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族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t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新疆维吾尔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方法:127例维族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自杀倾向标准将其分为有自杀倾向组51例和无自杀倾向组76例,调查两组的一般资料及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sorder diagnosis questionnaire,PDQ-4^+)测评人格障碍类型,对影响患者自杀倾向的因素建立决策树模型分析。结果:有自杀倾向组中独居、病程≥5年及有家族自杀史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自杀倾向组;≥大专学历和收入〉5万/年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无自杀倾向组(P〈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早期疗效及其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对47例抑郁症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系统治疗,于治疗前及第1、2周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ND)评估,同
1病例患者,男,79岁,农民。因"视物模糊、反应迟钝1个月,精神异常10 d"于2011年6月17日入住我院。1个月前渐出现视物模糊,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伴头晕,无发热,至我市某三级医院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浓度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测定首发抑郁症患者(患者组)45例和正常人(对照组)45名血清GFAP浓度,使
1病例患者男,29岁。因疑心大,行为乱10年,于2009年7月3日第5次入院。患者于1999年无明显原因渐起病,表现为疑心大,看到人们在一起说话就觉得是在议论他,说他坏话,总担心有人要害他。
杨德森教授是我国现代精神医学第2代(指1949年以后)开拓者的领军人,他刻苦钻研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为提高发展我国精神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在培养年轻精神医学精英方面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