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踏上通往二楼的楼梯,整个感觉开始变得不一样。说不出是哪里不一样,楼梯是普通的楼梯,楼梯间摆放的植被也没啥特别,只是墙上挂满了一幅幅照片,从爱森斯坦到普多夫金,从安东尼奥尼到费里尼,从希区柯克到马丁·斯科塞斯,从蔡楚生到谢飞,楼梯间、走道间满满的全是,没有华丽的装裱,只是放在一个普通的镜框中,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气场,继而是涌入心中的一种满满四溢的冲动。这种冲动无法言说,只知道与电影有关。
图书馆给人的感觉非常清透,所有的门都是透明的磨砂玻璃,似乎可以一眼看到一切,仔细看又什么都看不到。如果说外在的装潢只是留给参观者的一种观感,那么“内容”的价值只有自己人才看得到。
图书馆有两个房间是特别的,一个是过刊期刊室,一个是港台阅览室。过刊期刊室左手有3个大的展柜,上面挂着锁,里面放着300多本20世纪20年代~40年代中国电影期刊杂志,其中包括最早期的《影戏春秋》,全套的《青青电影》,甚至存在时间并不长的上海影戏公司及华剧电影公司出品的特刊。
这些杂志为进行中国电影史研究的老师和研究生提供了一手资料。为了方便师生查询,同时又保护近百年前的杂志不会因为翻阅而破损,所有的期刊都被做成了微缩胶卷,以电子系统的形式来保存。
港台阅览室则像另一个气质不同的宝库,在这里可以找到最新的电影外文原版书和港版、台版电影书。无论是电影理论研究,还是电影本体研究,无论是创作者,还是理论家,都渴望听到不同国别、不同角度的声音。
20世纪80年代,我们曾经有过一个时期的理论“大爆炸”,西方电影理论潮水般涌入国门。30多年过去了,我们已经有了甄别、分析甚至抵御的能力,进入港台阅览室或许就多了一份从容与淡然。
记得图书馆有位年长的老师记忆犹新地说,港台阅览室的书贾樟柯全都看过。此话后来得到了贾樟柯的证实,他的形容是:“有一天,我去了港台阅览室,那时候没有那么多外文书,我本来只是去那里写剧本,因为那个阅览室最安静。后来有点累了,我就起身溜达,发现最里面有一个没上锁的柜子,打开看到的第一本竟然是李翰祥的回忆录《三十年细说头》,再往里面看是台湾远流的书,《法斯宾德的世界》、《秋刀鱼物语》,还有一批讲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这些人的书。那一刻真的跟发现了宝藏一样。因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港版、台版书还是很少的,外文原版的就更少了。從那一天起,我几乎天天泡在港台阅览室里,那里的每一本书我都看过。如果说,我慢慢可以形成一套自己拍电影的理论体系的话,那么这与那些年在港台阅览室的如饥似渴是分不开的。”
电影学院一直有一个理念,学生的第一课堂在图书馆,第二课堂在实践中,第三课堂才是教室。或许跟很多著名的综合类大学比,这个图书馆看上去太不起眼,但是它却可以给学生太多的关于电影的精神汲养。
(图片由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徐玲玲
图书馆给人的感觉非常清透,所有的门都是透明的磨砂玻璃,似乎可以一眼看到一切,仔细看又什么都看不到。如果说外在的装潢只是留给参观者的一种观感,那么“内容”的价值只有自己人才看得到。
图书馆有两个房间是特别的,一个是过刊期刊室,一个是港台阅览室。过刊期刊室左手有3个大的展柜,上面挂着锁,里面放着300多本20世纪20年代~40年代中国电影期刊杂志,其中包括最早期的《影戏春秋》,全套的《青青电影》,甚至存在时间并不长的上海影戏公司及华剧电影公司出品的特刊。
这些杂志为进行中国电影史研究的老师和研究生提供了一手资料。为了方便师生查询,同时又保护近百年前的杂志不会因为翻阅而破损,所有的期刊都被做成了微缩胶卷,以电子系统的形式来保存。
港台阅览室则像另一个气质不同的宝库,在这里可以找到最新的电影外文原版书和港版、台版电影书。无论是电影理论研究,还是电影本体研究,无论是创作者,还是理论家,都渴望听到不同国别、不同角度的声音。
20世纪80年代,我们曾经有过一个时期的理论“大爆炸”,西方电影理论潮水般涌入国门。30多年过去了,我们已经有了甄别、分析甚至抵御的能力,进入港台阅览室或许就多了一份从容与淡然。
记得图书馆有位年长的老师记忆犹新地说,港台阅览室的书贾樟柯全都看过。此话后来得到了贾樟柯的证实,他的形容是:“有一天,我去了港台阅览室,那时候没有那么多外文书,我本来只是去那里写剧本,因为那个阅览室最安静。后来有点累了,我就起身溜达,发现最里面有一个没上锁的柜子,打开看到的第一本竟然是李翰祥的回忆录《三十年细说头》,再往里面看是台湾远流的书,《法斯宾德的世界》、《秋刀鱼物语》,还有一批讲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这些人的书。那一刻真的跟发现了宝藏一样。因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港版、台版书还是很少的,外文原版的就更少了。從那一天起,我几乎天天泡在港台阅览室里,那里的每一本书我都看过。如果说,我慢慢可以形成一套自己拍电影的理论体系的话,那么这与那些年在港台阅览室的如饥似渴是分不开的。”
电影学院一直有一个理念,学生的第一课堂在图书馆,第二课堂在实践中,第三课堂才是教室。或许跟很多著名的综合类大学比,这个图书馆看上去太不起眼,但是它却可以给学生太多的关于电影的精神汲养。
(图片由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徐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