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对当前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所面临的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大学物理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并分别从考核内容改革,考核形式改革及创新能力考核改革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大学物理考核创新人才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因材施教的精英教育逐渐使得精英变得“大众化”,教育的发展不仅要充分体现出“培养一切的学生”,也需要体现“培养学生的一切”的宗旨[1-4],唯有如此,教育才能真正满足人类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要。为满足高层次学生受教育的需求,高等学校的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必须和谐发展。
在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下,考试是仅仅是“教”与“学”的指挥棒,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国内外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着培养创新型精英人才的目标,对如何发挥好这个指挥棒做过积极的探讨。西方一些学者在对一些发达国家大学一年级的学习进行研究后发现[1],考试任务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学生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对付不同的考试任务。因此,改革考核方式,培养“厚基础、有特色”的创新型人才是迫切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中国当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培养模式基本上是采用“2+2”的培养模式,即前两年集中强化基础教育,后两年根据专业主攻专业课,并在学科负责人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两年教学计划,用以加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但因专业课因更新快、知识面狭窄而导致的在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质量上的弊端已在我们的高等教育中越发体现了,而基础课所传授的知识正好可以弥补这样的缺陷。
大学物理是工科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以高等数学为工具,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及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电工基础”、“理论力学”、“固体力学”、“材料力学”、“电磁场与电磁波”等专业课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打好基础,积极为后面专业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我们又在强调精英教育,强调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素质教育。但往往在谈到素质教育时,人们普遍只是简单的偏向于是应把考试淡化,或是对考试无可奈何,只是简单的希望学校、老师、学生不要把考试看的太重。实质上,在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的形势下,考试同样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手段,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不能忽略考试在课程学习中的功能,应该发挥课程考试既具有选拔功能和检验功能,又具有评价功能、反馈功能和激励功能。通过课程考试及测试分析能客观、准确的反映教学情况,分析和评估教学得质量,推动课程的教学改革,这才是考试的真正目的,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将“应试”与“素质”对立起来。但也不能过分的夸大考试的功能,高等教育的考试不仅仅是单纯的笔试,而应该是各种可以测评学生各项素质的、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的符合“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要推动和深化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克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推动课程考核制度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在强调“技能教育”和“应用教育”的过程中,考核方式必须指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中突出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即打基础又掌技能。要兼顾好这几点,大学物理课程的考核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改变“重课本、轻实践”的传统模式。
积极改变“大学物理”课程考试考核中的内容大多是教材知识点的再现弊端。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个人专长、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考察,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其次,改观考核内容的结构不合理而致使大部分学生把注意力和时间都花费在有限的课本知识里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学习的积极性。
(2)初步制定多阶段、多形式的综合课程测评体系
依据教学进度,在教学的各个阶段采取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测评方法,作为大学物理课程考试最后成绩的依据。在我校现阶段的“平时成绩+期中测试成绩+期末测试成绩=总成绩”的基础上,注重章节的细分化,根据各章节的特点,通过限时规定作业等模式达到对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的巩固学习,同时督促学生课后定期的复习;并通过由教师给定一些有意义和价值的题目,让学生查阅有关的参考资料,或由学生自由选择题目完成小论文,也可对一些章节写些综述性论文,并将论文的质量及深度作为一部分的考核分,通过小论文的撰写,可使得学生学会基本文献的查阅和搜集资料的方法,同时加强学生和老师的交流;而口试不仅能较高层次的考察学生的掌握水平,同时对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能够起到很好的区分,在大学物理教学的不同阶段,可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口试时间和内容,通过现场的口试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还可考察学生灵活应用既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行测评体系中命题的改革
将大学物理水平考试改为真正的课程考试,注重“学什么,考什么”,而不是“考什么,学什么”。适当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受约束,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及学科前沿知识,适当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尽量消除“题库”的片面性及知识面的狭隘性,增加主观讨论题的比例,并采用多种题型,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在最终的课程评分体系中做好各环节的比重分配,有助于培养课堂及课后学习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的发挥大学物理课程在整个大学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以及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大学物理课程考核方式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知识体系的更新而不断进行变化。同时,我们深知,大学物理考核方式的改革没有固定模式,因校因人而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探索和足够的智慧才能才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A.Craft.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in Assuring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Rontdedge[M].London: The Falmer Press. 1994.
[2]郭奕玲,沈慧君.诺贝尔物理学奖一百年[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8.
[3]张志颖,付申成.浅谈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20(1):71-72.
[4]赖传伟,姜国安.大学物理课堂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J].大学物理(教育专刊).2008.
注:
项目资助:上海教育委员会教育科研项目,B11069
[关键词] 大学物理考核创新人才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因材施教的精英教育逐渐使得精英变得“大众化”,教育的发展不仅要充分体现出“培养一切的学生”,也需要体现“培养学生的一切”的宗旨[1-4],唯有如此,教育才能真正满足人类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要。为满足高层次学生受教育的需求,高等学校的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必须和谐发展。
在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下,考试是仅仅是“教”与“学”的指挥棒,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国内外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着培养创新型精英人才的目标,对如何发挥好这个指挥棒做过积极的探讨。西方一些学者在对一些发达国家大学一年级的学习进行研究后发现[1],考试任务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学生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对付不同的考试任务。因此,改革考核方式,培养“厚基础、有特色”的创新型人才是迫切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中国当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培养模式基本上是采用“2+2”的培养模式,即前两年集中强化基础教育,后两年根据专业主攻专业课,并在学科负责人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两年教学计划,用以加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但因专业课因更新快、知识面狭窄而导致的在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质量上的弊端已在我们的高等教育中越发体现了,而基础课所传授的知识正好可以弥补这样的缺陷。
大学物理是工科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以高等数学为工具,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及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电工基础”、“理论力学”、“固体力学”、“材料力学”、“电磁场与电磁波”等专业课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打好基础,积极为后面专业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我们又在强调精英教育,强调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素质教育。但往往在谈到素质教育时,人们普遍只是简单的偏向于是应把考试淡化,或是对考试无可奈何,只是简单的希望学校、老师、学生不要把考试看的太重。实质上,在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的形势下,考试同样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手段,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不能忽略考试在课程学习中的功能,应该发挥课程考试既具有选拔功能和检验功能,又具有评价功能、反馈功能和激励功能。通过课程考试及测试分析能客观、准确的反映教学情况,分析和评估教学得质量,推动课程的教学改革,这才是考试的真正目的,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将“应试”与“素质”对立起来。但也不能过分的夸大考试的功能,高等教育的考试不仅仅是单纯的笔试,而应该是各种可以测评学生各项素质的、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的符合“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要推动和深化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克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推动课程考核制度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在强调“技能教育”和“应用教育”的过程中,考核方式必须指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中突出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即打基础又掌技能。要兼顾好这几点,大学物理课程的考核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改变“重课本、轻实践”的传统模式。
积极改变“大学物理”课程考试考核中的内容大多是教材知识点的再现弊端。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个人专长、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考察,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其次,改观考核内容的结构不合理而致使大部分学生把注意力和时间都花费在有限的课本知识里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学习的积极性。
(2)初步制定多阶段、多形式的综合课程测评体系
依据教学进度,在教学的各个阶段采取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测评方法,作为大学物理课程考试最后成绩的依据。在我校现阶段的“平时成绩+期中测试成绩+期末测试成绩=总成绩”的基础上,注重章节的细分化,根据各章节的特点,通过限时规定作业等模式达到对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的巩固学习,同时督促学生课后定期的复习;并通过由教师给定一些有意义和价值的题目,让学生查阅有关的参考资料,或由学生自由选择题目完成小论文,也可对一些章节写些综述性论文,并将论文的质量及深度作为一部分的考核分,通过小论文的撰写,可使得学生学会基本文献的查阅和搜集资料的方法,同时加强学生和老师的交流;而口试不仅能较高层次的考察学生的掌握水平,同时对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能够起到很好的区分,在大学物理教学的不同阶段,可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口试时间和内容,通过现场的口试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还可考察学生灵活应用既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行测评体系中命题的改革
将大学物理水平考试改为真正的课程考试,注重“学什么,考什么”,而不是“考什么,学什么”。适当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受约束,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及学科前沿知识,适当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尽量消除“题库”的片面性及知识面的狭隘性,增加主观讨论题的比例,并采用多种题型,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在最终的课程评分体系中做好各环节的比重分配,有助于培养课堂及课后学习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的发挥大学物理课程在整个大学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以及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大学物理课程考核方式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知识体系的更新而不断进行变化。同时,我们深知,大学物理考核方式的改革没有固定模式,因校因人而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探索和足够的智慧才能才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A.Craft.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in Assuring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Rontdedge[M].London: The Falmer Press. 1994.
[2]郭奕玲,沈慧君.诺贝尔物理学奖一百年[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8.
[3]张志颖,付申成.浅谈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20(1):71-72.
[4]赖传伟,姜国安.大学物理课堂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J].大学物理(教育专刊).2008.
注:
项目资助:上海教育委员会教育科研项目,B1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