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zuo no die 医卫宣传五大败笔

来源 :健康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电影电视,医疗剧不但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更是一种宣传。最近挺火的一篇文章《No zuo no die 医卫宣传五大败笔》,读者们不妨把各种国产医疗剧往里面对号入座一下,看看是不是五条全中。甚至,就算是被专业人士认可的美国医疗剧,有时都不能免俗。
  本来想写一个漫长的系列,后来觉得废话太多了,我今天冒死爆一个真相:医生的黑形象最开始是医疗系统自己黑出来的。
  肯定有医生觉得这个记者又推卸责任,我先很坦然地承认,现在医生形象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媒体玩坏了。特别是缝肛门、湘潭孕妇死亡事件,我觉得这几个报道都有明显的先入为主倾向。
  但是不知道医生们注意到没有,媒体似乎很容易找到医生的把柄,对医生动不动就上升到医德层面批判,大众对医生的要求也特别苛刻,几乎挑剔到完美的程度。
  这就是由于医学界一开始的坑爹宣传自黑造成的,这些坑爹自黑都是绝对的捧杀,很多大夫还很乐于接受。
  先说说这些宣传的来源,咱们都知道我国目前的新闻报道有一个老传统——打造先进典型,比如白求恩、林巧稚。但是后来这就成了一个政绩工程,一些卫生系统的领导开始向下推行任务。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些医疗系统的写手也就开始推自己的先进典型了。
  这些医疗系统的写手有一个通病:不懂传播。
  一些医院的宣传干事就是从行政干部、老护士转过来的,他们平时写个领导讲话、活动稿子没问题,但经常思维是单线条的,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而这些人塑造了一大批先进典型,这些先进典型进入大众传播领域之后制造了五个变态的评价标准。
  【小编有话说】
  医卫宣传中,我们看了太多“高大全”的样板戏,哪怕在医疗剧中,也是如此这般,尤其是国产医疗剧。从外形上来说,主角一定要俊男美女,从躯体到灵魂都美不胜收无可挑剔(你让瘸腿的豪斯医生怎么出来见人?你让深受PTSD困扰的Dr.TC怎么活?)。
  除却外形不算,国产医疗剧里的“神人”都是没有七情六欲的,不眠不休随时待命,永动机一般扑在工作上,永远像“嗑了二斤春药外加打了一桶鸡血”一样亢奋,颇有种“为病人生,为病人死,为病人豁出下半辈子”的气概。
  1第一个变态标准是 从不出错
  有点医学常识的都懂,任何手术都有风险,任何人也都可能出错,我们只能尽量减少,但不可能绝对杜绝。
  可是宣传干部似乎不喜欢这样,先不说医疗界,别的行业也经常爱说的是“××天运营无事故”。问题是别的行业很多都是循规蹈矩,但医生这个行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千差万别,张秉贵可以练出一把抓斤糖不出错的本事,哪个大夫敢说我一刀下去切到血管不出错?
  但是,很多宣传稿子也不知道是不是编的,经常说某某大夫手术多少年从无一例出现问题。
  当然,我们不排除有些大夫水平确实高,但是你可别忘了,这就是树立了一个标杆!一般老百姓看见了就信了,就觉得好大夫就不会出错,所以老百姓一旦遇到大夫出错的事情,就非常不能接受了。
  2第二个变态标准是 药到病除
  可能有的朋友觉得,医生不就是应该药到病除么?那你也太小看这病了。人体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系统,现代医学虽然发达,但是能做的也是有限的,有时候需要病人配合大夫一起与疾病作斗争。
  但是宣传稿子喜欢标榜这个大夫医术高明,可是对于复杂的医学案例解释起来又太费劲,于是经常能看见稿子里说某某大夫一眼就看出某某人的病是怎么回事儿,然后几副药下肚就好了。
  其实,一个大夫总有他治不好的病人,可是你这么一宣传,倒是简单了,但老百姓就难免有一个心理预期:我到医院就是把病看好的!
  这谁敢保证啊?!我敢说全世界任何一个医院没有能做这个保证的。可是有了前面说的正面宣传,如果病没治好,轻了说大夫水平问题,重了就是没有医德。
  我还遇到过有老百姓直接说医院是嫌他没钱,所以才不把病给他看好了,××是有钱人,就给看好了。但是那有钱人跟您得的不是一个病啊,那他不管!
  3第三个变态标准是 包治百病
  这么说可能有点夸张,但是很多宣传典型就是这么打造的,咱们都知道医生是有很详细的分科的,不是一个医生给你一检查你身上所有毛病就都能查出来。虽然现在有了全科大夫,但是也有照顾不到的地方。
  可是我就见过有些宣传稿子,愣说这大夫不但看出了××病,还给病人及时发现了其他的问题。当然,还是不排除现实中有这种事儿,但是这种偶发事件你不能上升到榜样的层面,这样外行人看了,就觉得大夫就应该什么都能看出来,看不出来不是不负责任就是水平不够。
  【小编有话说】
  “如果你认为攻击医生、护士或急救人员没什么大不了,那我们将给你14年的时间(在监狱里)重新思考一下。”
  对于“从不出错”、“药到病除”、“包治百病”这些变态的无药可救的“标准”(说好听了叫期望,说难听了叫幻想),在这方面,美国人的观念明显领先了几十条街(随便看看哪部美国医疗剧,也没有哪个患者对医生抱有这三条“标准”)。
  医护人员出了错或疑似出错,怎么办?中国医闹比比皆是,而美国极少见到医闹,并不是因为中国的病人喜欢闹事,而是美国的病人不需要靠打打杀杀来解决医患纠纷或医疗事故。相反,国内被患者告上法庭的医生肯定没有美国人数多、比例高。
  首先,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医药费大多是保险公司支付,所以很少出现“人财两空”、“一场大病毁掉一个家”、“跟医生同归于尽”之类的情况;反之,为了自身利益,保险公司还会对医疗行为进行系统、全面、严谨乃至苛刻的监督。
  此外,美国人预防、处理医疗失误的系统比较完备——比如,就算是堆积成山的病历,在医患之间,也有专门的管理病历的职业经理,把各类错误疏漏或过失的几率降到最低;而每家医院里,都有一个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以判断主管医生是否尽责。除此以外,美国在医疗方面的法律很严苛,一旦医院被判定有误或有过失,往往会被判赔偿患者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美元。   而病人若是去医院闹事,被当场拿下甚至被判入狱那是罪有应得,这些在医疗剧中也有体现,比如:美剧《夜班医生》中,夜间急诊室里,不愿排队、吵闹、推搡护士的病人被上夜班的军医当场制服,之后被保安带走。有些国家更严厉,譬如在澳大利亚,袭击医务人员,搞不好要坐14年的牢。
  4第四个变态标签是 以苦为乐
  请看有一个正面宣传稿是这么写的:“×××医生不怕脏、不嫌累,不争名、不图利,把患者当亲人,甘心奉献、无怨无悔,写下了感人的篇章。”医生是高附加值行业,有钱有收入是应该的,人家费这么大劲读书上学,凭什么要过得跟要饭的一样?不怕脏不怕累也就算了,还不争名不图利,这可以是一些大夫的个人选择,但不能是一个行业内部判断好坏的标准吧?可很多宣传稿子经常宣传一些这样扼杀人类基本需求的细节。
  远的不说,就是近几年比较火的“B超神探”贾立群,宣传报道他的事迹时,说他为了履行“24小时随叫随到”承诺,他至今仍住在医院附近50平方米的房子里!还有之前文章也提过,说他中午为了不让病人等就不吃饭,我特别想说,贾大夫不容易,但这有什么可值得标榜的?要知道这就给很多老百姓造成了大夫就应该艰苦朴素随叫随到的概念!
  好了,既然贾大夫能不吃饭给我们做检查,你们其他医生护士为什么要吃饭?我想编写这个细节的宣传干事打死也想不到会这样吧。
  【小编有话说】
  这已经不仅仅是对医务人员的变态要求了,而是整个社会对医疗行业的观念和衡量标准在生生扭曲。似乎只要你是医务人员,你的人性就该被压制住,为了患者,你就该无欲无求,你就该活得没有自我,你就该抛头颅洒热血……
  小编觉得,这种宣传(包括医疗剧中的种种展现),非但不是“弘扬标杆”,反而是误导大众+摧残医务人员。须知,患者是人,医务人员也是人,也需要休息,也有自己的生活,谁也不是永动机;而眼下的社会现状却是神话不成,就妖魔化。
  就拿医疗剧来说,国产医疗剧咱就啥也不说了,美剧里,就算医院的执行董事(差不多相当于国内医院的业务院长)要求护士给自己私人帮个忙,然后护士很明确地跟他做交易,“好吧,我可以帮你,但下周二我要休息一天,你要是不同意,那就免谈了”。(出自美剧《夜班医生》)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除了薪酬,休息是一种必要的福利。遗憾的是,眼下,当国家致力于“强基层”的大政之时,某些大医院、三甲医院,为了吸引病源、提高床位周转率,非但不想着如何科学合理地调整经营策略和工作效率,反而一味地畸形扩建,床位数成倍甚至呈数倍增长,而其医护人员数量非但没有随之增加,反而有所下降——这些不幸的“家奴”、“私产”,因劳动强度过大,抑郁的抑郁,跳槽的跳槽,累病的累病,甚至活活过劳死。不客气地说一句,这也能叫“发展”?恐怕应该叫作杀鸡取卵。
  5 最后一个标签更麻烦,是 赠医施药
  经常标榜某某大夫好的时候,非得加上他免去患者什么什么费用,甚至自己主动掏钱给人家买饭买药,以此作为好大夫的一个表现,甚至上升到医德层面。
  我今天得罪人说,这是给整个医疗行业挖的一个大坑!医院给人看病是营生,大夫诊断做手术是劳动,就应该获得和自己价值相符的报酬,他们没有义务给患者提供义务劳动。想要免费医疗找政府要去!
  大夫心肠好,当然是值得夸奖的,但这种宣传实际上造成了患者不切实际的幻想,我采访过很多因病陷入困境的例子,有不少家属都曾经问我能不能让医院先把病给治好,能不能减免点钱,因为家里穷。我想说这些病人很值得同情,但是我们不能宰了大夫给他们输血!
  经过上述这些宣传稿子的打造,老百姓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好医生形象呢?不眠不休不用吃饭、24小时随叫随到、药到病除而且还是管所有病,还能免去费用甚至伸出援手!这真是好大夫?这也未免太强人所难了吧?
  但是宣传稿子就是这么打造的,而且一打造就是几十年,不信你们找以前的宣传稿子对对看。很多大夫还觉得这是夸你们呢,殊不知实际上已经把你们放到火山口上了。
  可能有些大夫要说了,这还不是你们媒体干的。我想说这还真冤枉媒体了,因为媒体没这个需求啊!媒体是为了迎合大众,而大众目前是对医生有怨气,哪个媒体吃饱了撑得没事儿打造先进典型玩?有这种冲动的还不是医疗系统的宣传干事,说细节了,宣传谁不宣传谁,如果不是卫生系统找党委宣传部,哪个社会化媒体有这个版面去登这种玩意儿!
  另一方面,咱们说这种稿子一般都是要经过医院审核的,至少也有个大概的口径,你看到现在这种宣传依旧,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咱们姑且不掰扯这事儿怪谁,但是现实就是这些宣传吊高了百姓的胃口,也很容易让医生被攻击。如果咱们按照上边那个标准去找大夫的茬,怎么可能找不到呢?如果发生了医患纠纷,咱们就按那些标准跟大夫一条条码,还怕黑不到你么?既然那些标准是医德的代表,想说你没有医德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么?
  相反,我要想说一个医生有多么好,已经没法弄了。有些医生说我们某某大夫不错,那天有一个病人他给看好了,请问这个稿子怎么写?他看好了不是应该的么?他赠医施药没有?他不眠不休没有?一问,都没有,就是把一个挺难治好的病人给治好了,但这个病特别难治……我真不是不想写,但是你们觉得谁会爱看这种新闻?我写了后边编辑也不给发啊!
  如果这么说有些人还是不明白,咱们不妨倒过来看,媒体自己可从来不忽悠自己从不出错;记者天天哭穷说收入低,哭诉自己是剩男剩女,经常抱怨有些报道发不出来博取同情;最关键的是媒体一向强调新闻报道是一个过程,只要不失实就行,哪怕是局部,但只要是真实的你就说不出他什么大问题来;而在精神层面,媒体往往强调梦想、理想,你注意,没有一个媒体说我这个梦想已经实现了的,要知道给理想挑毛病那是痴心妄想啊,一切理想都是完美的!
  那么媒体记者怎么标榜自己的先进典型呢?第一是成功报道的个例,这还不好找,你失败一万回总有成功的吧!然后就强调怎么辛苦怎么勤奋怎么采访不成功而痛苦……这多好弄啊,想写哪个记者都行!然后你看,从来没有哪个新闻业的先进典型事迹是从不出错的。
  【小编有话说】
  到这儿小编已经无力吐槽了。要说医疗宣传,还真是个痼疾深重的问题。小编有个朋友,下班后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书查文献译资料做实验写论文,就连睡前还要挤点时间看上15分钟的美国医疗剧,就当是放松,也是为了温习专业英语的单词。他说,虽然做临床更能体现一个医生的价值,但每天上班各种闹心,回头再看着美国医疗剧,决定宁可去国外蹲实验室的冷板凳,也不愿再留在国内做临床。
其他文献
又到一年年节时。收集一些临床的趣闻轶事,有自己的,也有同行的,希望能给临床人士们繁忙的工作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都说“小医生不如老护士”,有些时候,小医生连病人都不如。肾科,某天主任查房,某小医生叩诊,像模像样敲了敲,却没得到应有的反应,转头看主任,主任笑而不语。这时病人回头了,一脸的不屑:“你敲的都不是肾区!”  医妹子查房。床头柜上,药瓶还是那个药瓶,一点没吃,之前千叮咛万嘱咐全当放屁了。“大
期刊
春节将至。大假期间亲人团圆,朋友欢聚是人生的一大快事,过个平安、和谐、健康的春节更是皆大欢喜。“健康”二字,已从传统的祝愿“健康长寿”,扩展为讲究“健康生活”。健康话题颇受欢迎,健康氛围像春潮般蔓延;好些“传统”习俗淡了,如“是朋友就当一醉方休”、“最舒服莫如躺着”等,而“少喝一点为健康,没有健康哪有友谊”,“日行一万步,运动保健康”的佳话正在被更多人实践;运动器械销售火了,驴友徒步时尚了,酒卖不
期刊
【编者按】  时下热播的国产医疗剧《青年医生》被无数人骂得“头发都湿了”,特别是被业内人士斥责为“欺负全国几百万医务人员都没时间看电视剧吧?拍之前也不找个专业人士给剧本把把关——9%的生理盐水,你腌咸菜呢?40ml的甲强龙,你治霸王龙么?速尿10g,你要造木乃伊吗?200cc的血送化验,你家机器口渴了吧?这是抢救吗,这是助力升天啊!”  观众骂完了不算,回头又是一番感慨,还是美国的医疗剧靠谱啊!比
期刊
近年来,医疗电视剧大热,美国的《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日本的《白色巨塔》等都受到了全世界剧迷的追捧。国内也推出了《心术》、《医者仁心》等医疗电视剧。所谓“门外的看热闹,门里的看门道”,普通观众在津津乐道医疗剧中丰富的情节和紧张的急救环境,然而医生们凭着职业敏感性却发现了这些剧中存在千奇百怪的医学错误。参与调查的2012名医生中94%的医生看过医疗剧,并且85.8%的医生在看医疗电视剧的时候
期刊
“想与儿女视频聊天无需电脑,一台电视机就够,而且还能用电视量血压、测体重,老年人在家便可以做体检,并实时将健康数据传送给儿女。这不是科幻片里的场景,智慧养老系统就能将这一切实现。”一家科技企业在推广自主研发的养老产品时做了场景化的描绘。  “在中国当下的大环境下,把老人都集中在养老机构里不符合发展趋势。我认为未来97%的人养老应该以社区和家庭为主,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及大数据云平台模式,服务于养老。
期刊
【接上期】  戴先生87岁的老母亲患严重老慢支,照料母亲一度成为兄弟姐妹难以支撑的重任。戴先生道出苦水:“请保姆每月三千多,老人身体不舒服还要送医院,睡急诊间,一年折腾几次,全家都筋疲力尽。”听闻上海天伦医院开出老年护理床位,戴先生将母亲送进来。一年多时间,家属尝到了医养结合甜头:老人稍有不适,医务人员就在身边,费用也省去不少。戴先生还算了一笔账,这里有医保,医药费用自负8%-10%,外加护理费、
期刊
1.你的体重是否超标?  体重每增加1磅(0.45千克),步行或跑步时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就会分别增加3磅和10磅。如果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25,膝关节的健康就会大打折扣。肥胖症会加速软骨磨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大风险因素之一。因此,减掉多余体重(特别是脂肪),可以大大降低严重膝关节疾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体重超标者减肥11磅,可以使骨质疏松症危险降低50%。  2.你经常锻炼吗?
期刊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城镇化步伐加快,人口老年化提前到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迅速剧增,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亿之多。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高危因素,倘若长期血压升高,其危害极大。高血压可防可控,只要坚持改善生活方式和合理用药,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内,可使高血压所致靶器官损害降至最低,所以,降压是硬道理,达标是关键。  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升高的常见原因  没有不适感觉,
期刊
各种神经损伤的病变范围
期刊
不同的偏头痛患者,触发因素各有不同。了解哪些可能与自己偏头痛发作有关的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有助于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