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高中日语阅读教学旨在努力帮助学生学习巩固日语语法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日语学习能力。而笔者就现阶段高中日语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方法。
关键词:高中日语;教学现状;方法分析
一、 当下高中日语阅读教学现状
现阶段,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且国际化的深入,日语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更甚的是,中国的新课程改革将日语列入到了高中的课程中。但是我国高中院校的日语教学并没有什么突出性成就。至于为什么,以下就是笔者对现阶段日语教学现状和方法的研究:
(一)缺乏创新的老旧教学方式,缺少师生交流
以前,我国的教育模式就是以“注入式”“灌输式”为主。在新课程改革后,许多高中学校的老师依然墨守成规:对同学们在日语上的学习对语句的解读采用逐句翻译法;主要解释文章的语法、陌生单词或词组、难理解的句子;课堂上缺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课堂枯燥乏味。很多高中日语课堂上,我们只能听到看到老师在台上唾沫横飞地讲着各种单词词组或者语法,而学生们就在台下安静地记着笔记。还有许多老师为了教给同学更多知识而节省时间,直接省去提问环节将答案直接呈现出来。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记忆没有任何帮助,还与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模式严重不符。
(二)学生缺乏对日语阅读的兴趣,缺少课后阅读资料,缺乏阅读经验,缺少阅读信心
第一,当下时代,高中生几乎人人都有一部手机,人人都喜爱在手机上聊天玩游戏,鲜少有人会在手机上阅读日语,在书上阅读日语就更不用说了。第二,就算有学生热爱阅读日语书本,但是在日语资料中,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书本要不就是内容涉及太广而没有重点,要不就是面向高考,难以理解,再要不就是内容缺乏实时性。总之,最后还是会消磨掉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学生就算找到了适合的日语阅读材料,老师却没有对学生进行日语阅读方法技巧,学生们会觉得阅读起来很艰难,最后导致其没有了阅读下去的信心,同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是会消失。
(三)学校对我国高中日语阅读教育不重视
日语作为新走入我国的语言,起步比世界通用语言英语晚,受到高中院校的重视程度也小。有许多高中院校对日语阅读这门课表现出了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其可开可不开,这导致日语教育在我国维艰。
二、 高中日语阅读教学的方法建议
(一)探索日语阅读教学新方式,活跃课堂氛围
教学,应该既有“教”,又有“学”。如果教师还按先前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为主,就违背了教学的基本含义。在当下国家提出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老师们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顺应教育的改革方向,积极探索高中日语阅读教学新方式,勇于创新,改变“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整个日语阅读教学课堂上的主角,使课堂能拥有一个活跃的氛围。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活动,以一些能够角色分配的课文为例,老师可以在课上组织学生角色扮演,要求学生认真地、绘声绘色地表演;以一些具有辩论性质的文章为例,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上进行辩论讨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帮助同学深入了解了整篇课文,最重要的是帮助同学们强化了日语语言运用能力。
(二)提高学生日语阅读兴趣,帮助同学找到正确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经验,提高学生阅读信心
首先,老师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去想办法让同学的双眼从手机中拯救出来,让同学们对学习日语感兴趣,例如,可以和学生们做一些对日语阅读有关的小游戏,让同学们在玩中感觉到日语阅读的学习是多么的有意思。有实验表明,如果学生对日语阅读感兴趣了,还能记住一些自己喜欢的语句。其次,老师应该在学生们的日语阅读材料上进行推荐,如对于刚学习日语的学生,可以推荐给他们一些简单却能激发阅读兴趣的材料,之后再逐步深入引导其阅读。最后,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技巧和阅读经验,让其有能力能独立完整的阅读出整篇文章,并在其成功之时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和奖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大大增强学生们的日语阅读兴趣。
(三)学校应重视日语阅读教学
学校管理者不重视日语阅读教育,这就导致了很多高中院校学校并没有开设日语阅读教育,致使我国日语教育止步不前,这时,就应该让管理者重视日语阅读教育。学习日语有好多好处,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了解日本当地文化,只有通过他们的语言,才能够认识他们的内在文化,从而感受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为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做好铺垫。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可以当日语翻译员等等让学生们的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可见,日语阅读教学是多么重要。
三、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高中的日语阅读教学很重要,学校应给予其重视,而教师要竭力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如果運用了创新性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就会对学生的日语阅读提供大大的帮助。如此一来,我国的日语阅读教学一定会有突破性成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实验)[S].2015.
[2]曹大峰.日语协作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李清华.协作学习在日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应用与方法研究[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7(11):86-92.
作者简介:
林晓琴,福建省宁德市,福建宏翔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中日语;教学现状;方法分析
一、 当下高中日语阅读教学现状
现阶段,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且国际化的深入,日语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更甚的是,中国的新课程改革将日语列入到了高中的课程中。但是我国高中院校的日语教学并没有什么突出性成就。至于为什么,以下就是笔者对现阶段日语教学现状和方法的研究:
(一)缺乏创新的老旧教学方式,缺少师生交流
以前,我国的教育模式就是以“注入式”“灌输式”为主。在新课程改革后,许多高中学校的老师依然墨守成规:对同学们在日语上的学习对语句的解读采用逐句翻译法;主要解释文章的语法、陌生单词或词组、难理解的句子;课堂上缺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课堂枯燥乏味。很多高中日语课堂上,我们只能听到看到老师在台上唾沫横飞地讲着各种单词词组或者语法,而学生们就在台下安静地记着笔记。还有许多老师为了教给同学更多知识而节省时间,直接省去提问环节将答案直接呈现出来。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记忆没有任何帮助,还与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模式严重不符。
(二)学生缺乏对日语阅读的兴趣,缺少课后阅读资料,缺乏阅读经验,缺少阅读信心
第一,当下时代,高中生几乎人人都有一部手机,人人都喜爱在手机上聊天玩游戏,鲜少有人会在手机上阅读日语,在书上阅读日语就更不用说了。第二,就算有学生热爱阅读日语书本,但是在日语资料中,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书本要不就是内容涉及太广而没有重点,要不就是面向高考,难以理解,再要不就是内容缺乏实时性。总之,最后还是会消磨掉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学生就算找到了适合的日语阅读材料,老师却没有对学生进行日语阅读方法技巧,学生们会觉得阅读起来很艰难,最后导致其没有了阅读下去的信心,同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是会消失。
(三)学校对我国高中日语阅读教育不重视
日语作为新走入我国的语言,起步比世界通用语言英语晚,受到高中院校的重视程度也小。有许多高中院校对日语阅读这门课表现出了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其可开可不开,这导致日语教育在我国维艰。
二、 高中日语阅读教学的方法建议
(一)探索日语阅读教学新方式,活跃课堂氛围
教学,应该既有“教”,又有“学”。如果教师还按先前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为主,就违背了教学的基本含义。在当下国家提出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老师们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顺应教育的改革方向,积极探索高中日语阅读教学新方式,勇于创新,改变“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整个日语阅读教学课堂上的主角,使课堂能拥有一个活跃的氛围。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活动,以一些能够角色分配的课文为例,老师可以在课上组织学生角色扮演,要求学生认真地、绘声绘色地表演;以一些具有辩论性质的文章为例,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上进行辩论讨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帮助同学深入了解了整篇课文,最重要的是帮助同学们强化了日语语言运用能力。
(二)提高学生日语阅读兴趣,帮助同学找到正确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经验,提高学生阅读信心
首先,老师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去想办法让同学的双眼从手机中拯救出来,让同学们对学习日语感兴趣,例如,可以和学生们做一些对日语阅读有关的小游戏,让同学们在玩中感觉到日语阅读的学习是多么的有意思。有实验表明,如果学生对日语阅读感兴趣了,还能记住一些自己喜欢的语句。其次,老师应该在学生们的日语阅读材料上进行推荐,如对于刚学习日语的学生,可以推荐给他们一些简单却能激发阅读兴趣的材料,之后再逐步深入引导其阅读。最后,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技巧和阅读经验,让其有能力能独立完整的阅读出整篇文章,并在其成功之时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和奖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大大增强学生们的日语阅读兴趣。
(三)学校应重视日语阅读教学
学校管理者不重视日语阅读教育,这就导致了很多高中院校学校并没有开设日语阅读教育,致使我国日语教育止步不前,这时,就应该让管理者重视日语阅读教育。学习日语有好多好处,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了解日本当地文化,只有通过他们的语言,才能够认识他们的内在文化,从而感受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为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做好铺垫。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可以当日语翻译员等等让学生们的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可见,日语阅读教学是多么重要。
三、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高中的日语阅读教学很重要,学校应给予其重视,而教师要竭力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如果運用了创新性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就会对学生的日语阅读提供大大的帮助。如此一来,我国的日语阅读教学一定会有突破性成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实验)[S].2015.
[2]曹大峰.日语协作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李清华.协作学习在日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应用与方法研究[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7(11):86-92.
作者简介:
林晓琴,福建省宁德市,福建宏翔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