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系统地构建了电气类专业“五个结合”实践教学新模式,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本文对该实践教学新模式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成效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电气类;实践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华小梅(1976-),女,湖南衡阳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丁坚勇(1957-),男,湖南湘阴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湖北武汉450072)
基金项目:本文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课题的研究成果。
电气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电气专业人才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切入点,认真研究实践教学各环节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习教学改革、毕业设计改革、校企联合办学和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系统地构建了电气类专业“五个结合”实践教学新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
“五个结合”实践教学新模式,即:
(1)必做实验与选做实验相结合、课程实验与独立综合实验相结合、开放式实验教学与课外科技训练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
(2)专业理论平台课程与课程设计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模式。
(3)集中组织实习和学生“三自”(即自主、自组、自理)实习相结合的专业实习模式。
(4)毕业设计与学生毕业去向相结合、校内指导和校企合作指导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
(5)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模式。
一、实践教学新模式的主要内容
1.实验教学
校院两级共投入实验室建设资金600多万元,通过合并、撤销、重组等方式对原有教学实验室资源进行整合,把过去划分过细、相对独立的实验室整合成具有多功能的综合实验室,成立电工综合实验室、电子综合实验室,新建了电工训练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在此基础上,以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切入点,构筑先进的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协调的专业实验平台。将过去分属于不同课程的分散的实验课和实验内容整合成独立设置的“三电”综合实验(即电路综合实验、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电机拖动及控制综合实验),并围绕综合实验调整实验室设置,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占教学实验课程的比例提高到85%以上。改革实验教学方式,实行必做实验与选做实验相结合、课程实验与独立综合实验相结合、开放式实验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比课程实验更强调综合性、设计性,我院针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大专业”的背景,整合过去5大相关专业课程,即“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过电压”、“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等主干专业课程的有关内容,为学生在大学三年级新开出“电气工程基础”专业理论平台课程。学生在完成“电气工程基础”课程后,随即结合该课程选择某一方向的课题,安排1~2周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3.专业实习
我院从培养学生自主、自组、自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出发,建立了以集中组织实习和学生“三自”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大部分学生仍然由指导教师带队到签约实习基地实习,同时也引导、鼓励、组织学生按照实习教学计划要求,结合自己将来的就业意向、专业特长以及兴趣爱好,自主联系合适的实习单位、自拟实习计划方案、自组实习小分队(经学院审批、备案)进行实习。三年来,我院共组织46个大学生实习队,其中自组实习小分队28个。
4.毕业设计
大四下学期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上确定了毕业去向,我院紧密结合学生毕业去向,有针对性地布置毕业设计选题:对保送到本校或外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鼓励研究生导师直接指导其本科毕业设计,这样有效地加强了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学习的连贯性;对已确定就业单位,且就业性质与本专业对口的学生,支持他们到就业单位选择与今后工作相关的课题进行毕业设计,这些选题大多来自电气设计和科研单位需求的实际课题,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参加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充分利用国外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指导毕业设计,提高选题的质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此外,我院在毕业设计指导方式上加强校企合作,每年约组织10%的毕业生到签约教学基地参与工程设计和课题研究,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和院内指导教师一起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实行校内指导和校企合作指导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
5.社会实践
我院提出了生产实习与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近年来组织大学生到省内外发电厂供电企业和电气开发公司进行生产实习和暑期社会实践,使学生将专业知识学习与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带着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双重任务深入实际、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学习专业知识,完成生产实习报告和社会实践报告。
二、实施成效
1.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我院新建了电工训练中心、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并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与国内10多个不同类型的电力骨干大企业签约建立了武汉大学教学实习基地。2007年,我院以电工电子教学基地为平台,和电子信息学院团结协作,成功申报了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动了我院教学实验条件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实习效果和毕业设计质量显著提高
3年来,我院学生写出了众多很有分量和见地的生产实习报告和社会实践报告,连续两年获得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社会实践团队。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提高显著,3年来共获得57项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其中一等奖13项。许多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利用所学知识为实际工程完成了一些设计任务,创造了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实施效果良好
我院以实验中心为依托,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形成本科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了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3年来,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仿真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工数模竞赛等全国性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得了44项国家级奖励,其中全国一等奖12项,获得5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合创新实验和课外科技活动在国内科技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43篇。
4.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连续三年我院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7%以上,就业供需比超过1:20,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位居武汉大学首位。高质量的就业也促进了招生工作,生源质量不断提高,使我院招生—培养一就业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院的实践教学改革改变了学院多年来专业实践教学普遍不到位的状况,成功地构建了电气类专业“五个结合”实践教学新模式,并在实习教学、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和社会实践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大大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此外,我们还累计接待了国内外60多所院校对研究成果的参观、访问、交流,受到许多高校领导和教师们的热切关注和广泛好评,在全国高校产生了较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坚勇.等.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
[2]华小梅.等.专业生产实习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7,(9).
[3]华小梅.等.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
关键词:电气类;实践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华小梅(1976-),女,湖南衡阳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丁坚勇(1957-),男,湖南湘阴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湖北武汉450072)
基金项目:本文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课题的研究成果。
电气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电气专业人才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切入点,认真研究实践教学各环节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习教学改革、毕业设计改革、校企联合办学和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系统地构建了电气类专业“五个结合”实践教学新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
“五个结合”实践教学新模式,即:
(1)必做实验与选做实验相结合、课程实验与独立综合实验相结合、开放式实验教学与课外科技训练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
(2)专业理论平台课程与课程设计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模式。
(3)集中组织实习和学生“三自”(即自主、自组、自理)实习相结合的专业实习模式。
(4)毕业设计与学生毕业去向相结合、校内指导和校企合作指导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
(5)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模式。
一、实践教学新模式的主要内容
1.实验教学
校院两级共投入实验室建设资金600多万元,通过合并、撤销、重组等方式对原有教学实验室资源进行整合,把过去划分过细、相对独立的实验室整合成具有多功能的综合实验室,成立电工综合实验室、电子综合实验室,新建了电工训练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在此基础上,以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切入点,构筑先进的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协调的专业实验平台。将过去分属于不同课程的分散的实验课和实验内容整合成独立设置的“三电”综合实验(即电路综合实验、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电机拖动及控制综合实验),并围绕综合实验调整实验室设置,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占教学实验课程的比例提高到85%以上。改革实验教学方式,实行必做实验与选做实验相结合、课程实验与独立综合实验相结合、开放式实验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比课程实验更强调综合性、设计性,我院针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大专业”的背景,整合过去5大相关专业课程,即“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过电压”、“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等主干专业课程的有关内容,为学生在大学三年级新开出“电气工程基础”专业理论平台课程。学生在完成“电气工程基础”课程后,随即结合该课程选择某一方向的课题,安排1~2周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3.专业实习
我院从培养学生自主、自组、自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出发,建立了以集中组织实习和学生“三自”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大部分学生仍然由指导教师带队到签约实习基地实习,同时也引导、鼓励、组织学生按照实习教学计划要求,结合自己将来的就业意向、专业特长以及兴趣爱好,自主联系合适的实习单位、自拟实习计划方案、自组实习小分队(经学院审批、备案)进行实习。三年来,我院共组织46个大学生实习队,其中自组实习小分队28个。
4.毕业设计
大四下学期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上确定了毕业去向,我院紧密结合学生毕业去向,有针对性地布置毕业设计选题:对保送到本校或外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鼓励研究生导师直接指导其本科毕业设计,这样有效地加强了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学习的连贯性;对已确定就业单位,且就业性质与本专业对口的学生,支持他们到就业单位选择与今后工作相关的课题进行毕业设计,这些选题大多来自电气设计和科研单位需求的实际课题,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参加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充分利用国外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指导毕业设计,提高选题的质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此外,我院在毕业设计指导方式上加强校企合作,每年约组织10%的毕业生到签约教学基地参与工程设计和课题研究,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和院内指导教师一起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实行校内指导和校企合作指导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
5.社会实践
我院提出了生产实习与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近年来组织大学生到省内外发电厂供电企业和电气开发公司进行生产实习和暑期社会实践,使学生将专业知识学习与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带着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双重任务深入实际、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学习专业知识,完成生产实习报告和社会实践报告。
二、实施成效
1.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我院新建了电工训练中心、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并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与国内10多个不同类型的电力骨干大企业签约建立了武汉大学教学实习基地。2007年,我院以电工电子教学基地为平台,和电子信息学院团结协作,成功申报了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动了我院教学实验条件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实习效果和毕业设计质量显著提高
3年来,我院学生写出了众多很有分量和见地的生产实习报告和社会实践报告,连续两年获得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社会实践团队。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提高显著,3年来共获得57项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其中一等奖13项。许多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利用所学知识为实际工程完成了一些设计任务,创造了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实施效果良好
我院以实验中心为依托,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形成本科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了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3年来,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仿真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工数模竞赛等全国性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得了44项国家级奖励,其中全国一等奖12项,获得5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合创新实验和课外科技活动在国内科技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43篇。
4.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连续三年我院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7%以上,就业供需比超过1:20,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位居武汉大学首位。高质量的就业也促进了招生工作,生源质量不断提高,使我院招生—培养一就业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院的实践教学改革改变了学院多年来专业实践教学普遍不到位的状况,成功地构建了电气类专业“五个结合”实践教学新模式,并在实习教学、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和社会实践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大大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此外,我们还累计接待了国内外60多所院校对研究成果的参观、访问、交流,受到许多高校领导和教师们的热切关注和广泛好评,在全国高校产生了较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坚勇.等.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
[2]华小梅.等.专业生产实习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7,(9).
[3]华小梅.等.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