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云南地区有多种丰富的矿物资源,在与人类历史活动、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五金”(金、银、铜、铁、锡)中,云南都有相当数量的储量。云南地区开采和使用黄金有着悠久的历史,近代云南地区的金矿开采和利用与云南的经济命脉息息相关,金矿的地理分布及变迁影响着近代云南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
【关键词】:云南地区;金矿;开发利用;经济
我国是世界上产金大国之一,仅次于南非、苏联、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而居全球第六位。[1]云南开发和利用黄金历史悠久,滇金蕴藏丰富,金沙江流域的金矿开采古已闻名于世,南北朝时的《千字文》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的句子[2],云南地区的黄金生产历久而不衰,自西汉以来,云南一直从事黄金的采冶和加工。近代以来云南金矿的开采更是形成了规模,民营金矿较为发达,规模较大者有西南矿业公司、云南矿业公司、江新公司等。黄金的开采和利用不仅闪烁着云南人民科学与智慧的灵光,还影响着云南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并造成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对近代云南黄金采冶和加工技术的分析和总结,不仅是研究云南历史地理的需要,也对了解云南近代经济史、科技史有一定的价值。
一、云南地区金矿开发历史悠久
《韩非子·内储说上》中记载:“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荆南系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丽水指今金沙江,可见金沙江的砂金,战国时已有人淘采,但由于金矿往往与其他矿物处于伴生、共生状态,所以在当时有限的技术条件下,提炼困难、产量自然也小,产地也不多。《史记·货殖列传》有“豫章出黄金”的句子,《元史·食货志》载:“岁课产金之所,云南省曰威楚、丽江、大理、金齿、临安、曲靖、元江、东川、乌蒙。”《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滇有金银畜产之富。”[3]唐朝时期,“岭南之外,云南南诏地区也是产金中心”[4]。元明清时期更是云南金矿开发利用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云南金矿的开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云南的丽江、大理、楚雄、金齿(今保山)、临安(今通海)、曲靖、元江、会川(今四川会理)、东川、乌蒙(今昭通)等地都是金矿产区。由此可见云南地区金矿开发的历史之悠久,历代云南地区都存在金矿开采的情况。
二、近代滇金的开发情况
(一)开采难度大,技术落后
相比起近代以前,近代云南地区金矿开采技术更趋成熟,也更加规模化,开采量自然也随之大增。“云南岩金矿床可划分9条成矿带(区),金矿储量占全省岩金上表总储量96.42%,有充分代表性。”[5]近代以来,云南民营金矿较为发达,规模较大者有西南矿业公司,在滇南之屏边、蒙自等地开采金矿,此外有云南矿业公司、江新公司等,“由于种种原因,贵州、云南、辽宁等多个储量过百吨的特大型金矿面,均被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外资企业控股用占”,[6]虽然云南金矿储量大、产地较多,但云南金矿的开采难度大、开采设备落后,且在近代一度被外资把持,所以并没有给云南经济带来太多的收益。
(二)私营为主,仅有少数为官办或官商合办
近代滇金的经营模式以私营为主,只有极少数属于官办或官商合办。私人独办的金矿如永胜与鹤庆间的土塘金矿,1940年有独办矿主15家,没加资本二三百元,所雇工人最多时不过二百人,雇工之每日工资,锤手(开凿矿硐者)新滇币一元四角,淘金者一元,马尾(背运矿砂者)七角,均不供膳。[7]官办金矿如清光绪三十四年的腾冲马牙金厂,官商合办金矿如利民公司、西南矿业公司、丽江裕丽矿业公司、祥云金厂等。
清代后期云南开采的金矿(厂)很多,包括曾经盛极一时的中甸县天生桥、富民县大山坡、永善县金江边、丽江县岩瓦厂、昭通县金沙旧厂、文山县麻姑金厂、马关县金厂等,虽然矿点较多,但其生产落后于全国。清政府一度在全国各地推广采用新法采金、炼金,然而,近代滇金的生产方式仍然基本上沿袭千百年来使用的采掘淘洗“土法”,采金多为挖洞取沙,在附近河流中洗淘,洗淘工具为水盆、木槽、板槽,“至抗战时期,丽江一带采金完全在金山西岸的旧河道中进行。”[8]可见近代云南的金矿开采、加工技术的落后,因此储量丰富的滇金并没有给云南经济作出太多的贡献。
三、近代滇金的生产和销售
“1937-1942年间,云南矿业的发展规模、生产总量、产品货值、出口数额及其财税收入等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成为云南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9]这一反云南近代矿业发展缓慢的常态,但云南近代金矿的经营却一波三折,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民国年间,滇金产量有所增加,“民国二十六年为1879公两,二十七年为1430公两,二十八年为8750余市两,其中仅永盛金江街一带即产7000两”,[10]民国年间滇金产量较之清代中期有所增加,而且由于滇金分布较广,故其市场也比较分散,滇中、滇西和滇南等地均有黄金买卖,但历代地方政府没有足够重视滇金开发,自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抗战以前,历代云南地方政府对于开发滇金基本没有举措,不唯如此,贪官污吏及地方豪绅,更是从各类矿业中敲诈勒索,摧残矿业发展。抗战以后,迫于财政窘困,曾倡导开发矿业,然而由于战争连年,无暇投资兴办矿业,金矿开采多听任个人经营者,因而效益一直不佳。
再加上云南金矿的开采,淘洗和冶炼一直沿袭多年未变之陈法,一直没有很大改良,更别提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了。这种金矿经营方式严重严重影响了云南金矿的发展。而且,云南金矿多分布在金沙江、怒江、红河四大流域,其中分布于金沙江及澜沧江一带的金矿尤多,山高谷深,自然条件复杂多变,为滇金的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由于滇金产地的分布广,故近代云南金矿的市场比较分散,然而省会昆明则是滇金近代交易的最大市场。据1941年官方统计:昆明市有专营黄金饰品销售的商号15家、职工73人、资本总额20万元、營业额62万元;从事金银器具生产的手工业铺坊83家,从事金箔业的27家。[11]这些铺坊所需之黄金主要来自省内各产金县份,此外,云南金矿市场还有大理、丽江、腾冲、缅宁、梁河、蒙自、开远、石屏、个旧等县治所在地。这些地方都有一些手工业者从事黄金饰品的生产和销售。除此之外,云南黄金还销往缅甸、越南和香港。 四、近代滇金发展的制约因素
如上所述,近代云南金矿的开发和利用较之古代有所发展,采矿、淘洗、冶矿的技术都有提高,生产、经营黄金饰品也有了发展。然而,近代滇金的生产仍然十分缓慢,其效益也很微薄,究其原因,得之以下几点:
(一)滇金的采冶始终沿袭“土法”
如上所言,近代云南金矿的开采、淘洗和冶炼一直沿袭千年未变之陈法,无较大改良,更少见引进先进技术之举。云南有许多珍贵的的金矿资源,但是缺乏勘探和开发的资本,又没有采矿的技术,因此,面对藏于底下的宝藏,也只能望洋兴叹。
(二)交通闭塞,开采困难
云南有民谚曰:“穿走广,饿当兵,背时倒灶淘砂金”,[12]其中“背时倒灶”是云南方言中形容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词语,云南金矿的开采难度之大由此可见一斑。云南产金之地,或江边沿岸,或荒岭之间,无任何交通设施可言;加之多属气候恶劣、蛮烟瘴雨之地,稍有不慎,即易致疾丧命,因此采金者一般不敢轻易尝试。
(三)历代云南地方政府普遍不重视云南金矿的开发
自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抗战以前,历代云南地方的统治者对滇金的开发几乎没有什么措施,这导致了云南金矿开采虽历史悠久,但前景惨淡、效益甚微,不仅如此,近代以来云南“贪官污吏及地方豪绅,更是从各类矿业中敲诈勒索,摧残矿业发展。抗战以后,迫于财政窘困,曾一度倡导开发矿业,然而战争连年不息,刁军经武尚不得筹到款项,对投资兴办工矿业更是无暇顾及” ,[13]云南金矿的开采和利用只能只任少数私营者,三三两两地以其“小资本”去采金、淘金,没有出现较大规模的黄金生产。
(四)云南土司遗留问题复杂,而滇金产地多为土司属地
云南土司淵远久远,土司制度沿袭时间也较长,土司势力在云南西部特别是西南部地区直至新中国初期才被废除,各地土司每视其属地为子孙万世生存之事业,深恐外地人进入而威胁到其固有权利,故竭力反对和阻止外地人到其属地开采金矿。如滇康边境的一些地区,“金藏即丰,土司闭关自守,非但不准人进入开采,即当地人之挖掘亦须蒙蔽土司之闻悉。”[14]
五、结语
综上所述,自西汉以来,云南一直从事黄金的采冶和加工,在漫长的两千多年中,先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种工艺均闪烁着科学与智慧之光,但由于云南交通相对闭塞,历代云南地方政府没有充分重视滇金的开发,以及滇金的采冶方式落后等原因,滇金的生产一直受到制约,滇金在云南近代经济史上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对历史上黄金的采冶和加工技术的总结分析,不仅是研究云南科技发展史和冶金史的需要,而且对进一步开发云南丰富的黄金资源有重要意义。
注释: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09.
[2]黄光成.澜沧江怒江传 [M].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3152-3153.
[3]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07.
[4]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08.
[5]薛步高.云南金矿带划分及成矿规律[J].云南地质,2008(3):216.
[6]张梦.外资疯狂圈占中国金矿[J].商业文化,2008(5):53.
[7]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79.
[8]张永俐.点金的历史与今后的发展[J].贵金属,2011(2):84.
[9]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79 :56
[10]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经济研究所.云南近代矿业档案史料选编[M].昆明: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经济研究所,1990:641.
[11]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80.
[12]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81.
[13]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81.
[14]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81.
参考文献:
[1]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09.
[2]黄光成.澜沧江怒江传 [M].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3152-3153.
[3]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07.
[4]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08.
[5]薛步高.云南金矿带划分及成矿规律[J].云南地质,2008(3):216.
[6]张梦.外资疯狂圈占中国金矿[J].商业文化,2008(5):53.
[7]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79.
[8]张永俐.点金的历史与今后的发展[J].贵金属,2011(2):84.
[9]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79 :56
[10]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经济研究所.云南近代矿业档案史料选编[M].昆明: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经济研究所,1990:641.
[11]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80.
[12]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81.
[13]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81.
[14]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81.
【关键词】:云南地区;金矿;开发利用;经济
我国是世界上产金大国之一,仅次于南非、苏联、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而居全球第六位。[1]云南开发和利用黄金历史悠久,滇金蕴藏丰富,金沙江流域的金矿开采古已闻名于世,南北朝时的《千字文》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的句子[2],云南地区的黄金生产历久而不衰,自西汉以来,云南一直从事黄金的采冶和加工。近代以来云南金矿的开采更是形成了规模,民营金矿较为发达,规模较大者有西南矿业公司、云南矿业公司、江新公司等。黄金的开采和利用不仅闪烁着云南人民科学与智慧的灵光,还影响着云南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并造成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对近代云南黄金采冶和加工技术的分析和总结,不仅是研究云南历史地理的需要,也对了解云南近代经济史、科技史有一定的价值。
一、云南地区金矿开发历史悠久
《韩非子·内储说上》中记载:“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荆南系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丽水指今金沙江,可见金沙江的砂金,战国时已有人淘采,但由于金矿往往与其他矿物处于伴生、共生状态,所以在当时有限的技术条件下,提炼困难、产量自然也小,产地也不多。《史记·货殖列传》有“豫章出黄金”的句子,《元史·食货志》载:“岁课产金之所,云南省曰威楚、丽江、大理、金齿、临安、曲靖、元江、东川、乌蒙。”《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滇有金银畜产之富。”[3]唐朝时期,“岭南之外,云南南诏地区也是产金中心”[4]。元明清时期更是云南金矿开发利用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云南金矿的开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云南的丽江、大理、楚雄、金齿(今保山)、临安(今通海)、曲靖、元江、会川(今四川会理)、东川、乌蒙(今昭通)等地都是金矿产区。由此可见云南地区金矿开发的历史之悠久,历代云南地区都存在金矿开采的情况。
二、近代滇金的开发情况
(一)开采难度大,技术落后
相比起近代以前,近代云南地区金矿开采技术更趋成熟,也更加规模化,开采量自然也随之大增。“云南岩金矿床可划分9条成矿带(区),金矿储量占全省岩金上表总储量96.42%,有充分代表性。”[5]近代以来,云南民营金矿较为发达,规模较大者有西南矿业公司,在滇南之屏边、蒙自等地开采金矿,此外有云南矿业公司、江新公司等,“由于种种原因,贵州、云南、辽宁等多个储量过百吨的特大型金矿面,均被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外资企业控股用占”,[6]虽然云南金矿储量大、产地较多,但云南金矿的开采难度大、开采设备落后,且在近代一度被外资把持,所以并没有给云南经济带来太多的收益。
(二)私营为主,仅有少数为官办或官商合办
近代滇金的经营模式以私营为主,只有极少数属于官办或官商合办。私人独办的金矿如永胜与鹤庆间的土塘金矿,1940年有独办矿主15家,没加资本二三百元,所雇工人最多时不过二百人,雇工之每日工资,锤手(开凿矿硐者)新滇币一元四角,淘金者一元,马尾(背运矿砂者)七角,均不供膳。[7]官办金矿如清光绪三十四年的腾冲马牙金厂,官商合办金矿如利民公司、西南矿业公司、丽江裕丽矿业公司、祥云金厂等。
清代后期云南开采的金矿(厂)很多,包括曾经盛极一时的中甸县天生桥、富民县大山坡、永善县金江边、丽江县岩瓦厂、昭通县金沙旧厂、文山县麻姑金厂、马关县金厂等,虽然矿点较多,但其生产落后于全国。清政府一度在全国各地推广采用新法采金、炼金,然而,近代滇金的生产方式仍然基本上沿袭千百年来使用的采掘淘洗“土法”,采金多为挖洞取沙,在附近河流中洗淘,洗淘工具为水盆、木槽、板槽,“至抗战时期,丽江一带采金完全在金山西岸的旧河道中进行。”[8]可见近代云南的金矿开采、加工技术的落后,因此储量丰富的滇金并没有给云南经济作出太多的贡献。
三、近代滇金的生产和销售
“1937-1942年间,云南矿业的发展规模、生产总量、产品货值、出口数额及其财税收入等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成为云南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9]这一反云南近代矿业发展缓慢的常态,但云南近代金矿的经营却一波三折,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民国年间,滇金产量有所增加,“民国二十六年为1879公两,二十七年为1430公两,二十八年为8750余市两,其中仅永盛金江街一带即产7000两”,[10]民国年间滇金产量较之清代中期有所增加,而且由于滇金分布较广,故其市场也比较分散,滇中、滇西和滇南等地均有黄金买卖,但历代地方政府没有足够重视滇金开发,自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抗战以前,历代云南地方政府对于开发滇金基本没有举措,不唯如此,贪官污吏及地方豪绅,更是从各类矿业中敲诈勒索,摧残矿业发展。抗战以后,迫于财政窘困,曾倡导开发矿业,然而由于战争连年,无暇投资兴办矿业,金矿开采多听任个人经营者,因而效益一直不佳。
再加上云南金矿的开采,淘洗和冶炼一直沿袭多年未变之陈法,一直没有很大改良,更别提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了。这种金矿经营方式严重严重影响了云南金矿的发展。而且,云南金矿多分布在金沙江、怒江、红河四大流域,其中分布于金沙江及澜沧江一带的金矿尤多,山高谷深,自然条件复杂多变,为滇金的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由于滇金产地的分布广,故近代云南金矿的市场比较分散,然而省会昆明则是滇金近代交易的最大市场。据1941年官方统计:昆明市有专营黄金饰品销售的商号15家、职工73人、资本总额20万元、營业额62万元;从事金银器具生产的手工业铺坊83家,从事金箔业的27家。[11]这些铺坊所需之黄金主要来自省内各产金县份,此外,云南金矿市场还有大理、丽江、腾冲、缅宁、梁河、蒙自、开远、石屏、个旧等县治所在地。这些地方都有一些手工业者从事黄金饰品的生产和销售。除此之外,云南黄金还销往缅甸、越南和香港。 四、近代滇金发展的制约因素
如上所述,近代云南金矿的开发和利用较之古代有所发展,采矿、淘洗、冶矿的技术都有提高,生产、经营黄金饰品也有了发展。然而,近代滇金的生产仍然十分缓慢,其效益也很微薄,究其原因,得之以下几点:
(一)滇金的采冶始终沿袭“土法”
如上所言,近代云南金矿的开采、淘洗和冶炼一直沿袭千年未变之陈法,无较大改良,更少见引进先进技术之举。云南有许多珍贵的的金矿资源,但是缺乏勘探和开发的资本,又没有采矿的技术,因此,面对藏于底下的宝藏,也只能望洋兴叹。
(二)交通闭塞,开采困难
云南有民谚曰:“穿走广,饿当兵,背时倒灶淘砂金”,[12]其中“背时倒灶”是云南方言中形容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词语,云南金矿的开采难度之大由此可见一斑。云南产金之地,或江边沿岸,或荒岭之间,无任何交通设施可言;加之多属气候恶劣、蛮烟瘴雨之地,稍有不慎,即易致疾丧命,因此采金者一般不敢轻易尝试。
(三)历代云南地方政府普遍不重视云南金矿的开发
自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抗战以前,历代云南地方的统治者对滇金的开发几乎没有什么措施,这导致了云南金矿开采虽历史悠久,但前景惨淡、效益甚微,不仅如此,近代以来云南“贪官污吏及地方豪绅,更是从各类矿业中敲诈勒索,摧残矿业发展。抗战以后,迫于财政窘困,曾一度倡导开发矿业,然而战争连年不息,刁军经武尚不得筹到款项,对投资兴办工矿业更是无暇顾及” ,[13]云南金矿的开采和利用只能只任少数私营者,三三两两地以其“小资本”去采金、淘金,没有出现较大规模的黄金生产。
(四)云南土司遗留问题复杂,而滇金产地多为土司属地
云南土司淵远久远,土司制度沿袭时间也较长,土司势力在云南西部特别是西南部地区直至新中国初期才被废除,各地土司每视其属地为子孙万世生存之事业,深恐外地人进入而威胁到其固有权利,故竭力反对和阻止外地人到其属地开采金矿。如滇康边境的一些地区,“金藏即丰,土司闭关自守,非但不准人进入开采,即当地人之挖掘亦须蒙蔽土司之闻悉。”[14]
五、结语
综上所述,自西汉以来,云南一直从事黄金的采冶和加工,在漫长的两千多年中,先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种工艺均闪烁着科学与智慧之光,但由于云南交通相对闭塞,历代云南地方政府没有充分重视滇金的开发,以及滇金的采冶方式落后等原因,滇金的生产一直受到制约,滇金在云南近代经济史上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对历史上黄金的采冶和加工技术的总结分析,不仅是研究云南科技发展史和冶金史的需要,而且对进一步开发云南丰富的黄金资源有重要意义。
注释: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09.
[2]黄光成.澜沧江怒江传 [M].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3152-3153.
[3]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07.
[4]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08.
[5]薛步高.云南金矿带划分及成矿规律[J].云南地质,2008(3):216.
[6]张梦.外资疯狂圈占中国金矿[J].商业文化,2008(5):53.
[7]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79.
[8]张永俐.点金的历史与今后的发展[J].贵金属,2011(2):84.
[9]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79 :56
[10]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经济研究所.云南近代矿业档案史料选编[M].昆明: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经济研究所,1990:641.
[11]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80.
[12]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81.
[13]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81.
[14]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81.
参考文献:
[1]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09.
[2]黄光成.澜沧江怒江传 [M].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3152-3153.
[3]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07.
[4]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08.
[5]薛步高.云南金矿带划分及成矿规律[J].云南地质,2008(3):216.
[6]张梦.外资疯狂圈占中国金矿[J].商业文化,2008(5):53.
[7]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79.
[8]张永俐.点金的历史与今后的发展[J].贵金属,2011(2):84.
[9]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79 :56
[10]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经济研究所.云南近代矿业档案史料选编[M].昆明: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经济研究所,1990:641.
[11]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80.
[12]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81.
[13]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81.
[14]杨寿川.滇金史略[J].思想战线,1995(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