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地震动方法用于研究强地震动长周期特性的探讨

来源 :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jjun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地震动一直是地震学研究中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针对目前长周期结构物抗震设计缺少宽频带强震记录的现状 ,利用“反射率法”和“围道积分法”等合成地震动方法对地震动长周期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合成地震动方法是研究地震动长周期特性的一个有效方法 ;在地震动长周期成份中 ,面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长周期结构物的抗震设计必须考虑面波的影响。
其他文献
讨论了太阳贯穿辐射与 196 0年 5月智利大地震的关系。认为范阿伦质子高浓度辐射通过智利南部 ,对孕震体能量的积聚施加了影响 ,智利地震发生的时间正处在太阳耀斑爆发频率及强度最高的几年中 ,很可能与太阳贯穿辐射的作用有关
施甸 5 9级地震震源浅导致了其震害偏重 ,而特殊的场地条件则导致许多烈度异常区 (点 )的产生。概述了施甸县历史地震的情况 ,介绍了施甸 5 9级地震震区自然概貌和场地特征。以近百个现场调查点资料为基础 ,将影响震害的四种主要因素 ,按其对震害影响程度的轻重分类 ,分析了该次地震的震害分布特征与异常区的场地特征。结果表明 ,在影响震害的诸多场地因素中 ,以地基土特性的影响最重。
从监测泉点的水文地质概况入手,结合近16年来的震例,分析并总结了10号泉流量的映震特征:流量的地震前兆异常基本上都是正异常,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即流量测值遵循背景值-趋势性上
为了满足对地震诱发滑坡危险区预测的不断增长的 迫切要求,灾害评价成为帮助决策过程重要的基础工具之一。即使地震滑坡危险性各组份的 评价很困难,但地理信息可辅助提出这种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