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评价是指某一事物或现象对当事人具有何种意义及其程度的一种评定。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包含课程管理评价、课程建设评价、教师指导评价、学生学习评价。由于课程管理的评价可以有效保证课程建设实施质量,提升课程育人价值,满足课程建设价值增值的需求。故此,本文笔者将从课程管理评价的层面,结合实例进行表述。
【关键词】课程管理评价;多元;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24-0208-01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内涵的主要载体,是学科育人目标的外在呈现,更是多元目标的达成和核心素养落地实施的沃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开放的、实践的、综合的课程,评价关注的领域是多维的,评价形式是多样的,评价内容是多元的。因此,结合课程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管理评价标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其评价应遵循多元评价的理念,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课程管理的文化内涵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开放的课程,更加考验的是学校对这门课程活动主题的开发与打造,学会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传统文化、多元文化、地域文化和學校文化中的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1]。现今不断倡导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基于地方化特色资源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如在学校可以结合春节开发“红红火火过大年”的系列主题活动,不同年级围绕不同的小主题“甜甜蜜蜜做糕点”“欢欢喜喜贴春联”“团团圆圆年夜饭”等,通过探究与实践,了解闽南地区特有的春节习俗。学校能够立足素养,从学生现实发展出发,面向时代需求,对“资源中的文化价值”进行积极的挖掘与教育增值,更能有效推进课程区域常态化开展与落实。
二、课程管理的生命成长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及的“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2]”,其选择的对象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开展的目的是指向核心素养。如《有趣的鸡蛋》的系列主题之《护蛋宝宝》,可进一步开发成“护蛋、画蛋、失蛋”等课程的设置,小心呵护蛋宝宝,宝宝“去世”为它们举行葬礼——树葬、土葬等,关注学生在护蛋行动中采取的积极行为、关爱态度及创新的护蛋方式等几个方面,让学生真正感受生命的重要,体会到为人母的不易。这样的课程管理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珍爱和增强他们的价值体认、责任担当。
三、课程的“连续性”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及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组织,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则,要求要基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开发与设计。如《多肉植物的种植与观察》通过让学生认识多肉植物、多肉植物种植方法、定期的养护,评选合格和优秀的多肉植物“小爸爸”“小妈妈”等系列活动。一个主题对应有一个评价标准,这样连续性的课程管理评价让学生懂得关爱生命,从小培养责任感。
四、课程管理的本土化评价
课程管理评价本土化还需与学校办学理念的对接,与学生年龄特点、生活世界的关联,与当今社会对未来人才需求的吻合。如厦门市钟宅民族小学“民族团结一家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具有学校地域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多元课程。以民族文化嘉年华活动为重点,各班学生组成方阵穿着各少数民族服装穿越民族门。还有体现民族特色课程建设成果的开幕式和美食、服装、体育及文学艺术展示会,“穿越民族,采撷文化”成了学生展示、体验、学习、交流民族文化的乐园。学校以活动促团结,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共荣共生。听、看、学、用,这样的民族课程管理使钟宅民族小学办出特色,民族文化深入学生心中,使得综合实践课程管理评价既多元又系列。
综上所述,合适的评价能促进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挖掘综合实践活动地域资源、校本资源等建设,促进多元发展;能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提升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乃涛.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04).
[2]冯生尧.课程评价含义辨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7(12).
【关键词】课程管理评价;多元;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24-0208-01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内涵的主要载体,是学科育人目标的外在呈现,更是多元目标的达成和核心素养落地实施的沃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开放的、实践的、综合的课程,评价关注的领域是多维的,评价形式是多样的,评价内容是多元的。因此,结合课程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管理评价标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其评价应遵循多元评价的理念,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课程管理的文化内涵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开放的课程,更加考验的是学校对这门课程活动主题的开发与打造,学会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传统文化、多元文化、地域文化和學校文化中的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1]。现今不断倡导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基于地方化特色资源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如在学校可以结合春节开发“红红火火过大年”的系列主题活动,不同年级围绕不同的小主题“甜甜蜜蜜做糕点”“欢欢喜喜贴春联”“团团圆圆年夜饭”等,通过探究与实践,了解闽南地区特有的春节习俗。学校能够立足素养,从学生现实发展出发,面向时代需求,对“资源中的文化价值”进行积极的挖掘与教育增值,更能有效推进课程区域常态化开展与落实。
二、课程管理的生命成长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及的“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2]”,其选择的对象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开展的目的是指向核心素养。如《有趣的鸡蛋》的系列主题之《护蛋宝宝》,可进一步开发成“护蛋、画蛋、失蛋”等课程的设置,小心呵护蛋宝宝,宝宝“去世”为它们举行葬礼——树葬、土葬等,关注学生在护蛋行动中采取的积极行为、关爱态度及创新的护蛋方式等几个方面,让学生真正感受生命的重要,体会到为人母的不易。这样的课程管理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珍爱和增强他们的价值体认、责任担当。
三、课程的“连续性”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及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组织,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则,要求要基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开发与设计。如《多肉植物的种植与观察》通过让学生认识多肉植物、多肉植物种植方法、定期的养护,评选合格和优秀的多肉植物“小爸爸”“小妈妈”等系列活动。一个主题对应有一个评价标准,这样连续性的课程管理评价让学生懂得关爱生命,从小培养责任感。
四、课程管理的本土化评价
课程管理评价本土化还需与学校办学理念的对接,与学生年龄特点、生活世界的关联,与当今社会对未来人才需求的吻合。如厦门市钟宅民族小学“民族团结一家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具有学校地域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多元课程。以民族文化嘉年华活动为重点,各班学生组成方阵穿着各少数民族服装穿越民族门。还有体现民族特色课程建设成果的开幕式和美食、服装、体育及文学艺术展示会,“穿越民族,采撷文化”成了学生展示、体验、学习、交流民族文化的乐园。学校以活动促团结,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共荣共生。听、看、学、用,这样的民族课程管理使钟宅民族小学办出特色,民族文化深入学生心中,使得综合实践课程管理评价既多元又系列。
综上所述,合适的评价能促进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挖掘综合实践活动地域资源、校本资源等建设,促进多元发展;能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提升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乃涛.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04).
[2]冯生尧.课程评价含义辨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