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了提高育雏成活率的措施,包括场家选择与质量评定、雏鸡的运输管理、开饮和采食、温湿度调控、通风换气、免疫、药物预防、防止中毒和减少兽害等方面内容,以为雏鸡的饲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雏鸡;成活率;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83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6-0325-01
雏鸡的饲养管理中,提高育雏成活率非常重要。其中,雏鸡的选择、育雏室和雏鸡管理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现将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措施总结如下。
1场家选择与质量评定
购买雏鸡一定要从有生产经营许可证、质量信得过的正规种鸡场购买。这些场的种鸡来源清楚,飼养管理严格,出售的雏鸡质量有保障。
质量评定主要通过观察,高质量的雏鸡应具有下列特征[1]:大小均匀一致,反应灵敏,性情活泼,无畸形,无脐带闭合不良和脐带感染的症状。可采用“一看、二听、三摸”的方法进行:“一看”即看雏鸡的精神状态,羽毛整洁程度,喙、腿、趾是否端正,眼睛是否明亮,肛门有无白粪,脐孔愈合是否良好。“二听”即听雏鸡的叫声,健康的雏鸡叫声响亮而清脆;弱雏叫声嘶哑微弱或鸣叫不止。“三摸”即将雏鸡抓握在手中,触摸膘情、骨架发育状态、腹部大小及松软程度。健康雏鸡较重,手感有膘、饱满、有弹性、挣扎有力。
2雏鸡的运输管理
雏鸡的运输很关键,往往由于路程过长,途中照料不够,导致雏鸡受热、受凉或受挤压,甚至大量窒息而死亡。雏鸡最好在出壳24 h内运到育雏室。雏鸡运输要选用专门的运雏箱,箱子四周要有若干直径为1.5 cm左右的通气孔[2]。运雏箱在使用前要严格消毒,每个运雏箱不能装雏过多,防止挤压造成死亡。搬运雏箱时要平起平落,用机动车运输时,行车要平稳,速度要适中,防止颠簸震动,转弯、刹车不能过急,防止摇晃、倾斜,以免雏鸡拥挤扎堆死亡。运输途中要尽量保持运雏箱内温度恒定。同时注意通风良好,特别注意放置在中间的雏盒中的雏鸡,最易因高温或氧气不足而闷死。随时观察雏鸡活动、呼吸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对策,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3适时开饮和采食
刚出壳的雏鸡要24 h内饮水,以促进其新陈代谢,外运雏鸡应在入舍3 h内及时饮用5%葡萄糖,以增强体质,雏鸡出壳后水分散发很快,必须尽早给水,同时饮水还可以清理胃肠,排出胎粪,促进新陈代谢,加快卵黄吸收。
雏鸡的饮水原则是:时间适宜、水位充足、适时调教、水质清洁、自由饮水。因为出雏时间需24 h,加上长途的运输,雏鸡消耗很大,应尽早饮水。育雏第1周要饮温开水,水温与室温接近,保持20 ℃左右[3]。第1天的饮水应加入5%葡萄糖,如果雏鸡脱水严重,可连饮3 d。为了减少应激,在前1周的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育雏舍饮水器要充足,摆放均匀,每只鸡至少占有2.5 cm水位,饮水器高度要适当,以水盘与鸡背等高为宜,要随鸡生长的体高而调整水盘的高度。肉鸡的饮水要保持清洁卫生,符合畜鸡饮用水标准。饮水量一定要充足,经常保持有水,随时自由饮用。
开食是指雏鸡第1次吃料。一般在雏鸡饮水后即可开食,这样有利于雏鸡增重。开食时间不能过晚,否则雏鸡消耗体力过多,容易虚弱,导致脱水,影响生长发育,降低成活率。初生雏鸡消化器官尚不发达,胃肠容积较小,开食饲料以营养丰富、易消化、适口性强且便于啄食的配合料为宜,以后随着日龄的增长,按照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更换不同时期的配合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更换饲料应循序渐进,让鸡有个适应过程,以免因日粮突然改变而引起消化不良,影响生长发育[4]。
4注重温湿度调控,加强通风换气
温度是肉仔鸡正常生长发育的首要条件。育雏给温的原则是:前期高,后期低;弱雏高,强雏低;小群高,大群低;阴雨天高,晴天低;夜间高,白天低。温度的变化应根据日龄增长与气温情况逐步平稳进行,绝不可忽高忽低变化无常。开始温度较高,不能与孵化出雏的温度相差太大,否则雏鸡不适应,团缩打堆不愿活动,更不会采食,无法正常生长。一般1~2日龄育雏温度(鸡背高度或网上5 cm高度)为34~35 ℃,舍内温度27~29 ℃。以后每7 d降低3 ℃,到第28天温度降至21 ℃左右,以后即保持这个温度。在降温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均衡降温,降温速度太慢不利于羽毛生长;降温速度太快雏鸡不适应,生长速度降低,死亡增加。湿度与雏鸡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在最初3 d,应保持较高的湿度和温度,使雏鸡对外界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鸡舍内相对湿度可保持在70%左右。低湿度(育雏阶段低于50%的湿度)将导致脱水,对鸡只的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5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制定防疫措施
标准化养殖场饲养的雏鸡,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尤其是马立克氏病、新城疫、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将会导致整个鸡场发病。因此,应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免疫程序进行主动免疫。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根据本场或本区疾病的流行情况制定。
6加强药物预防
鸡白痢是造成雏鸡死亡的首要因素,球虫病也是育雏期间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3周龄前,饲料中应添加抗菌药物。可在饮水中添加氟苯尼考,连用3~5 d可预防白痢病的发生。12日龄后应预防球虫病,尤其在饲养密度大、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必须用药物预防,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地壳珠利等预防。
7防止中毒死亡,减少兽害损失
用药物治疗和预防疾病时,计算用药量一定要准确无误,剂量过大会造成中毒。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时必须搅拌均匀,先用少量粉料拌匀,再按规定比例逐步扩大到要求的含量。不溶于水的药物不能从饮水中给药,以免药物沉淀在饮水器的底部,造成一些雏鸡摄入量过大。绝对不能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喂雏鸡;要搞好室内通风换气,谨防煤气中毒。以上这些环节如有疏忽,都会造成大的损失。雏鸡最大的兽害是老鼠。应该在育雏前统一灭鼠,进出育雏室应随手关好门窗并堵塞养殖舍内所有洞口。
8参考文献
[1] 于德洋.影响雏鸡成活率的因素[J].养殖技术顾问,2010(1):3-4.
[2] 辛英霞,胡月超,闫振富.雏鸡饲养管理十要点[J].新农业,2009(12):13.
[3] 刘小莲.春季雏鸡常见病状况别和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55-356.
[4] 赵子津.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J].农技服务,2009(11):71-72.
关键词雏鸡;成活率;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83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6-0325-01
雏鸡的饲养管理中,提高育雏成活率非常重要。其中,雏鸡的选择、育雏室和雏鸡管理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现将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措施总结如下。
1场家选择与质量评定
购买雏鸡一定要从有生产经营许可证、质量信得过的正规种鸡场购买。这些场的种鸡来源清楚,飼养管理严格,出售的雏鸡质量有保障。
质量评定主要通过观察,高质量的雏鸡应具有下列特征[1]:大小均匀一致,反应灵敏,性情活泼,无畸形,无脐带闭合不良和脐带感染的症状。可采用“一看、二听、三摸”的方法进行:“一看”即看雏鸡的精神状态,羽毛整洁程度,喙、腿、趾是否端正,眼睛是否明亮,肛门有无白粪,脐孔愈合是否良好。“二听”即听雏鸡的叫声,健康的雏鸡叫声响亮而清脆;弱雏叫声嘶哑微弱或鸣叫不止。“三摸”即将雏鸡抓握在手中,触摸膘情、骨架发育状态、腹部大小及松软程度。健康雏鸡较重,手感有膘、饱满、有弹性、挣扎有力。
2雏鸡的运输管理
雏鸡的运输很关键,往往由于路程过长,途中照料不够,导致雏鸡受热、受凉或受挤压,甚至大量窒息而死亡。雏鸡最好在出壳24 h内运到育雏室。雏鸡运输要选用专门的运雏箱,箱子四周要有若干直径为1.5 cm左右的通气孔[2]。运雏箱在使用前要严格消毒,每个运雏箱不能装雏过多,防止挤压造成死亡。搬运雏箱时要平起平落,用机动车运输时,行车要平稳,速度要适中,防止颠簸震动,转弯、刹车不能过急,防止摇晃、倾斜,以免雏鸡拥挤扎堆死亡。运输途中要尽量保持运雏箱内温度恒定。同时注意通风良好,特别注意放置在中间的雏盒中的雏鸡,最易因高温或氧气不足而闷死。随时观察雏鸡活动、呼吸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对策,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3适时开饮和采食
刚出壳的雏鸡要24 h内饮水,以促进其新陈代谢,外运雏鸡应在入舍3 h内及时饮用5%葡萄糖,以增强体质,雏鸡出壳后水分散发很快,必须尽早给水,同时饮水还可以清理胃肠,排出胎粪,促进新陈代谢,加快卵黄吸收。
雏鸡的饮水原则是:时间适宜、水位充足、适时调教、水质清洁、自由饮水。因为出雏时间需24 h,加上长途的运输,雏鸡消耗很大,应尽早饮水。育雏第1周要饮温开水,水温与室温接近,保持20 ℃左右[3]。第1天的饮水应加入5%葡萄糖,如果雏鸡脱水严重,可连饮3 d。为了减少应激,在前1周的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育雏舍饮水器要充足,摆放均匀,每只鸡至少占有2.5 cm水位,饮水器高度要适当,以水盘与鸡背等高为宜,要随鸡生长的体高而调整水盘的高度。肉鸡的饮水要保持清洁卫生,符合畜鸡饮用水标准。饮水量一定要充足,经常保持有水,随时自由饮用。
开食是指雏鸡第1次吃料。一般在雏鸡饮水后即可开食,这样有利于雏鸡增重。开食时间不能过晚,否则雏鸡消耗体力过多,容易虚弱,导致脱水,影响生长发育,降低成活率。初生雏鸡消化器官尚不发达,胃肠容积较小,开食饲料以营养丰富、易消化、适口性强且便于啄食的配合料为宜,以后随着日龄的增长,按照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更换不同时期的配合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更换饲料应循序渐进,让鸡有个适应过程,以免因日粮突然改变而引起消化不良,影响生长发育[4]。
4注重温湿度调控,加强通风换气
温度是肉仔鸡正常生长发育的首要条件。育雏给温的原则是:前期高,后期低;弱雏高,强雏低;小群高,大群低;阴雨天高,晴天低;夜间高,白天低。温度的变化应根据日龄增长与气温情况逐步平稳进行,绝不可忽高忽低变化无常。开始温度较高,不能与孵化出雏的温度相差太大,否则雏鸡不适应,团缩打堆不愿活动,更不会采食,无法正常生长。一般1~2日龄育雏温度(鸡背高度或网上5 cm高度)为34~35 ℃,舍内温度27~29 ℃。以后每7 d降低3 ℃,到第28天温度降至21 ℃左右,以后即保持这个温度。在降温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均衡降温,降温速度太慢不利于羽毛生长;降温速度太快雏鸡不适应,生长速度降低,死亡增加。湿度与雏鸡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在最初3 d,应保持较高的湿度和温度,使雏鸡对外界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鸡舍内相对湿度可保持在70%左右。低湿度(育雏阶段低于50%的湿度)将导致脱水,对鸡只的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5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制定防疫措施
标准化养殖场饲养的雏鸡,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尤其是马立克氏病、新城疫、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将会导致整个鸡场发病。因此,应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免疫程序进行主动免疫。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根据本场或本区疾病的流行情况制定。
6加强药物预防
鸡白痢是造成雏鸡死亡的首要因素,球虫病也是育雏期间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3周龄前,饲料中应添加抗菌药物。可在饮水中添加氟苯尼考,连用3~5 d可预防白痢病的发生。12日龄后应预防球虫病,尤其在饲养密度大、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必须用药物预防,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地壳珠利等预防。
7防止中毒死亡,减少兽害损失
用药物治疗和预防疾病时,计算用药量一定要准确无误,剂量过大会造成中毒。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时必须搅拌均匀,先用少量粉料拌匀,再按规定比例逐步扩大到要求的含量。不溶于水的药物不能从饮水中给药,以免药物沉淀在饮水器的底部,造成一些雏鸡摄入量过大。绝对不能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喂雏鸡;要搞好室内通风换气,谨防煤气中毒。以上这些环节如有疏忽,都会造成大的损失。雏鸡最大的兽害是老鼠。应该在育雏前统一灭鼠,进出育雏室应随手关好门窗并堵塞养殖舍内所有洞口。
8参考文献
[1] 于德洋.影响雏鸡成活率的因素[J].养殖技术顾问,2010(1):3-4.
[2] 辛英霞,胡月超,闫振富.雏鸡饲养管理十要点[J].新农业,2009(12):13.
[3] 刘小莲.春季雏鸡常见病状况别和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55-356.
[4] 赵子津.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J].农技服务,2009(1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