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列夫斯基钢琴作品的和声语言探究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x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卡巴列夫斯基的钢琴作品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和声语言的复杂变化,如平行音程与平行和弦、横向半音线条和弦外音的复杂化;同主音大小调的对置、同三音和弦的对置、远关系调的对置。本文概括地从色彩交替、平行进行与织体多样性方面探究其钢琴作品和声语言特点。
  关键词:卡巴列夫斯基 色彩变化 平行和声 多调叠置 远关系调
  一、巴列夫斯基钢琴作品的特点
  卡巴列夫斯基是前苏联作曲家,代表作品有《第三钢琴协奏曲》、《24首鋼琴前奏曲》、《F大调钢琴奏鸣曲》等。巴列夫斯基的音乐中充满着明朗乐观的朝气与幽默,力图在创作中反映现实生活,具有真切的悲剧性英雄主义气质,他的音乐词汇在民歌,革命歌曲基础上又具有抒情性旋律和节奏,呈现生动、清晰有力的风格。巴列夫斯基钢琴作品与短小简单的民谣风格的相辅相成,具有节奏明快、动机简单的特点。虽然他有高度的钢琴技巧,但在这些作品中他避免了刻意追求华丽的技巧性炫耀。巴列夫斯基喜欢的是在和声和旋律上的装饰,复调对位交织在几个旋律线条当中,同时在音域上展开显得旋律宽广富裕[1]。但是他的作品也有一些技术性的节奏变化,华丽的即兴创作因素十分具有个人特色,营造了浪漫华丽的艺术气质。
  和声是音乐结构的骨架与重要组成要素。巴列夫斯基的丰富音乐形象就是充分利用和声的色彩变化来实现的,如《F大调钢琴奏鸣曲》中大小调之间转化催生的频繁变化的情绪是卡巴列夫斯基的创作特征之一。又如巴列夫斯基《前奏曲Op.38》,他把民间歌曲作为素材运用到自己的音乐创作当中,变成自己的旋律。遵循以独创性的发展空间寻找出民歌主题的发展可能性的基本原理创建、开发、丰富的民间旋律的主题。通过改变民歌的风格和个性,再加上他自己的音乐材料,自由地使用和发展主题旋律、和声和织体,使其作品呈现独特的音乐风格,反映了巴列夫斯基的个性和审美观点。巴列夫斯基在20世纪的作曲家中其和声的运用不仅有20世纪音乐创作的新特性,也反映了对古典音乐的继承和延续。
  二、巴列夫斯基和声语言表现力
  (一)色彩变化
  巴列夫斯基所用的半音化色彩交替同时体现在旋律上和调性上,如巴列夫斯基比较常用同主音的不同调对置和声手法。在小和弦色彩交替方面呈现的是和弦之间直接对置的色彩变化,如第24首钢琴前奏曲第73小节运用了大小和弦交替的手法:D大调—d小调,使得调式色彩上更富有明暗的对比;第13首的14小节为升F大调中,也出现了交替大小和弦,在这里巴列夫斯基采用的则是两个乐句之间的交替增强了和声色彩上的变化,表现在F大调—f小调的第一个和弦变化对置上;再者,色彩交替也在旋律半音化方面进行,巴列夫斯基在C大调第1首前奏曲中运用了旋律半音化色彩交替的创作手法。旋律色彩在这两组音型的相互进行进入直到C大调的一级主和弦,音乐色彩中显得忽明忽暗、虚实相间、闪烁变化。
  (二)平行和声
  平行和声就是按照相似的音程或和弦形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和弦音作连续的进行。德彪西作为印象派鼻祖喜欢在和声上采用平行音程与平行和弦的手法,通过平行和弦来营造空洞、飘无的音乐色彩。巴列夫斯基的奏鸣曲中也运用了大量的平行和弦,平行音程在《回旋曲Op.59》、《前奏曲Op.38》等全曲中多次运用。与印象派的朦胧诗意不同的是,巴列夫斯基的平行和音更体现了他个人独特的音乐风格:巴列夫斯基以灵活多变的技法运用平行音程与平行和弦,因此平行和声被赋予如旋律线交织般的结构特征,所产生的混合音响效果也模糊了调性。如《回旋曲 Op.59》第一部的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中出现的音程就采用了平行音程的用法,并且这首作品很多地方都以转位形式出现的平行和弦并省略了五音的三和弦,总体上,有的地方还用了一些变化和弦,使整个音乐形成和弦的平行进行更显活跃,并且音色呈现出和弦之间直接对置的色彩变化。
  (三)多调对置与重叠
  如重叠和弦就是在同一纵向轴上不同的和弦上下叠置,同时发响形成上下两层不同的和声功能,以使和声表现复杂化的一种手法[5]。并且巴列夫斯基钢琴作品以下几种对置和声型:同主音大小调的对置、同三音和弦的对置和远关系调的对置。同主音大小调的对置常是一段音乐在大调上出现以后,在主音小调上紧接着又出现这段音乐,这样旋律、和声和织体等一切都不变的情况下,仅是大调变成小调的变化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同远关系调的对置是采用相同的音乐素材在不同的调上再次重复发展,由于音乐材料相同,在十分鲜明的色彩对比同时又使得作品具有统一性。
  如巴列夫斯基在《24首钢琴协奏曲》的d小调第24首采用了多调叠置的创作手法。双手和弦的基础建立在多调上,d小调上进行的和弦上方音,旋律继续直到停留在降b小调,而f小调建立的下方旋律音在各个不同的调上形成和旋上下方音来营造一种凝固的张力。第43—44节建立在多调丰富的表现力上,随着八度持续音在左手的c小调继续,右手八度平行音却被设置在d小调,于是通过两个调的叠加导致了矛盾的和声。并在右手还使用切分节奏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音乐的紧张度。和弦在多调的基础上以平行的方式进行是大多数作曲家通常采用的作曲方式,而巴列夫斯基更大胆地运用了多调重叠平行技法,使其和声语言表现力更丰富多彩。通过以上方法,使得音乐描述的那种狂热的战争年代得以形象呈现,将强烈的感情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郑莎莎.卡巴列夫斯基钢琴创作的风格与把握[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2]娄敏.卡巴列夫斯基F大调钢琴奏鸣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牛艺杰.初探卡巴列夫斯基24首钢琴前奏曲Op.38[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4]栾家.卡巴列夫斯基《24首钢琴前奏曲》和声技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其他文献
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高师音乐教育工作的实际,对当前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进行了阐述。并运用色彩比喻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描述。
南阳曲剧是一种风格独特的剧目,本文主要探讨新时期如何让南阳曲剧适应形势与发展,发挥自身的造血功能,对自身进行修复和完善,做好传承与创新。
目前,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严峻的形式下,我国各大高校的教育体制都纷纷不断改革和创新。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出优秀的复
摘要:为了有效地表现出音乐的艺术特色,在很多音乐作品当中运用了说唱语言,这一表现方式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如在周杰伦、凤凰传奇等艺人的音乐作品中时常可以发现说唱语言的运用。本文以说唱语言在音乐艺术表现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说唱语言在音乐艺术表现中的运用体现的基础上,论述了说唱语言在音乐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关键词:说唱语言 音乐 艺术表现 作用  音乐艺术的出现,在通过音乐这一载体表现思想感
摘要:钢琴热通过改革开放之风席卷中国,中国现在成为拥有七千万琴童的世界钢琴大国。然而,美国在钢琴专业院校和综合类大学中钢琴专业地位仍独占鳌头。为更好地比较分析专业教育和业余教育两大领域,作者选择了中美两国钢琴教育制度、体系、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分析。  关键词:业余教育 专业教育 教学机构  鋼琴教育的发展,使钢琴从难以触及到随处可见,业余和专业钢琴学习者成为主力军。业余教育和专业教育各具
我们的音乐教学应该有广阔的背景资源,应该拥有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对于音乐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改革。本文以立足于现在音乐教学资源现状,论述了关于人自身资源,本土资源,流行
2014年仲夏,昆明国际弦乐夏令营在美丽的滇池湖畔圆满落幕。  夏令营一直以来都是紧张学习和悠闲假期之间的缓冲地带,也是学生利用假期寓教于乐的最好方式,尤其是音乐性质的夏令营对孩子们音乐造诣的提升,对孩子们音乐灵性的培养,对孩子们身心的愉悦与放松都是极佳的方式,因此音乐夏令营多是将风景优美的地方作为首选。2014年7月在云南昆明举办的国际弦乐夏令营,不单迎来了高水准的专家教授授课,也吸引了高素质的
摘要:声乐是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中必修的重要专业课程,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和创作能力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新时期,高校提出了加速声乐教学创新的目标,希望通过创新教育使高校声乐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本研究从高校声乐教学经验和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声乐教学和创新教育的概念,阐述了高校声乐教学进行创新的重要价值,提供了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做好创新教育的一些方法,希望对推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有所启迪。  关键词
美妙动听的歌声会使人陶醉也是令人神往的,但美好的声音首先要有先天的好嗓子,再要靠后天名师的指导训练与自己的刻苦练习,领悟揣摩,掌握正确的发声法,还要具备良好的音准、
声乐是最具有表现力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它伴随着人类社会走过了和人类文明基本一致的历程。时至今日,中国声乐艺术已经发展到了表现形式日趋丰富、歌唱方法日渐科学、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