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特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组织氧代谢的改变,探讨伤后早期常压高浓度氧气的治疗作用.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月将6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持续给予浓度50%的氧气吸入,治疗组(34例)给予浓度80%的氧疗,持续1周.比较患者第1,3,5,7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
【机 构】
:
362000泉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362000泉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362000泉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362000泉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特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组织氧代谢的改变,探讨伤后早期常压高浓度氧气的治疗作用.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月将6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持续给予浓度50%的氧气吸入,治疗组(34例)给予浓度80%的氧疗,持续1周.比较患者第1,3,5,7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颈内静脉-动脉血乳酸差(Djv-a Lac)、GCS评分及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各时相点PaO2和第5,7天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3,5,7天的Djv-aLac和第7天的NSE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时相点PjvO2、CaO2、CjvO2、Da-jvO2、CERO2等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积极主动提高吸入氧浓度可能对氧吸入疗法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BMSCs膜表面受体CXCR4和CXCR7的表达及其在BMSCs迁移中的作用,为骨创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C57BL/6小鼠经贴壁法培养获得第2代BMSCs,免疫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MSCs膜表面受体CXCR4和CXCR7的表达.趋化因子CXCL12诱导BMSCs迁移实验分为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诱导BMSCs迁移)、CXCL12组(含CXCL12无血清培养基诱导BMSC
《中华创伤杂志》2013年第二季度审稿会于2013年6月7—8日在大连举行。本次会议由大连医科大学承办。本刊总编辑、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王正国院士,本刊副总编辑、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蒋建新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江基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陆树良教授,
急性脑膨出是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较常见的并发症,处理棘手,死亡率高达50%~80%[1],尤其是术中出现的恶性脑膨出,预后更差.在对冲性颅脑创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患者中,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最高.在术前、术中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可降低此类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我科于2000年3月-2011年4月对54例对冲性颅脑创伤术中出现急性恶性脑膨出患者,未行急诊头颅CT复查,采用对侧
目的 探讨踝关节面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微创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置入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9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21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1 ~68岁,平均42.3岁.骨
颅内压的持续监测已有60年的历史,是现代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里程碑式标记,近二三十年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随着美国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指南(1996,2000,2007)及欧洲颅脑损伤救治指南(1997)的推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在进行性下降,从上世纪80年代的40%左右降到目前的20%左右.但是,颅内压监测和重型颅脑损伤预后之间的关系缺乏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1].在欧
寰椎骨折多由于头部受到垂直方向应力导致,有可能造成高位颈段脊髓损伤及椎动脉损伤而危及生命.寰椎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及风险较高,过去采用保守治疗较多,但保守治疗过程漫长、痛苦,对部分不稳定的寰椎骨折效果不佳[1].随着脊柱手术技术和内固定技术的发展,有更多寰椎骨折采取手术治疗.笔者回顾性研究横韧带未断裂的寰椎骨折患者,总结手术或保守治疗的疗效和利弊.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
脊柱是人体的中枢支柱,而胸腰段(T11~L2)脊柱恰好是活动椎与稳定椎的交界,因此,在外力作用下易发生骨折.严重者可造成截瘫,甚至生命危险.AF内固定系统是常用的脊柱内置物,结构简单,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常用且安全有效的方法.TSRH内固定系统既可用于前入路,也可用于后入路内固定,从胸椎到骶椎均适用,广泛用于创伤、畸形矫正、肿瘤和老年性退变患者的治疗.笔者回顾比较我院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两种手术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钢板辅以阻挡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择1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即在进行DHS内固定的基础上,紧邻主钉下方平行打入阻挡钉1枚以增强稳定性,同时阻挡钉尾部搁在钢板上.选择单独应用DHS固定患者8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手术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联合治疗组手术固定良好,无股骨颈外移、主钉在股骨头切割、骨折
食管穿孔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而临床上又较难处置的一种胸部创伤,近年来食管穿孔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食管位于后纵隔,食管创伤较为隐匿,加之缺乏敏感的诊断工具,因而食管穿孔的早期诊断困难.食管穿孔的死亡率很高,其预后与穿孔部位、感染扩展的范围和治疗措施是否及时得当有密切关系,因而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治疗策略[1,2].我科近年来处理了较多的食管穿孔患者,诊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目的 对采用新型解剖型设计的垂直双钢板与平行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评价两种固定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完整随访45例采用解剖锁定板治疗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其中垂直双钢板固定(垂直组)26例,平行双钢板固定(平行组)19例.最终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对患者进行评价,并记录所有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肱骨髁间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