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效益农业发展途径研究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各省市的比较中,吉林省是一个具有良好资源禀赋的省份,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多,土质肥沃,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出现了跳跃性增长势头,使吉林省从1984年以来就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大省。但在粮食增长的同时,农民的收入并未得到同步增长,农业仍处于低效益的循环状态。如何在农业商品实物总量增长的同时实现农业商品价值总量的增长,把良好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优势,至今仍是一个未解的命题。因此,发展效益农业,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是吉林农业今后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农业发展长远的战略问题,本课题将在全面分析吉林省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效益农业的发展思路,进而探讨吉林省效益农业发展实现的基本途径。
其他文献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虽然是一个存在了多年的问题,但在“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样含混的表述之下,其实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理论误识,一些作为基本前提的理论问题和层次关系还需要加以区分:(1)在区分知识形态的古代文论与当下现实的文学理论思维的基础上,“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只能在“思维”的层面上发生;(2)在理论的历史性和历史性的理论问题上,涉及的是作为“中介”环节的理论思维主体和主体性自觉的问题;(3)“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最终理论进展,不是取决于“古代”,而是取决于当下文学理论思维的水准。这些都是属于作为“
近代中国大学出版是近代中国教育学术出版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重要动力。近代中国大学出版肇始于早期教会大学,历经清末民初、抗战和战后各时期逐步得以发展。从译介、翻印到自编大学教材,从编印大学教材到凭借大学特色学科出版学术专著,近代中国大学出版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其服务大学教育和促进学术研究的业绩和贡献对当今我国大学出版不无启示。
左拉在他的《小说的定义》一文中说:“小说是精神解剖的记录,是人类行为的收集品,是情欲实验的总结。小说的目的,在于利用一些近似真实的情节,如实地描写人和自然。”在《实验小说》中,又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见解:“这就是实验小说建立的所在:掌握了一个人身现象的机械作用,指出由情感和理智所表现出来的生理结构,指出这种结构所受的遗传性能影响居然和生理学指示给我们的完全一样。
温州市文化学研究会成立于2001年,以研究温州文化、弘扬温州精神为宗旨。自成立以来,得到了温州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一批热心于温州文化建设的党政机关领导、企业家和学者纷纷加入该会,现已有会员130余人。
期刊
权利是法律价值的承载者,是人类的价值追寻在法律世界中的法律语言表达方式。自由和秩序无疑在人类最重要的价值目标之列,那么权利是如何与自由、秩序勾连在一起的,便是本文所试图探讨的问题所在。
回顾我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今天我们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旧中国的教育事业非常落后。建国前,全国人口中80%以上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在当时教育发展最好的年份1946年,全国仅有高等专科学校207所,中学4266所,小学28.9万所,幼儿园1300所。新中国的教育就是在如此薄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期间,虽然经历了一些困难时期,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使教育事业遭受了严重破坏;但在1977年恢复高考,尤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工作逐步恢复秩序,走上正轨,教育事业得到了迅
社会价值论是以社会价值体系的发生过程、内在结构和运行机制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哲学学说,主要包括价值发生、自我价值体系、社会价值发生、社会价值主体结构、社会价值客体形态、社会价值运行和社会价值规律等几个组成部分。社会价值论是当代哲学研究新的生长点,也是从根本上理解和解决当代人类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工具。深入系统地开展社会价值论研究对完成社会转型、重构社会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大凡有心浏览一下报端就会发现,许多外国学者在比较中外发展优势时往往认为,中国的优势之一就是中国人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这个传统的形成自有孔老夫子的贡献,是他首先把教育推广到民间。而把教育大众化从国家制度上加以规范则始于汉代。从耳提面命式的教育发展到知识信仰的系统教育,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明程度提高的表现,更是统治者刻意培养高素质治国人才的强烈诉求。正是在这个立意上,姜维公教授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潜心苦研,撰写出洋洋三十多万字的毕业论文《汉代学制研究》,如今又精心推敲,付梓刊行,可谓学术界一大幸事,难道不是吗?
运用新的语言形式的现代新诗,自有其建立新的诗美本体的要求。20世纪80多年的新诗史,一言以蔽之,即在于更充分地寻找、展示诗的新的形与质,并使之有机结合起来。新诗史的三个阶段,表现为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进程;而后半世纪的一些基本追求则像是对前半世纪的重复,这种重复表明新诗有其本体性要求。21世纪新诗发展的使命仍在于完成这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