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雨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LXSJXXLX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窗外,落雨拍打着树叶
  捧一杯清水,独倚窗前
  听雨,是心灵的释怀
  看雨,是情感的宣泄
  有人说,不懂雨的人是无趣的人
  不喜欢雨的人,是不解风情的人
  其实,我依恋的不是雨
  而是望着雨滴落下的瞬间
  将心点点融入,融入的不仅仅是心
  是哀愁,是漂泊,是思念
  是一缕无处倾诉的忧伤
  将黯然与惆怅融入雨里
  连同你,一起融入
  蜷縮在冰凉的记忆里
  只有黑夜陪伴,诉说曾经的故事
  雨里,你杳无音信
  一夜无眠的雨
  一束孤单的影
  聆听尘封私语的缠绵
  心随雨,漂泊
  终归沦落天涯
  欲为窗外的雨抒写情怀
  忘记过去
  而你却一直都在,我的文字里
  如同落进梦里的雨
  来得悄无声息
其他文献
儿时,母亲给我们做的早餐最多的就是玉米糁子粥。  玉米糁子粥又叫玉米榛子粥,也可叫玉米渣粥,它是北方农家早饭桌上常见的主食,也是我打小就喜欢吃的粥。它虽然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粥,但要吃出它的美味来,吃法还是有一些讲究的。  做玉米糁子粥,首先讲究的是锅,铁锅熬出的玉米糁子粥味道就比铝锅,不锈钢锅熬出来的味道香,特别是用农家土灶锅熬出来的玉米糁子粥味道是最美的。  母親夏天熬玉米糁子粥,常常熬得比较稀,
期刊
放了学生,整理了校园,大家访便开始了。  领了表册,带上手机、笔,一切准备就绪。我便和同伴上路了。好在天公作美,早上备好的雨伞暂放学校,毕竟来来回回要折返,我也就轻装上阵了。  出了校门,满眼的生机,你瞧,庄前屋后,各种蔬菜应有尽有,多新鲜啊!农家人也学会了物尽其用,巴掌大的空地,竟然都利用上了,路旁少了野草的踪迹,倒是这黄瓜、豇豆惹得人眼馋。偶尔也有爱花人,栽种些花花草草在门前,倒也是一道不错的
期刊
老家里一共有三处院子,一处是二伯父的,一处是哥嫂的,一处是父亲和养母的。  自从养母去世之后,我回老家的次数没有过去多了,一则是因为养母不在了,少了唠叨,总觉得家里空落了不少;二则是严肃倔强的父亲总是和我缺少一些共同的交流话题。重阳节前几日,去看望父亲,想和他沟通一下,叫他来我家过冬,因为父亲毕竟79岁的老人了。没有想到父亲竟然拒绝了我。他说了两个理由:一是如果他去我那,老家的三处院子就都没人照看
期刊
我七十周岁的生日过后,忽然觉得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一天中午,我在家属大院门外条椅上闲坐,从县二中退休的音乐老师李岳峰同志看着我呆痴的神情说:“老哥,你不要再在文字上玩游戏了,现在七十岁了,还费那脑子干啥?跟我们去唱歌吧!”李岳峰的话象给我大脑注入了一针兴奋剂。我眼前一亮,突然觉得自己身心轻松了。  我热爱音乐。在县中上初中二年级时,李道元老师是我们班主任。他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是我县造诣最深的音
期刊
我虽在外工作多年,却一直怀念着土地,留恋着乡村。  ——题记  退休后,大部分时间住在乡下,与村里上了年纪的人一样,时常到村外的小路上散步,观田野风光,看地里庄稼,赏路边小草。看庄稼、赏小草,在乡间小路上徘徊,享受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和徐徐吹来的清风。有时坐在路边看蓝天白云,极目远眺南山,久久不愿离去。无独有偶,我的挚友、年近八十的著名作家沙石先生也说,他时常徒步走向郊野,十里八里的行走,去看庄稼、看
期刊
女人四十,真是个尴尬的年龄,以为自己还年轻,其实,已经老了……  觉得自己还没好好年轻过,还没好好疯一疯,可是已经没有了要去疯一疯的理由,觉得心里还有爱……  女人四十,上面是白发苍苍,满身病痛的老母亲需要照顾,下面是正在叛逆期的一双儿女等着要调教……自己还得起早贪黑努力上班赚钱补贴家用……  女人四十,觉得很累,每一天都精疲力尽,很想好好睡一觉,睡到自然醒,可是,躺在床上,还是睡不着,脑子里乱糟
期刊
紧握的耒耜 宣告了茹毛饮血的正寝寿终  轻轻儿一提 便旋起一股氤氲的风  风儿吹过 不经意催熟了农都瓜果  以及七千年的有邰文明  赤裸的腿脚 踩实了周朝八百载基业  诠释了关中汉子的坦诚与豪情  更有 教民稼穑的霜繁露重  疲惫至极了   纵然小憩片刻 也要端坐在  这方热土上  深邃的眸子精光四射   力透悠远厚重的时空  于是  你带我们收获的   不止是沧桑 还有  五谷豐登的中国梦
期刊
故乡的风  从遥远的回望中刮过  裹挟着古邰国的厚重  飘逸着教稼台的黍香  诉说着大汉苏武的忠勇  张扬着大唐天子的伟功  故乡的风  从高耸的文化巅峰刮过  圣母姜嫄母仪天下堪为范  回文织锦写尽爱恨世无双  蘇氏郡望才俊代出皆大贤  秦声正韵一代宗师康状元  故乡的风  从悠悠的漆水河畔刮过  温暖了古城九街十八巷  吹绿了湖中天地景中景  渲染了姜嫄水乡如画廊  引来了八方游客美名扬  故
期刊
爸爸去了  真的盖棺的那一刻  四面袭来的冰冷  窒息了我的每一个毛孔  稍稍缓释后   似乎有千萬条毛毛虫  恣肆地爬满了我的脸  是怎样的概念  要让人这般受难  遇见了 为何要散  生缘了 为何要断  恩深似海的记忆  有几人能够做到恬淡  爸爸他没有告诉我  人生要经历这样的考验  亲情要履历这样的伤感  披麻戴孝时的觉醒  是痛是悔 眼泪不是文字  只会让一颗思念的心  伴着岁月的年轮 
期刊
一  大约在七、八岁时,我路过邻村遇到了一条通体白毛的小狗。那小狗仅有我的小腿那么高,眼睛有些血丝。初见远远望过来,我也没在意,仅把它当作寻常偷跑出来的草狗罢了。  待我快到家时才发现,它竟然一路跟了过来。想去还了,却不知它家在何处,领回去又怕家人责怪。自记事起家里便没有养过狗,因为没有多余的肉骨头给它。从厨房的篾篮里掏出一个馍掰成小块远远扔过去,望着它狼吞虎咽的样子我心中一喜,究竟是个没有主的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