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利用2004—2014年5—9月的常规气象资料和青海省东北部10个自动气象站的小时气象要素资料,对青海省东北部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地面气象要素特征、环流形势、云图TBB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东北部短时强降水多以局地对流性降水为主,范围小、持续时间短,主要集中在7—8月,以夜雨为主,16:00—24:00为主高峰;由副高压与高空槽形成的“东高西低”的天气形势是出现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形势;短时强降水出现前1~3 h地面气压开始上升,气温下降,表现为地面冷高压影响特征。短时强降水出现时间落后于TBB最大值出现时间1~4 h。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青海省东北部
中图分类号 P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236-02
青海省东北部位于大坂山与拉脊山之间的黄河流域以及湟水河流域。流域内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地域差异明显。由于受冷、暖空气和下垫面的影响,短时强降水天气出现的频率较高,容易形成暴雨。短时强降水天气持续时间短、强度大、局地性强,形成原因极其复杂,预报难度大,成为广大学者探讨的热点[1-2]。因此,对青海省东北部短时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总结,建立起思路和预报模型,对该地区短时临近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短时强降水气候特征
青海省东北部2004—2014年10年来汛期共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180次,期间10个气象站共观测到291站次短时强降水。
从出现范围来看:在一次天气过程中单点(2个站及以下)出现短时强降水151次,占总次数的84%;区域性(3个站及以上)短时强降水的有29次,占总次数的16%,其中范围最大的一次区域性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在2009年8月18日4:00—9:00,有4个站共12次达到短时强降水,其中大通连续4 h、西宁连续3 h、互助和乐都连续2 h达到短时强降水标准。
从持续时间来看:在一次降水天气过程中,单站降水量只有1 h达到短时强降水的有150次,占总次数的83%;单站降水量连续2 h及以上达到短时强降水的有30次,占总次数的17%,其中2013年8月21日20:00至22日3:00大通连续7 h达到短时强降水,持续时间长,较为罕见;单站降水量2 h达到短时强暴雨的有3次。
2 时空分布特征
2.1 空间分布情况
青海省东北部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趋势,短时强降水多发地从北向南出现3个大值中心:北部中心在大通、互助、西宁,出现了30~45次,大通是青海东北部短时强降水出现最多的地区;中部中心在湟中,出现了35次;偏南中心在化隆,出现了36次。短时暴雨空间分布与短时强降水分布非常相似,大通和化隆南、北2個大值区更加明显,短时暴雨出现次数是其他站点的2倍(图1)。
2 2 h分布情况
青海省东北部291站次短时强降水白天(9:00—20:00)出现了110站次、夜间(21:00至翌日8:00)出现了181站次,说明青海省东北部短时强降水易出现在夜间。从各时次的分布情况来看,虽然每个时次均有出现,但分布不均,成明显的双峰双谷结构,主高峰出现在16:00—24:00,次高峰出现在4:00—8:00,主低谷出现在9:00—15:00,次低谷出现在1:00—3:00。短时强降水出现最多的16:00—24:00是午后对流活动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段,说明短时强降水多由强对流引发。
3 地面场变化特征
对青海东北部291站次短时降水天气过程中出现短时强降水前3、2、1 h的地面变压、变湿进行分析发现:强降水前3 h变压场有升压特征的270次,占总次数的93%,升压幅度为0~7.3 hPa;强降水前2 h变压场有升压特征的285次,占总次数的98%,升压幅度为0~5.5 hPa;强降水前1 h变压场有升压特征的271次,占总次数的93%,升压幅度0~3.9 hPa。强降水出现前3 h无论有无降水,水汽压上升个例较多,分别占55%和61%,上升幅度0~6.3 hPa;强降水出现前2 h如果已经有降水出现,水汽压下降的占69%,下降幅度0~-3.7 hPa。如果无降水出现,水汽压上升的占62%,上升幅度为0~6.5 hPa;强降水出现前1 h如果已经有降水出现,水汽压下降的占63%,下降幅度为0~-3.6 hPa。如果无降水出现,水汽压上升的占56%,上升幅度为0~5.0 hPa。
4 结语
(1)青海省东北部短时强降水多以局地阵型降水为主,范围小、持续时间短。单点出现的几率较大,具有很明显的局地性;空间分布从北向南逐渐减少,大通出现最多,民和最少;以平均每年1.2站次的速度增多;主要集中在7—8月;1 d之内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夜间,出现时间呈现双峰双谷的特点,主高峰出现在16:00—24:00、次高峰出现在4:00—8:00;多由强对流引发,持续时间短[3-4]。
(2)由西风气流多波动型和巴湖横槽型2种环流形势形成的短时强降水天气占总数的50%。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进退及高空槽的东移南下形成的 “东高西低”的天气形势容易造成青海省东北部的短时强降水主要因素[5-6]。
(3)青海省东北部短时强降水出现前1~3 h地面气压开始上升,气温下降,表现为地面冷高压影响特征。出现短时强降水前3 h湿度上升较多,前1~2 h已经有降水时湿度下降较多,无降水时湿度上升较多。
5 参考文献
[1] 谌芸,李强,李泽椿,等.青藏高原东北部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气候特征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6,17(增刊1):98-103.
[2] 李文莉,王宝鉴,吉惠敏,等.河西干旱区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分析[J].干旱气象,2013(2):318-326.
[3] 高留喜,万明波,高慧君,等.2009年山东“8.17”特大暴雨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243-246.
[4] 邹海波,单九生,吴珊珊,等.江西持续性强降雨的气候特征及其大尺度环流背景[J].气象科学,2013(4):449-456.
[5] 黄滢,郭亮,李新华,等.防城港市短时强降雨气候特征及影响系统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增刊1):25-27.
[6] 王秀文,李勇,周兵.Rossby波列传播效应在梅汛期强降雨中期预报中的应用研究[J].气象,2012(9):1070-1077.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青海省东北部
中图分类号 P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236-02
青海省东北部位于大坂山与拉脊山之间的黄河流域以及湟水河流域。流域内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地域差异明显。由于受冷、暖空气和下垫面的影响,短时强降水天气出现的频率较高,容易形成暴雨。短时强降水天气持续时间短、强度大、局地性强,形成原因极其复杂,预报难度大,成为广大学者探讨的热点[1-2]。因此,对青海省东北部短时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总结,建立起思路和预报模型,对该地区短时临近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短时强降水气候特征
青海省东北部2004—2014年10年来汛期共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180次,期间10个气象站共观测到291站次短时强降水。
从出现范围来看:在一次天气过程中单点(2个站及以下)出现短时强降水151次,占总次数的84%;区域性(3个站及以上)短时强降水的有29次,占总次数的16%,其中范围最大的一次区域性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在2009年8月18日4:00—9:00,有4个站共12次达到短时强降水,其中大通连续4 h、西宁连续3 h、互助和乐都连续2 h达到短时强降水标准。
从持续时间来看:在一次降水天气过程中,单站降水量只有1 h达到短时强降水的有150次,占总次数的83%;单站降水量连续2 h及以上达到短时强降水的有30次,占总次数的17%,其中2013年8月21日20:00至22日3:00大通连续7 h达到短时强降水,持续时间长,较为罕见;单站降水量2 h达到短时强暴雨的有3次。
2 时空分布特征
2.1 空间分布情况
青海省东北部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趋势,短时强降水多发地从北向南出现3个大值中心:北部中心在大通、互助、西宁,出现了30~45次,大通是青海东北部短时强降水出现最多的地区;中部中心在湟中,出现了35次;偏南中心在化隆,出现了36次。短时暴雨空间分布与短时强降水分布非常相似,大通和化隆南、北2個大值区更加明显,短时暴雨出现次数是其他站点的2倍(图1)。
2 2 h分布情况
青海省东北部291站次短时强降水白天(9:00—20:00)出现了110站次、夜间(21:00至翌日8:00)出现了181站次,说明青海省东北部短时强降水易出现在夜间。从各时次的分布情况来看,虽然每个时次均有出现,但分布不均,成明显的双峰双谷结构,主高峰出现在16:00—24:00,次高峰出现在4:00—8:00,主低谷出现在9:00—15:00,次低谷出现在1:00—3:00。短时强降水出现最多的16:00—24:00是午后对流活动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段,说明短时强降水多由强对流引发。
3 地面场变化特征
对青海东北部291站次短时降水天气过程中出现短时强降水前3、2、1 h的地面变压、变湿进行分析发现:强降水前3 h变压场有升压特征的270次,占总次数的93%,升压幅度为0~7.3 hPa;强降水前2 h变压场有升压特征的285次,占总次数的98%,升压幅度为0~5.5 hPa;强降水前1 h变压场有升压特征的271次,占总次数的93%,升压幅度0~3.9 hPa。强降水出现前3 h无论有无降水,水汽压上升个例较多,分别占55%和61%,上升幅度0~6.3 hPa;强降水出现前2 h如果已经有降水出现,水汽压下降的占69%,下降幅度0~-3.7 hPa。如果无降水出现,水汽压上升的占62%,上升幅度为0~6.5 hPa;强降水出现前1 h如果已经有降水出现,水汽压下降的占63%,下降幅度为0~-3.6 hPa。如果无降水出现,水汽压上升的占56%,上升幅度为0~5.0 hPa。
4 结语
(1)青海省东北部短时强降水多以局地阵型降水为主,范围小、持续时间短。单点出现的几率较大,具有很明显的局地性;空间分布从北向南逐渐减少,大通出现最多,民和最少;以平均每年1.2站次的速度增多;主要集中在7—8月;1 d之内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夜间,出现时间呈现双峰双谷的特点,主高峰出现在16:00—24:00、次高峰出现在4:00—8:00;多由强对流引发,持续时间短[3-4]。
(2)由西风气流多波动型和巴湖横槽型2种环流形势形成的短时强降水天气占总数的50%。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进退及高空槽的东移南下形成的 “东高西低”的天气形势容易造成青海省东北部的短时强降水主要因素[5-6]。
(3)青海省东北部短时强降水出现前1~3 h地面气压开始上升,气温下降,表现为地面冷高压影响特征。出现短时强降水前3 h湿度上升较多,前1~2 h已经有降水时湿度下降较多,无降水时湿度上升较多。
5 参考文献
[1] 谌芸,李强,李泽椿,等.青藏高原东北部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气候特征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6,17(增刊1):98-103.
[2] 李文莉,王宝鉴,吉惠敏,等.河西干旱区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分析[J].干旱气象,2013(2):318-326.
[3] 高留喜,万明波,高慧君,等.2009年山东“8.17”特大暴雨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243-246.
[4] 邹海波,单九生,吴珊珊,等.江西持续性强降雨的气候特征及其大尺度环流背景[J].气象科学,2013(4):449-456.
[5] 黄滢,郭亮,李新华,等.防城港市短时强降雨气候特征及影响系统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增刊1):25-27.
[6] 王秀文,李勇,周兵.Rossby波列传播效应在梅汛期强降雨中期预报中的应用研究[J].气象,2012(9):1070-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