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人生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usni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品味《围棋》,完全震迷于那种掺着血泪的恣肆。清朝张潮说过:“天下至文,皆血泪所致”。其实,我很不想引经据典,但诗歌《围棋》就是这样子。他无论是站在你面前,还是坐在茶几之后,都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气场。
  关键词:人生哲理;围棋;形象
  作者简介:张红霞(1962.5-),女,蒙古族,滑县人,文学硕士學历,副教授,研究方向:机辅视听说教学、中西文学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01
  寒泉原玉《围棋》:“经纬十九路为基,夏历全年暗合时。太极两仪双黑白,天元四象九星奇。天罡八九南连北,地煞六双东与西。金角银边唯谨慎,中原有势亦相宜。小飞斜挂谋侵地,跳起成形防守姿。妙着争先求净活,手筋做劫计时迟。欺孤飞断穷途走,点眼双活大空亏。对弈林泉知造化,笑谈篱畔梦仙师。琴声缕缕高山志,子落轻轻流水知。”
  这是一首意蕴深厚的哲理诗。诗人从围棋获得灵感,把镜头对准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赋予它人世百象,捕捉人生顿悟,创造出悠长、灵动、富于时间感和空间感的人生意境。读来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首先,作者从围棋本身的形象入手,把它凝入灵动的形象。诗人的巧妙之处,不在于单纯地、直接地写围棋。而在于以象征的手法,把人生乃至历史恰到好处地融入普通的事物之中。以围棋象征人生,以棋术象征人生要经历的风雨磨折。“围棋”本是生活中的实物,并非一种通用的象征符号,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具有普遍象征的意义。但作者却对其作了诗化的变形,使之成为一种特殊的象征:或是“多彩世界,简化为黑白两色”;或是“嘈杂人类,归纳为若干纵横交叉”;或是“满天繁星,删节为九个小圆点”。在第一节中,作者巧妙地把世界、人类、星空这三种意象组合起来,凝练出围棋的内在特质。
  诗的第二节仅仅四句,道出了围棋寓意所在。“简洁明了”之中蕴含着“无比深奥”的玄机,“一道哲学命题,藏千古之谜”。短短诗句,道尽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求索的艰辛,以及历史的深远和宇宙、人生的奥妙。的确,一盘棋其实就是一段人生,一段段人生就是一个历史,而一个历史的演绎,最终只是个“千古之谜”。一种沧桑感、历史感交织起来,成为挥之不尽、理之却紊的思绪。是啊,人生的真义是什么?历史的答案在哪里?有谁说得清?又有谁在自己短短的一生中解得开自己的人生之迷?更有谁能解开历史长河中这道千古之谜?
  “当局者迷”这句古话确实道出了生活哲理。这个“迷”字在此应该解释为“遗失”。当这两位“世上剩下”的“最后”的“闲人”共对棋枰,盘膝屏息而坐时,他们便已进入了一个超脱一切的境界。此时,世上似乎真的只是剩下了他們两个人,外界的一切也似乎不复存在,他们面对的也不仅仅是一盘围棋,而是一个纷纭繁杂的世界、一个命运多舛的人生。在这个旅途中,或搏击或把守或进攻,扮演的角色都不仅仅是自己,也就是诗中所说的“冥冥中遗失了自己”。这种“遗失”,不是丢失,更不是忘记,而是一种陶醉,一种“忘我”的拔高。他们在注解围棋中,也注解着人生,注解着历史。“演绎人生,求解历史,感悟宇宙”,此时,他们真的要“海纳百川,心存万物,神游万仞”了。可历史是什么呢?只是一个“千古之谜”。许多人为了一个什么,依然要执着地、投入地面对这个谜团。
  人生如一盘棋,如一盘看似简单明了,实则务必深奥的围棋。在这盘棋局中,人们为了一个目的,暗藏心机,巧设埋伏,明中包围,企图致对方于一败涂地。“黑白”两色的棋子阵势在无穷变换,永不轮回,人们绞尽脑汁、费尽心思,该出的力出了,该费的神费了,可结果呢?还是像诗中写得那样“结局永不重复,答案却只有一个”。这个“答案”是什么呢?非胜即败。但重要的并不在于最后这个答案,而在于在下棋的过程中能否有所顿悟。“有的人下过一盘便若有所悟,有的人下完一生仍稀里糊涂”。后一种人是可悲的。或许他稀里糊涂地却赢了,或许是稀里糊涂地输掉。但无论哪种结果,他的人生都是没有意义的,也毫无价值可言,因为不能每走一段路都有所顿悟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
  这首诗结构严谨,一环紧扣一环,说理耐人寻味,结构纵深感和波澜感以及很强的内在张力都对强化主题起了很好的作用。语言平实而不华丽但精炼而恰当,“简化”、“归纳”、“删节”、“藏”等等都收到了传神的效果。
  《围棋》所反映的,不也是一种时代心理与时代情绪的凝聚?我们应怎样努力看好走好自己的人生?“有人下过一盘便若有所悟,有人下完一生仍稀里糊涂”,诗的结尾或许该给我们一些启示吧!
  参考文献:
  [1]肖毅.中西方外语教学形式的差异及引发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黄晓赟.语文课堂教学人文性的失落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赵美玲.中国古典诗歌在泰国当代的传播与影响[D].上海大学;2010年.
其他文献
那朵莲  安坐在  层层叠叠  油绿绿的叶子中间  风吹过  仿佛摇篮中熟睡的婴孩儿  轻悠悠地  荡着香甜的梦  那朵莲  望著  近旁的另一朵莲  想着心事  静默不言  那朵莲  与风低声絮语  和水惬意长谈  说不尽的  前世今生绵绵尘缘
作者简介:李铭岳(1996.8-),女,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在读学生。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02  看到这部电影,我联想到之前央视著名女记者柴静的新书里所讲述的一个凄惨故事,一名儿童因为自闭被他人排斥,尊严被无情践踏。尽管我们都无法清晰地掌握案件的全过程是怎样的,却又好像当头一棒,敲醒了我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我的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值得每个人去学习体会。诗词的赏析便能够很好地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培养我们的文化兴趣。学会了鉴赏诗歌便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不同时代的社会风气与人文,体会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诗词;意象;情感把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01  1.知人论世,把握背景 
晶瑩的雨滴  洇开鹤乡四月的薄凉  孕育满城花香  打湿望眼欲穿的  目光  花儿一样的女儿  柔美的笑靥开满小城  爱花的妈妈  期待的眼神开满小城  视线触碰的每一朵花儿  都牵着她们的  身影  尝试  与一片绿叶、一株小草低语  总是离不开与你有关的话题  当仙鹤的羽翼擦亮朝阳  一滴又一滴晶莹的露珠  滚落花儿的诗行  夜晚  那些被喊疼的名字  衔着花儿跑来入梦  听  一束清风摇着月
芦花孕穗,仙鹤营巢,青鸟苇边望。满含离殇。 声声叹,娇女几时故返。杜鹃晚唱。丹顶舞,月华愰朗。沼水旁,芳影纤纤,悄伴天鹅逛。  乌裕泪波荡漾,一曲挽歌寄,青冢蒿长。悠思千丈。复堆恶,寒浪浊黄魂葬。流星烁亮,天地曜、红颜俞靓。衣袂飘,云幔归来,四海同欢畅。  七律·怀念徐秀娟  扎龙芦苇望南兮,一季秋黄一寸思。  仙鹤南归青冢探,天鹅北返倩魂依。  复堆碧水颂歌唱,烏裕清波诗画题。  月明花白香墨寄
摘 要:当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认知方式,同时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还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隐喻的衔接作用不是表层的,而是暗含在语言背后的,主要是借隐喻机制的构成要素的前后关联性而将语篇衔接起来。本文将通过对《老友记》第一季剧本的分析,试论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  关键词:隐喻;语篇衔接  作者简介:杨丽娟(1991-),女,广西凌云人,汉族,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
将种子种在土里  会发芽 会开花 会结果  于是我问自己  将爱种在土里会怎样  会发芽 会开花 会结果吗  我说会  爱的芽是初恋  爱的花是热恋  愛的果是苦恋
摘 要:逍遥是庄子全书的重要思想线索,理解逍遥对理解庄子思想有重要意义。逍遥是对自由的直观体验而不是界定,想要实现自由,必须超越个体与群体、理想与现实、身体和心灵这三对矛盾。而对这三对矛盾的超越则构成了庄子自由的两个层次:有所待与无所待。  关键词:逍遥;自由;层次;有所待;无所待  作者简介:郭津汝(2000-),女,汉,四川成都市人,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
云朵轻轻飘去,  临行前,  在嫩苗兒头上游移,  随风洒下淅淅沥沥的雨。  云朵在泼洒冷雨中  伤了元气,  变得轻佻苍白,  随风飞来飞去。  小苗在凄冷的苦雨中,  慢慢地将低垂的头抬起。
摘 要: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中塑造的共产党女干部邓秀梅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女性形象的典型。从外表看,她的一头短发斜分了用夹子别住,穿一身青斜纹布制服,上衣胸前口袋配一支钢笔,是党的女干部的标准打扮。语言上,她口齿清晰,说话轻快,擅长与群众打交道。思想上,邓秀梅接受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反对封建迷信和重男轻女恶习,相信“妇女能顶半边天”[1]。作家多在细节的语言行为处刻画展现主人公邓秀梅作为女干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