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建立检测盖他病毒(GETV)的敏感、特异且快速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TV E1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快速检测GETV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利用该方法对GETV以及临床猪常见病毒(PRRSV、PCV2、PRV、JEV、PTV、PSV)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对GETV检测为阳性,而对其他病原均无特异性扩增,特异性强;以10倍倍比稀释后的质粒标准品pMD19-CETV为模板,采用该方法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本实验建立的该方法最低检测下限为6.87
【基金项目】
:
江西省宜春市创新驱动“5511”工程项目(2019-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6069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建立检测盖他病毒(GETV)的敏感、特异且快速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TV E1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快速检测GETV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利用该方法对GETV以及临床猪常见病毒(PRRSV、PCV2、PRV、JEV、PTV、PSV)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对GETV检测为阳性,而对其他病原均无特异性扩增,特异性强;以10倍倍比稀释后的质粒标准品pMD19-CETV为模板,采用该方法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本实验建立的该方法最低检测下限为6.87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对菌群失调早产患者阴道菌群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12月在龙华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及分娩的菌群失调先兆早产患者80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硝呋太尔制霉素软胶囊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6d.停药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pH值、乳酸菌菌落数、H2O2检出率,记录两组患者分娩结局.结果 研究组用药后pH值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用药后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原菌检出率差异无
目的 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合并感染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HBV-ACLF合并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3)与研究组(n=53).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肠道菌群(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肠杆菌)、免疫功能(CD4+细胞、CD8+细胞、CD4+/CD8+
目的 分析肺炎患儿痰培养物中细菌构成及其耐药情况,为小儿细菌性肺炎治疗提供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依据.方法 对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送检的肺炎患儿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收集相关资料,并对小儿肺炎病原菌在临床上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进一步分析.结果 痰液培养阳性患儿183例,其中多重细菌感染患儿16例,共培养出199株细菌(剔除同一患儿的重复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8株(64.32%),革兰阳性菌71株(35.68%).主流细菌为肺炎链球菌(19.60%)
目的 探讨慢性胰腺炎(CP)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血红蛋白(Hb)水平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69例CP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TC水平,采用CELL-DYN1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Hb水平,采用细菌培养法进行肠道菌群检查.比较两组基线资料、TC、Hb水平及肠道菌群数量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P患者血清TC、H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鼻腔变应性反应疾病,发病率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探讨该病的病因非常重要.近年来,微生物群在人类健康与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变应性鼻炎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微生物群是居住在于人体内外表面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病毒、真菌、原生动物、古生菌和细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群在免疫介导的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文献,探讨微生物群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期为变应性鼻炎的预防与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目的 探讨围术期给予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活菌片对电切肠息肉患者肠黏膜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04例择期电切手术的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围术期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前2d至术后4周给予酪酸梭菌活菌片.采用乳果糖/甘露醇(LAC/MAN)吸收试验评价患者肠黏膜功能,复查电子结肠镜评价肠黏膜修复率和肠黏膜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肠黏膜修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肠黏膜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障碍疾病.除了遗传因素外,一些环境因素也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肠道微生物群是近年来发现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普遍发生了紊乱,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影响神经功能和疾病.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免疫和代谢功能来诱导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肠道菌群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防治的有效靶点,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是防治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潜在方法.本文就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因素、肠道菌群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机制以及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探究牛源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的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是否发生共转移,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对29株牛源非O157 STEC利用“Top six”血清群筛查、系统进化分群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31.03%(9/29)STEC为O145血清群;系统进化分群以A群为主(68.97%);75.86%(22/29)STEC的毒力基因谱为stx1a+stx2a+ehxA。采用K-B法测定STEC的抗生素敏感性,通过PCR及测序检测耐药基因bla TEM、bla CTX、bla SHV、tetA
目的 分析肠道微生物群落与大肠癌化疗患者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2013-2016年符合晚期大肠癌诊断标准的106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奥沙利铂+希罗达(XELOX)方案化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至化疗结束.分别于化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微生物计数,并记录两组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EORTC QLQ-C30)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随访并记录入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结果 两组在年龄、体
微生态是微生物与机体在长期进化和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对机体健康与疾病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营养代谢、免疫调节和基因调控参与人体内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胆汁酸代谢异常、内毒素释放、肠道稳态破坏、模式识别受体激活等,这些都可直接或间接促进肝癌的发展.本文从以上因素着手,通过文献检索对肠道菌群与肝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