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ICC(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的定义、分类和中文命名存在争议。ICC属于肝癌还是胆管癌,归属不清晰,而且“肝内胆管癌”与“胆管细胞癌”两个名称在临床中无区别地同时应用,给实际工作带来混乱。笔者依据国内外权威文献,对ICC的归属、分类和中文命名、以及胆管癌分类提出新建议,指出cholangiocarcinoma的中文翻译应为“胆管上皮癌(胆管细胞癌)”而不是“胆管癌”;将肿块型ICC归属于“原发性肝癌”,命名为“肝胆管细胞癌”;而管周浸润型ICC和管内生长型IC
【机 构】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脏外科,广州 51006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ICC(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的定义、分类和中文命名存在争议。ICC属于肝癌还是胆管癌,归属不清晰,而且“肝内胆管癌”与“胆管细胞癌”两个名称在临床中无区别地同时应用,给实际工作带来混乱。笔者依据国内外权威文献,对ICC的归属、分类和中文命名、以及胆管癌分类提出新建议,指出cholangiocarcinoma的中文翻译应为“胆管上皮癌(胆管细胞癌)”而不是“胆管癌”;将肿块型ICC归属于“原发性肝癌”,命名为“肝胆管细胞癌”;而管周浸润型ICC和管内生长型ICC仍归属为“胆管癌”,命名为“肝门周胆管癌”,从而将“胆管癌”分类为肝门周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Currently,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Chinese nomenclature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 are controversial. Whether ICC belongs to liver cancer or carcinoma of bile duct is debatable, and the two terms“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and“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are simultaneously used without distinction, bringing great confusions to clinical practice. Based on authoritative literatur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authors give suggestions on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Chinese nomenclature of ICC, as well as the classification of carcinoma of bile duct, which recommend that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cholangiocarcinoma” should be “epithelial carcinoma of bile duct (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 the mass-forming type ICC should be classified as primary liver cancer, naming as“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and the periductal-infiltrating type and intraductal-growing type ICCs still be classified as carcinoma of bile duct, naming as“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The authors recommend to classify carcinoma of bile duct into: 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and distal cholangiocarcinoma.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MSCTA)在股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和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60例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临床资料.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MSCT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单独和联合检查对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股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诊断效能.结果 60例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经DSA检查确诊股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57例;经MSCTA检查灵敏度9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联合介入栓塞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接受治疗的128例颌面部血管瘤患者,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血管瘤腔内平阳霉素注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血管瘤腔内平阳霉素注射联合介入栓塞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血管瘤瘤体面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6个月的满意度评分、治疗后6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DVI)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下肢静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18例下肢DVI和42例DVT患者.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DVI与DVT患者的CDUS特征,计算CDUS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及诊断效能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US对DVI与DVT的诊断价值.结果 DVI与DVT可见不同CDUS表
目的 探讨动脉球囊扩张血管后内植支架治疗老年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淮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踝肱指数(ABI)、糖脂代谢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高切黏度和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患者,ABI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内漏发生的特点及Ⅰ、Ⅱ型内漏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行EVAR治疗的241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统计术后内漏发生情况,对术后发生Ⅰ型、Ⅱ型内漏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41例患者术后Ⅰ、Ⅱ、Ⅲ、Ⅳ或Ⅴ型内漏发生率分别为8.71%、7.47%、1.24%、0.83%.瘤颈长度≤1.5 cm、瘤颈角度>45o 、钙化>25%、形态不规则是发生Ⅰ型内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瘤腔腰动脉数量增多是发生Ⅱ型内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血管局部血管缝合器不同压迫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收治的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术的123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血管缝合器压迫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术后6 h取3 M加压固定胶带)、B组(术后9 h取3 M加压固定胶带)和C组(术后12 h取3 M加压固定胶带),每组41例.观察3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术后6 h、12 h、24 h 3组患者的舒适度、疼痛感及焦虑情况.结果 术后6 h,A组患者的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老年患者凝血功能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112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组(n=57,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和B组(n=55,采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PB)、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苏醒质量、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
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 )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引起的一种疾病,会出现间歇性跛行、局部缺血性疼痛和坏疽等一系列影响生命体征的症状.研究表明,患有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 )的PAD患者比单独患有PAD患者的死亡风险更高[1].CKD合并PAD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探讨2例CKD合并PAD患者的病例特点和诊治经过,并结合CKD合并PAD的相关国内外文献,分析其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肾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疾病,发生率为0.01%~0.97%[1-2].虽然肾动脉瘤通常被偶然发现,且患者无特殊的临床表现,但其可导致高血压及自发性破裂,从而引起腹膜后出血,危及患者生命[3-4].大部分肾动脉瘤为囊状,位于肾动脉分叉处[5].可采用开放血管修复术或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肾动脉瘤,目标是将动脉瘤隔绝于血液循环之外,保持血流通畅,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并维持肾功能.肾动脉瘤的治疗方式取决于动脉瘤的解剖位置;位于肾动脉分叉的动脉瘤很难排除,通常需要牺牲部分肾脏[6].本研究探讨1例孤立肾肾动脉瘤
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协会(ESPEN)于2021年3月15日在线发布最新版ESPEN肿瘤病人营养治疗实践指南。该指南从临床实用性出发,对ESPEN 2017年发布的肿瘤病人营养治疗指南进行缩减,包括肿瘤病人营养治疗的总体原则和特殊类型肿瘤病人的个体化营养治疗,总计43条推荐(内容无变化),并添加流程图,更便于临床医师、营养师及护士等在临床实践中使用。“,”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ESPEN) online r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