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知道我们对自己所居住的地球了解有多少么?你知道人类观测地球的两只“大眼睛”么?
位于地面和海面上的观测平台和位于太空的卫星系统可是人类目前监视地球的两只大眼睛。有了这两只大眼睛,我敢说,上天入地难不倒我们!
吹牛,吹牛!海洋学家们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谁说人类能够上天入地啦。和上天相比,人类的遁地功夫可是逊毙了!”
当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外星球的秘密便逐渐向人类吐露。可就在我们地球上,隔了厚层的海水,人类对深海的了解还远远不如月球和火星表面!
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要想更深入地了解地球本身,我们还得像二郎神一样,拥有观测地球的第三只眼哪。
“坐海观天”的第三只眼
探测器也想冲在科学研究的最前线,但是,要想让它们冒着风险去检测风暴、地震、藻类勃发等突发事件,解决了用电问题先。
科学家开动脑筋,既然无线电波不能穿透平均深度3800米的海水,从海面向深海考察又有这样那样的困难,那我们为什么不把观测据点建在海底,坐海观天?这样就能让陆地上的发电站持续不断地给海底的设备充电。
于是,观测地球的第三只眼——首座深海观测站诞生了。
观测站的大动脉
2007年4月1日,人类历史上的首座深海观测站的大动脉建成了。
这个家伙可不小,全长52千米,由海面一直蜿蜒至海底,它就是在美国的蒙特雷湾建成的首条深海科学观测光缆,负责向海洋900米深处的科研设备、摄像机以及水下机器人提供电力,同时还将观测仪器获得的各项科研数据通过光缆传回地面。
顺着铺设“大动脉”的路径往海底游,咦?这里竟然静静地躺着一个橘黄色的大金属盒子,1米多高,4米多宽。
连接着大动脉的盒子,可不就是深海观测站的心脏嘛!
10000伏特高压电顺着“大动脉”“倏”地一下就来到了观测站的心脏。经过变压器,高压就转换成了适合各种科学仪器的直流电。
海洋观测的“马后炮”
你知道在20世纪早期,科学家是如何测量海底地形的么?他们会把重锚系在绳子上抛到海底,用绳子的长度测算水深。用这种方法,科学家竟然得出了结论:整个海底平坦,地形单调!
20世纪中期,声波测深技术出现了,科学家终于知道,海底的地形起伏比地球山谷还大!于是,科学家开始派遣各种各样的探测器和科学设备深入大海,进行考察。
可探测器们都是电老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返回陆地大本营更换电池。而且,这一来二去的,许多紧急的信息就无法及时送达,一些有关地震的信息就这么被耽误了,简直就是信息马后炮嘛!
世界上80%的火山爆发和地震都发生在海底。科学家多么希望,他们的探测器和科研设备能够长期驻守海底,在最危险的时刻及时给他们送来信息呀!
深海实验室
海洋生物学家说:海底是探测生命起源和极端环境生物学的理想场所。
可他们要如何对这些长得像外星生物的深海生物进行研究呢?
如果让采样设备到深海去把它们都捞上来,那科学家们只能研究变了质的鱼干。
这不,我们有了深海观测站了。科学家只要把海底实验室往观测站的节点上一接,不就成了深海观测站的一部分了?
你看,科学家已经把低亮度相机接了上去。它们专门负责偷拍深海中那些害羞的小生物。这些小家伙是不会在大亮度和大噪音的潜艇前露面的。还有长得像毛毛虫的“深海漫步者”,这家伙极端耐压,能自己爬行到6000米的深海研究海洋生物。当然,地震检波器终于找到了真正的用武之地,在深海这个地壳最薄弱的地区,它能更清楚地监听来自地球内部的任何风吹草动,并及时向坐在办公室的科学家报告。
500年前,达芬奇设计了潜水服,130年前,凡尔纳写成了《海底两万里》,这些科学幻想如今都变成了现实。如今,人类能够乘潜艇到达洋底深渊,让机器人游弋海底火山。相信在未来,有了这观测地球的第三只眼,我们能够像看球赛那样观看海底火山喷发的现场直播!
位于地面和海面上的观测平台和位于太空的卫星系统可是人类目前监视地球的两只大眼睛。有了这两只大眼睛,我敢说,上天入地难不倒我们!
吹牛,吹牛!海洋学家们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谁说人类能够上天入地啦。和上天相比,人类的遁地功夫可是逊毙了!”
当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外星球的秘密便逐渐向人类吐露。可就在我们地球上,隔了厚层的海水,人类对深海的了解还远远不如月球和火星表面!
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要想更深入地了解地球本身,我们还得像二郎神一样,拥有观测地球的第三只眼哪。
“坐海观天”的第三只眼
探测器也想冲在科学研究的最前线,但是,要想让它们冒着风险去检测风暴、地震、藻类勃发等突发事件,解决了用电问题先。
科学家开动脑筋,既然无线电波不能穿透平均深度3800米的海水,从海面向深海考察又有这样那样的困难,那我们为什么不把观测据点建在海底,坐海观天?这样就能让陆地上的发电站持续不断地给海底的设备充电。
于是,观测地球的第三只眼——首座深海观测站诞生了。
观测站的大动脉
2007年4月1日,人类历史上的首座深海观测站的大动脉建成了。
这个家伙可不小,全长52千米,由海面一直蜿蜒至海底,它就是在美国的蒙特雷湾建成的首条深海科学观测光缆,负责向海洋900米深处的科研设备、摄像机以及水下机器人提供电力,同时还将观测仪器获得的各项科研数据通过光缆传回地面。
顺着铺设“大动脉”的路径往海底游,咦?这里竟然静静地躺着一个橘黄色的大金属盒子,1米多高,4米多宽。
连接着大动脉的盒子,可不就是深海观测站的心脏嘛!
10000伏特高压电顺着“大动脉”“倏”地一下就来到了观测站的心脏。经过变压器,高压就转换成了适合各种科学仪器的直流电。
海洋观测的“马后炮”
你知道在20世纪早期,科学家是如何测量海底地形的么?他们会把重锚系在绳子上抛到海底,用绳子的长度测算水深。用这种方法,科学家竟然得出了结论:整个海底平坦,地形单调!
20世纪中期,声波测深技术出现了,科学家终于知道,海底的地形起伏比地球山谷还大!于是,科学家开始派遣各种各样的探测器和科学设备深入大海,进行考察。
可探测器们都是电老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返回陆地大本营更换电池。而且,这一来二去的,许多紧急的信息就无法及时送达,一些有关地震的信息就这么被耽误了,简直就是信息马后炮嘛!
世界上80%的火山爆发和地震都发生在海底。科学家多么希望,他们的探测器和科研设备能够长期驻守海底,在最危险的时刻及时给他们送来信息呀!
深海实验室
海洋生物学家说:海底是探测生命起源和极端环境生物学的理想场所。
可他们要如何对这些长得像外星生物的深海生物进行研究呢?
如果让采样设备到深海去把它们都捞上来,那科学家们只能研究变了质的鱼干。
这不,我们有了深海观测站了。科学家只要把海底实验室往观测站的节点上一接,不就成了深海观测站的一部分了?
你看,科学家已经把低亮度相机接了上去。它们专门负责偷拍深海中那些害羞的小生物。这些小家伙是不会在大亮度和大噪音的潜艇前露面的。还有长得像毛毛虫的“深海漫步者”,这家伙极端耐压,能自己爬行到6000米的深海研究海洋生物。当然,地震检波器终于找到了真正的用武之地,在深海这个地壳最薄弱的地区,它能更清楚地监听来自地球内部的任何风吹草动,并及时向坐在办公室的科学家报告。
500年前,达芬奇设计了潜水服,130年前,凡尔纳写成了《海底两万里》,这些科学幻想如今都变成了现实。如今,人类能够乘潜艇到达洋底深渊,让机器人游弋海底火山。相信在未来,有了这观测地球的第三只眼,我们能够像看球赛那样观看海底火山喷发的现场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