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在产后出现出血症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随机从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中选出117例,对产妇的临床病历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其在产后发生出血症状的几率,并就各类出血症状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在本次分析的117例产妇当中,出现出血症状的共有17例,出血症状发生率为14.53%。产妇发生出血症状的主要原因包括宫缩乏力、胎盘残留、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其中以宫缩乏力和产道损伤的产妇居多。结论:在产妇进行分娩之后,出血症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产后并发症,针对于各类导致出血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护理,不仅可以降低产妇的出血症状,还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降低和避免出血症状的发生,确保产妇的健康。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护理对策
在产妇分娩胎儿成功后24小时内,如果产妇仍出现大量出血情况,出血剂量超过500的即视为产后出血。这类病症是妇产科临床分娩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一般发生于产妇分娩后的2小时内。因发生时间不同可以分为早期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和产褥期产后出血三类,这类病症是分娩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产妇分娩后死亡的主要诱因。目前,我国国内产妇产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中产后出血排在首位,尤其是在一些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其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更高[1]。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分析的对象是从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选出的117例产妇,产妇的年龄从24岁至38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0.36±7.21)岁,产妇的怀孕时间从38周至41周不等,平均怀孕时间为(39.08±7.33)周,其中初产妇共有67例,经产妇共有50例。产妇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在本次分析当中主要是运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117例产妇的病历进行分析,了解产妇在分娩后的出血情况发生率,并对其出血原因进行探讨。其中对出血量的计算采用的是称重法和面积法相结合的计算方式,在产妇分娩后在其臀下铺垫成人用纸尿布,对其24小时内的出血量进行搜集和计算,其出血量可以用产妇出血后的成人用纸尿片重量减去使用前纸尿布的重量,再除以1.05,与直接搜集的血液量相加;面积法是对产妇出血面积进行计算,其中55视为出血量2,而1010则视为出血量5,将两种算法的结果取平均值,如果达到了产后出血的标准,则对产妇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记录[2]。
2、结果
对117例产妇的病历进行分析,其中共有17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症状,出血发生率为14.53%,并同时对17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整理,包括宫缩乏力、胎盘残留、产道损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因宫缩乏力导致出血症状的产妇总数为7例,占比41.78%;因胎盘残留导致出血症状的产妇共有3例,占比17.65%;因产道损伤导致出血症状的产妇共6例,占比35.29%;因凝血功能障碍而导致出血症状的产妇共1例,占比5.88%。
3、讨论
3.1产后出血原因的讨论
3.1.1宫缩乏力
宫缩乏力是导致孕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本次研究当中可以看出,因宫缩乏力而导致出血症状的患者占比较大,达到了41.78%以上。而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产妇在产后之所以出现宫缩乏力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在于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会产生精神紧张的情况,并且由于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的疼痛症状引发产妇精神过度紧张,而这种情况在初产妇身上比较常见。另外,产妇本身体质较弱、营养不均衡、胎儿过大以及羊水过多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宫缩乏力[3]。
3.1.2胎盘残留
胎盘残留是主要是因为前置胎盘在切除的过程中未全部摘除,因而引发了产妇子宫内出血情况。其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在于残留的胎盘与产妇的子宫黏膜发生粘连,无法进行自然分离,因而会影响产妇子宫肌肉的收缩情况。而在对胎盘进行人工剥离时,其可能会导致子宫黏膜破裂,引发子宫内出血症状。
3.1.3产道损伤
产道主要指的就是产妇的阴道,在分娩的过程中,如果胎儿本身体积过大,或分娩过程中过快都可能导致产妇的产道发生挫伤或撕裂伤,引发产后出血症状。在整个分娩的过程中,产妇的会阴、阴道以及宫颈发生出血的几率较大,其中宫颈裂伤或子宫破裂等产道深处出血症状不易被控制,很容易引发产妇子宫感染的发生,严重时可能要对产妇的子宫进行切除。另外,在胎儿分娩的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的技术不到位或动作过于粗暴也可能会引起产妇产道的损伤,因此需要相关人员加强自身技能和素质的提高[4]。
3.1.4凝血功能異常
凝血功能是人体在外伤出血或内出血情况下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其主要通过血液中的血小板、皮肤或组织中的油脂来实现,通过在伤口处聚集或分泌这些物质,使得伤口能够密封,并对伤口形成一种保护机制——痂,而新生的组织则可以在痂下自我恢复。在产妇分娩之后,其凝血功能异常可能是原发性的,也可能是继发性的。其中产妇本身具有的血液功能障碍类疾病或内分泌失调类疾病,例如糖尿病、凝血障碍类疾病等都会导致产妇发生原发性产后凝血功能障碍。而产妇在产后羊水栓塞、胎盘早剥以及子痫等症状都可能会引发产妇产后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其中继发性的产后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量较大,并且难以对其进行控制,是产后出血的主要诱因之一。
3.2对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
3.2.1产前的护理方法
在产妇分娩前,要与其进行及时的沟通,了解产妇的生活习惯和其心理特点,并与产妇的家属进行沟通,使家属能够与护理人员进行配合,对产妇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同时,为产妇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的分娩尝试,并对可能引发产后出血症状的各类因素进行重点讲解,并告知产妇护理人员能够采取的相应处理措施,让产妇能够对整个分娩过程中抱有足够的信心。另外,在产妇分娩之前,需要对其饮食进行合理化安排,了解产妇的饮食习惯,在保证营养配比的前提下为其提供产妇喜好的食物,以此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5]。 3.2.2产中的护理方法
在分娩的过程中,应该对可能引发产后出血的各类因素进行积极的预防,正确、科学的使用缩宫素。并在分娩的过程中对产妇进行密切的观察,防止滞产、快产等情况的发生,尽量将分娩动作进行控制,避免大力引发产妇产道损伤,并且对产妇的表情进行密切的关注,一旦出现异常变化则需要马上与其进行沟通,并以医生配合处理相应的突发情况。
3.2.3产后的护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产后出血均是发生在产妇分娩后的2小时内,因此这一时间段应该作为护理人员的重点看护时间。在产妇分娩过后,应对其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并对其宫缩情况进行观察,对在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和血液凝固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产妇进行宫底按摩,帮助产妇将宫腔内的积血排除。如果产妇出现了胎盘娩出困难情况,应给予产妇适当的辅助分娩处理。一旦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症状,应立即通知主治医生,并与其一同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在出血情况被抑制后,应为产妇补充足够的影响,帮助产妇清洁阴道,避免出现感染的情况,如果发现具有感染症状,则也需要通知主治医生。另外,还需要在24小时内对产妇进行定期观察,避免发生晚期产后出血症状[6]。
3.3 产后出血的防范措施
3.3.1 产前预防
利用系统围产保健、高危筛查等方法,预防引发产后出血的疾病。①纠正贫血,增强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②尽快发觉并积极治疗妊高症;③及时对患有凝血功能障碍、肝疾的孕妇进行治疗。
3.3.2 产时预防
对产程时间进行控制,如果患者第三产程没有出血情况,可以等待20min左右,如果发现出血现象,应立刻徒手剥取胎盘;针对可能出现产后出血的孕妇,延长其产程时间,并且配好血,适时开放静脉。当胎儿分娩出来后,需要将手置于患者子宫底部,切记不可揉压。
3.3.3 产后预防
采用正确的方法对孕妇的出血量进行测量,同时认真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如果存在问题,尽快处理。认真检查软产道,如发现损伤或者血肿情况,正确处理。
参考文献:
[1]江秀敏,罗丹丹,张玲玲,等.实施临床干预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J].中华护理杂志,2012,43(02):146-147.
[2]官爱萍.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08):45-46.
[3]陈娟,童冠英.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07):55-56.
[4]肖捷,俞金莲,吴小虹.3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探讨及护理体会[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6(03):193-194.
[5]陈火明.临床路径在择期剖宫产产妇中應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3):45-46.
[6]王会民.产科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07):52-53.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护理对策
在产妇分娩胎儿成功后24小时内,如果产妇仍出现大量出血情况,出血剂量超过500的即视为产后出血。这类病症是妇产科临床分娩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一般发生于产妇分娩后的2小时内。因发生时间不同可以分为早期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和产褥期产后出血三类,这类病症是分娩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产妇分娩后死亡的主要诱因。目前,我国国内产妇产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中产后出血排在首位,尤其是在一些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其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更高[1]。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分析的对象是从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选出的117例产妇,产妇的年龄从24岁至38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0.36±7.21)岁,产妇的怀孕时间从38周至41周不等,平均怀孕时间为(39.08±7.33)周,其中初产妇共有67例,经产妇共有50例。产妇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在本次分析当中主要是运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117例产妇的病历进行分析,了解产妇在分娩后的出血情况发生率,并对其出血原因进行探讨。其中对出血量的计算采用的是称重法和面积法相结合的计算方式,在产妇分娩后在其臀下铺垫成人用纸尿布,对其24小时内的出血量进行搜集和计算,其出血量可以用产妇出血后的成人用纸尿片重量减去使用前纸尿布的重量,再除以1.05,与直接搜集的血液量相加;面积法是对产妇出血面积进行计算,其中55视为出血量2,而1010则视为出血量5,将两种算法的结果取平均值,如果达到了产后出血的标准,则对产妇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记录[2]。
2、结果
对117例产妇的病历进行分析,其中共有17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症状,出血发生率为14.53%,并同时对17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整理,包括宫缩乏力、胎盘残留、产道损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因宫缩乏力导致出血症状的产妇总数为7例,占比41.78%;因胎盘残留导致出血症状的产妇共有3例,占比17.65%;因产道损伤导致出血症状的产妇共6例,占比35.29%;因凝血功能障碍而导致出血症状的产妇共1例,占比5.88%。
3、讨论
3.1产后出血原因的讨论
3.1.1宫缩乏力
宫缩乏力是导致孕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本次研究当中可以看出,因宫缩乏力而导致出血症状的患者占比较大,达到了41.78%以上。而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产妇在产后之所以出现宫缩乏力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在于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会产生精神紧张的情况,并且由于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的疼痛症状引发产妇精神过度紧张,而这种情况在初产妇身上比较常见。另外,产妇本身体质较弱、营养不均衡、胎儿过大以及羊水过多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宫缩乏力[3]。
3.1.2胎盘残留
胎盘残留是主要是因为前置胎盘在切除的过程中未全部摘除,因而引发了产妇子宫内出血情况。其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在于残留的胎盘与产妇的子宫黏膜发生粘连,无法进行自然分离,因而会影响产妇子宫肌肉的收缩情况。而在对胎盘进行人工剥离时,其可能会导致子宫黏膜破裂,引发子宫内出血症状。
3.1.3产道损伤
产道主要指的就是产妇的阴道,在分娩的过程中,如果胎儿本身体积过大,或分娩过程中过快都可能导致产妇的产道发生挫伤或撕裂伤,引发产后出血症状。在整个分娩的过程中,产妇的会阴、阴道以及宫颈发生出血的几率较大,其中宫颈裂伤或子宫破裂等产道深处出血症状不易被控制,很容易引发产妇子宫感染的发生,严重时可能要对产妇的子宫进行切除。另外,在胎儿分娩的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的技术不到位或动作过于粗暴也可能会引起产妇产道的损伤,因此需要相关人员加强自身技能和素质的提高[4]。
3.1.4凝血功能異常
凝血功能是人体在外伤出血或内出血情况下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其主要通过血液中的血小板、皮肤或组织中的油脂来实现,通过在伤口处聚集或分泌这些物质,使得伤口能够密封,并对伤口形成一种保护机制——痂,而新生的组织则可以在痂下自我恢复。在产妇分娩之后,其凝血功能异常可能是原发性的,也可能是继发性的。其中产妇本身具有的血液功能障碍类疾病或内分泌失调类疾病,例如糖尿病、凝血障碍类疾病等都会导致产妇发生原发性产后凝血功能障碍。而产妇在产后羊水栓塞、胎盘早剥以及子痫等症状都可能会引发产妇产后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其中继发性的产后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量较大,并且难以对其进行控制,是产后出血的主要诱因之一。
3.2对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
3.2.1产前的护理方法
在产妇分娩前,要与其进行及时的沟通,了解产妇的生活习惯和其心理特点,并与产妇的家属进行沟通,使家属能够与护理人员进行配合,对产妇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同时,为产妇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的分娩尝试,并对可能引发产后出血症状的各类因素进行重点讲解,并告知产妇护理人员能够采取的相应处理措施,让产妇能够对整个分娩过程中抱有足够的信心。另外,在产妇分娩之前,需要对其饮食进行合理化安排,了解产妇的饮食习惯,在保证营养配比的前提下为其提供产妇喜好的食物,以此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5]。 3.2.2产中的护理方法
在分娩的过程中,应该对可能引发产后出血的各类因素进行积极的预防,正确、科学的使用缩宫素。并在分娩的过程中对产妇进行密切的观察,防止滞产、快产等情况的发生,尽量将分娩动作进行控制,避免大力引发产妇产道损伤,并且对产妇的表情进行密切的关注,一旦出现异常变化则需要马上与其进行沟通,并以医生配合处理相应的突发情况。
3.2.3产后的护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产后出血均是发生在产妇分娩后的2小时内,因此这一时间段应该作为护理人员的重点看护时间。在产妇分娩过后,应对其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并对其宫缩情况进行观察,对在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和血液凝固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产妇进行宫底按摩,帮助产妇将宫腔内的积血排除。如果产妇出现了胎盘娩出困难情况,应给予产妇适当的辅助分娩处理。一旦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症状,应立即通知主治医生,并与其一同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在出血情况被抑制后,应为产妇补充足够的影响,帮助产妇清洁阴道,避免出现感染的情况,如果发现具有感染症状,则也需要通知主治医生。另外,还需要在24小时内对产妇进行定期观察,避免发生晚期产后出血症状[6]。
3.3 产后出血的防范措施
3.3.1 产前预防
利用系统围产保健、高危筛查等方法,预防引发产后出血的疾病。①纠正贫血,增强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②尽快发觉并积极治疗妊高症;③及时对患有凝血功能障碍、肝疾的孕妇进行治疗。
3.3.2 产时预防
对产程时间进行控制,如果患者第三产程没有出血情况,可以等待20min左右,如果发现出血现象,应立刻徒手剥取胎盘;针对可能出现产后出血的孕妇,延长其产程时间,并且配好血,适时开放静脉。当胎儿分娩出来后,需要将手置于患者子宫底部,切记不可揉压。
3.3.3 产后预防
采用正确的方法对孕妇的出血量进行测量,同时认真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如果存在问题,尽快处理。认真检查软产道,如发现损伤或者血肿情况,正确处理。
参考文献:
[1]江秀敏,罗丹丹,张玲玲,等.实施临床干预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J].中华护理杂志,2012,43(02):146-147.
[2]官爱萍.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08):45-46.
[3]陈娟,童冠英.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07):55-56.
[4]肖捷,俞金莲,吴小虹.3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探讨及护理体会[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6(03):193-194.
[5]陈火明.临床路径在择期剖宫产产妇中應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3):45-46.
[6]王会民.产科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0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