑州市市政勘测设计所一位负责人表示,郑州市的排水管道的管径粗细不一,正常情况下,能够承受24小时内平均降水量50至70毫米的降雨。在降雨量过大的情况下,郑州市无法及时的排水,地面水涝现象很严重,“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中,及时降雨量很大,地面的积水也能及时的排出并得到有效的利用,不会造成地面水涝现象。是否郑州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将彻底改善郑州市内的积水问题,到2020年能否脱掉“海市”的帽子,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结束语:
作为一名在郑州上学的学子,切身体会到了郑州市内降水排水现状继续改善。也亲身参与過“海绵城市”的建设,对“海绵城市”的前景非常看好,也相信郑州的排水问题将在“海绵城市”的推动下得到有效改善,也衷心希望郑州“海绵城市”的成功推动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历程。
参考文献:
[1]周兰萍《ppp项目运作实务》法律出版社
[2]曹磊《走向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探索》天津大学出版社
[3]刘家宏《暴雨径流管理模型理论及其应用——以SWMM为例》科学出版社
[4]张泽中《暴雨径流管理模型理论及其应用——以SWMM为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