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站住进大海里

来源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22599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知道我们对自己所居住的地球了解有多少么?你知道人类观测地球的两只“大眼睛”么?
  位于地面和海面上的观测平台和位于太空的卫星系统可是人类目前监视地球的两只大眼睛。有了这两只大眼睛,我敢说,上天入地难不倒我们!
  吹牛,吹牛!海洋学家们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谁说人类能够上天入地啦。和上天相比,人类的遁地功夫可是逊毙了!”
  当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外星球的秘密便逐渐向人类吐露。可就在我们地球上,隔了厚层的海水,人类对深海的了解还远远不如月球和火星表面!
  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要想更深入地了解地球本身,我们还得像二郎神一样,拥有观测地球的第三只眼哪。
  
  “坐海观天”的第三只眼
  
  探测器也想冲在科学研究的最前线,但是,要想让它们冒着风险去检测风暴、地震、藻类勃发等突发事件,解决了用电问题先。
  科学家开动脑筋,既然无线电波不能穿透平均深度3800米的海水,从海面向深海考察又有这样那样的困难,那我们为什么不把观测据点建在海底,坐海观天?这样就能让陆地上的发电站持续不断地给海底的设备充电。
  于是,观测地球的第三只眼——首座深海观测站诞生了。
  
  观测站的大动脉
  
  2007年4月1日,人类历史上的首座深海观测站的大动脉建成了。
  这个家伙可不小,全长52千米,由海面一直蜿蜒至海底,它就是在美国的蒙特雷湾建成的首条深海科学观测光缆,负责向海洋900米深处的科研设备、摄像机以及水下机器人提供电力,同时还将观测仪器获得的各项科研数据通过光缆传回地面。
  顺着铺设“大动脉”的路径往海底游,咦?这里竟然静静地躺着一个橘黄色的大金属盒子,1米多高,4米多宽。
  连接着大动脉的盒子,可不就是深海观测站的心脏嘛!
  10000伏特高压电顺着“大动脉”“倏”地一下就来到了观测站的心脏。经过变压器,高压就转换成了适合各种科学仪器的直流电。
  
  海洋观测的“马后炮”
  
  你知道在20世纪早期,科学家是如何测量海底地形的么?他们会把重锚系在绳子上抛到海底,用绳子的长度测算水深。用这种方法,科学家竟然得出了结论:整个海底平坦,地形单调!
  20世纪中期,声波测深技术出现了,科学家终于知道,海底的地形起伏比地球山谷还大!于是,科学家开始派遣各种各样的探测器和科学设备深入大海,进行考察。
  可探测器们都是电老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返回陆地大本营更换电池。而且,这一来二去的,许多紧急的信息就无法及时送达,一些有关地震的信息就这么被耽误了,简直就是信息马后炮嘛!
  世界上80%的火山爆发和地震都发生在海底。科学家多么希望,他们的探测器和科研设备能够长期驻守海底,在最危险的时刻及时给他们送来信息呀!
  
  深海实验室
  
  海洋生物学家说:海底是探测生命起源和极端环境生物学的理想场所。
  可他们要如何对这些长得像外星生物的深海生物进行研究呢?
  如果让采样设备到深海去把它们都捞上来,那科学家们只能研究变了质的鱼干。
  这不,我们有了深海观测站了。科学家只要把海底实验室往观测站的节点上一接,不就成了深海观测站的一部分了?
  你看,科学家已经把低亮度相机接了上去。它们专门负责偷拍深海中那些害羞的小生物。这些小家伙是不会在大亮度和大噪音的潜艇前露面的。还有长得像毛毛虫的“深海漫步者”,这家伙极端耐压,能自己爬行到6000米的深海研究海洋生物。当然,地震检波器终于找到了真正的用武之地,在深海这个地壳最薄弱的地区,它能更清楚地监听来自地球内部的任何风吹草动,并及时向坐在办公室的科学家报告。
  500年前,达芬奇设计了潜水服,130年前,凡尔纳写成了《海底两万里》,这些科学幻想如今都变成了现实。如今,人类能够乘潜艇到达洋底深渊,让机器人游弋海底火山。相信在未来,有了这观测地球的第三只眼,我们能够像看球赛那样观看海底火山喷发的现场直播!
其他文献
“Hello……”  海面开阔,风浪声很大,我根本听不清楚旁边那位外国选手在对我说些什么。直到他冲我竖起了大拇指我才明白,他对这个赛场相当满意呢。  阳光下,海水澄澈碧绿,空气清新,沿海岸线排开的4个比赛场地中,几百条帆船已经蓄势待发。  注意!起点船上升起了信号旗,紧接着一声巨响,信号弹蹿向了天空,选手们驾驶着帆船争先恐后地冲出了起航线。我迅速找准受风最佳的航向……  只见我以最佳的姿势——  
期刊
来,耳朵凑近点,让我小声告诉你那个神秘的——死亡谷!  传说中那里有独眼的怪物出没,有吃人的沼泽,健康的人进去了就会头晕目眩,就像听到了六指琴魔弹奏的曲子,而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西伯利亚巨大而贫瘠的针叶林带。
期刊
还记得上次的《我的未来生活之家务篇》吗?今天,阿亮要带你体验的可是梦幻般的未来家居生活。有了下面这些东东,未来生活不炫都不行!快来看看这样的生活你喜不喜欢吧……    真正的身临其境  7:00 看电视的时间到啦!开机!不过你可要有心理准备,因为说不定一按下开关,就会有一头美洲豹冲你飞奔过来,或者一杯牛奶眼看就要洒到身上,要不就是一个高速旋转的足球向你的脸飞来……哈哈,不用紧张,这些都是电视画面而
期刊
“呼啦啦——”  海上起风了。  正在海边玩耍的小杰西才不管起不起风呢!他正在专心地用沙子堆建自己的城堡。忽然,小杰西觉得今天的风声似乎有点儿不对劲。仔细听听,好像有一些奇怪的声音夹杂在里面。  向远处看去,一个个黑点正顺着风的方向走来。这些奇怪的声音就是它们发出来的。  黑点越来越近,不好!快跑!有一群巨大的怪兽冲过来了!    称霸海滩    “呼——”  “吱——”  “哐啷哐啷——”  各
期刊
鲍伯和克莱姆是好朋友。在一个周末的下午,他们像往常一样躺在草坪上,望着湛蓝的天空发呆。阳光有些刺眼,鲍伯眯起了眼睛。  “克莱姆。”  “嗯?”克莱姆应了一声,仍出神地看着天空。  “你觉得在天上飞的感觉怎么样?”  “当然过瘾啦!我要是能飞就好了,”克莱姆比划着,“我就跟小鸟比谁飞得快!”  “要是发明一个东西能飞到天上去,不像飞机那么大,就放一两个人,你说该多好。”  “嗯,希望开起来就像用操
期刊
“准备一下,我们马上就要去兜风喽。”马歇尔对站在他胳膊上的“桑普森”说。  桑普森是一只四岁大的金雕,与其他的金雕一样,站在马歇尔胳膊上的桑普森看起来威风凛凛,两只眼睛机警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转眼间,马歇尔已经开飞机来到了大海上空,桑普森紧紧地跟在飞机旁,身下是一条望不到边际的海岸线。  “伙计,你感觉怎么样?”马歇尔问正在自己身边滑翔的桑普森。  桑普森叫了几声作为对马歇尔的回答,同时还绕着
期刊
两亿年前,它和恐龙称兄道弟。在那片远古大陆上,它的爬行类亲戚可不少。它以为自己的生活就会这样一代一代繁荣下去。
期刊
嘿嘿,是肚子饿,想吃……  我肚子疼,去厕所……
期刊
“小心。”  “好的,把下面再固定一下。”  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出现了几个忙碌的身影。  走近一看,这几个人竟然在安装一架风车!高大的风车已经被立了起来。看看周围,什么也没有,在这里安装风车干什么?虽说这里风大,可发出来再多的电,又能给谁用呢?  嘘~ ,在这架风车周围,马上就会来一位新客人,这位客人的身份可不一般,人家号称是全世界第一座“零排放”南极科考站!    被污染的南极    在许多人看
期刊
瞧,一个铁皮箱子被吊在河中央,你能猜出这是要干什么吗?据说,有一个叫劳埃尔的澳大利亚人打算在水下生活12天,而这个铁皮箱子就是他的水下小屋,最夸张的是他竟然不携带氧气下水,这是真的吗?那他要怎么呼吸呢?    带上海藻造氧气    这当然是真的,不过下水之前,他得做好充分的准备。劳埃尔邀请了7名喀斯喀特中学的师生为他设计海藻呼吸系统,很显然,他希望海藻能吸收他呼出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真不知道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