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手机文化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大众文化。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群体,其手机文化不仅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成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及主流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因此,正确认识大学生手机文化的特点,分析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
手机作为一种快捷方便的通讯工具,继互联网之后,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手机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载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即手机文化。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群体,手机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情感、娱乐购物等重要途径和方法,并不断的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由此而产生的大学生手机文化不仅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成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及主流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因此,正确认识大学生手机文化的特点,分析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手机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手机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一般来说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狭义的文化是精神文化,它是人类在精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精神因素,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本文研究的主要是指狭义文化。
手机文化是在电子媒介基础上随着手机而产生的新文化现象。所谓手机文化是以手机为载体,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码技术、材料技术为基础的,通过手机的多种功能对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的一种文化。手机文化可以分为手机通话、短信、网络、游戏、音乐、影视、商务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且随着手机功能和手机文化产业的拓展,手机文化的具体形态呈现出日趋多样化的趋势。
从手机文化区别其他文化的物质载体、技术基础及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影响角度来看,具有如下特征:
1.移动性。2.多元性。手机文化多元性表现在文化形态与内容上。3.大众性。4.交互性与扩散性。
(二)大学生手机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大学生手机文化是指大学生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以及所衍生出来的习惯和行为等。由于大学生群体在知识结构、价值取向有别于其他其他社会群体,因而在手机文化方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1.内容的丰富性
大学生是社会中有较高文化知识的青年群体,对新事物、新知识,大学生接受迅速,能够充分使用手机的各种功能,使大学生手机文化集教育教学、信息传播、人际交往、管理服务等于一体,也就使手机文化具有丰富性,可以开展学习、娱乐、交流、商务等活动,使手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2.手段的创新性
大学生手机文化的主体是高校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心性趋于成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信息素养、知识储备,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使用的手段也相对其他社会群体显得更高端一些。
3.影响的深远性
由于大学生普遍使用手机,他们只要有一点空闲时间,就会用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阅读或看电影等,已成为典型的低头族。
二、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在提高大学生素质,丰富校园文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对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主流意识形态导向性还不强、大学信息素养不够等诸多问题,这不利于处在发展期的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对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当前,大多数人认为手机只是个学习、交流工具,对学校文化建设没有什么影响。因而,没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
从学校层面看,大多认为大学生手机文化是学生个人行为,没有把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列上议事日程,没有普遍开展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教育,没有深入认识到手机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影响,也就没有对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基础设施投入。
从教师层面看,一些教师对智能手机的功能了解不够,操作能力不强,使用不多。不能正确对待手机文化的作用,夸大其负面作用。有的还总结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把玩手机视为学习的天敌、洪水猛兽。
从大学生来看,大学生虽然也将大学生手机文化作为一种学习研究的途径来看待,但更多的还是注重它的休闲娱乐和交际功能。
(二)主流意识形态导向性不强
意识形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或国家集团的利益,而反之又能对这一阶级或集团产生影响。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不高
信息素养是人们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和能力的总和。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四个要素。大学生虽是有文化的群体,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意识与信息知识方面都是不错的,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还有待提高。
三、加强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的思路
(一)加强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大学生手机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方向性原则就是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大学生素质提高服务的政治方向。
2.以人为本原则
在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就是关心大学生、尊重大学生,依法依规教育学生,注重大学生的成人成才。
3.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就是在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大学生、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方式去解决。
(二)加强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的途径
1.提高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的认识是基础
思想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在行动上自觉。大学生手机文化是当今社会里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领导要把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放到议事日程,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督促各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管理与建设;学校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手机文化对其学习、生活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加强对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的知识、道德、法制教育。广大教职工也要提高信息素养,掌握手机文化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开展手机文化建设。
2.提高大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是关键
大学生手机文化与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紧密联系的。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决定了其手机文化建设的状况。在当下,大学生虽有一定的信息素养,但与信息社会的要求是不够的。因此,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是加强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是提高大学生信息能力。二是提高大学生信息道德。
3.建立健全各相关部门协调机制是保障
机制是事物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工作方式的总和,是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一是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二是反馈调节机制。
4.优化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环境是根本
环境是人类生存生活的所有外部条件的综合,是人类文化产生发展的客观基础。第一,重视社会环境的优化。第二,注重校园环境的优化。第三,关注家庭环境的优化。总之,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是现代信息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也需要各相关部门的能力支持配合以及广大老师的指导引导,更需要大学生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把这一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 周静.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紧迫性与高校思想品德课的改革[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
手机作为一种快捷方便的通讯工具,继互联网之后,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手机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载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即手机文化。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群体,手机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情感、娱乐购物等重要途径和方法,并不断的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由此而产生的大学生手机文化不仅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成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及主流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因此,正确认识大学生手机文化的特点,分析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手机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手机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一般来说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狭义的文化是精神文化,它是人类在精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精神因素,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本文研究的主要是指狭义文化。
手机文化是在电子媒介基础上随着手机而产生的新文化现象。所谓手机文化是以手机为载体,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码技术、材料技术为基础的,通过手机的多种功能对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的一种文化。手机文化可以分为手机通话、短信、网络、游戏、音乐、影视、商务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且随着手机功能和手机文化产业的拓展,手机文化的具体形态呈现出日趋多样化的趋势。
从手机文化区别其他文化的物质载体、技术基础及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影响角度来看,具有如下特征:
1.移动性。2.多元性。手机文化多元性表现在文化形态与内容上。3.大众性。4.交互性与扩散性。
(二)大学生手机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大学生手机文化是指大学生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以及所衍生出来的习惯和行为等。由于大学生群体在知识结构、价值取向有别于其他其他社会群体,因而在手机文化方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1.内容的丰富性
大学生是社会中有较高文化知识的青年群体,对新事物、新知识,大学生接受迅速,能够充分使用手机的各种功能,使大学生手机文化集教育教学、信息传播、人际交往、管理服务等于一体,也就使手机文化具有丰富性,可以开展学习、娱乐、交流、商务等活动,使手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2.手段的创新性
大学生手机文化的主体是高校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心性趋于成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信息素养、知识储备,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使用的手段也相对其他社会群体显得更高端一些。
3.影响的深远性
由于大学生普遍使用手机,他们只要有一点空闲时间,就会用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阅读或看电影等,已成为典型的低头族。
二、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在提高大学生素质,丰富校园文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对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主流意识形态导向性还不强、大学信息素养不够等诸多问题,这不利于处在发展期的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对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当前,大多数人认为手机只是个学习、交流工具,对学校文化建设没有什么影响。因而,没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
从学校层面看,大多认为大学生手机文化是学生个人行为,没有把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列上议事日程,没有普遍开展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教育,没有深入认识到手机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影响,也就没有对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基础设施投入。
从教师层面看,一些教师对智能手机的功能了解不够,操作能力不强,使用不多。不能正确对待手机文化的作用,夸大其负面作用。有的还总结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把玩手机视为学习的天敌、洪水猛兽。
从大学生来看,大学生虽然也将大学生手机文化作为一种学习研究的途径来看待,但更多的还是注重它的休闲娱乐和交际功能。
(二)主流意识形态导向性不强
意识形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或国家集团的利益,而反之又能对这一阶级或集团产生影响。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不高
信息素养是人们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和能力的总和。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四个要素。大学生虽是有文化的群体,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意识与信息知识方面都是不错的,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还有待提高。
三、加强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的思路
(一)加强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大学生手机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方向性原则就是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大学生素质提高服务的政治方向。
2.以人为本原则
在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就是关心大学生、尊重大学生,依法依规教育学生,注重大学生的成人成才。
3.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就是在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大学生、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方式去解决。
(二)加强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的途径
1.提高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的认识是基础
思想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在行动上自觉。大学生手机文化是当今社会里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领导要把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放到议事日程,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督促各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管理与建设;学校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手机文化对其学习、生活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加强对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的知识、道德、法制教育。广大教职工也要提高信息素养,掌握手机文化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开展手机文化建设。
2.提高大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是关键
大学生手机文化与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紧密联系的。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决定了其手机文化建设的状况。在当下,大学生虽有一定的信息素养,但与信息社会的要求是不够的。因此,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是加强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是提高大学生信息能力。二是提高大学生信息道德。
3.建立健全各相关部门协调机制是保障
机制是事物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工作方式的总和,是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一是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二是反馈调节机制。
4.优化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环境是根本
环境是人类生存生活的所有外部条件的综合,是人类文化产生发展的客观基础。第一,重视社会环境的优化。第二,注重校园环境的优化。第三,关注家庭环境的优化。总之,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是现代信息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也需要各相关部门的能力支持配合以及广大老师的指导引导,更需要大学生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把这一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 周静.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紧迫性与高校思想品德课的改革[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