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的经济发展及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国际关系的中心开始在欧洲形成。工业革命的发生则加速了这一进程,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极大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欧洲作为国际关系中心的经济地位受到挑战,被美国超过。美西战争、日俄战争揭开了对欧洲优势进行挑战的序幕;欧洲列强之间的争夺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欧洲霸权”。这种削弱主要体现在欧洲大国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地位下降,对殖民地的控制力下降以及资产阶级的统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上。
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使它们之间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由两大军事集团演变为战胜的协约国五强——英、法、美、日、意之间的斗争。在全球范围内,英美斗争为主要矛盾;在欧洲,英法对立严重;而在亚太地区,日、美、英三角冲突中以日美斗争为主。争霸形式从战场转移到和会的谈判桌上,帝国主义列强相继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在争霸中,欧洲列强暂时维持了自己的优势地位,挫败了美国控制国联、称霸世界的野心;同时,欧洲列强也承认了美国的优势和日本在亚太地区的特殊地位。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以实力为基础划分势力范围、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它完成了一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但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格局。由于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列宁曾经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欧洲国家内部的斗争不仅削弱了自身的优势,也加速了国际关系中心向美苏两极格局转移的趋势。在凡尔赛体系中,欧洲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两类矛盾:法德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主要矛盾;英法矛盾是战胜国之间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主要矛盾。战后初期,两对矛盾中以英法矛盾为主要矛盾,英国在结盟防德、赔款及欧洲安全等问题上都处于主动地位,均势政策获得胜利,法国的大陆霸权则受到严重打击;美元成为德国和欧洲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欧洲在加强与美国经济联系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它的依赖;德国则渔翁得利。
二、美苏两极格局的确立
20世纪30年代,德国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法西斯势力与资本主义民主势力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传统的欧洲列强英、法、德或者被削弱,或者战败;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则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矛盾尖锐,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以雅尔塔会议为基础,战后两极格局最终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在完成世界国际关系中心的转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了决定性作用。
冷战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之间实力的较量。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日渐强大的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即冷战政策。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平等的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三、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形成。
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美国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而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遭到包括其他西方大国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的反对。实力不断增强的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联盟。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四、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认识
1 国际关系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国际上各种基本力量对比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体系。随着大国之间政治、军事、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国际关系格局也会随之调整,乃至彻底改变。
2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其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正在一体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日本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向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方向努力;原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积极展开东西方兼顾的全方位外交,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德国统一后,综合国力大增,其国民生产总值已经大大超过英法两国;东南亚、拉美等地区的经济在战胜困难之后趋于稳定,印度和巴西等也加快了发展步伐。这些国家与地区集团不约而同地主张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而它们自身的日益壮大和不同程度的努力也推动着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使它们之间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由两大军事集团演变为战胜的协约国五强——英、法、美、日、意之间的斗争。在全球范围内,英美斗争为主要矛盾;在欧洲,英法对立严重;而在亚太地区,日、美、英三角冲突中以日美斗争为主。争霸形式从战场转移到和会的谈判桌上,帝国主义列强相继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在争霸中,欧洲列强暂时维持了自己的优势地位,挫败了美国控制国联、称霸世界的野心;同时,欧洲列强也承认了美国的优势和日本在亚太地区的特殊地位。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以实力为基础划分势力范围、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它完成了一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但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格局。由于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列宁曾经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欧洲国家内部的斗争不仅削弱了自身的优势,也加速了国际关系中心向美苏两极格局转移的趋势。在凡尔赛体系中,欧洲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两类矛盾:法德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主要矛盾;英法矛盾是战胜国之间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主要矛盾。战后初期,两对矛盾中以英法矛盾为主要矛盾,英国在结盟防德、赔款及欧洲安全等问题上都处于主动地位,均势政策获得胜利,法国的大陆霸权则受到严重打击;美元成为德国和欧洲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欧洲在加强与美国经济联系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它的依赖;德国则渔翁得利。
二、美苏两极格局的确立
20世纪30年代,德国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法西斯势力与资本主义民主势力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传统的欧洲列强英、法、德或者被削弱,或者战败;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则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矛盾尖锐,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以雅尔塔会议为基础,战后两极格局最终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在完成世界国际关系中心的转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了决定性作用。
冷战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之间实力的较量。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日渐强大的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即冷战政策。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平等的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三、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形成。
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美国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而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遭到包括其他西方大国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的反对。实力不断增强的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联盟。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四、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认识
1 国际关系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国际上各种基本力量对比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体系。随着大国之间政治、军事、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国际关系格局也会随之调整,乃至彻底改变。
2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其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正在一体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日本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向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方向努力;原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积极展开东西方兼顾的全方位外交,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德国统一后,综合国力大增,其国民生产总值已经大大超过英法两国;东南亚、拉美等地区的经济在战胜困难之后趋于稳定,印度和巴西等也加快了发展步伐。这些国家与地区集团不约而同地主张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而它们自身的日益壮大和不同程度的努力也推动着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