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古建筑的保护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an_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对于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农村古建筑的保护,刻不容缓。本文阐述了对农村古建筑进行保护的重要意义,对我国古建筑的保护现状进行详细地分析,找出我国在古建筑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现实状况,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古建筑保护要规划先行;政府要重视古建筑的保护,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通过教育宣传来提高全民保护古建筑的意识;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研,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新农村的建设与古建筑的保护要先规划后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新建建筑与古建筑之间的关系。此外,古建筑的保护还要重视其所处的原始环境、自然生态及人文因素的保护,使古建筑的保护与新农村的建设达到相互协调,相互统一。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必须增强古村落中古建筑保护的危机感和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护好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遗存和文化传统,走出一条保护古村落、建设新农村的和谐发展之路。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古村落中古建筑、园林绿地是地方精神难得的保存地,对地方精神的表达不仅仅是形式,而且还是一种体验。建筑是物质生产的产物,它既要受到建造时当地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生产材料、结构技术、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同时还要受到当时政治、经济、民族习惯、宗教信仰、审美观点等的制约,所以各个时期的古代建筑,不仅反映当时当地的建筑水平和建筑艺术,同时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部分情况,因而对我们今天来说有较高的价值。
  有关专家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即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也要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可以这么说,每个古建筑都有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有着它存在的历史渊源,这是祖先留下来的不可估量的财富,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保护好这些古建筑,不但可以教育子孙后代,而且还有相当丰富的研究价值,同时它还能让中国和世界了解中国的过去,为当今社会创造丰富的社会经济财富。
  1.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1.1农村中的古建筑蕴含深厚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农村中的古建筑是该地历史的记忆,乡土建筑的精华,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它不仅仅是一个古建筑群,更是民族深厚历史的载体和传统文化的记忆[1]。它以古老的物质元素,建筑艺术,来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的传统[2],真实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成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研究古建筑,可以了解村庄的建筑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从不同地势高程角度可以分析村庄密度;通过古建筑的结构、组群布局、艺术风格等可以反映不同时期的建造技术和经济状况。由此来看保护好古建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2农村中古建筑是地域文化和地方风俗的写照
  不同地区的建筑有着不同的风格,反映不同地区的民风和地域文化。各类古建筑、桥梁、庙宇、名木古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蕴含各类民风习俗、传统节日、民间信仰、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比较完整地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无论从建筑学角度还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都亟需保护。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在色彩、形式、建筑材料等方面均有它各自特色。这里面包含着各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地域文化、宗教信仰、生态环境、气候特征等方面的影响,古建筑反映各个时期人类文明及自然变迁,是自然发展和人类进化的历史载体。由于经济和人们保护古文物意识欠缺等各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古建筑保护目前很有限,一些农村中古建筑已经遭遇了不可挽回的毁坏,还有一些正在或即将被破坏,为保护我们自己文化根基的牢固,对农村中古建筑的保护迫在眉睫。
  1.3 农村中古建筑是在有形环境中发展出来的,有着深厚的考古研究价值
  农村中的古建筑是在有形的环境中发展出来的,它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载体,必然有适合人生存的特征[3] 。建筑最能形象反映人类的聪明智慧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把建筑美誉为“石头的史书”、“凝固的音乐”。乡土建筑在人类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已成为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重点,并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也首次将农村古建筑列为独立的普查项目。同时,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一向受到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广泛关注。古建筑从广义上看,可以泛指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包括古民居、古栈道、古村落、古寺廟、古戏台、古书院、古巷道、古河道、古石桥、古井等;从狭义上看,多指农村地区的传统建筑,不少农村古建筑,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先民创造的物质文化精华,承载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数千年农业文明的缩影,凝聚着历代先民的智慧和汗水,富有浓郁的历史人文信息,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它不仅能帮助人们了解乡土文明的进程,更能唤起人们对故土的热爱,同时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教科书。保护古建筑是为研究古代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建筑艺术的实物例证。由于古建筑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所以它又是许多研究社会科学方面的参考资料。此外,古建筑中与它并存的壁画、塑像、雕刻、书法等又是研究各时代艺术的重要参考资料。
  2.古建筑存在的现状分析
  随着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原本已非常脆弱的农村古建筑更加岌岌可危,不少在秀丽山水中的古建筑已遭摧毁,即便有幸存的,也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保护乡土建筑已是刻不容缓。
  2.1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古建筑的大规模拆改,已经失去原有的风貌
  我国暂无古建筑保护法,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古建筑价值认识的不断加深,对古建筑保护的意识在逐步加强。近年来,很多地区依据文物保护法制定出保护古建筑的有关政策和条例,但由于各个地方对古建筑保护的力度不一,使一些尚未得到保护的古建筑加快了被破坏的步伐,一些地方的领导还没有认识到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只是一味的为了个人的政绩,把一些古老的村落夷为平地,重新在原址上盖楼房、建大厦。如浙江永嘉林坑古村落始建于明代,竹木繁茂,三面环山,溪多谷深,古村落以素木蛮石砌筑的房屋朴素真实、野趣天成为特色,线条流畅的木屋紧贴山势起伏,高低错落,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村民居”和“真实的桃花源”。 2002年,永嘉委托清华大学编制古村落保护方案,其中重要一项便是严禁村民在景区内兴建极度不协调的“小洋房”。然而,随着越来越多游客的到来,少数村民不顾三令五申让洋房“安营扎寨”,这座桃花源,她的古朴、自然、和谐的韵味正在被东一处西一处粗劣的砖瓦房所侵蚀,她的野趣天成的特色正在被粗暴地抹杀,还有皖南古村落、侗族古村落等,这样的大拆大改大建,古建筑也随之遭到严重破坏,有的甚至严重消失。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作为古村落主体的农民富裕之后,开始向往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村民纷纷营造新房或翻新旧房,而且大规模拆建改建,使一些有文化价值的古建筑永久消失。而建设新城、新乡、新镇后,和一些古建筑混杂在一起,显得不伦不类,既没有现代化都市的时尚通达,也看不出古建筑的富贵典雅,古建筑失去了它存在的环境,其存在的价值就会令人深思。
  2.2古建筑分布零散,不利于集中保护
  目前依然完好的或是破坏不太严重的古建筑,一般分布在交通不便利的深山老林,以及经济不发达,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当地的自然生态保护较好。在那些偏僻贫困的地区,人们对古建筑的认识不深刻,甚至可以说丝毫没有保护古建筑的意识,有的人竟然把古建筑上的木料拆掉当材烧,零散而复杂的分布显示出人力、财力的不足,从而使古建筑保护工作面临极大的困难,如楠溪江风景区虽然保留着农村古代耕读文化和宗族文化,卵石原木堆彻的古建筑非常有特色,这些建筑都保留宋元明清的建筑风貌,但是地理位置偏僻,楠溪江大部分地处山区,古建筑分布零散,不利于集中保护,正面临着遭毁坏危险。
  2.3“空心村”的出现加快了古建筑消失的速度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一些农村的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致使一些古建筑因长年无人打理而更加破败不堪[4]。主动维护的投入基本消失,而是把资金用于新建现代建筑上,他们对古建筑已不再维修,而是直接另辟新宅基地重新在交通方便,条件优越的环境中建设现代建筑,而老祖宗留下的古建筑舍弃不管,这就加快了古建筑的消失速度。
  2.4大工程项目的施工,致使一些古建筑永远消失
  如三峡、小浪底水库,库区人们的搬迁,库区里面的古建筑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而永远消失。在政府下达搬迁文件以后,地方政府强制执行,人刚搬出,拆、挖机械就很快进入,就将一切夷为平地。其中只有文物勘测部门对整个地区进行了简单的勘测,但是他们收益颇深,出土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物,而那些有价值的古建筑,从此永远消失。
  2.5过度的旅游开发,是一些有价值的古建筑遭到破坏
   随着近些年旅游业的兴起,加大了旅游开发力度,致使古建筑在开放的过程中遭到破坏,当古建筑分布的地区成为景区后,一些辅助设施(如餐饮、娱乐、宾馆、道路交通等)开始建设,使古建筑分布的环境失去了原来的儒雅和幽静,大量游客的进入,使很多古建筑遭到了更为严重的破坏。
  2.6农村城市化进程中,都市村庄的改造,造成开发性的破坏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城市周边的村庄中古建筑的保护带来极大的挑战[5]。一些都市村庄改造项目,开发商保护意识淡薄,拆除一些具有很高文物价值古建筑,造成的损失严重,致使部分古建筑和历史文化加速蜕变、消解。目前,这类事情仍在发生,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致使这种蜕变、消解有明显蔓延趋势。
  3.农村中古建筑保护的现状分析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一样,对古建筑的保护认识程度不同,以及气候特征、建筑类型、各个地方的古建筑存在的形式、状态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清楚各个地方的特征进行分类保护,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保护计划 。当然有保护较好的地区,他们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1经济发展和开放程度不同的地区,对古建筑保护的情况不同
  经济的发展程度对古村落中古建筑保护影响十分明显,例如经济发展速度较高的沿海地区,虽然对古建筑保护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人们的文化素质较高,对古建筑保护意识较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在不断的扩张,一些古建筑不得不随着现代化都市的膨胀而消失。在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内陆地区和偏远山区,一些古建筑由于缺乏资金而无人管理,无人保护,尽受风吹、日晒、雨淋,赤裸裸的立在破坏者的面前,但受经济发展的限制,破坏或彻底毁灭的行为暂且波及不到的那些古建筑尚得以幸存下来。
  经济发展对古建筑的保护是一把双刃剑,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古建筑的保护要趋利弊害,吸取经验教训,做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3.2人们对古建筑价值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保护工作进展缓慢
  由于受环境条件和经济状况的影响,不同地区人们的知识水平、文化程度、不同层次人员分布,以及对古建筑的理解不同,造成不同地区对古建筑的认识和保护更是参差不齐。一些落后地区对古建筑的历史形成、外观结构、古建筑形式不甚了解,古建筑保护意识更是无从谈起。即使有一些宣传,也很难对一些落后的地区产生影响。造成保护工作者工作很难有起色,保护效果不明显。
  3.3保护管理机制不健全
  缺乏管理机制是保护工作难以进行的又一方面,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或主要负责人缺乏对古建筑的认识,甚至某些地区就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更不用说成立专门的保护小组了。没有地区专门的制度政策,保护很难进行,对于那些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造成的损失无法挽回,更不用说村民保护的自觉性了,微乎其微。
  3.4 有些地区古建筑产权不明确,不利于保护
  有些古老的村落中分布的古建筑產权不明确,如古戏台、古书院、古巷道、古石桥等产权归国家还是属地区管理,归公家还是个人所有,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由于在修护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利于古建筑的保护。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民居属于部族所有,如土家古民居,古民居产权共有,保存经年的土家古民居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生存状况。大多数土家古民居产权归属家族共有,其内住户、人口众多。而一些从古村落整体搬出后那些古戏台、古书院、古巷道、古石桥从此处于无人问津,无保护状态。
  3.5保护经费严重不足,致使保护工作难见成效
  我国目前在古建筑保护上投入的资金与经济发展水平大不相称。在文物保护上的投入,不同地区相差很大,这也是不同地区古建筑保护不均衡的又一因素。资金的缺乏是制约古建筑保护的重要因素。有些地区甚至还没有把对农村古建筑保护提上日程,出现无管理机构、无保护经费、无管理人员、无保护措施的“四无”现象。
  4.古建筑保护的方式与措施
  新农村古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建设性的保护,保护性的建设。古建筑作为物质文化形态,对其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建筑时代特征和文化空间。对于古建筑的恢复和重建,还要注重文化空间,要注重它的布局与周围外部环境的联系,以及和地形地貌的结合关系。
  4.1对于农村古建的保护应规划先行
  4.1.1规划先行应该切实提高农村建设规划的起点,把规划与古建协调起来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高度重视科学规划的重要性,同时要让专家和村民都参与村庄的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从发展理念上让城市文明向乡村辐射[6]。古建筑的保护与村庄规划的协调,就是要全盘考虑、综合协调,而不是简单的拆房子、搬村子的行为,更应该借鉴国内外城乡发展的经验教训,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兼顾社会文化体育等场所的协调发展,在拆旧建新的同时,要注重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古树、名木和古建筑。
  4.1.2规划要注重各方面的系统性
  避免各规划之间的冲突,规划不是单一部门的规划,它要综合考虑,如村庄布局与土地利用、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古建筑的保护与拆除旧房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统一协调性。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居民住宅,把新建设与古建筑有机结合起来,在布局、色彩、形式上要规范,使其保持它原来的风范,让后人能看到它原本的历史风貌。
  4.1.3规划要进行对古建筑分布地区的调研
  现场调研,理解村民对住宅、生产、建筑空间的传统需求特点,引导新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生活方式,并对由此产生的新建筑空间需求进行设计,重视村民的现有生存条件、居民心理感受和对未来生活的需求,尽量保护保存原有建筑[7],做到宏观调研,从大环境出发,令各个地区发展自己地区的特色,尽量保留各地的风格。俗话说:“地域主义的设计师是从具体的情景中创造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土人情,应该有不同的保护措施。
  4.2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古建筑保护重视程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所以保护农村中古建筑文化遗产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保护了古建筑文化遗产,也就保护了各个时期的历史记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便得以保存。
  4.2.1政府制定政策法规,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要尽快制定对新农村建设中古建筑的保护政策,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建设。将农村古建筑纳入全国的文物普查行列,对有价值的要加以重点保护,对于保护较好的乡村历史文化名村、名镇要先行保护。深入研究和探索土地置换的相关政策,并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地方各级政府加大执行力度。
  4.2.2组织专业人员对现存的古建筑进行研究
  建立一支有文物、城建、旅游、生态等单位组成的专家小组,对古建筑保护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其存在的文化和生态价值,并依据研究结果制定出一套激发村民自觉保护机制,培养和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此外,还要加强队伍建设,对古建筑的保护要责任到人。
  4.2.3 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
  政府可加大保护经费的投入力度,也可以和旅游资源相结合,拓宽古建筑保护资金的来源渠道,同时也要控制破坏性的开发,鼓励农民企业家、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古建筑保护,也可以向社会征集保护基金,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最终达到保护古建筑与农民增收的双重效益。
  4.2.4 重视保护合理利用
   首先要对农村古建筑进行全盘的分门别类,可以以省为单位对本地区进行普查、登记、建挡。其次要编制保护方案,把保护古建筑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之中,重视保留和保护好现有的古村落、特色村落及古建筑,保护和利用好各类历史文化遗存和特色地形、地貌,突出乡土习俗、建筑特色、布局特点,合理利用,在保护性的开发与开发性的保护中寻求结合点。
  结语:
  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古建筑的保护不仅是简单的对结构、外形、色彩等方面的保护,而且应该把它存在的环境、村庄的生态[8]、人居关系,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既不能影响村庄的经济发展,也不能在建设中把古建筑进行建设性的破坏。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生态环境的研究,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古建筑进行阐述,关注古建筑中人为因素[9],建立由政府主导逐渐向民间主动过渡,达到民间主导加政府支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 。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对于自己的重要作用。城市园林工程也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不断前进。严格意义上来说,园林工程要比建筑工程更重要,因为园林工程着眼的是未来和城市的长远发展。施工管理是一项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符合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状况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城市。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客运专线桥梁使用的箱梁体积较大,混凝土浇筑时水泥水化放热,导致梁体内外温差增大,易使箱梁表面出现裂缝。本研究开发了一套自动化温控养护系统,通过自动调节蒸汽供应,可全过程实时量测、控制蒸养环境温度,研制的自行式滑动蒸汽养护棚罩,为自动温控养护系统的顺利实施提供工装保障。本系统有效减小了混凝土浇筑时温度非线性分布所产生的拉应力,提高了梁体混凝土质量和制梁效率。  关键词:后张法箱梁自动温控  中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生活理念的转变,绿色环保意识已成为现代建筑的需求。在建筑施工中,我们应当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减少建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环境的稳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绿色施工技术是绿色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施工工艺,是构成绿色建筑的重要内容。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应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象山县的地质、水文等条件进行勘察,并对石浦镇檀头山岛的地形地貌和岩层结构和含量进行分析,为象山县檀头山岛保护和整治修复项目姊妹沙滩的工程建设和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对施工中注意的事项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象山县;勘察;水文地质;岩土工程  中图分类号: S969 文献标识码: A  象山县檀头山岛保护和整治修复项目姊妹沙滩工程位于象山县石浦镇檀头山岛,坝线所处堤线西海岸长度550
期刊
摘 要:磁粉检测在船舶制造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船体焊缝、柴油机零部件、钢锻件都有大量的磁粉检测。它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检验迅速,缺陷显示直观,对缺陷的性质、大小和分布易于判定,检测费用省,污染轻。磁粉探伤法可探测露出表面用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也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缺陷,也可探测未露出表面,而且埋藏在表面以下几毫米近表面的缺陷,可检测因淬火、轧制、锻造、焊接、电镀、磨削、疲劳等引起的裂纹,它是一种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笔者在园林绿化施工经验与总经,针对土方地形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旨在加强园林地形的质量控制,提高园林施工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园林绿化;土方工程;地形施工;土方填挖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土方地形施工是保证园林绿化施工达到预期设计效果的关键施工环节之一,其施工重点和难度在于如何有效地确保地形测设的准确性,在确保地形位置不偏移的前提下而采取相应的
期刊
摘要:当前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将市场的竞争直接转变为价格的竞争,低价中标已经变得司空见惯了。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性便不断的凸现出来了,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管理创新、降低施工直接成本,从而建立成本竞争优势进而不断提高投标报价优势,以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园林施工;成本管理;绿化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 要:在土建施工中,利用桩基技术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承载力和在施工中不会产生变形,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抗震性,特别是在一些建筑施工比较复杂的施工中,利用这种桩基技术非常有效,能够有效的解决工程项目的技术问题,所以在建筑工程士建施工中,要加强对于桩基础技术应用和桩基技术相关问题进行及时研究,总结一定的经验,构建较为完整的桩基技术体系,才能够满足现代建筑工程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土建;桩基
期刊
摘要:新疆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引水发电隧洞发生塌方的规模和范围较大,但通过在空腔部位采用输送泵泵送C20砼填充再进行二次开挖的处理方案,有效地阻止了坍塌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并保证了后续工程施工的顺利跟进。  关键词:岩爆,塌方,回填混凝土,钢拱架,锁脚锚杆,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  中图分类号: TV331 文献标识码: A  1 工程概况  新疆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是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中的唯一重点山
期刊
【摘要】:由于城市园林化构建进程的增快与大家对环境质量要求的逐渐提升,园林施工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下面对于园林施工管理和成本控制进行一些理论与实践的讨论,主要有改善园林施工管理的工作关键点、园林施工管理的合理发展和园林施工单位的成本管理的特殊性以及施工的成本控制做出相关介绍。  【关键词】:园林施工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前言:  由于国内城市化进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