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开课是教学过程中一种常用的授课形式,它在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公开课的优势,深刻反思其弊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公开课 问题 反思
从公开课的类型来说,大致可分为示范课、研讨课、考评课和竞赛课四种。为了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举行公开课是不少学校使用的常规手段和方法。不可否认,在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方面,公开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了很多的不足。笔者结合各级各类学校举办的优质课竞赛情况,发现了不少问题,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以近期某校举办的优质课竞赛为例,参赛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物理、化学、信息、体育等共25节课,涉及面广,氛围很浓。从整个竞赛情况来看,全体参赛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采用、课件的制作及运用新的教育技术等方面看,都有所创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评委和听课教师乍一看,好像参赛教师的课例整个环节很完整,过程设计也流畅,但仔细推敲,会发现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没有关注所有学生,表演的成分太浓,没有“平实”的教学品格
所谓“平实”,是指在课堂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流程上是属于常态的,即不掺杂有失教学自然形态的花拳绣腿式的虚假,从而不影响对它作出客观公正的评论与研讨。作为一种教研形式的公开课,它应具有原生态、研究性和鲜明的个性。如果失去了这几点,则公开课就失去了研讨的意义。公开课应该是教师授课水平的真实展示,而不应该是仅仅展示教师好或学生好的一方面,却把问题掩藏起来。掩藏问题的公开课是表演,是作秀,是糊弄人的把戏,不是教学。教师们要想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那么就应该把公开课当成是一种发现问题、集中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有的教师课前彩排过,以至于课堂上需要阅读材料(不是课本上的材料)思考的问题,学生马上会给出答案。试想一下,如果是平常的教学,学生的反应会如此吗?还有的教师就像评委们所评价的,教学进度和课堂提问只关注少数优秀的学生,而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由于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而显得无所事事,造成的结果就是懂得就是懂得,不懂永远不懂。从新课改理念来说,教师的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而教学,那就是一种伪教学。
二、时间安排欠妥
从这25节课来说,有的教师没到下课时间就已经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一看表,还有几分钟,于是安排学生读课文、写课堂作业等,给听课教师的感觉就是在“凑时间”,于是,整节课的效果就打折扣了。还有的教师下课铃响了,教学任务还没完成,但为了整个教学环节的完整,急急忙忙地讲完了剩下的内容,同时也影响了下一位参赛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我认为,此举实在是不可取。现在各级教育行政机构但凡举行说课、优质课比赛,都不允许选手拖堂,时间一到,马上停止,否则就要扣分。这也是对每位参赛选手的负责。所以,参赛教师一定要事先准备,把握好教学进度,具体要细化到每个环节需要的时间。一旦完不成,也要立即下课。
三、每个环节的设计要合理,做到重点突出,不能因完美而“完整”
比如,有一位教师在上《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该课的重点是“读—品—议”。学生刚开始读时,是简单诵读。但经过“品”后,学生“读”出来的韵味大不一样,再经过学生的“议”后,效果就更好了。而且在此阶段,评议的学生评得也很有水平,学生已经进入状态了。如果教师抓住这个机会展开教学,那么,这节课在促进学生的三维目标实现方面的效果就显而易见了,评委们也会一致喝彩。可惜的是,该教师没有抓住,因为她还要完成下面的很多环节。上完课后,有评委问她:“你为什么要问学生全文的结构?你这样设计目的是什么?”该教师无语以答。所以,在上课之前,教师一定要记得突出重点,突出亮点,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础来设计整个教学环节,不重要的要舍去。
四、提问缺乏创新
从大部分课例来看,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有的教师提问很简单,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而有的教师的提问过于深奥,以至于学生答不上来,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那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让学生来提问,然后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因为学习者本身提出的问题,是其发展和提高的强大原动力。这在一定意义上也能反映出教师教学理念的先进性。
尽管目前公开课的现状出现了“异化”,但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公开课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公开课必须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面临着新的调整与挑战。因此,认真地学习新课改的理念与思想,主动地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发生碰撞,进行反思,就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继续发扬公开课的优势,同时也要凸显公开课的原生态、研究性和鲜明的个性,这样才能使公开课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诚.我国中小学公开课的类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G632.4.
[2]李康耀.新课改问题之我见.河北教育:综合,2010(6).
[3]王森.公开课效应及其提升策略研究.华东师范大学,G242.
[4]赵岩.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公开课.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2(6).
作者简介:
徐继元(1975— ),女,汉族,广西灌阳县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毕业,工学学士学位,现任教于广西桂林灵川县大圩中学,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责编 张宇)
关键词:公开课 问题 反思
从公开课的类型来说,大致可分为示范课、研讨课、考评课和竞赛课四种。为了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举行公开课是不少学校使用的常规手段和方法。不可否认,在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方面,公开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了很多的不足。笔者结合各级各类学校举办的优质课竞赛情况,发现了不少问题,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以近期某校举办的优质课竞赛为例,参赛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物理、化学、信息、体育等共25节课,涉及面广,氛围很浓。从整个竞赛情况来看,全体参赛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采用、课件的制作及运用新的教育技术等方面看,都有所创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评委和听课教师乍一看,好像参赛教师的课例整个环节很完整,过程设计也流畅,但仔细推敲,会发现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没有关注所有学生,表演的成分太浓,没有“平实”的教学品格
所谓“平实”,是指在课堂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流程上是属于常态的,即不掺杂有失教学自然形态的花拳绣腿式的虚假,从而不影响对它作出客观公正的评论与研讨。作为一种教研形式的公开课,它应具有原生态、研究性和鲜明的个性。如果失去了这几点,则公开课就失去了研讨的意义。公开课应该是教师授课水平的真实展示,而不应该是仅仅展示教师好或学生好的一方面,却把问题掩藏起来。掩藏问题的公开课是表演,是作秀,是糊弄人的把戏,不是教学。教师们要想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那么就应该把公开课当成是一种发现问题、集中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有的教师课前彩排过,以至于课堂上需要阅读材料(不是课本上的材料)思考的问题,学生马上会给出答案。试想一下,如果是平常的教学,学生的反应会如此吗?还有的教师就像评委们所评价的,教学进度和课堂提问只关注少数优秀的学生,而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由于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而显得无所事事,造成的结果就是懂得就是懂得,不懂永远不懂。从新课改理念来说,教师的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而教学,那就是一种伪教学。
二、时间安排欠妥
从这25节课来说,有的教师没到下课时间就已经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一看表,还有几分钟,于是安排学生读课文、写课堂作业等,给听课教师的感觉就是在“凑时间”,于是,整节课的效果就打折扣了。还有的教师下课铃响了,教学任务还没完成,但为了整个教学环节的完整,急急忙忙地讲完了剩下的内容,同时也影响了下一位参赛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我认为,此举实在是不可取。现在各级教育行政机构但凡举行说课、优质课比赛,都不允许选手拖堂,时间一到,马上停止,否则就要扣分。这也是对每位参赛选手的负责。所以,参赛教师一定要事先准备,把握好教学进度,具体要细化到每个环节需要的时间。一旦完不成,也要立即下课。
三、每个环节的设计要合理,做到重点突出,不能因完美而“完整”
比如,有一位教师在上《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该课的重点是“读—品—议”。学生刚开始读时,是简单诵读。但经过“品”后,学生“读”出来的韵味大不一样,再经过学生的“议”后,效果就更好了。而且在此阶段,评议的学生评得也很有水平,学生已经进入状态了。如果教师抓住这个机会展开教学,那么,这节课在促进学生的三维目标实现方面的效果就显而易见了,评委们也会一致喝彩。可惜的是,该教师没有抓住,因为她还要完成下面的很多环节。上完课后,有评委问她:“你为什么要问学生全文的结构?你这样设计目的是什么?”该教师无语以答。所以,在上课之前,教师一定要记得突出重点,突出亮点,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础来设计整个教学环节,不重要的要舍去。
四、提问缺乏创新
从大部分课例来看,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有的教师提问很简单,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而有的教师的提问过于深奥,以至于学生答不上来,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那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让学生来提问,然后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因为学习者本身提出的问题,是其发展和提高的强大原动力。这在一定意义上也能反映出教师教学理念的先进性。
尽管目前公开课的现状出现了“异化”,但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公开课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公开课必须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面临着新的调整与挑战。因此,认真地学习新课改的理念与思想,主动地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发生碰撞,进行反思,就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继续发扬公开课的优势,同时也要凸显公开课的原生态、研究性和鲜明的个性,这样才能使公开课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诚.我国中小学公开课的类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G632.4.
[2]李康耀.新课改问题之我见.河北教育:综合,2010(6).
[3]王森.公开课效应及其提升策略研究.华东师范大学,G242.
[4]赵岩.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公开课.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2(6).
作者简介:
徐继元(1975— ),女,汉族,广西灌阳县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毕业,工学学士学位,现任教于广西桂林灵川县大圩中学,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