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交往型合作学习,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y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交往现状不容乐观,在体育课中尤为突出。本文基于体育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交往合作问题,提出了新型的交往型合作学习策略,并从交往型合作学习的意义、建构、成效与反思展开论述。
  关键词:交往型 合作学习 体育教学
  一、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部分小学生交往型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
  2011年10月,我们对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部分小学的学生交往合作学习进行了问题调查。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321份,收回321份,有效问卷321份。
  在回答“你愿意主动跟同学们一起玩或学习吗?”这一问题时,50.1%的学生表示愿意主动和同学一起玩;24.6%的学生表示别人愿意,我也愿意;25.3%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可见,小学生的交往意识有待提高。
  在回答“当和同学发生争执时,平时你是怎么做的?”这一问题时,只有18.3%的学生选择了心平气和地商谈;48.4%的学生选择了尽量躲避、赌气不说话或默默忍受;33.3%的学生选择了大声辩驳,偶尔会忍不住动手。
  在回答“当你有烦恼和忧愁时,你会找同学倾诉吗?”这一问题时,只有11.9%的学生选择了经常会;50.8%的学生选择了偶尔会;37.3%的学生选择了几乎不会。这些数据表明小学生的交往能力不强。
  另外,在回答“教师对于课堂学生交往的认识及态度”这一针对教师的问题时,近一半以上的教师表示不重视课堂交往。
  综上分析,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不善交往,不利于他们个性、心理的正常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越来越迫切地需要与他人交往,同伴交往成为影响学生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交往型合作学习,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学生的成长需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交往型合作学习的意义
  交往型合作学习是以“交往”为核心,以“教学环节”为主线来构建的。一方面,教师的“教”是为了逐步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导”主要体现在学习引导、点拨诱导、组织交流与讨论评议这三个方面;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以学习内容为主线,以学习目标为方向,开展“自主尝试学习”,即对于学生学习的情况,通过学习讨论来反馈;对于存在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来解决;对于学习的难点,通过巩固练习来克服;对于学习的结果,通过学习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三、交往型合作学习框架的建构
  1.交往型合作学习的同伴关系建设
  (1)低段年级学生同伴关系的建设
  针对小学低段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之间的好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友谊,使学生成为和睦、友好的伙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需要学生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内容。如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跳短绳活动,每两位学生为一组,一人跳短绳,另一人计数。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开火车、“石头、剪子、布”等游戏。教师要善于从游戏中发现学生友好的表现,并给予鼓励、表扬,且树立榜样,还可以“合作小红花”为奖励,或者评选出“友谊小明星”等。
  在每次课前活动结束时,教师还可以安排“胯下传球接龙”等小游戏,既能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和能力,又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在每节课的间隙或结束阶段,教师还可以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结,交流合作学习的体会,以此发扬合作友爱的精神,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
  (2)中高段年级学生同伴关系的建设
  随着中高段年级学生交往兴趣的不断增强,同伴之间的感情不断加深,教师要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友谊和学生相互协作的作用。如在教学“双手前抛实心球”时,为了达到身体成反“弓”字的技术要求,教师可请第一队学生做动作,第二队学生观察、纠正、评价他们的动作,之后两队交换做动作。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有学生自己的努力,还有同学之间的协作、尊重和谅解。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同学的成功和失败、正确对待同学对自己的批评和指责,摆正自己的心态,从而在合作活动中升华友谊。
  2.交往型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交往与认识活动有机结合
  体育教学中的学生交往应该体现生活性,即有真实的生活交往情境、有真切的生活交往需要、有开放的生活交往空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活化教材,把学生熟悉的交往活动方式引入课堂,把体育课“还原”成生活课堂,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中展开“交往”,使交往成为学生了解彼此、认识彼此的催化剂。
  在体育课上,教师可设置一些活动量较小的游戏,给学生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在篮球课上,笔者把四位学生分成一组,小组成员轮流当组长。通过这个游戏,为学生提供了担任引导者的机会,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意识,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参与和交往意识。
  (2)建立相互作用的系统
  如在学习跳这个单元时,笔者设计了“小蝌蚪找妈妈——跳圈”的游戏,并扮演青蛙妈妈,学生们扮演小蝌蚪。在游戏过程中,青蛙妈妈不断地鼓励、教育小蝌蚪们,让小蝌蚪们感受到青蛙妈妈与他们始终在一起。学生在情景交融中掌握了跳的要领,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把课堂教学、师生和生生交往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学生也在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3)鼓励学生自由准确地表达
  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跳圈》第二部分发展性练习时,有的教师有意引导学生双人或多人协同跳跃,然后鼓励跳得好的学生进行展示,并表述自己跳时的感觉,其他学生可以此为参考,思考怎样才能跳得更好。学生在经历协同跳跃后,都能懂得只有“协同作战”,才能跳得更好的道理。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巧妙地给予诱导和点拨,组织好组际交流,处理好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放手让学生自我组织、自我尝试、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调控,使学生真正处于自主学习和积极交往的状态中。如在学习游戏“蛇脱壳”时,有的学生只顾自己快速通过呼啦圈,不考虑下一位同学会在什么位置“脱壳”。其实,在这种合作竞争性的游戏中,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按照顺序进行练习,为了使小组取得优异的成绩,每位学生都必须遵守规则,快速通过。而通过后把呼啦圈乱放的学生,会受到小组其他成员的批评和帮助。这就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合作观和竞争观,达到了个人与小组成员相互配合、相互交往的目的。
  四、交往型合作学习的成效与反思
  1.交往型合作学习的成效
  试验之后,在回答“你愿意主动跟同学们一起玩或学习吗?”的问题时,62.1%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愿意;30.1%的学生选择了他们愿意,我就愿意;只有7.8%的学生选择了不愿意。
  在回答“当和同学发生争执时,平时你是怎么做的?”的问题中,41.2%的学生选择了心平气和地商谈;32.6%的学生选择了尽量躲避、赌气不说话或默默忍受;26.2%的学生选择了大声辩驳,偶尔有时忍不住会动手。
  从试验前后两组数据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交往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交往型合作学习的反思
  交往型合作学习是在教学的动态过程中实施的,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此,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在课堂中,教师不能把交往简单地当作一种组织形式,而是需要创建一种氛围、一种环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健康发展,在运动中享受快乐。
  参考文献:
  [1]帕洛特.快乐人际关系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2]黄晓灵.体育教学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洋路小学)
其他文献
我的爸爸普普通通,但也很有特点哦!  爸爸今年40岁,中等身材,个子不高也不矮。他宽宽的脑门显得非常有智慧。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圆圆的小眼镜,透过镜片,你会发现一双小小的眼睛,但是特别精神、睿智。  我的爸爸是公司的总经理,人家都称他“霸道总裁”。他工作十分辛苦,经常加班到深夜。每个星期一一大早,他都要到徐州出差,直到周末才能和我们团聚。爸爸虽然和我相处的时间短,但是每当他回来后,总是放弃其他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