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照见我的本心

来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最初与文字结缘并非因为热爱。
  刚上小学那会儿,我写字特别丑。“像横七竖八的干柴火。”母亲翻阅着发下来的本子,微微蹙着眉,一本正经地打趣道。更糟糕的是,我的学业一塌糊涂,好像是因为写字丑而被拖累一般,低分的试卷总是怯生生地躲在书包里,暗无天日。
  消息传到父亲耳朵里,成了羞愧之事。他以为写好汉字是比成绩还重要的事情,而我没有写好字,大多是他的责任,于是着手帮我改变。父亲是性情温和的人,他并没有买来大沓字帖要求我练习,规定每天必须写几页,只是每日晚饭后抽出半小时,从我当日的课文里圈出几个成语和一个中心句,抑或数学课本上的某个定义、公式,让我写上两遍。父亲则坐在一隅,持着报纸,时不时低下头写写画画。
  意外地,坚持一段时间后,我的字大有改观,因为进步显著还被老师表扬,继而愈加有了兴趣。待我长大一些,已学会主动预习课文和进行练习,以及读父亲做过注解的报纸。就这样,日复一日,一晃六年,我以不差的成绩考入三中。
  彼时,父亲的报纸再无法满足我。而寄宿初中的图书馆,泛黄的理论书籍挤在书架上散发出虫蚁咬噬过的墨香——是堆放时间比我年龄还要长的书籍,大部分脆弱得翻动时甚至会掉下几页来。我漫不经心地向父亲诉苦了几次,他便找来一张县城图书馆的借书卡供我使用。
  我因此得以接触各类中外书籍,海子的诗歌、泰戈尔的散文、安妮宝贝的小说,以及被丢弃在角落里的漫画和小人书……我自己从不做过分的期望和严格的计划,阅读随心。父亲对此也从未管束,一如既往地放养。
  算不上视野开阔,更谈不上涉猎广泛,甚至诸多文词意境尚未完全理解、体会,只是贪婪地阅读,同时摘录一些喜欢的句子,加深记忆。于是,写作文时很多美妙的词语信手拈来,我的作文开始作为范文在班里朗读,或是在年级间传阅。
  我尝试写更多的东西,不再拘泥于作文。会下黄蛋的猫咪、爱吃冰激凌的太阳、偷东西的影子……诸如此类,或长或短,我写下所有我觉得异想天开、妙不可言的东西。当然,那些文字没有发表,唯一的忠实读者是父亲。我写的所有文字他都照单全收,从未质疑。一些零星的文字很快被我抛之脑后,而父亲却视如珍宝,将其装订成册。
  如同上高中参加各种比赛乐在其中一般,读大学后投稿成为自然而然的事。只是随着年岁渐长,身心经过试炼之后对生命有了些许认知,我笔下的童话演变成了我心里所珍视的点点滴滴,一抹余晖、一个背影、一次邂逅,凡此种种。但回首,当我拍掉时光留下的尘土,一字一句细读曾经写下的文字时,我还是会觉得欢喜。彼时的我,宛如蓝天下的一湾湖水,晶莹透彻,而那些细碎的文字就像闪闪发光的水晶,在我的生命里熠熠生辉。
  我一直觉得,至情的人,才能写尽美好;至善的人,才能道尽人心。文字承载着我的经验与思考,同时为我的精神之旅做下一路标记。它好似一面镜子,照见我的本心。
  良生,云南大理人,抓着90后尾巴的假文艺理工女。平生所愿:写诗的戏子,说书的旅人。在《中学生百科》发表了《梨花落》《這份爱,被搁浅太久》《秋夜》《月儿》等作品。
其他文献
合理使用零花钱是个人自由  老大,最近我很矛盾,一直处于否定自我与肯定自我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作为一个爱美的女生,我想购买一些产品来使自己精致大方一些,但姐姐却说我变得臭美了,作为一个学生不要太追求外在,应该给家人减少负担。可我是用自己的压岁钱买的,并且有些东西我只是加入了购物车,还没买。我只是向姐姐表达了我想买这样东西的意向,姐姐就觉得我想要的太多了。我想要变得更好,但身边最亲的人却不支持我,
期刊
我把孤独拟成诗  在山前、窗后、湖心、桥底  我把孤独拟成诗  写春花、秋夜、夏雨、冬雪  我把孤獨拟成诗  给你、给我、给世俗、给人间  我把孤独拟成诗  把我写入孤独  (指导老师:刘剑)
期刊
1  “啪!”  格外清脆利落的碎裂声。赵潇潇仰头闭上眼睛,无奈地拍拍脑袋。  今天是赵潇潇值日,恰好同组的同学肠胃不舒服,赵潇潇便让她赶紧去医院,自己一个人把活全揽了。赵潇潇做事风风火火,动作迅速,很快就打扫到最后一组。只是好巧不巧,有只老鼠突然窜出来,速度快得像火箭炮,直冲向赵潇潇脚下。饶是赵潇潇这种不怕老鼠的女汉子,也不由得尖叫一声躲闪。这一躲闪,就把旁边课桌上的一株盆栽给碰倒了。  罪魁祸
期刊
少年喜欢看风。  风推着一团落叶,呼啦啦地朝前奔跑,撞到一个墙角,疼痛让风一把丢开落叶,龇牙咧嘴地一屁股坐到落叶上,狼狈不堪地直喘气。  安静得不像刚才的那阵风。  少年张开嘴巴笑,又躲开风,他知道疼痛消逝后,风会像奶奶养了十年的猫咪那样蜷缩在墙角,尾巴松开,分散在头上,胸脯一起一伏地睡熟了。  少年追赶过风,捕捉过风。  他研究风的样子,像一个古典诗人研究律诗的韵脚。  有时候,风将一把灰尘丢进
期刊
前几年见到治江时,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只是额角的灰色印记依稀可见。见到那特殊的標记,我的思绪不禁飘回了童年。  小时候,我的上牙左侧长了一颗很大的龅牙,尖尖长长的牙齿凸出来,把整个左上唇顶得像要翻起来似的,要多难看有多难看。那时候的我不敢露齿笑,说起话来也不由自主地用手掩住嘴巴,更有和我同龄的一些小家伙们跑前跑后地叫着“龅牙齿、龅牙齿”……我只能悄悄躲在角落,看他们玩耍,再也不敢和他们天天玩在
期刊
亲爱的朋友,你好!我现在正踩在十七岁的尾巴上,眺望十八岁的模样。与此同时,我刚刚结束了我高二的学习生涯,即将踏入高三的生活。  常常听人说,文字是有魔力的,褪去华丽辞藻伪装的真实或许会引起人们的共鸣。所以这次我想试试,希望世界某个角落的某个你,当看到这篇文章,也许能看到一个相同的自己。  这些文字里或许会有不安,有焦虑,甚至还有一些叛逆,可它很真实,是一个真实的十七岁。  如果很不凑巧,我没有引发
期刊
一朵  与另一朵  白的雪  追着掉下来  建筑物移动  是未完成的草稿  羽毛状的思考  在桌上  凌乱地摆放  杯里有热水  迟早  与玻璃一般冰凉  眉毛上开出雪花  我的听觉  在她的枝头成为风暴  石头黑得苦闷  和脱离躯体的时间  相爱 相融  消逝 永生  此刻  我看到茫茫间  没有温度的火焰  沒有眼神的流星  还有——  一朵  与另一朵  白的雪  追着掉下来
期刊
十七岁时对一个人的喜欢,如水晶般纯粹,急切地想要和他一起穿越人潮去看世界,却又屡次临阵退缩,只能呆呆地躲在远处的杨树旁,偷偷看那个能将普普通通的校服穿出不一样味道的少年。  我与倪是初中同班同学,那时候的我还是个遇事畏畏缩缩的女孩,一次机缘巧合,我在班群中加了倪的QQ,自此,我和他如同相见恨晚的朋友一般敞开心扉,天南地北地聊。谁能想到生活中不爱言语的我们在网上却成了两个“话痨”,从校运会聊到期末考
期刊
潮湿的雨沾湿了昨夜的梦,连呼吸也觉得充满了潮气,骨头在这个漫长的雨季里生了锈,行动显得呆板而僵硬。整个世界是湿的、潮的、阴冷的、暗淡的,散发着腥味和淡淡的垃圾腐烂的味道,像一片落叶失去力气,跃落于一摊积水。  在你没出现之前,我是那枚叶片。  阳光掀开了灰青色的雨幕,正如你掀开了我颓废无望的生活。  怎么会有你这样明亮的人?你的目光落在我身上,我便如饮下一杯蜂蜜酒,得以让堵在喉咙的苦伴随着这温暖香
期刊
老规矩,我在二楼等你  初中的时候,通过补习,我认识了这辈子最要好的朋友森杰。后来补习结束,我们总要在周六的晚上见面,交流各自的所见所得。约见的地方,就在步行街的新华书店。  2005年,还是博客刚刚流行的年代。有个晚上,吃完饭从食堂出来,看到满天云霞粉紫相间,层层渲染,美得惊心动魄,当下矫情病发作,头也不回地跑去机房,透过慢得令人抓狂的网速,在博客上发了一篇几百字的流水账。结尾处,还不忘煽情一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