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学批评”的文化批评——论文学理论公共性的实现之途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ffffffffffffff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批评的发生和文学理论是有内在关联的.文学理论需要借助文化批评彰显知识的公共性,文化批评则需要借助文学理论来获取合法性.当前,要凸显文学理论的公共性,有必要继续倡导文化批评.为了让文化批评区分于"文化讨论"与"文化研究",就特别需要发展"作为文学批评"的文化批评,而为了让"作为文学批评"的文化批评不至于过度他律,则需要有文学公共领域的评价机制.理论地言说文化批评,对于彰显文学理论的公共性不无益处,但我们更应该多加强调和落实"作为文学批评"的文化批评对于文学理论公共性的实际作用.
其他文献
遇村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早胜镇遇村六组,地处马莲河以东、九龙河以南的早胜塬上,西距石家墓地约450米(图一).2018年7~10月,为配合银百高速公路甜罗段建设,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联合对遇村遗址施工区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面积2100平方米,发现了墓葬、灰坑、灰沟、窑址、祭祀坑、马坑、房址等100多个遗迹单位,初步判断遗址第③层及以下为两周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墓葬发现有22座,分为东西向与南北向两类,部分墓葬与其他遗迹有打破关系.现将M5、M20两座西周墓葬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2017年4月,为配合基本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街道朱家寨村北抢救性发掘了一座北周墓(编号2017第一大道M37,以下简称M37).墓葬西北距葬于建德六年(577年)的北周拓跋迪夫妇墓[1]约2.6公里、距葬于建德元年(572年)的北周独孤宾墓[2]约2.2公里,东北距葬于宣政元年(578年)的北周武帝孝陵[3]约3.9公里(图一).据出土墓志可知,M37墓主为北周开府仪同大将军、袍罕县开国公口,葬于建德六年.此墓墓室似未遭扰动,随葬器物组合完整.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20世纪90年代,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六安市文物局共同清理了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战国晚期墓葬M99[1].该墓出土各类器物20余件,其中一件有铭铜鼎现由皖西博物馆收藏.此鼎口径18.6、腹围73、通高21厘米(图一).盖圆隆,上置三个环形纽.器身子口内敛,扁鼓腹,圜底,三蹄足,长方形附耳略向外撇.除之前简报中刊载的刻于子口外侧的“北乡武里毕□容二斗重十六斤”13字铭文外,笔者又在鼎的上腹部、盖顶部发现多处铭文.另外,铜鼎底部还有一处规整的錾刻痕迹(封二:1)现将相关情况补充介绍如下.
期刊
陆丑墓是陕西地区新近发掘的一座西魏墓葬,保存完整,随葬器物丰富,尤其是出土的罗马金币、萨珊波斯银币及玻璃器等,大大提前了西安地区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交往的历史.墓中出土墓志一方,为西魏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现将志文句读如下并对相关内容进行考释.
期刊
四川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足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群,亦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里进行了一系列保护工程建设和考古调查,公布了以《广元石窟内容总录·千佛崖》(上、下卷)[1]为代表的大量学术成果.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新的小型航空器(无人小飞机)、高清正摄影像及全息三维数据模型等技术的支持下,调查组对千佛崖崖面现存遗迹进行了识别,大致可分为崖面建筑、崖面栈道与崖前道路、施工搭架及其他防护附属物遗迹;同时对遗迹的分布情况、相互关系、时代等进行了仔细观察与分析
三关辽代家族墓地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西合营镇三关村西北50米.墓地中心坐标为北纬39°55′27.4″,东经114°46′28.5″,海拔924米(图一).2017年11月,蔚县文物事业管理所发现西合营镇三关村西北有墓葬被盗,盗洞周围有大量石块和勾纹砖等,墓室内有壁画,蔚县文物事业管理所及时进行现场走访勘查,由于天气严寒,无法进行考古工作,暂时将盗洞回填.2018年4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将编号为2018YSGM3(以下简称M3)的壁画墓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曹操高陵出土石牌可见“渠枕一”文字.研究者对“渠枕”多有关注,发表了不同解说.通过了解与“渠国”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并关注汉魏之际社会上层人物对于来自西域的物品往往深心爱重,以及曹操使用西来物质生活消费品等情形,可以推想此“渠枕”即来自“渠国”的玉料或次玉石料所制的“枕”.《水经注》载录西域“大盐方如巨枕”之说以及文献偶见“车渠枕”“渠枕”文字,抑或有参考意义.从这一视角理解曹操高陵石牌文字“渠枕”,或许可以提示其丝绸之路史料的文化价值.
期刊
2018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辽宁省锦州北镇市富屯街道新立村小河北村民组北侧的山坡上发掘了一处辽代墓地,其中M3[1]内出土了一合石质墓志.出土时志盖、志石均被移动,其中志盖略残,志石保存完整.志盖平面近方形,盝顶式,边长90、厚20厘米.顶部中间阴刻楷书“左千牛卫大将军耶律公墓志”三列12字,周边磨制光滑(图一).志石平面近方形,边棱和四个侧面磨制光滑,长90、厚10厘米.
期刊
"至法无法"或曰"无法之法"是中国文论和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其理解关涉到对中国文艺创作论的理解以及在审美品味上的定位.法度与自然所构成的理论辩证只有放在道与艺张力的背景中才能得到恰切的理解."法"的获得来自技艺训练、技艺习惯养成的本能.但一味地在技巧上求工,只能在技巧上有突破,并不能达到"无法"之"法"的境界.技巧的超越来自主体精神修养境界的提升,修养是最终突破技巧的关键.对"至法无法"的理论建构不能局限于文献的梳理,而应该从中国哲学美学的层面展开,并将其置于当代的文论语境中,凸显其对解决当代文论和美学
陈炉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民国以前为同官县)东南约15公里.古镇坐落在石马山北麓、平面呈C形的山梁上,四周高,中间低,仅西北方有一个缺口.镇西南部有沙沟泉、方泉二泉,泉水溢流形成一条季节性河流,即矾水河.河水穿镇而过,经西北缺口流出并最终汇入漆水河(图一).陈炉镇现存清代民居百余座、祠堂6座,牌坊基址、过街洞子及石桥各1座,古堡遗址4座,另外还有制瓷窑炉等遗存,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时期古镇的建筑格局和历史风貌(图二).2006年,耀州窑陈炉窑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耀瓷烧制技艺被列入首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