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克強總理在萬眾期待中於10月10日視察澳門,並出席了中國 — 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開啟了上任以來首次的訪澳三天行程。在這期間總理馬不停蹄開啟了“鐵人工作”模式,利用在澳的48小時,出席了近22場的活動。從中葡經貿論壇的會場到遊客、商家雲集的大三巴牌坊,從獲得創新發明獎的鏡平中學再到本澳居民家中,從與各界人士的座談到遠眺港珠澳大橋建設,總理走訪各區,用實際的探訪來觀察澳門城市的脈搏,感受澳門多年來發展的成果。澳門這座中西文化交融的明珠之島不僅被讚譽為美麗而特色的城市,更得到中央對澳門成功實踐“一國兩制”的高度肯定。
一如先前的預期,總理在澳期間,總結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十三周年以來的合作成果,強調中國內地透過澳門和葡語國家進行的商業往來,讓澳門成為了重要的外交戰略樞紐。利用中葡論壇為中葡兩國及葡語國家搭建互通有無的商貿平臺,凸顯了澳門在其中擔任平臺和橋樑角色的作用,促進雙方的經貿往來,在此基礎上更宣佈了面向葡語國家和中葡平臺的大禮包,特別是利用上一屆設立的中葡合作發展基金來實際支撐中葡貿易平臺的深化發展等。
當然,澳門在發展之路上並非一帆風順,必然會遇到波折,過去的兩年中賭收跌跌不休,觸發了民間、政府乃至中央對澳門產業多元、經濟社會發展的擔憂,此次總理來澳同時帶來了“惠澳19項措施”,這無疑為澳門的產業多元和經濟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及後續的政策、人力等支持。這其中重點包括了:支持特區政府每年舉辦世界旅遊經濟論壇,支持澳門建設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及出口信譽保險制度,在澳門設立葡語國家的人民幣清算中心,支持澳門發展金融租賃,同意在澳門設立中葡基金合作發展總部,支持澳門建設智慧城市,支持澳門中小企業、青少年把握互聯網發展機遇,增強線上和線下連動,促進電商和市場經濟融合,支持澳門和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家有關部門合作,支持傳統中醫藥品牌和粵港合作中醫藥產業等。這些具體的措施對於單一產業獨大發展的澳門而言助益非同尋常。
政策的利好,最終需要落地,嚴格地執行才能完美收官,達到成效。以近年來中葡發展的實際成效為例,雙方的經貿合作取得長足發展,貿易投資持續增長。有關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葡語國家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也是葡語國家增長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場。即使在當下全球貿易較不景氣的情形下,中國和葡語國家經貿合作仍保持較高規模。2013年至2015年,雙方累計貿易額超過3600億美元。在投資領域,中國對葡語國家各類投資目前達近500億美元。同時,葡語國家在中國至今已經設立近千家企業;中國企業在葡語國家承包工程合同額超過900億美元。雙方在農業、環保、運輸、通信、金融等領域的合作取得顯著突破。而澳門在這其中發揮的“橋樑”作用非常明顯,通過設立在澳門的中葡論壇進一步加速中國商品、企業走進歐洲、非洲的葡語系國家,也讓這些葡語系國家的民眾、商業投資者經由澳門更加快速地了解到中國大陸的發展與崛起。
但隨著深入發展,澳門也顯現出較多的不足,特別是優質人力資源問題。澳門由於地理和歷史原因,人口相對較少,高等教育發展緩慢,當中葡間的貿易、人文社會等往來日益頻繁之際,能夠精通中葡多種語言的人才與技術人員就顯得非常緊缺,即使是從內地高校引進多語人才,還有能否適應澳門需求的問題?因此未來的澳門在各項政策利好前,不是簡單地照單全收,而是要在清單之餘列出自己為了長期發展要切實提出的人才培養計劃等,以免越趨“佳境”越發現無人來做的尷尬境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是不假,但即使有滿倉的稻米,沒有幾個能烹飪的“巧婦”,豈不是更大的浪費與可惜。
所以,正如總理先前在中葡論壇開幕式上提到的那段話一樣:“來過澳門的人都知道,橋是澳門的‘生命線’。1994年竣工的中葡友誼大橋,是當時亞洲最長的橋。主體橋樑工程剛剛貫通的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是當今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澳門還有一座更長的‘跨洋大橋’,那就是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這是一座無形的橋樑。它以語言文化為紐帶、以經貿合作為主題、以共同發展為目標,充分發揮澳門的獨特優勢和平臺作用”,因此澳門應該制定各種長遠舉措來加強澳門“橋墩”的承重力,以能夠更好地運輸人力、物力、財力,實現社會發展的盛景。
當然澳門也是一面鏡子,澳門人踏實苦幹,認真打拼做實事,尋求城市新發展也造就了這座美麗的城市今日這般充滿特色,相較於香港立法會侯任議員游蕙禎、梁頌恆在宣誓時以“支那”言論羞辱國家乃至全世界的華人而言,澳門這片土地顯得更加質樸與踏實。香港部分反華人士在中國香港的土地上,享受著香港的民主法治,依循著香港的選舉制度當選卻枉顧民意與憲法機制,多次羞辱中國與強勢宣傳“港獨”等,這一切都讓香港這座昔日享有國際之都、華人之光盛名的城市蒙羞。
此時此刻,總理對澳門這塊“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熱土的肯定,澳人的踏實拼搏也讓和平的澳門顯得更加可貴,照出了鄰埠香港政治舞臺上的各種亂象。
一如先前的預期,總理在澳期間,總結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十三周年以來的合作成果,強調中國內地透過澳門和葡語國家進行的商業往來,讓澳門成為了重要的外交戰略樞紐。利用中葡論壇為中葡兩國及葡語國家搭建互通有無的商貿平臺,凸顯了澳門在其中擔任平臺和橋樑角色的作用,促進雙方的經貿往來,在此基礎上更宣佈了面向葡語國家和中葡平臺的大禮包,特別是利用上一屆設立的中葡合作發展基金來實際支撐中葡貿易平臺的深化發展等。
當然,澳門在發展之路上並非一帆風順,必然會遇到波折,過去的兩年中賭收跌跌不休,觸發了民間、政府乃至中央對澳門產業多元、經濟社會發展的擔憂,此次總理來澳同時帶來了“惠澳19項措施”,這無疑為澳門的產業多元和經濟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及後續的政策、人力等支持。這其中重點包括了:支持特區政府每年舉辦世界旅遊經濟論壇,支持澳門建設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及出口信譽保險制度,在澳門設立葡語國家的人民幣清算中心,支持澳門發展金融租賃,同意在澳門設立中葡基金合作發展總部,支持澳門建設智慧城市,支持澳門中小企業、青少年把握互聯網發展機遇,增強線上和線下連動,促進電商和市場經濟融合,支持澳門和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家有關部門合作,支持傳統中醫藥品牌和粵港合作中醫藥產業等。這些具體的措施對於單一產業獨大發展的澳門而言助益非同尋常。
政策的利好,最終需要落地,嚴格地執行才能完美收官,達到成效。以近年來中葡發展的實際成效為例,雙方的經貿合作取得長足發展,貿易投資持續增長。有關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葡語國家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也是葡語國家增長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場。即使在當下全球貿易較不景氣的情形下,中國和葡語國家經貿合作仍保持較高規模。2013年至2015年,雙方累計貿易額超過3600億美元。在投資領域,中國對葡語國家各類投資目前達近500億美元。同時,葡語國家在中國至今已經設立近千家企業;中國企業在葡語國家承包工程合同額超過900億美元。雙方在農業、環保、運輸、通信、金融等領域的合作取得顯著突破。而澳門在這其中發揮的“橋樑”作用非常明顯,通過設立在澳門的中葡論壇進一步加速中國商品、企業走進歐洲、非洲的葡語系國家,也讓這些葡語系國家的民眾、商業投資者經由澳門更加快速地了解到中國大陸的發展與崛起。
但隨著深入發展,澳門也顯現出較多的不足,特別是優質人力資源問題。澳門由於地理和歷史原因,人口相對較少,高等教育發展緩慢,當中葡間的貿易、人文社會等往來日益頻繁之際,能夠精通中葡多種語言的人才與技術人員就顯得非常緊缺,即使是從內地高校引進多語人才,還有能否適應澳門需求的問題?因此未來的澳門在各項政策利好前,不是簡單地照單全收,而是要在清單之餘列出自己為了長期發展要切實提出的人才培養計劃等,以免越趨“佳境”越發現無人來做的尷尬境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是不假,但即使有滿倉的稻米,沒有幾個能烹飪的“巧婦”,豈不是更大的浪費與可惜。
所以,正如總理先前在中葡論壇開幕式上提到的那段話一樣:“來過澳門的人都知道,橋是澳門的‘生命線’。1994年竣工的中葡友誼大橋,是當時亞洲最長的橋。主體橋樑工程剛剛貫通的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是當今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澳門還有一座更長的‘跨洋大橋’,那就是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這是一座無形的橋樑。它以語言文化為紐帶、以經貿合作為主題、以共同發展為目標,充分發揮澳門的獨特優勢和平臺作用”,因此澳門應該制定各種長遠舉措來加強澳門“橋墩”的承重力,以能夠更好地運輸人力、物力、財力,實現社會發展的盛景。
當然澳門也是一面鏡子,澳門人踏實苦幹,認真打拼做實事,尋求城市新發展也造就了這座美麗的城市今日這般充滿特色,相較於香港立法會侯任議員游蕙禎、梁頌恆在宣誓時以“支那”言論羞辱國家乃至全世界的華人而言,澳門這片土地顯得更加質樸與踏實。香港部分反華人士在中國香港的土地上,享受著香港的民主法治,依循著香港的選舉制度當選卻枉顧民意與憲法機制,多次羞辱中國與強勢宣傳“港獨”等,這一切都讓香港這座昔日享有國際之都、華人之光盛名的城市蒙羞。
此時此刻,總理對澳門這塊“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熱土的肯定,澳人的踏實拼搏也讓和平的澳門顯得更加可貴,照出了鄰埠香港政治舞臺上的各種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