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用性很强, 与我们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息息相关。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修订除强调“坚持整体稳定,推进改革创新”“优化考试内容,着力提高质量”之外,特别提出“提前谋篇布局,体现素养导向”,做好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衔接,在高考考核目标中适当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梳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是推进考试内容改革的切入点。修订考试大纲,贯彻立德树人任务要求,全面总结考试内容改革成果,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为实现2020年高考改革目标做积极准备,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提升教育考试质量的重要举措。此时老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 把自己的化学知识进行不断充实和完善, 时刻关注化学领域的前沿动态。
一、 首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化学课堂上,教师教学目的性较强,大都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长期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完全把控课堂教学进度和节奏;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和记笔记,整节课下来,完全没有思考和提问的机会,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师直接省略了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环节,为的是在高三前讲完所有内容,腾出时间来开展复习。
高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很多理论和概念都是通过实验得来的[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相关化学反应,才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受高考影响,教师需要不断赶进度,部分教师就直接省略了实验课,只通过多媒体来播放实验视频。这样一来,学生完全没有动手的机会,就无法真正掌握和消化化学知识。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生活中可以说万物皆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了解化学本质,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化学教学语言成为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触发点,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心理,贴近学生已有的认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經验和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出发。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后还可以布置生活化作业,如让学生调查当地河流水质受到污染的主要成因等。教师也可以开展化学课题研究活动,如“合理健康饮食”“废电池再利用”等宣传活动,引导学生制作手抄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分层教学帮助各层次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由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成长环境各不相同,他们在认知能力、新知识接受能力等方面均表现出了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明确这一特点,有效创设分层课堂,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可以学有所获,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具体而言,就是教师预先将本课堂的教材知识发布到班级群中,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作业,并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依据学生各层次的实际特点,恰当安排教学时间、步骤等。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通过预习所获得的知识,由其他学生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而应注意聆听,将学生遗漏的地方或需要检查的地方记录下来,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可引导班级的后进生表述讨论结果,并以树状图的形式加以描述。在后进生阐述完自身的观点后,教师可鼓励班级的优等生对其观点加以补充与延伸,使树状图的内容更加丰富。例如,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时可综合考虑其学习效果、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过程态度等。而评价方式可以是对话、观察、问卷调查,也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以学生明确评价方式与标准为前提。对班级的优等生,教师应关注他们的全面性发展;对班级的后进生,教师要鼓励他们探究更深层、更广阔的内容;而对班级的后进生,教师则要将评价重点放于其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上。评价分层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学生与班级的整体发展,促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优缺点,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重点与学习方式。
四、情境创造注重学习价值,体会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应的基础知识,创设教学情境,有意识地融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科技领域的新成就、科学家们的感人事迹等相关内容,体现育人价值导向;有意识地融入化学与社会、环境、生产生活等相关的内容,体现应用价值导向,突出“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教育。
例如:介绍铝制餐具在我国的兴与衰,说明铝制餐具不宜蒸煮,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及碱性食物。引出对铝的物理性质的学习、化学性质的探究。这样设计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向学生宣传化学,突出化学在经济发展、人类进步、人民健康及环保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观察生活实际,关心学科发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材中涉及的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梳理与拓展。例如:因为氨气易液化,液氨可做制冷剂;硅是半导体,硅用于太阳能电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过氧化钠是呼吸供氧剂;氢氧化铝可以和盐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可用于红色涂料;等等。利用这些知识与素材创设教学情境,结合物质的性质理解和记忆物质的用途,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教育
总之在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正是在这样一个大力倡导建构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一、 首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化学课堂上,教师教学目的性较强,大都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长期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完全把控课堂教学进度和节奏;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和记笔记,整节课下来,完全没有思考和提问的机会,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师直接省略了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环节,为的是在高三前讲完所有内容,腾出时间来开展复习。
高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很多理论和概念都是通过实验得来的[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相关化学反应,才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受高考影响,教师需要不断赶进度,部分教师就直接省略了实验课,只通过多媒体来播放实验视频。这样一来,学生完全没有动手的机会,就无法真正掌握和消化化学知识。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生活中可以说万物皆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了解化学本质,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化学教学语言成为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触发点,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心理,贴近学生已有的认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經验和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出发。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后还可以布置生活化作业,如让学生调查当地河流水质受到污染的主要成因等。教师也可以开展化学课题研究活动,如“合理健康饮食”“废电池再利用”等宣传活动,引导学生制作手抄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分层教学帮助各层次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由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成长环境各不相同,他们在认知能力、新知识接受能力等方面均表现出了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明确这一特点,有效创设分层课堂,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可以学有所获,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具体而言,就是教师预先将本课堂的教材知识发布到班级群中,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作业,并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依据学生各层次的实际特点,恰当安排教学时间、步骤等。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通过预习所获得的知识,由其他学生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而应注意聆听,将学生遗漏的地方或需要检查的地方记录下来,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可引导班级的后进生表述讨论结果,并以树状图的形式加以描述。在后进生阐述完自身的观点后,教师可鼓励班级的优等生对其观点加以补充与延伸,使树状图的内容更加丰富。例如,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时可综合考虑其学习效果、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过程态度等。而评价方式可以是对话、观察、问卷调查,也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以学生明确评价方式与标准为前提。对班级的优等生,教师应关注他们的全面性发展;对班级的后进生,教师要鼓励他们探究更深层、更广阔的内容;而对班级的后进生,教师则要将评价重点放于其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上。评价分层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学生与班级的整体发展,促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优缺点,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重点与学习方式。
四、情境创造注重学习价值,体会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应的基础知识,创设教学情境,有意识地融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科技领域的新成就、科学家们的感人事迹等相关内容,体现育人价值导向;有意识地融入化学与社会、环境、生产生活等相关的内容,体现应用价值导向,突出“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教育。
例如:介绍铝制餐具在我国的兴与衰,说明铝制餐具不宜蒸煮,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及碱性食物。引出对铝的物理性质的学习、化学性质的探究。这样设计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向学生宣传化学,突出化学在经济发展、人类进步、人民健康及环保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观察生活实际,关心学科发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材中涉及的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梳理与拓展。例如:因为氨气易液化,液氨可做制冷剂;硅是半导体,硅用于太阳能电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过氧化钠是呼吸供氧剂;氢氧化铝可以和盐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可用于红色涂料;等等。利用这些知识与素材创设教学情境,结合物质的性质理解和记忆物质的用途,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教育
总之在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正是在这样一个大力倡导建构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