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背景出发,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目标和特征认识的基础上,探讨构建符合课程目标设计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
【关键词】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性评价 评价内容、要求、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培训注重了知识性与娱乐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自主性与协作性的统一,探究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注重了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
1课程开设目的
课程开设上注重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青少年贴近自然、亲近生活、健康发展、完善自我。学生在校外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觉参与、自主体验和主动思考,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认识自我、关注社会,为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奠定基础。
2发展性评价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评价的标准是多重的,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发展性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注重评价中的互动,以使学生的心灵世界产生强烈的共鸣。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科学素养,相信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动手能力,承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独立价值,肯定学生的作品和成果,尊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强化情感的因素,学生能够从教师情感化的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得体的态势语中,充分领略实践活动的乐趣,感受老师的澎湃激情和殷切期望。
3发展性评价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内容应包括:参与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知识、方法、技能掌握情况;活动的收获与成果。除此以外,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设计,评价的内容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出问题的能力;二是采集与加工能力;三是参与的态度与合作的能力;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五是综合表达能力。在总结、汇报、交流阶段的综合表达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采用发展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并灵活地应用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和方法,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4发展性评价措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开放性的、实践性的一门课程,它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科课程不同。学科课程主要通过笔纸测试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是通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打破和抛弃过去课堂教学中形成的过分单一、简单的评价模式和过分量化的评价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如成果展示、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小组间的互评、教师和家长的评价等。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环节和细节中的评价。对学生在过程的各个阶段每一个环节上的评价,对学生每一次操作细节的评价。其次,注重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阶段的评价。评价主要包括态度、情感、知识、能力、成果、个人评价、小组评价,以量化的形式呈现,除了以量化的形式呈现以外,还要有一些文字的描述性评价。通过设计评价量表对学生进行量化的评价、描述性的评价,对活动做一个完整的、客观的评价。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征,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形成性、激励性为主,重参与、重过程,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评价的内容要综合和全面,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还应作为学生的学业评定、评优、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以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5发展性评价方式
教师要根据自己功能室特点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评价方式。评价的方式可采用等第制: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优秀约占20—30%,良好、合格约占60—70%,不合格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根据活动项目特点,确定评价的形式。有的功能项目可采用成果展示形式评价,如我校的活动项目:编织、剪纸、航模、泥塑、书法绘画、摄影照相、电工、自炊、布贴室等。有的功能室项目可采用量化形式评价,如汽驾模拟、拳击、射击等。有的功能项目可采用描述性形式评价,如民俗展室、服饰展室、防震减灾教育、安全卫生教育、礼仪教育、器乐鉴赏、科普展览、应急演练、天文观测等。但无论采取什么形式的评价,都要明确评价不只是给学生打分,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在能力、知识、态度等方面能够获得实质性的发展,真正做到有所知、有所获、有所悟。对学生的评价真正实现发展性的评价、促进性的评价。
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即个人的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和态度不同,他们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效果也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并借助于外部激励作用来抵制各种消极的非智力因素的干扰,让学生主动探索,扩大知识面,创造性地学习知识。活动中采用 “自我参照” 标准,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为基础,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活动产品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这样的评价肯定了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宝贵经验,营造了学生体验成功的情景。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科学知识大门,为他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空阔平台,成为他们成长途中最难忘的诗意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事物,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内涵需要在实践中理解、拓展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 崔允郭 张华 主编
[2]《陶行知名篇精选》方明主编 ISBN 7—5041—3429—5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年5月
[3]《基础教育改革新模式探索》陈平主编 ISBN 978—7—107—20350 2007年7月第一版
【关键词】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性评价 评价内容、要求、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培训注重了知识性与娱乐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自主性与协作性的统一,探究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注重了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
1课程开设目的
课程开设上注重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青少年贴近自然、亲近生活、健康发展、完善自我。学生在校外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觉参与、自主体验和主动思考,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认识自我、关注社会,为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奠定基础。
2发展性评价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评价的标准是多重的,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发展性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注重评价中的互动,以使学生的心灵世界产生强烈的共鸣。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科学素养,相信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动手能力,承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独立价值,肯定学生的作品和成果,尊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强化情感的因素,学生能够从教师情感化的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得体的态势语中,充分领略实践活动的乐趣,感受老师的澎湃激情和殷切期望。
3发展性评价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内容应包括:参与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知识、方法、技能掌握情况;活动的收获与成果。除此以外,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设计,评价的内容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出问题的能力;二是采集与加工能力;三是参与的态度与合作的能力;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五是综合表达能力。在总结、汇报、交流阶段的综合表达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采用发展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并灵活地应用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和方法,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4发展性评价措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开放性的、实践性的一门课程,它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科课程不同。学科课程主要通过笔纸测试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是通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打破和抛弃过去课堂教学中形成的过分单一、简单的评价模式和过分量化的评价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如成果展示、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小组间的互评、教师和家长的评价等。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环节和细节中的评价。对学生在过程的各个阶段每一个环节上的评价,对学生每一次操作细节的评价。其次,注重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阶段的评价。评价主要包括态度、情感、知识、能力、成果、个人评价、小组评价,以量化的形式呈现,除了以量化的形式呈现以外,还要有一些文字的描述性评价。通过设计评价量表对学生进行量化的评价、描述性的评价,对活动做一个完整的、客观的评价。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征,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形成性、激励性为主,重参与、重过程,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评价的内容要综合和全面,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还应作为学生的学业评定、评优、升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以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5发展性评价方式
教师要根据自己功能室特点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评价方式。评价的方式可采用等第制: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优秀约占20—30%,良好、合格约占60—70%,不合格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根据活动项目特点,确定评价的形式。有的功能项目可采用成果展示形式评价,如我校的活动项目:编织、剪纸、航模、泥塑、书法绘画、摄影照相、电工、自炊、布贴室等。有的功能室项目可采用量化形式评价,如汽驾模拟、拳击、射击等。有的功能项目可采用描述性形式评价,如民俗展室、服饰展室、防震减灾教育、安全卫生教育、礼仪教育、器乐鉴赏、科普展览、应急演练、天文观测等。但无论采取什么形式的评价,都要明确评价不只是给学生打分,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在能力、知识、态度等方面能够获得实质性的发展,真正做到有所知、有所获、有所悟。对学生的评价真正实现发展性的评价、促进性的评价。
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即个人的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和态度不同,他们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效果也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并借助于外部激励作用来抵制各种消极的非智力因素的干扰,让学生主动探索,扩大知识面,创造性地学习知识。活动中采用 “自我参照” 标准,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为基础,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活动产品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这样的评价肯定了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宝贵经验,营造了学生体验成功的情景。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科学知识大门,为他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空阔平台,成为他们成长途中最难忘的诗意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事物,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内涵需要在实践中理解、拓展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 崔允郭 张华 主编
[2]《陶行知名篇精选》方明主编 ISBN 7—5041—3429—5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年5月
[3]《基础教育改革新模式探索》陈平主编 ISBN 978—7—107—20350 2007年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