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作文能力不仅仅限于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上,实际上是知识、语言、认识等方面的综合。作文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平时积累材料能力、认识事物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上。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从以上几方面进行训练。在构成作文能力的诸因素中,认识能力是基础,更应得到重视。
训练培养小学生的认识能力,也要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就学生认识事物来说,首先应注意其有序的训练,按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来认识。将学生在阅读课中理清文章脉络、寻找作者思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迁移到作文中就是让学生在写作时按事物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表达。小学语文教材中描写大自然奇观的课文很多,要借此教给学生有序地认识事物的方法,掌握规律。如:《海上日出》第三自然段用5句话描绘出海上日出的壮丽画面:先是写太阳露出了小半边脸,接着写太阳向上升,再写太阳冲破云霞,然后写太阳光,最后写太阳旁边的云。类似这样按时间或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也就是作者思路、观察顺序写成的文章很多。结合这些课文的教学进行思之有序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有序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通过理清段篇的内在联系,可以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能力。如:《翠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作者写“它的颜色非常鲜艳”,下面就分别按头、背、腹羽毛的颜色进行描述。这样总起、分述,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由近及远,或按从下到上等写作顺序写成的文章是很多的。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理清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了这些规律,迁移到作文中,学生就会围绕事物中心有条理、有详有略地表达。
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从读学写、以读促写,实现读写迁移。但只靠课内的教学或课内的读写结合是不够的,还要进行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奇妙的自然景象,丰富多彩的家庭、学校、社会生活,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等,是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也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重要途径。这样就要进行和重视观察训练。要引导学生注意周围的人、物、景,从身边事物中搜集作文素材,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许多教师以为,学生写亲身经历的事不成问题,但实践活动中的耳闻目睹不能代替观察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某个情节或结果上,而忽视了对事物的细致了解,忽视了观察实践中思维的参与,表现在作文中,不是三言两语,就是泛泛的流水帐。这是忽视观察的目的性、精细性和持续性所致。
布置学生跟踪观察,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才能取得对该事物的全面认识。跟踪观察某一观察对象在一个阶段的变化特点,就能有效地锻炼观察的目的性,提高认识能力。对小动物、周围景物、大自然的变化的不同特点的观察要抓其特点。如:“风”,春风和煦;夏风炎热逼人;秋风清凉爽快;冬风寒冷刺骨。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观察。小学生最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这时教师就应时时提醒学生留心事物发展的过程、特点。为了强化观察训练,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的不同特点组织定向观察。运用阅读课中学到的定向观察的方法,去观察生活。逐步做到会看、会听、会问,及时记录见闻和感受。要求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把平时看的、想的择要记下来,就是每次三言两语,也会成为作文的好素材。这样,既丰富了生活积蓄,又能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总之,认识能力和思维、观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不能分开的,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必须同步训练。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提高。因此,我们要提高对培养学生认识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并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
训练培养小学生的认识能力,也要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就学生认识事物来说,首先应注意其有序的训练,按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来认识。将学生在阅读课中理清文章脉络、寻找作者思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迁移到作文中就是让学生在写作时按事物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表达。小学语文教材中描写大自然奇观的课文很多,要借此教给学生有序地认识事物的方法,掌握规律。如:《海上日出》第三自然段用5句话描绘出海上日出的壮丽画面:先是写太阳露出了小半边脸,接着写太阳向上升,再写太阳冲破云霞,然后写太阳光,最后写太阳旁边的云。类似这样按时间或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也就是作者思路、观察顺序写成的文章很多。结合这些课文的教学进行思之有序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有序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通过理清段篇的内在联系,可以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能力。如:《翠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作者写“它的颜色非常鲜艳”,下面就分别按头、背、腹羽毛的颜色进行描述。这样总起、分述,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由近及远,或按从下到上等写作顺序写成的文章是很多的。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理清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了这些规律,迁移到作文中,学生就会围绕事物中心有条理、有详有略地表达。
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从读学写、以读促写,实现读写迁移。但只靠课内的教学或课内的读写结合是不够的,还要进行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奇妙的自然景象,丰富多彩的家庭、学校、社会生活,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等,是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也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重要途径。这样就要进行和重视观察训练。要引导学生注意周围的人、物、景,从身边事物中搜集作文素材,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许多教师以为,学生写亲身经历的事不成问题,但实践活动中的耳闻目睹不能代替观察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某个情节或结果上,而忽视了对事物的细致了解,忽视了观察实践中思维的参与,表现在作文中,不是三言两语,就是泛泛的流水帐。这是忽视观察的目的性、精细性和持续性所致。
布置学生跟踪观察,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才能取得对该事物的全面认识。跟踪观察某一观察对象在一个阶段的变化特点,就能有效地锻炼观察的目的性,提高认识能力。对小动物、周围景物、大自然的变化的不同特点的观察要抓其特点。如:“风”,春风和煦;夏风炎热逼人;秋风清凉爽快;冬风寒冷刺骨。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观察。小学生最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这时教师就应时时提醒学生留心事物发展的过程、特点。为了强化观察训练,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的不同特点组织定向观察。运用阅读课中学到的定向观察的方法,去观察生活。逐步做到会看、会听、会问,及时记录见闻和感受。要求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把平时看的、想的择要记下来,就是每次三言两语,也会成为作文的好素材。这样,既丰富了生活积蓄,又能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总之,认识能力和思维、观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不能分开的,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必须同步训练。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提高。因此,我们要提高对培养学生认识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并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