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廖冰兄先生以91岁高龄走了,离开了他那心爱的漫画艺术,离开了他梦牵魂萦的故乡和人民。尽管廖冰兄先生是91岁高龄离开,我仍感到突然,因为他的身体向来是不错的,达观、开朗,一心追求漫画艺术成了他一生健康的心理条件,怎么一下子说走就走了呢?
廖冰兄原名东生(其意是在广东出生的),壮族,祖籍广西象州县妙皇乡大窝村。1915年10月21日出生于广州。在孩提时代,他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时候起,廖冰兄生性好强,勤奋好学,手不释卷,饱览群书,博学多才,能书善画,才思敏捷,聪颖过人,在羊城街头巷尾,童叟皆知。
1921年秋,廖冰兄6岁,此时的廖氏家族生活并不宽裕,但为了把年幼的廖冰兄培养成才,父母省吃俭用,决定把他送去私塾读书。在私塾读书时,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廖冰兄处处都充分体现心地善良、正直忠厚、助人为乐、嫉恶如仇的人生观。他不但为人取义,打抱不平,在校读书时也特别用功,每次考试,他的成绩总是在班上名列榜首。
在私塾就读,一晃,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一天,廖冰兄的父母见儿子一直没有回家,心里开始发慌,认为他在外面贪玩,于是就直奔学堂找儿子,却被私塾先生告知廖冰兄平时除了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外,课余时间,他总是特别爱好绘画。廖冰兄父母听后,心里又开始发慌了。于是,向私塾先生了解真相。原来,廖冰兄当天放学后,因时间尚早,在做好私塾布置的作业后,就在学堂里继续练习绘画。看到父母满脸生气的模样,他怯怯地走过去,慢声细语地说:“阿爸阿妈,我求你们了,请不要生气,我课余时间练习画画,决不会耽误功课的,请你们放心好了。”
正在气头上的父母,哪听得进儿子的话,把他带回了家。可不管父母怎么劝导,廖冰兄练习绘画的痴心始终不改。这时,特别疼爱孙子的爷爷刚好从外面回来,微笑着对儿子、儿媳开导道:“孩子尚小,童稚未改,他喜欢什么,就让他干什么,只要他有兴趣和爱好,就不要去阻拦他……”
旧社会的羊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廖冰兄家也不例外,生活十分拮据。他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除了坚持把功课学好外,还要求自己每天练习绘画不少于2个小时。家里穷,没有钱买纸,他就在地上画,寒来暑往,不分昼夜,练习绘画始终如一,从来不叫一声苦。
1932年,廖冰兄17岁,他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后,练习绘画的劲头更有增无减。但由于生活所迫,为了生计,他做过小贩、当过纺织工,干过织麻鞋、扎作等杂活,并学唱木鱼、粤曲,尽管白天干活身心疲惫,晚上他还是坚持在昏黄的灯光下,自学水彩画、月份牌等。不久,他开始创作,并以“冰兄”为笔名,在报刊上发表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漫画作品。
为了进一步画好漫画,廖冰兄大量阅读有关漫画的书籍,充实自身,坚持写创作体会笔记。每幅漫画都是几易其稿,有时灵感忽来,就是半夜也要爬起来记在本子上。
1934年,在香港《文汇报》和《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及上海《时代漫画》、《独立漫画》、《漫画界》、《上海漫画》和《中国漫画》等报刊上,分别发表了廖冰兄一系列的“人生哲理漫画”,深受观众好评和漫画界前辈的高度赞叹。
有人评论说:“冰兄漫画,以紧贴现实生活见长,弘扬新风尚,针砭旧习气,鞭挞假丑恶,内容广泛,寓意深刻。”
廖冰兄先生十分喜爱儿童,他一生还画了许多表现童趣的漫画作品,曾先后发表在《人民日报》、《中国儿童报》、《儿童漫画》等报刊上,深受儿童喜爱。
廖冰兄为了实现自己的漫画艺术追求,他潜心创作,埋头笔耕,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涉猎新题材,不断变法出新,不成熟的漫画作品绝不出手,拿出去的都是自己满意、可圈可点的精品。他在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说:“一个漫画家,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要对观赏者负责,要不断提高技艺,力求其作品赏心悦目,爱憎分明,有回味余地。只有这样,其漫画作品才会有生命力,艺术的真谛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为了进一步体验生活,将自己的漫画技艺付诸实践,1935年,廖冰兄在羊城(今广州市)高等师范毕业后,服从组织安排到广州市私立小学任教。他不负众望,竭尽全力,恪尽职守,尊师重教,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936年,廖冰兄兼任广州《群星报》美术编辑。其间,他画了许多令人赞叹的漫画艺术作品。1937年,廖冰兄22岁,从广州返回阔别多年的家乡——广西,为广西创作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漫画艺术作品200多幅,极大地激励和鼓舞着父老乡亲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积极投身抗战。
1937年,廖冰兄在七七事变后,面对“国破山河碎”的现实,放弃在香港的优厚生活待遇,义无反顾地从香港弃职返回内地,拿起手中的笔,创作宣传中共抗日主张的漫画艺术作品200多幅,唤起民众勿忘国耻,拿起武器投入抗日。
1938年2月至4月期间,廖冰兄又先后在广州、汉口等地举办《廖冰兄抗战连环漫画展》,促使当地民众在抗战烽火中觉醒起来,投入抗战。当时,夏衍对廖冰兄的这次漫画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救亡日报》出画展特刊。2月底,廖冰兄又到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的漫画宣传队(叶浅予任队长)。由此可见,廖冰兄在抗战烽火中,作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1939年至1943年,廖冰兄又先后在广西、四川綦江、重庆等地,任美术教师、画报编辑和美术设计师等职,正是凭着他对美术的执著和热爱,手挥画笔,默默躬耕、孜孜不倦,切合实际地进行美术教学和创作实践,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漫画艺术精品和丰富的精神财富。
1945年,在国民党独裁统治之下,流落在异乡重庆的廖冰兄,一边照顾着病妻和周岁的幼女,一边把对独裁统治的满腔积愤一鼓作气地画成100多幅题为《猫国春秋》的漫画。这批精心创作的漫画佳作,似一把把锋利的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有力地揭露了祸国殃民的国民党政府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这些漫画在国民党统治下公开展出,就像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震动了整个山城重庆。这批漫画作品喊出了广大人民的心声,为当时掀起的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争取和平、反对内战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一批漫画在重庆首展后,观众反响强烈,《新华日报》等多家报刊纷纷发表评论文章和消息,郭沫若、田汉以及当时在重庆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邓发、王若飞、秦邦宪和刚出狱的叶挺将军都前往观看。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看了那些漫画艺术作品后,当场对《猫国春秋》作诗赞曰:
冰兄作春秋,
乱猫贼鼠惧;
气死孔夫子,
抢了好生意。
在此次展出的廖冰兄漫画作品中,有一幅《诛逆图》,画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被斩首,监斩官和刽子手都是头脚颠倒的鬼怪妖魔。郭沫若对此画很感兴趣,当场提笔作打油诗一首:
冰兄叫我打油,
奈我只剩骨头;
敬请猫王恕罪,
让我倒题一首。
在这次画展期间,《人物杂志》的田海燕请郭沫若、宋云彬、王琦和廖冰兄等友人吃饭,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古怪,自称为兄?”
著名版画家王琦代为解释道:“他妹名冰,故用此名。”
郭沫若听后风趣地说:“啊!这样我就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为郁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叫邵力。”
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1948年,廖冰兄被聘为《星期报》美术编辑,他为该报所配的漫画插图增辉添彩,深受读者赞扬。1949年,在香港以《人间画会》的名义发起,由廖冰兄、张光宇、张正宇、阳太阳、关山月等数十人,共同创作绘制了题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高30米的毛泽东主席巨幅画像。广州解放后,画像悬挂于爱群大厦,使过往的中外游人都能看到伟人的风采。
1950年,时任香港《文汇报》美术编辑的廖冰兄,于同年10月又回到广州任《快活报》总编辑、《联合报》美术编辑、华南文艺学院美术部漫画专业教授等职。
廖冰兄的人生和画绩,既曲折又幸运,既艰难又壮举,他用自强不息的超凡的毅力,在自己艰难的人生路上,画出一幅感人的宏图。在他的画笔下,一幅幅惟妙惟肖、爱憎分明的漫画艺术作品,把人们带到了人与漫画的体悟之中,使人们融入朦胧与不可言说的艺术境界里,尽情地享受艺术的美。
廖冰兄视漫画为生命,常年累月伏案笔耕,数十年来不知有多少个夜里没睡过安稳觉。天道酬勤,廖冰兄辛勤付出,终于结出累累硕果。
鉴于廖冰兄的漫画艺术成就,他先后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廖冰兄恢复中断多年的漫画创作。这期间,他的一些漫画作品在巴黎展出,国际观众对他精湛、老道的漫画作品惊叹不已。曾有一书法家赠廖冰兄联曰:“胸中无一物;下笔有春秋。”
有一位观众在观看漫画后,即在意见簿上写道:“对敌如冰,对民如兄。”
还有一位作家赠廖冰兄诗一首:
猫国春秋迄未忘,
千钧笔力胜辞章。
重闻鼙鼓思良将,
喜见冰兄上战场。
1980年1月,廖冰兄当选为广州市文联副主席。同年4月,他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1983年6月,廖冰兄把自己从事50年来的字画重新整理,他自谦曰:“我的画,俗而不雅;我的诗,只能算是顺口溜;我的字,无根基法度,可谓三劣。若要打分,每样最多得30分,可是三者加起来便得90分,能不能自我感觉良好耶?”同年6月至12月,《廖冰兄漫画创作50年展》先后在北京、南宁、梧州、桂林、重庆等地展出,受到观众的高度评价。
1983年7月,《廖冰兄漫画创作50年展》在南宁展出时,时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韦纯束对廖冰兄开玩笑地说:“你是广西人,以后要每隔3年回来举办一次画展,不然,我们开除你的广西籍。”
廖冰兄听了韦纯束风趣的话后,坚定地说:“今年在广西展出了3次,可顶9年,你开除不了我的广西籍。”
广西的父老乡亲们观看廖冰兄的漫画艺术作品展后,一位广西美术人士说:“廖冰兄的画中有诗,诗情画意,蕴含着作者的激情和魅力,能给人以美的熏陶和艺术享受。”
从廖冰兄的每一幅漫画艺术作品中,人们仿佛还看到他手中的画笔总是绘声绘色地描绘,把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体验巧妙地有机结合起来。他曾经用8个字概括自己:“绝对好人,必然‘右派’。”他嫉恶如仇、直肠直肚,常对专制独裁、贪官污吏口诛笔伐。这位“绝对好人”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廖冰兄有时会因某某权势的胡作非为而怒目金刚,有时却见他因乡村一个小孩子的不幸而动情地掉泪。
廖冰兄把漫画看作是爱或恨的宣泄,漫画是他对生活的领悟,也是解放灵魂的方式。艺术是廖冰兄给自己做的一面镜子,性可见,画可成,见性才能见画,见画如同见性。正如俗话所说:“画如其人。”然而,“内修”对于漫画家来说尤为重要,廖冰兄常告诫自己:“求外不如求内。”因为漫画最终是画“修养”、画格调、画高尚的趣味或对假、丑、恶的鞭挞,知识和技术是能学到的,惟有气势是学不到的,要靠内修,靠提升人的内涵。
2004年11月20日,广东人文学会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这是廖冰兄多年的愿望——把自己的积蓄用于公益事业,播种爱心,净化社会,造福人民。
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初,廖冰兄就把自己多年的积蓄和字画及款项折合人民币60多万元,用于公益事业。他还用晚年的积蓄成立了“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并以书法、绘画及小品为扶贫助学等公益事业筹措资金。就在他临终前的3个月,他还将名下所有的珍贵字画全部拿出来义卖,共收得义卖款82多万元,一分不留,全都捐给了人文专项基金会。据廖冰兄女儿廖陵儿说:“我阿爸经常跟人说,基金会就是我生命的延续,我死后,您们悼念我的最好方式,就是多做善事……”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笑言:“陈开枝是‘扶贫状元’,我做不了那么多,就当个‘扶贫秀才’吧。”
在广州市凡是知道廖冰兄的人都称他为“业余市长”,因为他平时“爱管闲事”,尤其是弱势群体或“穷人的闲事”。他平时生活非常简朴,抽的烟也是两块五钱一包的,吃的是蔬菜和些许肉片。他居住的家中没有任何装修,最大的家具是用两块木头做成的、自己涂上颜色的木头沙发,天花板下的一盏旧式电风扇,已转了20多年都舍不得更换……可是,廖冰兄一旦看到没钱治病的癌症女孩或自然灾害发生,他就解囊相助,不止一次献出3万、5万捐救灾款。
据廖陵儿说,她父亲去世前最后一次公众活动,是2006年7月初在广州举行的“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会义拍”,父亲又拿出自己的画作以及历年来书画友人相赠之上乘佳作,共计187幅进行拍卖,结果成交率100%,共筹得资金82万多元。在人间弥留之际,他决定把自己的大部分积蓄,包括画作拍卖所筹集的资金82万多元等,共计约120万元,全部捐给基金会,一部分帮助重症儿童,一部分捐助给各地需要的贫困者。
2006年9月22日晚上9时40分,著名漫画大师、美术活动家、象州籍人——廖冰兄因患急性脑梗塞和重性肺炎,以91岁高龄走完了他光辉灿烂的人生旅程。廖冰兄是20世纪漫画艺术世界的一座山,让后人仰止,他是20世纪风云变幻的见证人。同时,他又是这个世纪造就的英才。
廖冰兄先生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和高风亮节的人格,永远值得人们怀念。
受广西壮族自治区原主席韦纯束,来宾市委、市政府以及象州县委、县政府的委托,由来宾市政府副秘书长徐继雄和象州县文体局的负责人及廖冰兄老家象州县妙皇乡大窝村村民廖典金等人,代表家乡人民于2006年9月27日抵达广州,凭吊廖老。在灵堂前上香,献上鲜花,并向他的家人表达家乡人民的亲切问候。
遵循廖冰兄早于1986年在《预立遗嘱放言》一文中定下的规矩:不开追悼会,不举行告别仪式。灵堂设在并不宽敞的客厅中央,并悬挂着廖冰兄老人的遗像,两边悬挂着这样一副挽联:
上联是:嬉笑怒骂苦口婆心;
下联是:皂白青红神犀妖镜。
前来拜祭的宾客眼含泪水一看这副挽联,便知道是廖冰兄一生的真实写照。
2006年9月27日下午,广东省文联、省美术家协会举行廖冰兄追思会。来自广东省艺术界知名人士60多人,聚集一起追忆廖老的生平。追思者纷纷发言,言者哽咽,听者泪下……
大家不会忘记,在廖冰兄逝世后的一段日子里,几乎所有广东的报纸,都在头版以格外醒目的大标题和大幅照片及催人泪下的文字来悼念这位杰出的人民艺术家。地方电视台和央视也在《第一时间》栏目里特别制作了一个电视片,以通过这个片子让人们一道缅怀这位漫画艺术大师。
象州县是廖冰兄的家乡。2006年11月3日上午,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200多人,在县文管所参加廖冰兄漫画展览的开展仪式。在文管所大楼两侧悬挂着对联:
漫画七十载,大师碧血,化作红霞捧丽日;
画卷千古存,爱憎分明,留与皓月伴雄风。
人们观看廖冰兄漫画艺术作品和听新闻、看报纸后,感慨万千。一位美术界的老前辈说:“爱好艺术,长于研修。廖冰兄在多年的艺术实践创作过程中,善于吸取前人的经验和艺术精华,师古不泥、大胆创新、反复锤炼,逐步形成了自己用笔简洁、气韵生动、豪放中不失审慎、法度中时出新意、爱憎中清晰分明,情趣交融、逸情笔趣的独特漫画艺术风格。他一贯主张‘艺术源于生活’,并擅长观察思考、提炼、升华,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素材,获取创作灵感。所以,廖冰兄一生创作出大量为人称道的优秀漫画艺术作品,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漫画艺术成就。”还有的观众说:“廖冰兄漫画展荟萃了他一生有影响的漫画佳作,可谓精彩纷呈,琳琅满目。”画展中有一幅题为《此猫》:“此猫神气十足,见到老鼠不捉。理应开除猫籍,以免贻害猫族。”这幅漫画吸引了众多观者驻足观赏。无论是美术界的行家里手,还是普通美术爱好者,都对这幅构图巧妙、技巧娴熟、风格独具、栩栩如生的优秀作品啧啧赞叹。
廖冰兄的一生“与人乐其乐,为世平不平”,漫画70载,作品上万幅,这些漫画作品的内容多以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罪行和惨遭8年战乱的中国人民生活在国民党独裁统治之下,申诉人间的不平及苦难为主题,被观赏者誉为“浓缩百年的中国史”。
当人们静静地观赏,品味着,回忆着,审视着,沉思着漫画大师廖冰兄的一幅幅漫画艺术作品时,似乎有一种难以尽述的情怀油然而生——廖冰兄虽然离去了,但他留下的漫画仍在流传,他的音容笑貌仍在眼前,他手中的画笔仍在挥洒,他生命的旋律仍在回荡……他的英名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廖冰兄原名东生(其意是在广东出生的),壮族,祖籍广西象州县妙皇乡大窝村。1915年10月21日出生于广州。在孩提时代,他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时候起,廖冰兄生性好强,勤奋好学,手不释卷,饱览群书,博学多才,能书善画,才思敏捷,聪颖过人,在羊城街头巷尾,童叟皆知。
1921年秋,廖冰兄6岁,此时的廖氏家族生活并不宽裕,但为了把年幼的廖冰兄培养成才,父母省吃俭用,决定把他送去私塾读书。在私塾读书时,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廖冰兄处处都充分体现心地善良、正直忠厚、助人为乐、嫉恶如仇的人生观。他不但为人取义,打抱不平,在校读书时也特别用功,每次考试,他的成绩总是在班上名列榜首。
在私塾就读,一晃,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一天,廖冰兄的父母见儿子一直没有回家,心里开始发慌,认为他在外面贪玩,于是就直奔学堂找儿子,却被私塾先生告知廖冰兄平时除了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外,课余时间,他总是特别爱好绘画。廖冰兄父母听后,心里又开始发慌了。于是,向私塾先生了解真相。原来,廖冰兄当天放学后,因时间尚早,在做好私塾布置的作业后,就在学堂里继续练习绘画。看到父母满脸生气的模样,他怯怯地走过去,慢声细语地说:“阿爸阿妈,我求你们了,请不要生气,我课余时间练习画画,决不会耽误功课的,请你们放心好了。”
正在气头上的父母,哪听得进儿子的话,把他带回了家。可不管父母怎么劝导,廖冰兄练习绘画的痴心始终不改。这时,特别疼爱孙子的爷爷刚好从外面回来,微笑着对儿子、儿媳开导道:“孩子尚小,童稚未改,他喜欢什么,就让他干什么,只要他有兴趣和爱好,就不要去阻拦他……”
旧社会的羊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廖冰兄家也不例外,生活十分拮据。他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除了坚持把功课学好外,还要求自己每天练习绘画不少于2个小时。家里穷,没有钱买纸,他就在地上画,寒来暑往,不分昼夜,练习绘画始终如一,从来不叫一声苦。
1932年,廖冰兄17岁,他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后,练习绘画的劲头更有增无减。但由于生活所迫,为了生计,他做过小贩、当过纺织工,干过织麻鞋、扎作等杂活,并学唱木鱼、粤曲,尽管白天干活身心疲惫,晚上他还是坚持在昏黄的灯光下,自学水彩画、月份牌等。不久,他开始创作,并以“冰兄”为笔名,在报刊上发表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漫画作品。
为了进一步画好漫画,廖冰兄大量阅读有关漫画的书籍,充实自身,坚持写创作体会笔记。每幅漫画都是几易其稿,有时灵感忽来,就是半夜也要爬起来记在本子上。
1934年,在香港《文汇报》和《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及上海《时代漫画》、《独立漫画》、《漫画界》、《上海漫画》和《中国漫画》等报刊上,分别发表了廖冰兄一系列的“人生哲理漫画”,深受观众好评和漫画界前辈的高度赞叹。
有人评论说:“冰兄漫画,以紧贴现实生活见长,弘扬新风尚,针砭旧习气,鞭挞假丑恶,内容广泛,寓意深刻。”
廖冰兄先生十分喜爱儿童,他一生还画了许多表现童趣的漫画作品,曾先后发表在《人民日报》、《中国儿童报》、《儿童漫画》等报刊上,深受儿童喜爱。
廖冰兄为了实现自己的漫画艺术追求,他潜心创作,埋头笔耕,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涉猎新题材,不断变法出新,不成熟的漫画作品绝不出手,拿出去的都是自己满意、可圈可点的精品。他在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说:“一个漫画家,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要对观赏者负责,要不断提高技艺,力求其作品赏心悦目,爱憎分明,有回味余地。只有这样,其漫画作品才会有生命力,艺术的真谛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为了进一步体验生活,将自己的漫画技艺付诸实践,1935年,廖冰兄在羊城(今广州市)高等师范毕业后,服从组织安排到广州市私立小学任教。他不负众望,竭尽全力,恪尽职守,尊师重教,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936年,廖冰兄兼任广州《群星报》美术编辑。其间,他画了许多令人赞叹的漫画艺术作品。1937年,廖冰兄22岁,从广州返回阔别多年的家乡——广西,为广西创作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漫画艺术作品200多幅,极大地激励和鼓舞着父老乡亲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积极投身抗战。
1937年,廖冰兄在七七事变后,面对“国破山河碎”的现实,放弃在香港的优厚生活待遇,义无反顾地从香港弃职返回内地,拿起手中的笔,创作宣传中共抗日主张的漫画艺术作品200多幅,唤起民众勿忘国耻,拿起武器投入抗日。
1938年2月至4月期间,廖冰兄又先后在广州、汉口等地举办《廖冰兄抗战连环漫画展》,促使当地民众在抗战烽火中觉醒起来,投入抗战。当时,夏衍对廖冰兄的这次漫画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救亡日报》出画展特刊。2月底,廖冰兄又到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的漫画宣传队(叶浅予任队长)。由此可见,廖冰兄在抗战烽火中,作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1939年至1943年,廖冰兄又先后在广西、四川綦江、重庆等地,任美术教师、画报编辑和美术设计师等职,正是凭着他对美术的执著和热爱,手挥画笔,默默躬耕、孜孜不倦,切合实际地进行美术教学和创作实践,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漫画艺术精品和丰富的精神财富。
1945年,在国民党独裁统治之下,流落在异乡重庆的廖冰兄,一边照顾着病妻和周岁的幼女,一边把对独裁统治的满腔积愤一鼓作气地画成100多幅题为《猫国春秋》的漫画。这批精心创作的漫画佳作,似一把把锋利的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有力地揭露了祸国殃民的国民党政府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这些漫画在国民党统治下公开展出,就像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震动了整个山城重庆。这批漫画作品喊出了广大人民的心声,为当时掀起的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争取和平、反对内战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一批漫画在重庆首展后,观众反响强烈,《新华日报》等多家报刊纷纷发表评论文章和消息,郭沫若、田汉以及当时在重庆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邓发、王若飞、秦邦宪和刚出狱的叶挺将军都前往观看。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看了那些漫画艺术作品后,当场对《猫国春秋》作诗赞曰:
冰兄作春秋,
乱猫贼鼠惧;
气死孔夫子,
抢了好生意。
在此次展出的廖冰兄漫画作品中,有一幅《诛逆图》,画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被斩首,监斩官和刽子手都是头脚颠倒的鬼怪妖魔。郭沫若对此画很感兴趣,当场提笔作打油诗一首:
冰兄叫我打油,
奈我只剩骨头;
敬请猫王恕罪,
让我倒题一首。
在这次画展期间,《人物杂志》的田海燕请郭沫若、宋云彬、王琦和廖冰兄等友人吃饭,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古怪,自称为兄?”
著名版画家王琦代为解释道:“他妹名冰,故用此名。”
郭沫若听后风趣地说:“啊!这样我就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为郁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叫邵力。”
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1948年,廖冰兄被聘为《星期报》美术编辑,他为该报所配的漫画插图增辉添彩,深受读者赞扬。1949年,在香港以《人间画会》的名义发起,由廖冰兄、张光宇、张正宇、阳太阳、关山月等数十人,共同创作绘制了题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高30米的毛泽东主席巨幅画像。广州解放后,画像悬挂于爱群大厦,使过往的中外游人都能看到伟人的风采。
1950年,时任香港《文汇报》美术编辑的廖冰兄,于同年10月又回到广州任《快活报》总编辑、《联合报》美术编辑、华南文艺学院美术部漫画专业教授等职。
廖冰兄的人生和画绩,既曲折又幸运,既艰难又壮举,他用自强不息的超凡的毅力,在自己艰难的人生路上,画出一幅感人的宏图。在他的画笔下,一幅幅惟妙惟肖、爱憎分明的漫画艺术作品,把人们带到了人与漫画的体悟之中,使人们融入朦胧与不可言说的艺术境界里,尽情地享受艺术的美。
廖冰兄视漫画为生命,常年累月伏案笔耕,数十年来不知有多少个夜里没睡过安稳觉。天道酬勤,廖冰兄辛勤付出,终于结出累累硕果。
鉴于廖冰兄的漫画艺术成就,他先后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廖冰兄恢复中断多年的漫画创作。这期间,他的一些漫画作品在巴黎展出,国际观众对他精湛、老道的漫画作品惊叹不已。曾有一书法家赠廖冰兄联曰:“胸中无一物;下笔有春秋。”
有一位观众在观看漫画后,即在意见簿上写道:“对敌如冰,对民如兄。”
还有一位作家赠廖冰兄诗一首:
猫国春秋迄未忘,
千钧笔力胜辞章。
重闻鼙鼓思良将,
喜见冰兄上战场。
1980年1月,廖冰兄当选为广州市文联副主席。同年4月,他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1983年6月,廖冰兄把自己从事50年来的字画重新整理,他自谦曰:“我的画,俗而不雅;我的诗,只能算是顺口溜;我的字,无根基法度,可谓三劣。若要打分,每样最多得30分,可是三者加起来便得90分,能不能自我感觉良好耶?”同年6月至12月,《廖冰兄漫画创作50年展》先后在北京、南宁、梧州、桂林、重庆等地展出,受到观众的高度评价。
1983年7月,《廖冰兄漫画创作50年展》在南宁展出时,时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韦纯束对廖冰兄开玩笑地说:“你是广西人,以后要每隔3年回来举办一次画展,不然,我们开除你的广西籍。”
廖冰兄听了韦纯束风趣的话后,坚定地说:“今年在广西展出了3次,可顶9年,你开除不了我的广西籍。”
广西的父老乡亲们观看廖冰兄的漫画艺术作品展后,一位广西美术人士说:“廖冰兄的画中有诗,诗情画意,蕴含着作者的激情和魅力,能给人以美的熏陶和艺术享受。”
从廖冰兄的每一幅漫画艺术作品中,人们仿佛还看到他手中的画笔总是绘声绘色地描绘,把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体验巧妙地有机结合起来。他曾经用8个字概括自己:“绝对好人,必然‘右派’。”他嫉恶如仇、直肠直肚,常对专制独裁、贪官污吏口诛笔伐。这位“绝对好人”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廖冰兄有时会因某某权势的胡作非为而怒目金刚,有时却见他因乡村一个小孩子的不幸而动情地掉泪。
廖冰兄把漫画看作是爱或恨的宣泄,漫画是他对生活的领悟,也是解放灵魂的方式。艺术是廖冰兄给自己做的一面镜子,性可见,画可成,见性才能见画,见画如同见性。正如俗话所说:“画如其人。”然而,“内修”对于漫画家来说尤为重要,廖冰兄常告诫自己:“求外不如求内。”因为漫画最终是画“修养”、画格调、画高尚的趣味或对假、丑、恶的鞭挞,知识和技术是能学到的,惟有气势是学不到的,要靠内修,靠提升人的内涵。
2004年11月20日,广东人文学会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这是廖冰兄多年的愿望——把自己的积蓄用于公益事业,播种爱心,净化社会,造福人民。
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初,廖冰兄就把自己多年的积蓄和字画及款项折合人民币60多万元,用于公益事业。他还用晚年的积蓄成立了“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并以书法、绘画及小品为扶贫助学等公益事业筹措资金。就在他临终前的3个月,他还将名下所有的珍贵字画全部拿出来义卖,共收得义卖款82多万元,一分不留,全都捐给了人文专项基金会。据廖冰兄女儿廖陵儿说:“我阿爸经常跟人说,基金会就是我生命的延续,我死后,您们悼念我的最好方式,就是多做善事……”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笑言:“陈开枝是‘扶贫状元’,我做不了那么多,就当个‘扶贫秀才’吧。”
在广州市凡是知道廖冰兄的人都称他为“业余市长”,因为他平时“爱管闲事”,尤其是弱势群体或“穷人的闲事”。他平时生活非常简朴,抽的烟也是两块五钱一包的,吃的是蔬菜和些许肉片。他居住的家中没有任何装修,最大的家具是用两块木头做成的、自己涂上颜色的木头沙发,天花板下的一盏旧式电风扇,已转了20多年都舍不得更换……可是,廖冰兄一旦看到没钱治病的癌症女孩或自然灾害发生,他就解囊相助,不止一次献出3万、5万捐救灾款。
据廖陵儿说,她父亲去世前最后一次公众活动,是2006年7月初在广州举行的“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会义拍”,父亲又拿出自己的画作以及历年来书画友人相赠之上乘佳作,共计187幅进行拍卖,结果成交率100%,共筹得资金82万多元。在人间弥留之际,他决定把自己的大部分积蓄,包括画作拍卖所筹集的资金82万多元等,共计约120万元,全部捐给基金会,一部分帮助重症儿童,一部分捐助给各地需要的贫困者。
2006年9月22日晚上9时40分,著名漫画大师、美术活动家、象州籍人——廖冰兄因患急性脑梗塞和重性肺炎,以91岁高龄走完了他光辉灿烂的人生旅程。廖冰兄是20世纪漫画艺术世界的一座山,让后人仰止,他是20世纪风云变幻的见证人。同时,他又是这个世纪造就的英才。
廖冰兄先生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和高风亮节的人格,永远值得人们怀念。
受广西壮族自治区原主席韦纯束,来宾市委、市政府以及象州县委、县政府的委托,由来宾市政府副秘书长徐继雄和象州县文体局的负责人及廖冰兄老家象州县妙皇乡大窝村村民廖典金等人,代表家乡人民于2006年9月27日抵达广州,凭吊廖老。在灵堂前上香,献上鲜花,并向他的家人表达家乡人民的亲切问候。
遵循廖冰兄早于1986年在《预立遗嘱放言》一文中定下的规矩:不开追悼会,不举行告别仪式。灵堂设在并不宽敞的客厅中央,并悬挂着廖冰兄老人的遗像,两边悬挂着这样一副挽联:
上联是:嬉笑怒骂苦口婆心;
下联是:皂白青红神犀妖镜。
前来拜祭的宾客眼含泪水一看这副挽联,便知道是廖冰兄一生的真实写照。
2006年9月27日下午,广东省文联、省美术家协会举行廖冰兄追思会。来自广东省艺术界知名人士60多人,聚集一起追忆廖老的生平。追思者纷纷发言,言者哽咽,听者泪下……
大家不会忘记,在廖冰兄逝世后的一段日子里,几乎所有广东的报纸,都在头版以格外醒目的大标题和大幅照片及催人泪下的文字来悼念这位杰出的人民艺术家。地方电视台和央视也在《第一时间》栏目里特别制作了一个电视片,以通过这个片子让人们一道缅怀这位漫画艺术大师。
象州县是廖冰兄的家乡。2006年11月3日上午,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200多人,在县文管所参加廖冰兄漫画展览的开展仪式。在文管所大楼两侧悬挂着对联:
漫画七十载,大师碧血,化作红霞捧丽日;
画卷千古存,爱憎分明,留与皓月伴雄风。
人们观看廖冰兄漫画艺术作品和听新闻、看报纸后,感慨万千。一位美术界的老前辈说:“爱好艺术,长于研修。廖冰兄在多年的艺术实践创作过程中,善于吸取前人的经验和艺术精华,师古不泥、大胆创新、反复锤炼,逐步形成了自己用笔简洁、气韵生动、豪放中不失审慎、法度中时出新意、爱憎中清晰分明,情趣交融、逸情笔趣的独特漫画艺术风格。他一贯主张‘艺术源于生活’,并擅长观察思考、提炼、升华,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素材,获取创作灵感。所以,廖冰兄一生创作出大量为人称道的优秀漫画艺术作品,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漫画艺术成就。”还有的观众说:“廖冰兄漫画展荟萃了他一生有影响的漫画佳作,可谓精彩纷呈,琳琅满目。”画展中有一幅题为《此猫》:“此猫神气十足,见到老鼠不捉。理应开除猫籍,以免贻害猫族。”这幅漫画吸引了众多观者驻足观赏。无论是美术界的行家里手,还是普通美术爱好者,都对这幅构图巧妙、技巧娴熟、风格独具、栩栩如生的优秀作品啧啧赞叹。
廖冰兄的一生“与人乐其乐,为世平不平”,漫画70载,作品上万幅,这些漫画作品的内容多以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罪行和惨遭8年战乱的中国人民生活在国民党独裁统治之下,申诉人间的不平及苦难为主题,被观赏者誉为“浓缩百年的中国史”。
当人们静静地观赏,品味着,回忆着,审视着,沉思着漫画大师廖冰兄的一幅幅漫画艺术作品时,似乎有一种难以尽述的情怀油然而生——廖冰兄虽然离去了,但他留下的漫画仍在流传,他的音容笑貌仍在眼前,他手中的画笔仍在挥洒,他生命的旋律仍在回荡……他的英名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