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与马克思对新旧唯物主义区别点理解上的不同视野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aojuan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文本为依据,重新审视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对新旧唯物主义区别点的理解上,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着重大的差异.与恩格斯不同,马克思不是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的视野中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而是从对感性对象的理解方式、从对实践的地位、意义的理解的视野中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的.正确认识恩格斯与马克思对新旧唯物主义区别点上的不同视野,对于确立正确的解释学观念、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乃至一般哲学史研究中的实事求是的精神,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其他文献
慢性酒精中毒是一种进行性的、潜在的可致人于死命的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对人个体及社会都具有危害性的疾病呈现了逐步蔓延的趋势,为抑制这种趋势的蔓延。本文从酒
《内经》云:"太阴之厥,则腹胀满,后不利",故《伤寒论》中有便秘为"阴结"、"阳结"和"脾约"之称.用药时应"以药滑之",而不可"妄之峻利药逐之".后人将便秘总结为热秘、气秘、虚秘、冷秘四类.
接收到接受的消费心理,从"自我"、"人性"等方面探询当代广告作为商业性存在的新成果.当代广告在实现其最基本商业功能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激活大众的消费欲望,是本文深入探讨的
"产业空洞化"问题是当今日本朝野颇为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从"产业空洞化"的定义、衡量标准入手,通过理论分析、实证检验,明确指出"产业空洞化"是一个炒作大于现实的话题,
本文试图从尽可能宽泛的角度,来窥探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法治社会融构的可能性,以及理解此种融构的心理前提.主要是自文化立场来阐述,更大程度上则是对于转变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