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建与科研工作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探析

来源 :观察与思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yy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破解党建工作和科研工作“两张皮”难题的关键在于找准结合点,推动二者深度融合,结合科技创新要素和党组织的优势之间的逻辑关联,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党建工作以引导人、团结人、凝聚人为中心;科技创新以依靠人、服务人、满足人的需要为根本.加强二者融合,国家科研院所要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的能力,选准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组织创新资源和协同攻关团队,坚定攻坚克难的志气和自信,增强敢啃“硬骨头”的韧劲和能力,坚持自立自强,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建设科技强国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其他文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其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国社会工作的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自始至终进行了广泛的参与,这样大规模地介入公共卫生领域危机事件,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属于首次。社会工作行动也最大程度地延续了中国已有的本土特色,在疫情初期首先是积极“嵌入”,在疫情进入常态防控阶段后,社会工作专家学者又提出了“嵌合”的概念。从积极嵌入到嵌合发展,疫情中参与式的行动建构了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社会工作行动“嵌入”于原有的社会结构中,“嵌合”表现为与其他行
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的问题意识,既应当借鉴西方的理论研究,也应考虑国情与制度的差异,注重本土化研究.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对西方环境社会学的学理进行反思,不能是拿来主义的态度;二是环境社会学理论作为一种中层理论,应当产生于“扎根理论”的生成方式,来自于经验研究的综合;三是理论的本土化是一种对原有理论的反思,基础在于环境问题的类型和表达,而不是一种纯逻辑的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