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语言,不妨作如下几点尝试:模仿中创新;真情中求活;多练中求异;批改中鼓励创新。
【关键词】培养;个性化;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篇优秀的作文除了构思上的巧妙,同时还要在行文中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然而,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写不出一篇好的作文,遇到一个题目要么是按照提示的思路去简单的组织一下语言文字,甚至于就是老师的范文的浓缩或翻版。几乎是千篇一律,毫无新颖之谈。比如一遇到悲伤的事就是“伤心欲绝”,一受到表扬的心理就是“心里美滋滋的”,一碰到高兴的事就“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一着急就“好比热锅上的蚂蚁”……在教学中遇到学生作文中语言的贫乏或雷同的现象几度感到困惑,为此我在实践中探索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视野狭窄经历有限,不善于说真话从而无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就应该要迁移其语感,激发他们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个性化。那么怎样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个性化呢?
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每读完语言大师们风格各异的文章,及时地让学生“迁移”一番“脱胎换骨于其中”,博众家之长,对学生的表达形式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不妨作如下几点尝试:
一、模仿中创新
任何一种创新都离不开模仿,一切创新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开始的。要有自己的语言,先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再看从继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创新。当两者兼具时,学生的语言更会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在教学中除了对课文精彩片段进行欣赏品味、积淀语感外,更重要的是做好语感的迁移,仿中求新。
例如,在《鸬鹚》一文中在描写鸬鹚鱼时运用了很多传神的动词: 渔人的“抹、挤、扔、抛、甩”,鸬鹚的“吞、跳、伸”等。在细细品味之后要求学生看词复述进行积累,再选用其中一部分动词写自己的事。如在写打篮球,由于有范例作导,学生欣然下笔,迅速成文把打篮球的过程细致地描绘出来,还多加了几个动词在模仿中有所创新:“……那个同学用力一抛,篮球像一只小鸟从我的眼前掠过,划出一条漂亮的弧线。”这样真正写成了语感的迁移,从模仿起步表达出自己个性的语言来。
一课这样,不同篇目之间也应加强联系。如教学古诗《春日》要求学生想象诗人在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时他想到春天怎样的景象。学生脑中跳跃而生的是“百花盛开、姹紫嫣红、春花怒放、春意正浓、春到人间、百鸟鸣春、春光明媚……”等词汇,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回想朱自清笔下的《春》,学生自然而然地在脑中重现当初阅读时曾经有过的意象,顿时思路大开,形成语言流。
学生的语言学习遵从“学习积累吸收内化迁移倾吐”的流程形式,当学生在写景时,想到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名句,并写下“那修长轻柔的枝条婆娑起舞,擦着小河静美的面庞把河水染成绿绿的潭。”
二、真情中求活
学生的个性化语言表达出之前,首先产生的是内心的真情实感和富具独创性的想象。当学生看到冬天穿着棉衣的人们想到胖乎乎的包子,这就是一种奇思妙想。
只有真实的才是个性的。要使学生的语言富有个性就应让学生在语言中流露真情。笔者在班中尝试三分钟话题活动,就是每天根据一个实际情况确定一个话题,要求学生围绕“今天好热”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我真希望现在刮起一阵大风啊!”有的说“我真想跳进冰箱里……”,有的学生说“天热得路上见不到一个行人”……在这种氛围说话就不会千篇一律,而是句句发自内心,充满生趣。通过训练学生敢于表达真情实感,善于进行想象,他们语言表达中的创造性也就上了一个新层次。
三、多练中求异
学生的语言要有创造性还需要他们的语言库中备有丰富的词汇,能从多种角度来表达同一内容。教学中笔者从简单的词句训练入手,让学生用不同的词来描述同一事物。
如:让学生说“看”的近义词,学生接连报出:“盯、瞧、瞪、注视……”这种训练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反义词,并通过辨析明白了反义词之间的细微区别。教师还可以描述一个语境让学生在众多反义词中选择合适的一个,就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训练要的是让学生有一种意识,祖国语言的丰富。一个内容可以有多种描述,在说话、写作中尽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恰当的方法来说、写,来进行富有个性的表达。有了这种积累与运用,学生的词汇量逐渐丰富,再也不无话可说,或者平淡无味了。
四、批改中鼓励创新
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发,想象就像展翅高飞的小鸟。在学生作文中不恰当的比喻、不合规范的排比屡见不鲜。记得有一位学生在描写大风来时的景象时写到:“那风的声响令人毛骨悚然,就像是在呼啸,就像是鬼哭狼嚎”。面对这个句子,我们应先肯定他有自己的真实感受,虽然在表达上很不规范,但我觉得他那份联想异常可贵。教师尽量可以在略作修改之后在句子的下面画上充满鼓励的波浪线,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成绩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使这一颗创新的细菌得到呵护。
在作文评改时,老师与学生的有达与欣赏的距离,老师要多一份宽容和善待,少一份限制与束缚。如不能看明,不盲下结论,轻易否定,而用商量的语气来表述自己的看法,并留有余地,如有了新的感悟,随时与学生交流给予好评。这样既引导学生遵循语法的基本规律,又激发学生创造性的运用语言,不让学生走入新“八股”的轨道,使学生的作文中闪动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语言。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语言在演变。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应该不断地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改变观念,关心现代语言,扩展视野,提高语言的品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独特的真实感受。使语言充满个性,充满新意。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关键词】培养;个性化;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篇优秀的作文除了构思上的巧妙,同时还要在行文中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然而,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写不出一篇好的作文,遇到一个题目要么是按照提示的思路去简单的组织一下语言文字,甚至于就是老师的范文的浓缩或翻版。几乎是千篇一律,毫无新颖之谈。比如一遇到悲伤的事就是“伤心欲绝”,一受到表扬的心理就是“心里美滋滋的”,一碰到高兴的事就“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一着急就“好比热锅上的蚂蚁”……在教学中遇到学生作文中语言的贫乏或雷同的现象几度感到困惑,为此我在实践中探索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视野狭窄经历有限,不善于说真话从而无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就应该要迁移其语感,激发他们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个性化。那么怎样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个性化呢?
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每读完语言大师们风格各异的文章,及时地让学生“迁移”一番“脱胎换骨于其中”,博众家之长,对学生的表达形式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不妨作如下几点尝试:
一、模仿中创新
任何一种创新都离不开模仿,一切创新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开始的。要有自己的语言,先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再看从继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创新。当两者兼具时,学生的语言更会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在教学中除了对课文精彩片段进行欣赏品味、积淀语感外,更重要的是做好语感的迁移,仿中求新。
例如,在《鸬鹚》一文中在描写鸬鹚鱼时运用了很多传神的动词: 渔人的“抹、挤、扔、抛、甩”,鸬鹚的“吞、跳、伸”等。在细细品味之后要求学生看词复述进行积累,再选用其中一部分动词写自己的事。如在写打篮球,由于有范例作导,学生欣然下笔,迅速成文把打篮球的过程细致地描绘出来,还多加了几个动词在模仿中有所创新:“……那个同学用力一抛,篮球像一只小鸟从我的眼前掠过,划出一条漂亮的弧线。”这样真正写成了语感的迁移,从模仿起步表达出自己个性的语言来。
一课这样,不同篇目之间也应加强联系。如教学古诗《春日》要求学生想象诗人在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时他想到春天怎样的景象。学生脑中跳跃而生的是“百花盛开、姹紫嫣红、春花怒放、春意正浓、春到人间、百鸟鸣春、春光明媚……”等词汇,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回想朱自清笔下的《春》,学生自然而然地在脑中重现当初阅读时曾经有过的意象,顿时思路大开,形成语言流。
学生的语言学习遵从“学习积累吸收内化迁移倾吐”的流程形式,当学生在写景时,想到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名句,并写下“那修长轻柔的枝条婆娑起舞,擦着小河静美的面庞把河水染成绿绿的潭。”
二、真情中求活
学生的个性化语言表达出之前,首先产生的是内心的真情实感和富具独创性的想象。当学生看到冬天穿着棉衣的人们想到胖乎乎的包子,这就是一种奇思妙想。
只有真实的才是个性的。要使学生的语言富有个性就应让学生在语言中流露真情。笔者在班中尝试三分钟话题活动,就是每天根据一个实际情况确定一个话题,要求学生围绕“今天好热”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我真希望现在刮起一阵大风啊!”有的说“我真想跳进冰箱里……”,有的学生说“天热得路上见不到一个行人”……在这种氛围说话就不会千篇一律,而是句句发自内心,充满生趣。通过训练学生敢于表达真情实感,善于进行想象,他们语言表达中的创造性也就上了一个新层次。
三、多练中求异
学生的语言要有创造性还需要他们的语言库中备有丰富的词汇,能从多种角度来表达同一内容。教学中笔者从简单的词句训练入手,让学生用不同的词来描述同一事物。
如:让学生说“看”的近义词,学生接连报出:“盯、瞧、瞪、注视……”这种训练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反义词,并通过辨析明白了反义词之间的细微区别。教师还可以描述一个语境让学生在众多反义词中选择合适的一个,就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训练要的是让学生有一种意识,祖国语言的丰富。一个内容可以有多种描述,在说话、写作中尽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恰当的方法来说、写,来进行富有个性的表达。有了这种积累与运用,学生的词汇量逐渐丰富,再也不无话可说,或者平淡无味了。
四、批改中鼓励创新
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发,想象就像展翅高飞的小鸟。在学生作文中不恰当的比喻、不合规范的排比屡见不鲜。记得有一位学生在描写大风来时的景象时写到:“那风的声响令人毛骨悚然,就像是在呼啸,就像是鬼哭狼嚎”。面对这个句子,我们应先肯定他有自己的真实感受,虽然在表达上很不规范,但我觉得他那份联想异常可贵。教师尽量可以在略作修改之后在句子的下面画上充满鼓励的波浪线,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成绩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使这一颗创新的细菌得到呵护。
在作文评改时,老师与学生的有达与欣赏的距离,老师要多一份宽容和善待,少一份限制与束缚。如不能看明,不盲下结论,轻易否定,而用商量的语气来表述自己的看法,并留有余地,如有了新的感悟,随时与学生交流给予好评。这样既引导学生遵循语法的基本规律,又激发学生创造性的运用语言,不让学生走入新“八股”的轨道,使学生的作文中闪动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语言。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语言在演变。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应该不断地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改变观念,关心现代语言,扩展视野,提高语言的品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独特的真实感受。使语言充满个性,充满新意。
(责任编辑:龙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