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群众文化的目的是满足人们自身精神需要,主要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舞蹈文化作为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发展群众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要高度重视舞蹈的创作和编导,提高群众文化的水平层次。本文对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及编导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紧跟时代潮流进一步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
关键词: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及编导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对群众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舞蹈文化活动成为了人们满足自身精神需求的重要方式。但是,大部分群众的舞蹈基本功薄弱,创作和编导能力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培养,导致当前的群众舞蹈文化比较落后。
一、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策略
(一)创作主题贴近生活
舞蹈创作的核心内容就是创作的主题,在创作群众文化类型的舞蹈时,要运用贴近生活的题材进行创作,主题可以是家喻户晓的作品类型,强化创作题材的大众性,让群众对舞蹈有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因此,创作主题贴近生活是群众舞蹈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创作人员要根据各个不同群众的生活背景、知识素养、审美水平和经济能力等,创作出不同类型的舞蹈,让群众人们感受到共鸣,进而满足群众对舞蹈的需求和要求,从而提高群众的舞蹈文化水平,也能舞蹈自然地融入群众的生活。
例如,立足农村方面的文化特色,用契合群众生活的劳动或者传统音乐背景作为创作起点,选择大众性的题材,把农民群众生活中常见的音乐种类融合在舞蹈的创作中。并且要开展相关的舞蹈培训或者打造健康身体身为主题进行群众舞蹈活动,利用广场舞、健康操等舞蹈形式,创作的舞蹈中融入农民劳作时的一些动作,再配合人人皆知的音乐,激发农民与舞蹈的共鸣。这种选取贴近生活的主题有助于吸引群众主动参与到舞蹈文化的活动当中,也能够推动群众舞蹈文化的发展。
(二)利用亲和的舞蹈形象进行创作
舞蹈形象可以让群众在直观上了解舞蹈的主要内容,并且可以增强群众舞蹈文化的表现能力,可以利用艺术、人物或者虚拟化的动物植物等塑造舞蹈形象,激发群众对舞蹈的兴趣,提高群众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以群众常见的形象为基础,融入新型元素和创意,创作舞蹈或者进行改编,塑造起亲和的舞蹈形象,从而吸引群众对舞蹈的兴趣,让群众乐于舞蹈活动。并且创作的群众舞蹈要符合群众的日常生活,舞蹈形象要亲民,具有当地本土特色,让群众感觉到亲切感,拉近群众与舞蹈文化的距离。
例如,舞蹈创作的人员可以利用农民插秧、播种、秋收等形象创作舞蹈形象,提高群众对舞蹈的亲切感,吸引群众的舞蹈兴趣。或者利用群众喜乐见聞的影视形象或名著形象,如孙悟空、武松、关羽、林黛玉等形象进行创作。还可以利用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如狮子、龙等传统文化中的形象,创作具有传统意义的舞蹈,既可以加强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能够吸引群众的兴趣。创作人员利用亲和的舞蹈形象,吸引群众的兴趣,然后再利用扇子、手绢儿等群众性的舞蹈辅助工具进行舞蹈创作,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度,促进群众文化舞蹈的发展。
二、群众文化舞蹈的编导策略
(一)根据群众和时代特点选择合适题材编舞
群众文化活动可以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因此,在进行舞蹈的别老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特点,再加上群众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编导出能够体现群众精神面貌和良好社会风气的舞蹈,引导群众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编导人员要注重选材,提高对群众文化舞蹈活动的重视度,把群众文化舞蹈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进我国文明建设的进程。
例如,编导人员可以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特色景观、事物或者邻里间的生活小故事作为创作背景,在舞蹈中融入这些主题,在舞蹈中体现出随着时代发展,周围景物和故事的变化,利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用生活水平的变化反映出时代的发展特点,也能够吸引群众的热情,促进群众舞蹈文化的发展。
(二)构思精巧、运用即兴舞蹈的特点
从目前来看,群众的舞蹈基本功比较差,肢体协调能力弱,因此编导人员在对群众文化舞蹈进行编舞时,要减少高难度动作和复杂队形的变换,应该根据普遍人民群众的肢体协调条件和舞蹈水平进行编排,舞蹈类型要简洁,增加舞蹈动作和队形的可操作性,让群众能够在舞蹈中收获乐趣,愉悦身心。
例如,根据群众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动作设计舞蹈,重视群众即兴表演的特点,把行为习惯巧妙的融入到舞蹈当中,把现实动作和艺术行为相结合,提高舞蹈动作的灵活性。
三、结论
对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和编导,提高群众文化的建设,是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重要方法。因此,在进行创作和编导,要把群众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特点充分融入到舞蹈当中,取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引导群众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谢娟.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及编导策略研究[J].传媒论坛,2020,第3卷(7):149.
[2]张旗.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与编导探讨[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5):275.
[3]张月娥.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编导思路分析[J].大众文艺,2017,(13):5.
关键词: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及编导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对群众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舞蹈文化活动成为了人们满足自身精神需求的重要方式。但是,大部分群众的舞蹈基本功薄弱,创作和编导能力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培养,导致当前的群众舞蹈文化比较落后。
一、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策略
(一)创作主题贴近生活
舞蹈创作的核心内容就是创作的主题,在创作群众文化类型的舞蹈时,要运用贴近生活的题材进行创作,主题可以是家喻户晓的作品类型,强化创作题材的大众性,让群众对舞蹈有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因此,创作主题贴近生活是群众舞蹈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创作人员要根据各个不同群众的生活背景、知识素养、审美水平和经济能力等,创作出不同类型的舞蹈,让群众人们感受到共鸣,进而满足群众对舞蹈的需求和要求,从而提高群众的舞蹈文化水平,也能舞蹈自然地融入群众的生活。
例如,立足农村方面的文化特色,用契合群众生活的劳动或者传统音乐背景作为创作起点,选择大众性的题材,把农民群众生活中常见的音乐种类融合在舞蹈的创作中。并且要开展相关的舞蹈培训或者打造健康身体身为主题进行群众舞蹈活动,利用广场舞、健康操等舞蹈形式,创作的舞蹈中融入农民劳作时的一些动作,再配合人人皆知的音乐,激发农民与舞蹈的共鸣。这种选取贴近生活的主题有助于吸引群众主动参与到舞蹈文化的活动当中,也能够推动群众舞蹈文化的发展。
(二)利用亲和的舞蹈形象进行创作
舞蹈形象可以让群众在直观上了解舞蹈的主要内容,并且可以增强群众舞蹈文化的表现能力,可以利用艺术、人物或者虚拟化的动物植物等塑造舞蹈形象,激发群众对舞蹈的兴趣,提高群众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以群众常见的形象为基础,融入新型元素和创意,创作舞蹈或者进行改编,塑造起亲和的舞蹈形象,从而吸引群众对舞蹈的兴趣,让群众乐于舞蹈活动。并且创作的群众舞蹈要符合群众的日常生活,舞蹈形象要亲民,具有当地本土特色,让群众感觉到亲切感,拉近群众与舞蹈文化的距离。
例如,舞蹈创作的人员可以利用农民插秧、播种、秋收等形象创作舞蹈形象,提高群众对舞蹈的亲切感,吸引群众的舞蹈兴趣。或者利用群众喜乐见聞的影视形象或名著形象,如孙悟空、武松、关羽、林黛玉等形象进行创作。还可以利用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如狮子、龙等传统文化中的形象,创作具有传统意义的舞蹈,既可以加强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能够吸引群众的兴趣。创作人员利用亲和的舞蹈形象,吸引群众的兴趣,然后再利用扇子、手绢儿等群众性的舞蹈辅助工具进行舞蹈创作,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度,促进群众文化舞蹈的发展。
二、群众文化舞蹈的编导策略
(一)根据群众和时代特点选择合适题材编舞
群众文化活动可以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因此,在进行舞蹈的别老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特点,再加上群众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编导出能够体现群众精神面貌和良好社会风气的舞蹈,引导群众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编导人员要注重选材,提高对群众文化舞蹈活动的重视度,把群众文化舞蹈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进我国文明建设的进程。
例如,编导人员可以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特色景观、事物或者邻里间的生活小故事作为创作背景,在舞蹈中融入这些主题,在舞蹈中体现出随着时代发展,周围景物和故事的变化,利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用生活水平的变化反映出时代的发展特点,也能够吸引群众的热情,促进群众舞蹈文化的发展。
(二)构思精巧、运用即兴舞蹈的特点
从目前来看,群众的舞蹈基本功比较差,肢体协调能力弱,因此编导人员在对群众文化舞蹈进行编舞时,要减少高难度动作和复杂队形的变换,应该根据普遍人民群众的肢体协调条件和舞蹈水平进行编排,舞蹈类型要简洁,增加舞蹈动作和队形的可操作性,让群众能够在舞蹈中收获乐趣,愉悦身心。
例如,根据群众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动作设计舞蹈,重视群众即兴表演的特点,把行为习惯巧妙的融入到舞蹈当中,把现实动作和艺术行为相结合,提高舞蹈动作的灵活性。
三、结论
对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和编导,提高群众文化的建设,是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重要方法。因此,在进行创作和编导,要把群众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特点充分融入到舞蹈当中,取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引导群众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谢娟.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及编导策略研究[J].传媒论坛,2020,第3卷(7):149.
[2]张旗.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与编导探讨[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5):275.
[3]张月娥.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编导思路分析[J].大众文艺,20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