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体验过程 灵动数学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le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亲历体验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要把握学生在进行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兴奋点和着力点,很好地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获得质的飞跃。要根据教学内容、现有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适宜的体验情境。
  一、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做数学”
  “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将不能发展。”操作学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亲身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就是这个道理。操作是一种手、脑、眼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的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机会,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这就必须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去实践,使他们“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索过程。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准备平行四边形若干个,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剪、移、拼等活动,然后各小组交流、讨论后,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经过动手操作,用“剪”、“移”、“拼”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学数学”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将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也就是说,学习中学生所遇到的知识,就是学生所要探究与解决的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成为学生探索数学的过程,教学目标的指向是使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从而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因此,教学要打破“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过程,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的师生互动过程,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学数学。
  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让学生猜想:当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化时,商不变?学生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种猜想: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加上相同的数,商不变;②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减去相同的书,商不变;③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商不变;④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猜想进行验证,最后交流并归纳出正确的结论。
  三、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说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充分合作搭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相互讨论、交流、启发、帮助、协作中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从中发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教学“素数和合数”一课时,当学生掌握了自然数新的分类方法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下面的数是素数还是合数? 17,22,35,37,87,1,75632。”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交流。有的学生说:“我是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素数只含有1 和本身两个因数,而合数还含有其他因数。”有的学生说:“我先找出这个数的所有因数,然后再看它是素数还是合数。”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还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就是看这个自然数除了1 和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没有第三个因数,如果有第三个因数,就一定是合数。如75632 肯定有因数2,所以它一定是合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既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
  我们教学中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我们模拟了买卖东西的情境。学生的学具盒里有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1 元、2 元、5 元、10 元、20 元、50 元、100 元。老师有一个哆啦A 梦的玩具,想卖18 元,如果哪组的付款方式多,那么我的玩具就卖给哪组。小组活动要求:①每人拿出18 元钱;②小组长检查,每人要有不同的拿法;③比比哪组的方法最多。交流时选定一组上台展示不同的付钱方法。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一组交流完后,其余小组马上进行补充交流。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都能说出至少一种方法。这样的活动深受了学生的喜欢,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生活中。不但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掌握了一些应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想让数学体验学习更加积极有效,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现有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适宜的体验情境,组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验情境中,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研究的欲望。在体验学习中,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以提高体验的实效性,进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一般认为,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记忆力、阅读速度等,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对阅读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将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
期刊
在议论文中,论据就是论证论点的根据,就是作者建立观点的理由。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一般议论文用的多是事实论据,这从高考作文中可以选出大量的例子。  从高考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考生选用论据的一些突出的特点:  一、选用“浓缩”材料  议论文中所列举的事例,仅是用来阐明道理的一个论据,它不需要也没必要细致地铺叙描绘。因此,在说理议论时,叙写论据要惜墨如金、高度浓缩,少写或不写细节,也不要具体铺叙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和最终结果。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有其独特的魅力,它兼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性强,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以积极进行创新动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
期刊
在我国,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几点感悟:  一、明确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曾几何时,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语文课上,用“发现”一词造句。孩子甲说:“我发现一只母鸡围着草堆转。”老师嗤之以鼻。孩子乙说:“我发现地球围绕着太阳转。”老师用可能找到的赞美词把他夸奖一
期刊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从积极意义来说,课堂“教学”正是为了课外“自学”,“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期刊
针对初一学生学习历史课记忆困难、学习犯难的情况,我在教学中就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进行了尝试。  一、编写历史朝代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轻松地理解记忆基础知识。  初一历史新教材图文并茂,并配有辅助文,可读性强,尤其是历史小故事,能让学生比较感兴趣。但读完历史小故事后,学生短暂的学习兴趣也随之消失了,因此对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对学生来讲,没有兴趣可言。针对这种状况,为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活动课内容应是开放性并具时代气息的,活动课应以学生为中心,主要体现人人参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内容新颖 人人参与 提升能力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集各种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期刊
今天我在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上了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一课,课堂上学生与我配合得较好,发言讨论时气氛热烈,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也得到了体现,是一堂比较流畅的科学探究课。  在课前我认真研究教材,查找与摩擦力相关的教学资料,向资历较高、经验很丰富的科学教师不断请教,确定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我也从中感受到,以后每次备课都要把握好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找准教学的方向。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将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提高物理教学效益的关键。  一、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卢梭说过:“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 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以亲切感,使课堂充满温馨的气氛,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从而愿意与我们合作。我们
期刊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们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