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布伦轻机枪源于捷克斯洛伐克的ZB26 轻机枪,是捷克人瓦克拉夫·霍利克(Vaclav Holek)于1924年研制的,后经多次改进,被英国军队装备,并将其命名为英国布伦轻机枪。
取之有道
二战初期,英国人不满足于将一战淘汰下来的机枪修补一番之后再用于战场的停滞局面,他们意识到:必须舍弃又笨又重的刘易斯轻机枪,找到一种更加轻型的机枪,希望它不仅可实施战斗防御,还要便于士兵迅速转移阵地和展开攻势。
早在1930年,英国军方就着手轻机枪的选型,随后花费了大约6年的时间,进行了多种轻机枪的27次比试。参加比试的轻机枪包括丹麦的麦德森、英国的维克斯-伯斯尔、捷克的ZB26以及其他型号的轻机枪,但经过多次比试后,捷克的ZB26轻机枪在各方面表现出色,位居榜首。
比试初期,ZB26轻机枪使用的是 7.92×57mm枪弹,而不是英国的7.7×56mmR枪弹(R表示凸缘枪弹),其枪管也偏长。捷克人及时将这些问题加以改进,而且在外观和材料上也费了不少心思,以适应英国军方的“口味”。该枪的型号也从最初的ZB26演进为ZB27、ZB30、 ZB30J,直到最终的ZB33。英国国防部选定ZB33为英国制式装备,并命名为 MK I 7.7mm布伦轻机枪。布伦(Bren)一名是由捷克的布尔诺(Bron)和英国的恩菲尔德(Enfield)两地名称的前两个字母组成。此枪在我国也有译作布朗、布仑、勃然、勃伦轻机枪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比试过程中,英国维克斯-伯斯尔7.7mm轻机枪是ZB26轻机枪的强大竞争对手,并且闯入了“决赛”,但终因ZB轻机枪技高一筹才败下阵来。在埋入又热又脏的沙地和泥地中,挖出来简单擦拭后进行1万发的射击比试时, 维克斯-伯斯尔轻机枪并不逊色;在精度射击考核和3万发寿命试验时,维克斯-伯斯尔轻机枪也与 ZB轻机枪不相上下,只是到了5万发寿命比试时,维克斯-伯斯尔轻机枪终露“弊端”。
一向谨守 “尊严” 的大不列颠帝国在选取制式武器时表现得如此冷静客观,而这恰好也给捷克武器留下了一个扬名的机会。
家族成员
1935年1月,英国政府从捷克ZB公司购得该枪的生产权, 1937年9月首批布伦轻机枪在恩菲尔德公司加工出来,1938年8 月布伦轻机枪进入英军制式装备序列。
早期的布伦轻机枪口径为7.7mm,并形成MK系列,包括 MKⅠ、MKⅠ(M)、MKⅡ、MKⅢ、MKⅣ等型号。不同型号的主要区别是:MKⅠ全枪质量10kg,全枪长1 156mm,枪管长635mm,理论射速500发/分,初速744m/s;MKⅡ主要简化了表尺结构,并将消焰器、气体调节器、准星分离成三大件,将全枪质量增加到10.5kg;MKⅢ缩短了枪管长度,由635mm缩短为565mm,全枪质量也有所减轻(8.8kg),并且简化了生产工艺;MKⅣ全枪质量仅为8.7kg 。
1953年,北约国家开始统一使用7.62mm NATO枪弹,英国随之也将布伦轻机枪的口径改为7.62mm,并形成L4系列,包括 L4A1、L4A2……L4A7共7个型号。MK系列和L4系列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是相同的,只是弹匣、枪管等零部件尺寸有所改动。 L4A1和L4A2均由MKⅢ改成,并且都配有备用枪管,只是L4A2 还配有轻型的两脚架;L4A3由MKⅡ改成,只配有1根枪管;L4A4由MKⅢ改成,也只配有1根枪管;L4A5由MKⅡ改成,配有2根枪管;L4A6由L4A1改成;L4A7由MKⅠ改成,只配有1根枪管。
结构特点
布伦轻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偏转式闭锁方式,即靠枪机尾端上抬卡入机匣的闭锁槽实现闭锁(详见图解兵器)。供弹方式为弹匣(30发)供弹,也可采用弹鼓供弹,可实施连发和单发射击。布伦轻机枪以其简明的结构,便利的操作,可靠的动作,在二战期间赢得各国军方的普遍赞誉。下面以布伦MK Ⅰ(M)轻机枪为例进行介绍。
布伦MKⅠ(M)轻机枪枪身右侧刻有铭文“BREN MKⅠM INGLIS 1942”,说明此枪是英国的合作商加拿大英格利斯公司于1942年生产的。
该枪的枪管前部装有喇叭状消焰器,可减小或消除射击时枪口的火焰,防止暴露射击位置,并有利于射手瞄准。消焰原理是利用气体膨胀吸收热能的物理现象来实现的——枪口处火药微粒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的温度,枪口的火焰就会减小。枪管可以快速更换,向上抬起枪管固定栓,使枪管尾端的间隔螺与枪管座内部的间隔螺脱离,即可向前取出枪管。
枪管的下方装有气体调节器,其作用是调节由枪管导气孔进入活塞筒中的火药燃气量。气体调节器上面有4对通孔,每对通孔的直径不同。转动气体调节器上的凸笋,使其上的每对通孔分别对准枪管上的导气孔和活塞筒上的导气孔。当需要用小气孔时,可把气体调节器上的“小圆坑”对准导气箍上的“圆坑”;需用其他气孔时,亦然。不过,当枪管装配在枪身上时,活塞筒前面有一凸起会卡入气体调节器的“+”字槽中,使气体调节器不能转动,因此,必须卸下枪管才能调节导气孔的大小。
该枪的弹匣在机匣上方,正因为如此,该枪带护翼的矩形准 星和觇孔式照门都安装在枪的左侧,以方便射手瞄准。表尺上带有蜗形手轮,转动手轮可将照门向上或向下移动,以进行瞄准线的调整。因为弹匣从枪身上方插入,枪身下方没有弹匣限制高度,故射手卧姿射击时可以贴地很近,这是该枪为人称道的特点之一。
该枪的抛壳方式为下抛式,抛壳口位于枪身下部、扳机的前方。该枪在供弹口和抛壳口处均装有可前后推动的防尘盖,在行军状态时可封闭弹膛,以避免尘土等污物进入弹膛。
拉机柄可折叠,在行军状态时,将其折回,避免行进中被树枝、衣物所扯挂。拉机柄上还连着一个细长的防尘盖,拉机柄与其防尘盖呈 “T”形,无论拉机柄在前方或后方位置,弹膛始终处于封闭状态,使得该枪的防尘性极好。
射击时,拉机柄并不随枪机一起前后移动,这是该枪的又一特点。
该枪带有两脚架,在行军状态时,可将两脚架折起,收回到活塞筒下面;进入战斗状态时,可迅速支起两脚架。两脚架长短可调,以保证在不平整的地面架枪时枪身稳固。该枪还可加装三脚架,以提高精度,起到重机枪的作用。
布伦MKⅠ(M)轻机枪有3根能够减小后坐的弹簧:复进簧和缓冲簧设在缓冲器后面,坐力簧设在枪托后部与托底板之间。这3根簧吸收射击时的后坐能量,从而减小了对枪托底板的冲击,又由于射击时射手的肩部直接抵在枪托底板上,因此就不会感到有较大的后坐力。这些减小后坐的设计,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 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射击要领
第一步,首先要将两脚架架设牢固,一手握住握把,另一手将供弹口部的防尘盖向前推,并装入弹匣。
第二步,调整蜗形手轮将觇孔式照门调至所需要的射击距离(如:表尺2指的是瞄向200m处的目标,依此类推)。扳动快慢机(在握把左上方)。选择发射方式。
第三步,以右肩抵紧枪托底部,右手向后拉动拉机柄到位,并向前推回原位, 此时,枪机会固定在后方,进入待击状态——布伦轻机枪属于开膛待击式武器。
第四步,将右脸腮部贴在枪托上部,进行瞄准,将准星顶部置于觇孔中央,并瞄向目标的10环位置,构成三点一线,即可扣动扳机实施射击。
扣动扳机后,枪机向前运动,抛壳口处的防尘盖同时被机框向前拉开,枪弹发射后,空弹壳由此向下抛出;平时应将防尘盖关闭, 以防止沙尘进入。
美中不足
布伦轻机枪并非完善,其亦有不足之处。比如,在复进过程中,机框后部凸起顶着枪机尾端,并使之顶在上机匣的限制面上,这就加大了复进时的摩擦阴力(详见图解兵器)。
另外,一位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提到他使用的布伦轻机枪时说,不知是弹膛还是当时枪弹的问题,枪常常会卡壳。而他的解决办法是在闲暇时,将枪弹一发一发地去合膛,不能完全吻合的,就淘汰给步枪使用,这样就极大地减少了卡壳等故障的发生。
当然,从总全体上说,布伦轻机枪还是“过硬”的。继英国之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曾生产装备此枪。中国在抗日战争期间,曾经大量地购买和仿造、改造此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