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飘飞 如诗如画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sh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经诗人、词人独特的艺术视角观察,具有了饱满的生命力,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常见意象之一,那一首首诗词在雨的滋润下越发清新透亮。
  例如,“夜来风雨声”“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雨”描绘的是自然风景;“寒雨连江夜入吴”“渭城朝雨浥轻尘”中的“雨”表现的是离别场面的环境与气氛;“多少楼台烟雨中”“身世浮沉雨打萍”把世事人事的变幻与自然界的风雨相结合;“斜风细雨不须归”“夜阑卧听风吹雨”用“雨”寄托对生活、对理想的向往与追求;“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沾衣欲湿杏花雨”则表达了愉悦、宁静、闲适的情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及时的、温润的、带给人希望的雨。春雨的滋润使草木开始生发,万物充满生机。在那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灌溉技术却不十分发达的年代,人们靠天吃饭,春雨贵如油。可以想象农家人见到春雨落地时的喜悦心情。
  诗人以“润如酥”来形容初春小雨的细滑润泽,又以“近却无”描画出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谓摄早春之魂。读之,心里顿时觉得快乐,新鲜,活泼,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春夜喜雨
  [唐]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歌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并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来了。它的确很“好”。颔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好”,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滋润万物的。这不仅道出了积存于人们心中雨的原始意象,也是對春雨的应时之需、及时而降之喜的艺术概括。这春雨,是好雨,是及时雨,它知人意,体人心,令人不得不喜。
  雨霖铃
  [宋]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的寒凉会带给人萧瑟的感觉,所以秋雨多表示悲愁之意。秋天叶离树,花离枝,秋雨中也常有离别的故事,愁是离人心上秋。
  词人一开头便融情入景,渲染气氛:秋季,暮色,骤雨寒蝉,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第一句一问一答,用“巴山夜雨涨秋池”作答,那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诗人并没有说是什么愁,诉何种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此时思归之切,不言而喻。“却话巴山夜雨时”,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而喻。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定风波
  [宋]苏 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雨可以摧花折枝,词人便以雨来比喻人生路上的挫折。“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强化了词人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了词人宽阔的胸襟:不为外界风雨所动,泰然自若地前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虞美人
  [宋]蒋 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词人不复年少时的轻狂,饱尝人生百味后听雨的心情也随之改变。“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雨再也不能引起词人更多的情绪起伏,就像词人对待人生的态度也逐渐趋于平和。
其他文献
真题呈现   有人说,教育就是当你离开母校后,除了知识以外剩下的东西。三年初中生活,母校一定会为你留下什么。毕业在即,请以“致母校的一封信”为题,写一封信,感谢母校留给你的远比知识更为珍贵的礼物。   要求:①注意写出真情实感,诗歌除外,立意自定;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统一以“文华”为写信人,信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xx”代替;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津   这
期刊
亲爱的母校:   三年,时光荏苒,承蒙你的诸多关照。记得初遇你时,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带着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走进了你的世界,与你共度了三年春华秋实的好时光。再回首,我已褪去了曾经的青涩,你亦越来越好。在我心中,你永远是那样高大、伟岸,却又非可望而不可即。   你是我青春的起点。   十四五岁的年纪总被视为最美的年华。那时的回忆总是难以忘记,那时的天空总是流光溢彩。“那时”被我们赋予了独特的代
期刊
亲爱的母校:   您好!   此前我也多次想给您写信,但拿起笔时,总害怕会遗漏什么细节,所以一直没有下笔。如今初中三年的时光已到了尾声,再不写就没有机会了,这次就让我以这封信来追忆往事,回溯过往吧。   最初的回忆在三年前。   一个炙热的上午,操场上,我们拍下了第一张合影。每个人穿着军装,心中装着对未来的向往。那几周的军训时间里,我和同学从陌生到熟悉,正步走动作从凌乱到整齐。我们的汗水留在了操场
期刊
初识朱槿花,是在林清玄的《清欢》里。   林清玄没有用华丽的文字对它作一番描摹,只淡淡一句:“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觉清香胜蜜,心里遂有一种春天才会有的欢愉。”从那时起,我便时常想看看朱槿花的风姿。   听说孔子庙前有朱槿花,周末匆匆前去。一路颠簸,一路畅想,走近了,一抹鲜红跃入眼帘,果然是它!它的叶子呈墨绿色,清晰的叶脉如锯齒的边缘;花瓣深红,四周凹凸不平,将中间淡黄色的小花蕊衬得格外娇嫩;远远
期刊
江南的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而斜斜,绵绵而潇潇,似烟似雾,似幻似梦,为江南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诗人们从来都不会错过这擦肩而过的灵感。戴望舒的一首《雨巷》,把梅雨时节江南小巷渺茫朦胧的美渲染得淋漓尽致。  江南的雨惆怅委婉。绵绵的雨丝像扯不完的银线,淅淅沥沥从早到晚下个不停。这时候,很容易勾起人们对如烟往事的怀恋。  雨中的沈园,带来潮湿的忧思和惆怅,那经久不衰的凄婉的爱情故事,总会
期刊
唐诗里的中国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被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
期刊
行吟在唐诗的河畔,宛若走进了百花盛开的花园,那些诗句闪着灵动的光,是那么缤纷耀眼;那些诗歌大咖,从一张张古旧泛黄的书页中款款走来,沿着字里行间,或清癯或飘逸或踽踽的身影在我眼前渐渐清晰。不论是初唐四杰,还是高岑王孟;不论是大小李杜,还是诗狂诗佛;不论是郊寒岛瘦,还是元轻白俗……每一种人格范式,每一个人生际遇,都让我扼腕慨叹;每一种称谓,每一个标签,都足以体现出当世后辈对他们的敬仰。不说旁的,单是一
期刊
“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心忧炭贱愿天寒”,一组动作,一个肖像,一腔心愿。白居易用他的生花妙笔,让卖炭翁闪耀于历史的舞台。在白居易的笔下,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繁华落尽的中唐时代;在白居易的笔下,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宫市给人民带来的悲苦;在白居易的笔下,我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卖炭翁的凄苦……   白居易在卖炭翁的一言一行的背后,留下了怎样的空白呢?请根据《卖炭翁》一诗的内容展开丰富想象
期刊
在我眼中,最美的颜色是黑色,最美的风景是那一道……   那个傍晚,我站在我家樓下的修车铺旁等同学。百无聊赖时,我看到了那道忙碌的身影:他在那狭小的空间里走来走去,漆黑的手在车身上游走,轮子和各种零件从他手中落下,又迅速被安装好,他的动作干净利落。   他就是修车铺的主人,他的身上永远都是黑乎乎的,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机油味儿。   不一会儿,一位清洁工老爷爷推着一辆三轮车走了过来,他说:“轮胎漏气了,
期刊
有时候,最美的风景不在外,而在心,心中开阔,风景高远。   邻居是个又憨又傻的大高个,和我在同一个班。他是班里的异类,成绩不好,举止怪异。同学们都喜欢捉弄他,他却不急不恼,反而露出憨憨的笑容。不幸的是,我是他前桌,几乎时时刻刻都能看见他。他实在让我心烦,我真想甩掉这烦人精!   放学后,天空像被打翻了的墨水染黑了,几声雷鸣后,大雨倾泻而下,砸在地上,发出剧烈的响声。看着无措的同学们,我暗喜带了一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