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宽体探测器CT在使用不同扫描模式、不同探测器宽度时在z轴方向上散射线的分布特点。
方法使用美国GE Revolution 16 cm宽体探测器CT,在机架扫描孔洞中心轴(z轴)上,以一定间隔布放热释光剂量计(TLD),分别在逐层扫描模式下使用4、8、16 cm和螺旋扫描模式下4、8 cm探测器宽度,对CT标准剂量模体进行扫描,扫描条件:管电压为120 kV,有效管电流为200 mAs,扫描长度为16 cm,螺旋扫描时螺距分别为0.984∶1、0.516∶1。所有扫描重复4次,曝光后将所有TLD测量值除以4,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z轴方向上,人体头侧散射线剂量值均高于人体足侧(Z=-2.366、-2.197、-2.366、-2.371、-2.028、-2.236、-2.028, P<0.05)。逐层扫描时,不同探测器宽度的散射线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00, P<0.05),均为探测器4 cm时最大,16 cm时最小,最大差值为67.5 μGy。螺旋扫描时,不同探测器宽度的散射线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3、-2.982, P<0.05),均为探测器8 cm时最大,4 cm时最小,其中螺距0.516∶1时最大差值为97.67 μGy。螺旋扫描相同探测器宽度及有效管电流条件下,螺距为0.516∶1时高于螺距为0.984∶1的散射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96、-3.296, P<0.05),其中探测器宽度为8 cm时最大差值为49.95 μGy。
结论宽体探测器CT不同探测器宽度的选择,可显著影响辐射场的分布和辐射值,应根据具体的临床需求选择合理的探测器宽度和相关参数,从而降低受检者、近台操作医务人员以及陪护人员的辐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