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源源不断暴发出求知的动力. 生活实践是求知取真的不竭源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实践又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数学教育离不开生活实践,精彩的数学教学更是数学实践、数学生活的反映. 本文基于生活视域下的实践性探讨数学新教法.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实践;实践研究;新教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就是要本着生活实践的原则. 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在实践中,让学生亲近数学,享受数学.
一、从生活中引入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 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生活中引入,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途径.
如,在“有多重”数学实践活动课中,我利用课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下星期,学校准备安排小朋友春游,在游乐场的划船入口处,有这样一则“游船启事”:每条船载重不超过200千克. 然后逐步提问:谁知道这则启事是什么意思?要玩这个项目必须知道什么?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的体重呢?通过这一组问题,环环相扣,一步一步把学生引入活动主题. 这样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了具体的情境,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实实在在、丰富多彩的.
二、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内容的提炼后最终形成的. 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 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形象思维逐步上升到抽象思维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抽象思维物化为学生已有的生活表象,再内化为智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知识.
如在“克的认识”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笔者课前先让学生准备了一些小食品或其他小物体. 课上依次提问:你知道哪些小食品的重量?看一下手中的小食品,它们用什么作重量单位?(学生从包装中知道用“克”作单位. )接着学生感官感知:掂一掂,体会一下小食品有多重;想一想,1克会有多重;试一试,你能在不用秤称的情况下拿出重1克的小食品吗?
在数学教学中,只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丰富感知中化抽象为具体,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三、到生活中探索数学
实践证明: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索而得到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深刻的理解,而把这种探究活动放到他们熟悉的生活中,他们会更感兴趣,也便于更快地探求、理解到知识的实质.
例如在推导圆周长公式时,笔者先拿出一个铁丝围成的圆问:“有办法知道它的周长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剪开来量一下. ”我又拿出一个一元硬币,问了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认为:“用绳子沿着硬币围上一周,量那段绳子的长度!”也有学生认为:“在硬币上做个记号,直接把硬币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就行了!”“好办法!”我忍不住夸奖,同时拿出一张圆形桌布又问:“怎样测量这个圆的周长呢?”又顺手拿起一段线,一头系上一块学生的橡皮,捏住另一头甩起来,“怎样知道这个圆的周长呢?”环环紧扣,步步紧逼,使学生感觉到了所述测量方法的局限性. 能不能通过计算知道圆的周长呢?怎么计算圆的周长呢?强烈的学习需要,使他们提出了问题,并急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设计,既贴近生活实际,又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给学生留有一定的遐想空间. 让知识植根于生活问题中,植根于学生的自主探索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并通过实践充分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四、回生活中应用数学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学生能在丰富的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这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所谓“学以致用”,就是要求学生能灵活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有关实际的问题. 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就是能利用知识为生活服务.
如在“百分数的应用”一课中,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题:王大爷四年前的4月1日存入银行5000元人民币,定期五年,年利率2.7%. 但前几天王大爷的老伴突然生病住院,急需这5000元,可银行规定,凡不到期取款一律按活期利率0.72%计算利息. 为这事,王大爷左右为难,他该怎么办呢?请你帮他出个主意.
同学们面对这样一道题,稍作考虑便各抒己见. 有的说:既然急用,还是取吧,就按活期计息,可以得5000 × 0.72% × 4 = 144元;还有的说:现在不是可以贷款吗,可以先向银行贷5000元应急,到期取了再还. 贷款年利率为4.48%,贷款利息为5000 × 4.48% × 1 = 224元,而五年定期利息为5000 × 2.7% × 5 = 675元,这样可得675 - 224 = 451元……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是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发现数学本身的应用价值.
教学不是告诉,不是传授,是感悟,是诱导. 教学在于创造一种环境,提供一种条件,感悟一种体验. 基于生活的数学教学,就能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唤起学生对数学的热情,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6.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实践;实践研究;新教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就是要本着生活实践的原则. 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在实践中,让学生亲近数学,享受数学.
一、从生活中引入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 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生活中引入,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途径.
如,在“有多重”数学实践活动课中,我利用课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下星期,学校准备安排小朋友春游,在游乐场的划船入口处,有这样一则“游船启事”:每条船载重不超过200千克. 然后逐步提问:谁知道这则启事是什么意思?要玩这个项目必须知道什么?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的体重呢?通过这一组问题,环环相扣,一步一步把学生引入活动主题. 这样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了具体的情境,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实实在在、丰富多彩的.
二、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内容的提炼后最终形成的. 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 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形象思维逐步上升到抽象思维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抽象思维物化为学生已有的生活表象,再内化为智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知识.
如在“克的认识”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笔者课前先让学生准备了一些小食品或其他小物体. 课上依次提问:你知道哪些小食品的重量?看一下手中的小食品,它们用什么作重量单位?(学生从包装中知道用“克”作单位. )接着学生感官感知:掂一掂,体会一下小食品有多重;想一想,1克会有多重;试一试,你能在不用秤称的情况下拿出重1克的小食品吗?
在数学教学中,只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丰富感知中化抽象为具体,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三、到生活中探索数学
实践证明: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索而得到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深刻的理解,而把这种探究活动放到他们熟悉的生活中,他们会更感兴趣,也便于更快地探求、理解到知识的实质.
例如在推导圆周长公式时,笔者先拿出一个铁丝围成的圆问:“有办法知道它的周长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剪开来量一下. ”我又拿出一个一元硬币,问了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认为:“用绳子沿着硬币围上一周,量那段绳子的长度!”也有学生认为:“在硬币上做个记号,直接把硬币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就行了!”“好办法!”我忍不住夸奖,同时拿出一张圆形桌布又问:“怎样测量这个圆的周长呢?”又顺手拿起一段线,一头系上一块学生的橡皮,捏住另一头甩起来,“怎样知道这个圆的周长呢?”环环紧扣,步步紧逼,使学生感觉到了所述测量方法的局限性. 能不能通过计算知道圆的周长呢?怎么计算圆的周长呢?强烈的学习需要,使他们提出了问题,并急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设计,既贴近生活实际,又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给学生留有一定的遐想空间. 让知识植根于生活问题中,植根于学生的自主探索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并通过实践充分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四、回生活中应用数学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学生能在丰富的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这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所谓“学以致用”,就是要求学生能灵活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有关实际的问题. 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就是能利用知识为生活服务.
如在“百分数的应用”一课中,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题:王大爷四年前的4月1日存入银行5000元人民币,定期五年,年利率2.7%. 但前几天王大爷的老伴突然生病住院,急需这5000元,可银行规定,凡不到期取款一律按活期利率0.72%计算利息. 为这事,王大爷左右为难,他该怎么办呢?请你帮他出个主意.
同学们面对这样一道题,稍作考虑便各抒己见. 有的说:既然急用,还是取吧,就按活期计息,可以得5000 × 0.72% × 4 = 144元;还有的说:现在不是可以贷款吗,可以先向银行贷5000元应急,到期取了再还. 贷款年利率为4.48%,贷款利息为5000 × 4.48% × 1 = 224元,而五年定期利息为5000 × 2.7% × 5 = 675元,这样可得675 - 224 = 451元……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是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发现数学本身的应用价值.
教学不是告诉,不是传授,是感悟,是诱导. 教学在于创造一种环境,提供一种条件,感悟一种体验. 基于生活的数学教学,就能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唤起学生对数学的热情,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