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广告设计教学的根本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设计绘画能力。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代化广告设计的要求,而创新思维训练的出现则是对此一个很好的补充。通过创新思维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广告设计行业提供更优秀的专业型人才。
【关键词】 广告设计教学;创新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2
一、广告设计中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设计思维的深和浅决定了设计作品的优与劣,现代教学中,学生过于看重作品形式,但创造性不足。在专业作品设计中,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专业课老师要不断的求新,在借鉴了其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扩充自己的认识面,同时还要了解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这样才可以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创新思维是广告设计的核心部分,创新思维讲究的是摆脱习惯和直觉的约束,使思考的空间更大。一些优秀作家的设计作品中就很好的运用到了创新思维,值得借鉴和吸收。譬如:荷兰画家艾舍尔的“人马图”,令人称道的地方就是,黑鸟飞起的过程中,周围平面景象也随之慢慢变成了跟黑鸟交相呼应的白鸟。艾舍尔喜欢这种无限的重复,感觉就是音乐中的卡农那样,忽高忽低地轮回。他把自己想象为一只在这种空间的碎片来回穿梭的鸟。他的作品之所以可以呈现出这样奇特的视觉效果,主要是因为他充分地运用到了创新思维,这种方式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视觉冲击。除此之外,拥有悠久历史的水墨艺术也经常会出现在广告设计中,这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设计师合理运用创新思维的代表作,在本土气息的基础上又添加进去了现代设计思维。这种综合式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为了设计师设计作品时的一个好的启示点和创意点,这是一种在思维层面上的大胆尝试。
换个角度看广告设计,就会发现,它是科技文明与艺术设计的完美结合,这也就是说广告设计具备一定的传承性。因此,将传统文化与时尚风格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靳埭强先生的很多作品就很好地运用到了上面提到的水墨艺术,这些都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如:《香港艺术在洛杉矶展海报》,从这个作品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与现代化的商业气息的完美融合。在注重发掘传统的民族文化和奠定本思想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将古典的情愫融入到现代的广告设计理念中去,这都是创新思维在广告设计中重要性的体现。
二、广告设计的创新思维训练的策略
了解到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只是广告设计教学的第一步,之后需要做的就是从各个方面去制定一些针对性的训练。
1、学习广告设计的基础理论
广告设计学是一种跨学科性质的科目,涉及到了社会学、新闻传播学、营销学、心理学等相关的学科。因此,掌握广告设计的理论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开阔学生视野,以面向未来市场的眼光来学习广告设计。从这点出发,需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可以从多个学科角度去分析广告作品,深入研究作品的内涵,积累设计经验。这个是实际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较为普遍,如招贴广告设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广告设计作品,看似简单的艺术作品却包含了诸多的内涵,需要进行仔细的分析才能领会真正的意味。实际教学中,我用下面的这幅作品作为模板,让学生分析这幅作品中包含的深层含义,并对次进行总结分析。
学生甲:看人物表情,十分憨厚,两面不同的图画只是给我简单的视觉冲击,看不出深意。
学生乙:这是作者的故意安排,二者巧妙地融合,视觉、心理都有冲击,憨厚的表情意味着这是大众的代表。
学生丙:上面的文字十分简短,顺着车的尾部带过,一锤定音的感觉。
之后进行小组的分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健美的形象加上动感的文字,强化了视觉感受,很好的展示了汽车的设计理念。通过这种实际作品展示,进行讨论、分析、思考训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欲望。
2、“一体化”的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实现实践和理论的充分结合,就必须根据设计专业的实际需要,实施课堂教学与实训、实习相交织的一体化式教学。这种训练方法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与实践内容相分离的固定模式,不再强调实践只是理论一定程度的延伸,只是理论研究的结果,突出表现了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以及实践性。将理论知识、观摩、实践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在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兴趣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与泽安茶叶有限公司的“茶香”这期广告合作里,将这一主题搬到教室内部进行教学,相当于一个任务,每个同学都要设计一个有关“茶香”的广告,之后,将学生作品交与泽安茶叶有限公司,可以从中挑选一些合格作品进行展示,这样就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项目式”的教学
根据现代市场的实际需求,老师可以将一些实际的校外项目引入课堂,并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任务进行教学,具体地说就是仿照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建立一些广告设计兴趣小组,在了解了设计项目的具体内容后,先进行市场调研,收集相关的参考数据。之后根据调查的材料进行方案的创作、讨论以及实施。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时,教师要及时地解疑和引导学生,尽量保证各个小组的作品质量。在这之后就是小组成员在合作之后完成了项目的设计。项目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组织、沟通能力,从而掌握从设计到制作整个广告设计的全部流程。实施工学的结合,培养实践能力工学结合的关键是要打破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把工学结合贯穿于各个学科当中。广告设计专业需要将工学结合作为突破点,积极与相关企业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积极推行“双师制”的授课方法,也就是把一门课程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一些由學院的教师负责讲解,剩下的则由相关的专业人员、企业人员进行讲授。 例如:在讲解《包装设计》一课时,就运用了这种分布式教学模式。在与鑫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手机壳设计时,我们聘请了鑫廷科技有限公司里的设计总监和其他的设计人员对学生进行手机壳设计讲解、分析,与老师一起指导学生完成作品,并最终使一部分学生设计的包装方案还被企业采纳,突出了这种模式的优势。校企之间相互合作的训练模式是为了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资源,共建一些培训和实习基地,共制学生的培养方案的教学模式是学校、企业与学生之间都能满意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这样做可以实现校内的理论教学与校外的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周围的广告作品中找到设计的灵感。因此,这也是一种效果十分明显的创新思维训练模式。现代的广告设计教学总是会出现教师教学内容与广告的实际情况相互脱节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就需要做到就是,增加与广告公司之间的沟通,这是实现创新思维与实际结合的合理途径。广告设计与很多的其他课程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譬如,CI设計、标志设计等都是设计学中相关联的实效性设计体系,它们都是将品牌的设计、平面的设计、包装的设计等结合起来,共同塑造整个广告体系的整体形象。
三、训练创新思维的方法
创新思维能够表现广告创意的关键所在。一般情况下,拥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就决定了一个人具备相当的创造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采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来发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
1.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发散性思维指的是可以取得一个甚至多个猜想的思维模式、一种呈现出辐射性的思维模式。在广告设计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这种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对已有的、旧的形象进行新的设计,也就是说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进行发散性质的想象,通过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多个角度进行构思、纵横之间相互比较等,最后就会产生好的广告创意。具备强烈的目标意识以及多角度的设想是在训练中需要注意的最重要的两个基本点。前者是要求对创意要有强烈的牵引力和激发力;后者则是为创意的最终形成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实际训练中要多多鼓励每个学生要从一个既定对象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分析、思考,设计更多的方案。不要指责学生的每一个创意或构思,不要限制学生的涉及范围(甚至已经离题)。通过这种发散性的思维训练,可以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使得思维更加开阔。导图的思维训练指的是以发散性思维作为基础,用图文的方法将对象的有关信息汇聚到一起之后再进行创作。写上一个词或者画上一个图形,并用线将其连接,通过这个基本点向四周扩散,由此触发出更多关键词,并最终从这些创作中筛选出一些好的创意。如:头脑风暴中,我用“圆”为中心词让学生发散思考,有的学生就会从“球——足球——运动员——比赛——胜利——庆祝”等,这样就反映了在广告设计创新思维训练讲究的是如何将合理的联想。想象结合在一起,找到新的突破点,创造独特、新颖的广告设计作品。
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就发散性思维导图的训练作了的例子:
这是一幅宣传止痛药的广告,上课之前,我先向学生展示了这幅图片,然后做了以下的一些要求:
老师:除了上面的字符是在解释这个广告的含义之外,还有哪些内容都突出了这是一个效果非常好的止痛片?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以后学习中可以经常借鉴。
学生甲:设计师选择一个仙人掌,是为了体现出疼痛的一面,这是设计广告的背景。
学生乙:我赞同甲的看法,我还想补充的就是,这个仙人掌的形状是一个跳跃的人样,这就说明它是很开心的,没有疼痛的。
老师:两位同学很好的一起解释了这幅作品的核心内容,这也是在告诉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可以多加一些有意思的想象,连在一起就可以构成一个很有创意的优秀广告作品。
然后老师在黑板板书“疼痛——?刺——仙人掌….”“止痛——舒服——开心——轻松——飞起来….”这样,为学生明了发散思维导图的实际运用与方法做好了准备,使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更好的发挥,思考的角度更广,创意更无限。这样的训练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做到快速思维,思维的速度越快,思想的组合就会越积极,这样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使得已有的思维运转起来,在涌出思维的敏感时期捕捉到灵感。这种训练最活跃部分是需要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创意展示出来,大家就每个方案进行详细的讨论、分析、类比、归纳,最终筛选出创意的切入点,在清晰的构思下进行思路的延展。
2.大脑思维训练
这种方法的引入主要是为了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创作能力以及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切身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专长,构建三人的广告创意兴趣小组,设立设计总监、文案策划、美工这三个职位,然后围绕既定的广告主题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都可以积极的参与进来。在实施过程中要多多鼓励一些狂热的想法,构想尽可能的越多越好。允许学生自由思考;允许学生奔放的想法,甚至是“白日梦”。在得到诸多创意之后,再分类筛选,选出具有价值的创意。当创意不断涌现时,前一个设想会对后一个设想产生诱发作用,这种连绵训练方法会不断激发出新的广告创意。想象与联想综合性训练影响广告形象的主要因素就是想象和联想。创意不能离开新奇的想象、联想,在一定程度上,广告设计是二者的组合,也就是从一个相似的东西上(有时是在外形上,有时是在意义上)找到了一些相互联系的内在东西。联想具备跳跃性,能够把一些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起来,或者是把不可能、不存在甚至是相反的内在呈现出来。
所以,在结合了最近的行业发展方向后,向全班的学生提出了一个设计作业,老师在白纸上就画了一个红点,让学生自己发挥,每人一笔,共同完成这个创作。之后,将全班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从最终的那个作品中选取构思,共同完成一个广告设计作品。
任务下达后,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合理的分配了团队之间各个成员的工作,才能更好完成作品的内容,既有创意总监、美工、文字编辑、策划等,又有收集资料、分析对手、思考比较,通过这样的合理分工,最后都很好的的完成了作品,最后老师将完美的答案公布出来,如下图,并进行了评比:
这幅作品是在强调节约用水,虽然很多同学的作品不是向这个方向发展,但是在创作过程中都很好地体现出了团队合作的魅力,课堂效果良好。
四、总结
创新思维的训练应该从职中一年级到三年级,贯穿了广告设计学习的整个始末,这是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设计专业的核心所在。要真正的培养出符合现代设计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抓住创新思维训练这根主线,将培养方法合理地运用在课堂的教学中去,将基础训练落实在实处。只有围绕这个方面做好基础工作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1]黄金霞.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J].宿州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郎名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讨[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年02期
【关键词】 广告设计教学;创新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2
一、广告设计中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设计思维的深和浅决定了设计作品的优与劣,现代教学中,学生过于看重作品形式,但创造性不足。在专业作品设计中,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专业课老师要不断的求新,在借鉴了其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扩充自己的认识面,同时还要了解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这样才可以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创新思维是广告设计的核心部分,创新思维讲究的是摆脱习惯和直觉的约束,使思考的空间更大。一些优秀作家的设计作品中就很好的运用到了创新思维,值得借鉴和吸收。譬如:荷兰画家艾舍尔的“人马图”,令人称道的地方就是,黑鸟飞起的过程中,周围平面景象也随之慢慢变成了跟黑鸟交相呼应的白鸟。艾舍尔喜欢这种无限的重复,感觉就是音乐中的卡农那样,忽高忽低地轮回。他把自己想象为一只在这种空间的碎片来回穿梭的鸟。他的作品之所以可以呈现出这样奇特的视觉效果,主要是因为他充分地运用到了创新思维,这种方式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视觉冲击。除此之外,拥有悠久历史的水墨艺术也经常会出现在广告设计中,这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设计师合理运用创新思维的代表作,在本土气息的基础上又添加进去了现代设计思维。这种综合式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为了设计师设计作品时的一个好的启示点和创意点,这是一种在思维层面上的大胆尝试。
换个角度看广告设计,就会发现,它是科技文明与艺术设计的完美结合,这也就是说广告设计具备一定的传承性。因此,将传统文化与时尚风格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靳埭强先生的很多作品就很好地运用到了上面提到的水墨艺术,这些都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如:《香港艺术在洛杉矶展海报》,从这个作品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与现代化的商业气息的完美融合。在注重发掘传统的民族文化和奠定本思想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将古典的情愫融入到现代的广告设计理念中去,这都是创新思维在广告设计中重要性的体现。
二、广告设计的创新思维训练的策略
了解到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只是广告设计教学的第一步,之后需要做的就是从各个方面去制定一些针对性的训练。
1、学习广告设计的基础理论
广告设计学是一种跨学科性质的科目,涉及到了社会学、新闻传播学、营销学、心理学等相关的学科。因此,掌握广告设计的理论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开阔学生视野,以面向未来市场的眼光来学习广告设计。从这点出发,需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可以从多个学科角度去分析广告作品,深入研究作品的内涵,积累设计经验。这个是实际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较为普遍,如招贴广告设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广告设计作品,看似简单的艺术作品却包含了诸多的内涵,需要进行仔细的分析才能领会真正的意味。实际教学中,我用下面的这幅作品作为模板,让学生分析这幅作品中包含的深层含义,并对次进行总结分析。
学生甲:看人物表情,十分憨厚,两面不同的图画只是给我简单的视觉冲击,看不出深意。
学生乙:这是作者的故意安排,二者巧妙地融合,视觉、心理都有冲击,憨厚的表情意味着这是大众的代表。
学生丙:上面的文字十分简短,顺着车的尾部带过,一锤定音的感觉。
之后进行小组的分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健美的形象加上动感的文字,强化了视觉感受,很好的展示了汽车的设计理念。通过这种实际作品展示,进行讨论、分析、思考训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欲望。
2、“一体化”的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实现实践和理论的充分结合,就必须根据设计专业的实际需要,实施课堂教学与实训、实习相交织的一体化式教学。这种训练方法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与实践内容相分离的固定模式,不再强调实践只是理论一定程度的延伸,只是理论研究的结果,突出表现了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以及实践性。将理论知识、观摩、实践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在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兴趣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与泽安茶叶有限公司的“茶香”这期广告合作里,将这一主题搬到教室内部进行教学,相当于一个任务,每个同学都要设计一个有关“茶香”的广告,之后,将学生作品交与泽安茶叶有限公司,可以从中挑选一些合格作品进行展示,这样就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项目式”的教学
根据现代市场的实际需求,老师可以将一些实际的校外项目引入课堂,并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任务进行教学,具体地说就是仿照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建立一些广告设计兴趣小组,在了解了设计项目的具体内容后,先进行市场调研,收集相关的参考数据。之后根据调查的材料进行方案的创作、讨论以及实施。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时,教师要及时地解疑和引导学生,尽量保证各个小组的作品质量。在这之后就是小组成员在合作之后完成了项目的设计。项目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组织、沟通能力,从而掌握从设计到制作整个广告设计的全部流程。实施工学的结合,培养实践能力工学结合的关键是要打破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把工学结合贯穿于各个学科当中。广告设计专业需要将工学结合作为突破点,积极与相关企业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积极推行“双师制”的授课方法,也就是把一门课程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一些由學院的教师负责讲解,剩下的则由相关的专业人员、企业人员进行讲授。 例如:在讲解《包装设计》一课时,就运用了这种分布式教学模式。在与鑫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手机壳设计时,我们聘请了鑫廷科技有限公司里的设计总监和其他的设计人员对学生进行手机壳设计讲解、分析,与老师一起指导学生完成作品,并最终使一部分学生设计的包装方案还被企业采纳,突出了这种模式的优势。校企之间相互合作的训练模式是为了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资源,共建一些培训和实习基地,共制学生的培养方案的教学模式是学校、企业与学生之间都能满意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这样做可以实现校内的理论教学与校外的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周围的广告作品中找到设计的灵感。因此,这也是一种效果十分明显的创新思维训练模式。现代的广告设计教学总是会出现教师教学内容与广告的实际情况相互脱节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就需要做到就是,增加与广告公司之间的沟通,这是实现创新思维与实际结合的合理途径。广告设计与很多的其他课程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譬如,CI设計、标志设计等都是设计学中相关联的实效性设计体系,它们都是将品牌的设计、平面的设计、包装的设计等结合起来,共同塑造整个广告体系的整体形象。
三、训练创新思维的方法
创新思维能够表现广告创意的关键所在。一般情况下,拥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就决定了一个人具备相当的创造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采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来发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
1.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发散性思维指的是可以取得一个甚至多个猜想的思维模式、一种呈现出辐射性的思维模式。在广告设计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这种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对已有的、旧的形象进行新的设计,也就是说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进行发散性质的想象,通过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多个角度进行构思、纵横之间相互比较等,最后就会产生好的广告创意。具备强烈的目标意识以及多角度的设想是在训练中需要注意的最重要的两个基本点。前者是要求对创意要有强烈的牵引力和激发力;后者则是为创意的最终形成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实际训练中要多多鼓励每个学生要从一个既定对象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分析、思考,设计更多的方案。不要指责学生的每一个创意或构思,不要限制学生的涉及范围(甚至已经离题)。通过这种发散性的思维训练,可以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使得思维更加开阔。导图的思维训练指的是以发散性思维作为基础,用图文的方法将对象的有关信息汇聚到一起之后再进行创作。写上一个词或者画上一个图形,并用线将其连接,通过这个基本点向四周扩散,由此触发出更多关键词,并最终从这些创作中筛选出一些好的创意。如:头脑风暴中,我用“圆”为中心词让学生发散思考,有的学生就会从“球——足球——运动员——比赛——胜利——庆祝”等,这样就反映了在广告设计创新思维训练讲究的是如何将合理的联想。想象结合在一起,找到新的突破点,创造独特、新颖的广告设计作品。
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就发散性思维导图的训练作了的例子:
这是一幅宣传止痛药的广告,上课之前,我先向学生展示了这幅图片,然后做了以下的一些要求:
老师:除了上面的字符是在解释这个广告的含义之外,还有哪些内容都突出了这是一个效果非常好的止痛片?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以后学习中可以经常借鉴。
学生甲:设计师选择一个仙人掌,是为了体现出疼痛的一面,这是设计广告的背景。
学生乙:我赞同甲的看法,我还想补充的就是,这个仙人掌的形状是一个跳跃的人样,这就说明它是很开心的,没有疼痛的。
老师:两位同学很好的一起解释了这幅作品的核心内容,这也是在告诉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可以多加一些有意思的想象,连在一起就可以构成一个很有创意的优秀广告作品。
然后老师在黑板板书“疼痛——?刺——仙人掌….”“止痛——舒服——开心——轻松——飞起来….”这样,为学生明了发散思维导图的实际运用与方法做好了准备,使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更好的发挥,思考的角度更广,创意更无限。这样的训练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做到快速思维,思维的速度越快,思想的组合就会越积极,这样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使得已有的思维运转起来,在涌出思维的敏感时期捕捉到灵感。这种训练最活跃部分是需要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创意展示出来,大家就每个方案进行详细的讨论、分析、类比、归纳,最终筛选出创意的切入点,在清晰的构思下进行思路的延展。
2.大脑思维训练
这种方法的引入主要是为了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创作能力以及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切身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专长,构建三人的广告创意兴趣小组,设立设计总监、文案策划、美工这三个职位,然后围绕既定的广告主题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都可以积极的参与进来。在实施过程中要多多鼓励一些狂热的想法,构想尽可能的越多越好。允许学生自由思考;允许学生奔放的想法,甚至是“白日梦”。在得到诸多创意之后,再分类筛选,选出具有价值的创意。当创意不断涌现时,前一个设想会对后一个设想产生诱发作用,这种连绵训练方法会不断激发出新的广告创意。想象与联想综合性训练影响广告形象的主要因素就是想象和联想。创意不能离开新奇的想象、联想,在一定程度上,广告设计是二者的组合,也就是从一个相似的东西上(有时是在外形上,有时是在意义上)找到了一些相互联系的内在东西。联想具备跳跃性,能够把一些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起来,或者是把不可能、不存在甚至是相反的内在呈现出来。
所以,在结合了最近的行业发展方向后,向全班的学生提出了一个设计作业,老师在白纸上就画了一个红点,让学生自己发挥,每人一笔,共同完成这个创作。之后,将全班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从最终的那个作品中选取构思,共同完成一个广告设计作品。
任务下达后,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合理的分配了团队之间各个成员的工作,才能更好完成作品的内容,既有创意总监、美工、文字编辑、策划等,又有收集资料、分析对手、思考比较,通过这样的合理分工,最后都很好的的完成了作品,最后老师将完美的答案公布出来,如下图,并进行了评比:
这幅作品是在强调节约用水,虽然很多同学的作品不是向这个方向发展,但是在创作过程中都很好地体现出了团队合作的魅力,课堂效果良好。
四、总结
创新思维的训练应该从职中一年级到三年级,贯穿了广告设计学习的整个始末,这是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设计专业的核心所在。要真正的培养出符合现代设计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抓住创新思维训练这根主线,将培养方法合理地运用在课堂的教学中去,将基础训练落实在实处。只有围绕这个方面做好基础工作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1]黄金霞.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J].宿州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郎名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讨[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