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杆子裡兩難全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un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槍擊事件接連驚現澳門!子彈飛過、刺激本地學童的句子創作也頑皮起來。
   在鳴槍前的造句:
   (一)趕上——小明加倍努力,終於趕上在九點前完成所有功課;
   (二)非常——小明在周末向媽媽送了生日咭,令她非常開心;
   (三)如果——如果周末天晴,小明打算去公園遊玩。
   在鳴槍後的造句:
   (一)趕上——警員追趕上層單位的匪徒們,並開槍擊倒其中一個;
   (二)非常——雖然警方並非常常使用武力、但面對兇惡的匪徒也會鳴槍示警;
   (三)如果——與其任由危險情況繼續下去,倒不如果敢地開槍制伏匪徒。
   造句例子至此。其實,“開槍”在各種情況之中並非偶然出現,特別在危急關頭裡、更沒有所謂“如果”。正如小學生造句的情況一樣:雖然鳴槍之前的句式平庸、文采內容令大家不以為然;但鳴槍以後、在結構關鍵的“使用方法”明顯惹來了不少關注者爭議。有的說“開槍不恰當”、有的說“解釋即是掩飾”、也有認為“開得好!”、讚成開槍等云云,可謂人言人殊。
   近月本澳接連發生兩宗“警槍門”事件。首先是本年1月、發生在銀河綜合渡假城正門處,一名醉酒內地遊客因違例吸煙,所以在場警員上前試圖制止他。但見警員屢勸不效,並反遭肇事人及其同伴圍倒挑釁和加以施襲,最終逼使警員向天鳴槍以示阻嚇;其次事件,則發生在祐漢新村第二街萬壽樓、當警員正在追捕嫌犯時,遭到匪徒拔刀反抗,結果同樣地逼使警員開槍,哪怕今番不是向天、而是瞄準到匪徒的腿上。兩次警槍的鳴聲,猛然敲嚮了本澳的治安屏鐘。
   回顧2007年,本澳也曾發生類似的“警員向天鳴槍”事件。當年多個民間社團組織發起遊行活動,本擬於勞動節以“反貪保民、削外勞、除黑工”等圍繞著就業環境權益的口號,由祐漢公園出發至議事亭前地靜坐為終極抗議。途中無獨有偶、巧遇前任行政長官何厚鏵之兄、何厚炤在附近設靈舉殯,為事件籠罩著一股沉重的政治氣氛。其後,在美副將大馬路與提督馬路交界處,部分示威者更與在場警方釀成衝突。初則口角、繼而動武,結果一名當值警員唯有向天鳴槍,意圖停止雙方繼續下去。其後,陸續還有胡椒噴霧、鐵馬水馬、盾牌警棍等多款戒備器材更不在話下。過程中,誰是誰非更成為爭議焦點所在;更是繼回歸前1990年的三·二九事件後首宗“警槍門”事件。
   另外,在回歸前夕期間(約1997~1998年),本澳也曾發生過接二連三的槍擊事件。當中主角並非警務人員,而是疑似幫派仇殺的武林高手。有的施以鐵騎狙擊,或有平白市民誤中流彈,哪怕只是走過日常街道,或在自動櫃員機前,又或經過士多門口,也可能成為伏擊現場。於是學者點評整個“澳門槍擊事件史”,從回歸前到回歸後,清算為“由亂入治”之時。當年、澳葡管治未期的治安亂狀,是現在大批“自由行”出出入入、人山人海的新馬路和大三巴遊客所難以想像。莫說是旅遊承載力問題,在當時,就先解決“治安問題”本身也成了熱門問題。不過,偶爾看到新聞報道:某國接待外國元首到訪之時,除了儀仗隊伍夾道歡迎之外,也會鳴嚮禮炮以示敬意;因此,希望象徵和見證著澳門“由亂入治”的警槍鳴聲,除了平息一個個衝突糾紛之餘,同樣有著慰藉以上諸位受難者的情份底蘊,則是社稷之萬幸。
   最後,想起“初則口角”的一次番外篇,是特殊兼另類的“肉聲鳴槍”事件體驗。1999年本澳第一次特首選舉點票大會當中,全國政協副主席兼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的馬萬祺先生,在嚴肅沉靜的大氛圍下,突然激昂清聲以普通話朗讀宣佈一句:“請工作人員開槍!”,隨即令在場各個政要人物、記者等工作人員精神為之一振。其實,大家都深深明白,他意思是“開箱點票”,為各位留下一段美好而幽默的回憶。像這樣的“槍聲”,比任何時刻的槍聲都來得好!
   畢竟,不是每次槍聲都令人愉快。自“警槍門”事件後,雖然社會回饋政府的建議極多,但可取者謹陳其二:(一)以“攜身胡椒噴霧”為必備裝束,甚至以氣槍(Air Gun)代替真槍實彈,以減低在嫌疑犯身上留有永久性傷痕的風險。(二)加強鼓勵和推動警民互動的宣傳工作,則有利維繫與市民的普遍治安意識、從而提高都市生活水平。因為在“警槍門”片中可見:雖然警員隻身被人圍倒,但在傍的大堂保安們也不理不聞,更莫說是路過又手無寸鐵的市民。所以,倘若有見義勇為者能夠及時挺身相助,相信未必弄成開槍收場。不過,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太多“倘若”可言;也許只能復用文章開頭中:“如果、非常、趕上”來造句作總結:如果警務力量與大眾市民成功聯手,即使本澳再度遇到上述的非常情況,大家也必定能夠趕上完善治安問題的終極方案。
其他文献
為配合本澳競技體育未來的專業化發展,位於路氹城區的“運動員培訓及集訓中心”於2019年12月5日舉行開幕儀式,由行政長官崔世安主持揭幕。   “運動員培訓及集訓中心”開幕儀式於5日上午11時舉行,一眾主禮嘉賓包括行政長官崔世安、中聯辦副主任薛曉峰、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體育局局長潘永權、建設發展辦公室主任林煒浩及澳門運動員代表許朗為醒獅進行點睛儀式。   體育局局長潘永權在致
期刊
“喜紅艦——馬若龍作品展”呈獻藝術家馬若龍的最新繪畫作品《喜紅艦》及眾多筆記本繪畫作品。《喜紅艦》描繪了藝術家心中的烏托邦,一個多元文化和諧共存,包容並兼的大同世界。從格局到細節,匯聚了來自不同時空的中外歷史人物的宏大場面。此外,筆記本繪畫作品勾勒出馬若龍多年來的創作脈絡和心路歷程,呈現藝術家的創作日常,讓觀眾得以窺探其靈感來源,暢想藝術家遨遊中西、創意無限的思維世界。  主辦:文化局 日
期刊
農曆新年花車巡遊匯演即將為市民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送上具有文化特色的節日祝賀。作為年度代表性節目,今年花車匯演分為兩場,第一場花車巡遊於年初三舉行,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與澳門表演隊,在13至15部光彩奪目的花車隊伍中,帶來多元的文藝表演。主舞臺及沿途路線設有座位,讓更多市民及旅客可以在現場安坐觀賞;隨後數天第二場於北區舉行,將有花車巡遊及壓軸文藝表演,藉此吸引遊客和市民共同參與,為社區旅遊增添耀眼景
期刊
澳門藝術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聯合打造“星槎萬里——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展出故宮博物院的清宮舊藏、新中國成立後的新增文物、瓷器、工藝品,以及“恢復”倦勤齋通景畫及文物實景搭建等,呈現出海上絲綢之路上中西文化因碰撞而產生的美。展覽緊扣“一帶一路”主題,以豐富的展品、充實的內容、空前的規模,成為歷年之最。   展覽由“遠渡重洋”、“西風東漸”、“兼容並蓄”三大部分組成,文化局穆欣欣局長獻辭時表示:“無
期刊
“第十八屆澳門美食節”將於11月在西灣湖廣場盛大舉行。今屆以“百變心情好煮意、美食之都譽全球”為主題,糅合“美食之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元素,邀請過百家本地著名特色餐飲商號參與,分佈在中式美食街、亞洲美食街、歐陸美食街、風味美食街、甜品街等多個美食區。新加坡著名餐飲美食今年應邀來澳參與盛事,把西灣湖下層打造成別具特色的“新加坡村”。  為增添熱鬧氣氛,美食節期間安排連串精彩的表演節目,包括:
期刊
演藝廿載,沙漠變綠洲   澳門回歸了20年,在國家的幫助和支持下,澳門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齊心協力,政通人和,實現了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的蓬勃發展,成為“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典範。這20年,澳門文娛產業也是同步齊飛的。回顧1999年以前,澳門本土音樂非常之少,除了比較知名的黃偉麟先生之外,鮮少有全職的演藝人,抑或多大離開澳門去香港發展。澳門演藝界真正有一個雛形發展是從回歸後開始的,慢慢從無到有,從少
期刊
金秋十月,清風送爽,在此好時節,連通三地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終於開通。而本月澳門是社會事件不斷,繼上次黑沙環嚴重氣爆後,本月再有一宗氣爆事件;接著,在青少問題方面則再有幼童性侵、校園欺凌案出現,政府就青少酗酒問題擬立法規管;最後,廉署揭發貿促局高層涉嫌職務犯罪,另有中聯辦主任患抑鬱墮樓而亡。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世界矚目的港珠澳大橋於10月24日正式通車。大橋橫跨伶仃洋,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讓
期刊
藝術不侷限於空間、形式以及人物,只要夠膽,“全城舞臺、處處觀眾、人人藝術”,正如即將進行的“第十九屆澳門城市藝穗節”一樣,各地藝術家將帶來17齣在地節目,以及13項周邊活動,帶領觀眾遊走澳門大街小巷,於不同角落體驗異想天開的藝術旅程。   今屆澳門城市藝穗節以“搞作無譜,地膽帶路”為題,由人文與社區結合呈現出頗具創意的藝術時光。來自英國的ZU-UK帶來新作《談談情探探聽》,在參與式劇場與極速約會參
期刊
3月22日,行政長官崔世安在澳門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與澳門未來”交流座談會致辭時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賦予澳門新的歷史使命和時代擔當,澳門要利用自身優勢,切實發揮“核心引擎”作用,擔當“多元文化共存交流合作基地”的時代使命,並在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中有所擔當支撐。利用自身優勢,切實發揮核心引擎作用,這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融入國家發展的指導思想和
期刊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原動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互聯網創新仍是中國近年來創新發展的最大亮點。中國以資訊化培育新動能,以新動能厚植發展新優勢。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四部門曾於2016年印發《“互聯網+”人工智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至今,發揮人工智慧技術創新引導作用,支撐各行業領域創業創新,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創新、協調、綠色、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