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国内某一道路改造工程为例,对城市道路改造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關键词:城市道路改造;规划;全要素;精细化设计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7-396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在城市更新升级的过程当中,必然伴随着道路的升级改造。相对于新建道路而言,道路的提升改造工程项目在实际进行的过程当中外部影响因素更多。
1工程概况
1.1规划背景
根据该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工作,本次改造工程为一长约820米,宽32米的道路进行改造。该道路的等级为城市次干道,设计速度为50Km/h。周围地段的开发基本成熟,且主要是一些住宅用地。该道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主要是为周边居民提供交通的方便以服务功能为主,兼顾交通功能。
1.2现状分析
该道路最早建成于03年,路幅为4块板。路面结构为沥青路面,道路宽度为32米。道路沿线跨越两处河道。
现状道路路面坑洼、标线磨损、人行道不平、工井遍地、杆线错综复杂等状况。为了使得该道路的通行、行车舒适性、道路整洁美观得到有效改善,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改造。
2要点分析
2.1红线关系-与规划部门对接
在该条道路改造中,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规划前置条件的对接力度。在对接中,和相关人员全面核对现状道路边线、设计道路边线分别与控规红线之间呈现出相应的平面关系。具体如图1所示。
2.2用地性质-与国土部门对接
对道路的现状进行有效的复核工作,并且保障改造工作不会突破控规红线区域的土地性质。需要及时向国土部门明确突破红线的范围土地性质,知晓其是属于建设用地还是非建设用地。对于一些符合国家规划但不符合现状的,要及时提醒建设单位进行相应的征地工作。在原则上要保障改造工程不会侵入到周边业主的地块红线。
2.3交通组织方案-与交警部门对接
相对于其他人员而言,辖区中队的交警对该所道路的实际情况更为了解。在改造工作进行时需要及时与交警部门进行对接,收集所提出的建议。结合调查的最终结果,分析当前交通组织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尽可能地在道路改造中对车道规模宽度等进行有效的改造。使其整道路整体能够更加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合理完善各类道路信息。
2.4公交站台设置-与公交管理部门对接
当前该道路有一段公交站台分别位于东头桥的两侧,停靠方式为路侧式停靠。实际运行路线数量相对较多,由于该道路的南侧更距离小区围墙更近,因此无法对其进行港湾式改造。经过综合考虑之后,将站台的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之后将其改造为港湾式公交站台。
3全要素精细化改造设计
为将本次改造道路建设成安全、活力、友好的城市道路,统筹协调街道交通、公共活动、生态与效益。结合相关道路改造经验,本次改造道路充分体现在整合、细化和道路品质提升3个方面,对改造道路的路面系统、地下管线、杆线、城市家具、养护与管理进行精细化改造设计。
3.1路基路面
道路改造设计前,对旧路现状、路基强度,路面破损程度进行充分调查检测,分析路面损坏原因,为保障路面改造完成之后拥有足够的强度以及稳定性,分段确定道路路面修补及加铺改造方案。除此之外,路面还应该满足平整及抗滑的严格要求。
为消除现状差异沉降及桥头跳车现象,对桥头路基采取复合地基处理,并对桥台后搭板进行更换。搭板长度8m。搭板上铺装与道路路面的沥青面层结构保持一致。
3.2非机动车停放区
在改造项目对非机动车停放区进行设置时,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于人行道宽度大于等于3米的街道可以适当的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带。对于小于3米的街道,为了保障行人通行的安全不得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带,行人在通行中该道路的有效宽度不得低于1.8米。
第二,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非机动车停放区于车辆行人通道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交叉口缘石转弯半径范围、人行过街等候区、有坡道的路段不得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
第三,通过划线以及标志的方式对非机动车停放区域进行明显标识。
3.3无障碍设计
在对盲道、缘石坡道进行设置中,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盲道的具体设置范围应该在一些较为重要的位置上进行设立。在一些公共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应该为盲人设置相应的提示盲道,同时保证盲道连续性。
第二,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防滑。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宜没有高差;当有高差时,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应大于10mm。
第三,交叉口及路中过街处,缘石坡道与人行横道线等宽,优先选用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
3.4管杆线整治改造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及对景观要求不断提升,采用架空形式敷设缆线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要求,因此本次道路改造的同时,对空中复杂的缆线进行综合整治,采用地下敷设形式,地下缆线通道以能合则合为原则进行建设。
对排水管道排水检查井井盖应按照景观要求统一美化,位于车行道的检查井,更换采用自调式防沉降窨井盖座,雨水口加装垃圾拦截装置。对位于路面上的井盖,与路面持平;位于绿化带内的井盖,不低于路面,
按照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和多头合一的要求,应对各类杆件、箱体、配套管线、电力和监控设施等进行集约设置,实现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同时按“小型化、减量化”原则优化设计。
3.5城市家具
城市家具包含户外招牌、公交车站亭、行道树树穴、井盖装饰、废物箱等进行综合整治改造。
本次对改造道路大量现状井盖出现沉陷、碎裂等现象,为保证道路上的井盖与路面、人行道齐平,保障行人和车辆的通行体验,对人行道井盖进行隐形设计,采用装饰井盖。
4结束语
城市道路改造项目在实际进行中,涉及到诸多的内容,相应的外部对接工作量大。因此,在道路规划设计中除了要对线性指标技术参数等进行考虑之外,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地下、地面、立面等全要素进行综合改造设计。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的同时,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参考文献
刘胜.基于成分分析的大型城市道路改造安全性影响因素评价[J].湖南交通科技,2019,45(03):231-234.
(中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41000)
關键词:城市道路改造;规划;全要素;精细化设计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7-396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在城市更新升级的过程当中,必然伴随着道路的升级改造。相对于新建道路而言,道路的提升改造工程项目在实际进行的过程当中外部影响因素更多。
1工程概况
1.1规划背景
根据该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工作,本次改造工程为一长约820米,宽32米的道路进行改造。该道路的等级为城市次干道,设计速度为50Km/h。周围地段的开发基本成熟,且主要是一些住宅用地。该道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主要是为周边居民提供交通的方便以服务功能为主,兼顾交通功能。
1.2现状分析
该道路最早建成于03年,路幅为4块板。路面结构为沥青路面,道路宽度为32米。道路沿线跨越两处河道。
现状道路路面坑洼、标线磨损、人行道不平、工井遍地、杆线错综复杂等状况。为了使得该道路的通行、行车舒适性、道路整洁美观得到有效改善,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改造。
2要点分析
2.1红线关系-与规划部门对接
在该条道路改造中,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规划前置条件的对接力度。在对接中,和相关人员全面核对现状道路边线、设计道路边线分别与控规红线之间呈现出相应的平面关系。具体如图1所示。
2.2用地性质-与国土部门对接
对道路的现状进行有效的复核工作,并且保障改造工作不会突破控规红线区域的土地性质。需要及时向国土部门明确突破红线的范围土地性质,知晓其是属于建设用地还是非建设用地。对于一些符合国家规划但不符合现状的,要及时提醒建设单位进行相应的征地工作。在原则上要保障改造工程不会侵入到周边业主的地块红线。
2.3交通组织方案-与交警部门对接
相对于其他人员而言,辖区中队的交警对该所道路的实际情况更为了解。在改造工作进行时需要及时与交警部门进行对接,收集所提出的建议。结合调查的最终结果,分析当前交通组织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尽可能地在道路改造中对车道规模宽度等进行有效的改造。使其整道路整体能够更加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合理完善各类道路信息。
2.4公交站台设置-与公交管理部门对接
当前该道路有一段公交站台分别位于东头桥的两侧,停靠方式为路侧式停靠。实际运行路线数量相对较多,由于该道路的南侧更距离小区围墙更近,因此无法对其进行港湾式改造。经过综合考虑之后,将站台的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之后将其改造为港湾式公交站台。
3全要素精细化改造设计
为将本次改造道路建设成安全、活力、友好的城市道路,统筹协调街道交通、公共活动、生态与效益。结合相关道路改造经验,本次改造道路充分体现在整合、细化和道路品质提升3个方面,对改造道路的路面系统、地下管线、杆线、城市家具、养护与管理进行精细化改造设计。
3.1路基路面
道路改造设计前,对旧路现状、路基强度,路面破损程度进行充分调查检测,分析路面损坏原因,为保障路面改造完成之后拥有足够的强度以及稳定性,分段确定道路路面修补及加铺改造方案。除此之外,路面还应该满足平整及抗滑的严格要求。
为消除现状差异沉降及桥头跳车现象,对桥头路基采取复合地基处理,并对桥台后搭板进行更换。搭板长度8m。搭板上铺装与道路路面的沥青面层结构保持一致。
3.2非机动车停放区
在改造项目对非机动车停放区进行设置时,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于人行道宽度大于等于3米的街道可以适当的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带。对于小于3米的街道,为了保障行人通行的安全不得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带,行人在通行中该道路的有效宽度不得低于1.8米。
第二,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非机动车停放区于车辆行人通道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交叉口缘石转弯半径范围、人行过街等候区、有坡道的路段不得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
第三,通过划线以及标志的方式对非机动车停放区域进行明显标识。
3.3无障碍设计
在对盲道、缘石坡道进行设置中,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盲道的具体设置范围应该在一些较为重要的位置上进行设立。在一些公共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应该为盲人设置相应的提示盲道,同时保证盲道连续性。
第二,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防滑。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宜没有高差;当有高差时,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应大于10mm。
第三,交叉口及路中过街处,缘石坡道与人行横道线等宽,优先选用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
3.4管杆线整治改造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及对景观要求不断提升,采用架空形式敷设缆线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要求,因此本次道路改造的同时,对空中复杂的缆线进行综合整治,采用地下敷设形式,地下缆线通道以能合则合为原则进行建设。
对排水管道排水检查井井盖应按照景观要求统一美化,位于车行道的检查井,更换采用自调式防沉降窨井盖座,雨水口加装垃圾拦截装置。对位于路面上的井盖,与路面持平;位于绿化带内的井盖,不低于路面,
按照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和多头合一的要求,应对各类杆件、箱体、配套管线、电力和监控设施等进行集约设置,实现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同时按“小型化、减量化”原则优化设计。
3.5城市家具
城市家具包含户外招牌、公交车站亭、行道树树穴、井盖装饰、废物箱等进行综合整治改造。
本次对改造道路大量现状井盖出现沉陷、碎裂等现象,为保证道路上的井盖与路面、人行道齐平,保障行人和车辆的通行体验,对人行道井盖进行隐形设计,采用装饰井盖。
4结束语
城市道路改造项目在实际进行中,涉及到诸多的内容,相应的外部对接工作量大。因此,在道路规划设计中除了要对线性指标技术参数等进行考虑之外,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地下、地面、立面等全要素进行综合改造设计。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的同时,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参考文献
刘胜.基于成分分析的大型城市道路改造安全性影响因素评价[J].湖南交通科技,2019,45(03):231-234.
(中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