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效、职能型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自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也逐步对行政管制进行了数次较大规模的改革,为建设高效率、职能性的政府做出了巨大努力,且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改进。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不足之处;改革方法
行政管理体制是反应一个政府办公效率、为广大人民谋福祉、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能力的反映。虽然我国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但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却没能做到与时俱进。鉴于此,笔者在讨论了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改革思路。
1.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和发展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偕同各民主党派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当时施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是权力集中制,也即无论经济、行政、人事等各种调配权力均归属中央人民政府和各地方人民政府。虽然说这个历史时期的政府权力非常集中,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的。那时候国家刚刚成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初步完成,人民政权不够巩固,经济社会极度落后。因此,权力集中制(也即行政管理集中制)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强大力量,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制定经济制度。可以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权力集中制的行政管理体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面对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我国政府及时的提出了将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时候,原先的行政管理体制就无法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了。于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和政府新一代领导集体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例如废除了干部终身制,下放经济权限、财政收支权限和人事管理权限,精简干部队伍等。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改革得很不彻底。因此,在1988年和1993年我国政府又进行了两次行政管理体制,将改革的重心放在了政企分离、职能型政府建设的方面,且改革的步伐一直走到了今天。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基本适应了社会发展要求,但仍存在一些弊端亟待解决。
2.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分析
2.1政府权力仍旧过于集中
虽然经历了一九八二年、一九八八年和一九九三年三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但我国政府“全能型”的色彩仍旧比较浓厚。例如,在社会经济领域,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开始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且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相对完善。然而,政府部门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却并没有相对减弱。也就是说,政府利用手中的职能权力,对能够用市场规律解决的问题进行强行调控,使得市场经济规律难以发挥作用,也造成一些市场问题越调控越复杂、越难办。另外,各种必要的、没有必要的项目审批层出不穷,虽经两轮“审改”但仍保留了 600 多项、有些地方,政府还给企业下指标、定规模, 用行政命令搞技改,用传统的方法搞评比,搞激励,走马灯似的考评成为基层的沉重负担。除此之外,虽然说政府一直强调给企业放权,并要求“政企分离”,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些政策的落实情况并不令人乐观,很多企业仍旧是“行政管理”的经营模式,阻碍了其正常发展。
2.2行政管理模式落后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便确立了基本行政管理模式,也即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负责(国务院直辖的各部门如财政部、国土资源局等也直接向中央政府负责),地方各局、各办事处向地方政府负责,且分工十分细致。从表面来看,这种分级负责的行政管理模式能够让这地方政府、各地方厅局各司其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据实而言,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种模式是科学的、有效的。但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这种管理模式已经十分落后。其原因就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与运动节奏已经不能同日而语,分工过细往往会造成行政管理复杂低效。例如,据某知名报纸报道,某市一企事业单位准备搬迁,其办理的手续竟多达45项,签了202个各部门及机构的公章,前后消耗了156天,由此可见这种行政管理模式的效率多么低下!
2.3行政管理机构臃肿
行政管理机构臃肿,几乎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根据一项权威调查,截至目前,我国的公务员与普通民众比例已经接近令人吃惊的1:4,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如此庞大的行政管理队伍,如此名目繁杂的行政管理机构,每年就消耗财政数千亿人民币,这在国际上也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行政管理机构的臃肿,就会导致权力分配过细和职责不明。就拿农贸市场的管理来说,就是城管局、公安局、工商局、农业局等等多个行政管理机构共管的局面,但由于职责划分不明确,就出现了有功争抢、有过互推的局面,部门之间相互倾轧、互踢皮球,使得管理效率极为低下。
3.关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建议
3.1科学划分行政管理机构的职权
针对目前行政管理机构权力集中、职责不明、分权过细的情况,在改革行政管理机构的第一步,就需要对权力及职责进行充分划分。首先,第一个步骤是真正做到放权,特别是对经济市场。经过数十年的艰辛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比较完善,市场运作与发展也走上了正轨。虽然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大多数问题可以依靠市场规律解决,而政府只需进行宏观调控即可。而要发挥好市场规律的调控作用,就必须给与企业自主经营权;其次,划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权利权限,也即给予地方政府相应的处置权,中央不应过分干涉;最后,各行政管理机构间也要明确划分管理权限,消除分权不明的情况。
3.2革新行政管理模式
针对目前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僵硬的情况,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一方面,行政管理机构要及时转变行政管理思维,摒弃旧经济体制下等级森严、“一级压一级”的管理模式。虽然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近30年,但很多行政管理机构的一把手仍然属于“计划经济时代,其根深蒂固的传统管理思维并不能在一站一夕之间彻底转变,因此革新行政管理模式需要从“思维革新”开始;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根据本国国情自主摸索,也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要用“社会主义大墙”将自己同外部世界隔绝开来。
3.3精兵简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按照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努力构建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结构体系, 使之合理化。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裁汰一些不必要的行政管理机构,合并重组一些不重要的行政管理机构,建立起简单、高效的行政管理机构体系;其次,吸收年轻化的行政管理人员,为行政管理体系输入新鲜血燕;最后,增设行使宏观管理职能的机构, 加强管理的制度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此外, 还应尽可能做到与国际接轨, 使之国际化。
4.结束语
除此之外,加强行政管理体制的法治同样非常重要。法律是维护社会安定、保证行政管理的坚强后盾,加强法制建设,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所在。 [科]
【參考文献】
[1]李圭浩.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J].政法行政,2010,(4):12-13.
[2]李金波.试论加入 WTO 后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延边党校学报,2011(2).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不足之处;改革方法
行政管理体制是反应一个政府办公效率、为广大人民谋福祉、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能力的反映。虽然我国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但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却没能做到与时俱进。鉴于此,笔者在讨论了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改革思路。
1.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和发展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偕同各民主党派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当时施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是权力集中制,也即无论经济、行政、人事等各种调配权力均归属中央人民政府和各地方人民政府。虽然说这个历史时期的政府权力非常集中,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的。那时候国家刚刚成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初步完成,人民政权不够巩固,经济社会极度落后。因此,权力集中制(也即行政管理集中制)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强大力量,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制定经济制度。可以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权力集中制的行政管理体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面对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我国政府及时的提出了将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时候,原先的行政管理体制就无法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了。于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和政府新一代领导集体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例如废除了干部终身制,下放经济权限、财政收支权限和人事管理权限,精简干部队伍等。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改革得很不彻底。因此,在1988年和1993年我国政府又进行了两次行政管理体制,将改革的重心放在了政企分离、职能型政府建设的方面,且改革的步伐一直走到了今天。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基本适应了社会发展要求,但仍存在一些弊端亟待解决。
2.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分析
2.1政府权力仍旧过于集中
虽然经历了一九八二年、一九八八年和一九九三年三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但我国政府“全能型”的色彩仍旧比较浓厚。例如,在社会经济领域,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开始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且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相对完善。然而,政府部门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却并没有相对减弱。也就是说,政府利用手中的职能权力,对能够用市场规律解决的问题进行强行调控,使得市场经济规律难以发挥作用,也造成一些市场问题越调控越复杂、越难办。另外,各种必要的、没有必要的项目审批层出不穷,虽经两轮“审改”但仍保留了 600 多项、有些地方,政府还给企业下指标、定规模, 用行政命令搞技改,用传统的方法搞评比,搞激励,走马灯似的考评成为基层的沉重负担。除此之外,虽然说政府一直强调给企业放权,并要求“政企分离”,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些政策的落实情况并不令人乐观,很多企业仍旧是“行政管理”的经营模式,阻碍了其正常发展。
2.2行政管理模式落后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便确立了基本行政管理模式,也即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负责(国务院直辖的各部门如财政部、国土资源局等也直接向中央政府负责),地方各局、各办事处向地方政府负责,且分工十分细致。从表面来看,这种分级负责的行政管理模式能够让这地方政府、各地方厅局各司其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据实而言,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种模式是科学的、有效的。但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这种管理模式已经十分落后。其原因就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与运动节奏已经不能同日而语,分工过细往往会造成行政管理复杂低效。例如,据某知名报纸报道,某市一企事业单位准备搬迁,其办理的手续竟多达45项,签了202个各部门及机构的公章,前后消耗了156天,由此可见这种行政管理模式的效率多么低下!
2.3行政管理机构臃肿
行政管理机构臃肿,几乎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根据一项权威调查,截至目前,我国的公务员与普通民众比例已经接近令人吃惊的1:4,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如此庞大的行政管理队伍,如此名目繁杂的行政管理机构,每年就消耗财政数千亿人民币,这在国际上也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行政管理机构的臃肿,就会导致权力分配过细和职责不明。就拿农贸市场的管理来说,就是城管局、公安局、工商局、农业局等等多个行政管理机构共管的局面,但由于职责划分不明确,就出现了有功争抢、有过互推的局面,部门之间相互倾轧、互踢皮球,使得管理效率极为低下。
3.关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建议
3.1科学划分行政管理机构的职权
针对目前行政管理机构权力集中、职责不明、分权过细的情况,在改革行政管理机构的第一步,就需要对权力及职责进行充分划分。首先,第一个步骤是真正做到放权,特别是对经济市场。经过数十年的艰辛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比较完善,市场运作与发展也走上了正轨。虽然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大多数问题可以依靠市场规律解决,而政府只需进行宏观调控即可。而要发挥好市场规律的调控作用,就必须给与企业自主经营权;其次,划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权利权限,也即给予地方政府相应的处置权,中央不应过分干涉;最后,各行政管理机构间也要明确划分管理权限,消除分权不明的情况。
3.2革新行政管理模式
针对目前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僵硬的情况,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一方面,行政管理机构要及时转变行政管理思维,摒弃旧经济体制下等级森严、“一级压一级”的管理模式。虽然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近30年,但很多行政管理机构的一把手仍然属于“计划经济时代,其根深蒂固的传统管理思维并不能在一站一夕之间彻底转变,因此革新行政管理模式需要从“思维革新”开始;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根据本国国情自主摸索,也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要用“社会主义大墙”将自己同外部世界隔绝开来。
3.3精兵简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按照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努力构建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结构体系, 使之合理化。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裁汰一些不必要的行政管理机构,合并重组一些不重要的行政管理机构,建立起简单、高效的行政管理机构体系;其次,吸收年轻化的行政管理人员,为行政管理体系输入新鲜血燕;最后,增设行使宏观管理职能的机构, 加强管理的制度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此外, 还应尽可能做到与国际接轨, 使之国际化。
4.结束语
除此之外,加强行政管理体制的法治同样非常重要。法律是维护社会安定、保证行政管理的坚强后盾,加强法制建设,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所在。 [科]
【參考文献】
[1]李圭浩.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J].政法行政,2010,(4):12-13.
[2]李金波.试论加入 WTO 后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延边党校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