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们依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一方面展现课程的应用性和先进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能比较完整地掌握管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并较好运诸于企业实践之中。
一、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社会对人才有共性要求,各类人才都应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人才需求具有多样性,从大类来分,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面向行业需求,着重培养工程师、设计师、经济师、管理人员等人才,更注重能力的系统化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的要求中,能力为本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就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专业工作能力)、创业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语言表达等能力等)、持续发展能力(学习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于各门课程教学中,特别是课程的课外设计与实践环节之中。
二、传统管理会计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传统的管理会计教学方法,可以归纳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难以培养出发展后劲足,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具体表现为:
(一) 教师满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
长期以来,我们把管理会计知识本身看得太重,在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注教学法,重管理会计知识的传授,轻管理会计知识的运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二) 重理论,轻实践
在管理会计教学中,教师重点介绍管理会计的原理和方法,学生掌握和做作业时“依样画瓢”,使管理会计理论与企业实践严重脱节。
(三) 考核方法单一,教师考,学生背
长期以来,管理会计考试以试卷形式命题,题型侧重于静态测试,学生死记硬背,唯“分”是图,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加以考核评价。
三、管理会计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传统的管理会计学教学忽视了专门技术方法的操作训练,缺少了实践环节,学生难以取得实效性的知识收获,因此我们将管理会计学的教学方法沿着内容如何讲授——过程如何体现——形成何种变化这一主线总结为“三式”、“四变”和“六讲”。
(一)三式
课堂教学过程体现“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二)四变
变单项灌输为双项交流;变简单作业为复杂作业;变注重问题结论为注重解决过程;变重视记忆训练为原理应用。
(三)六讲
课堂讲解做到“讲重点、讲难点、讲要点、讲疑点、讲思路、讲方法”,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学弄懂的内容,教师不讲,实行个别问题个别解决。
四、管理会计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模块教学法
我们将管理会计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包括管理会计基础理论模块:涵盖有管理会计概述、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的内容;管理会计应用模块:涵盖有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存货控制、责任会计的内容;管理会计发展新领域模块:涵盖有作业成本法、战略管理会计等内容。三个模块之间的关系是:第一个模块是课程的基础,第二个模块是课程的核心,前两个模块是学生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第三个模块是课程内容的拓展,属于学生应当了解的新内容。这样的划分,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能够区分重难点内容并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
(二)案例教学法
课程教学中我们每章都设有导入案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内容讲授,其间再及时穿插课堂教学案例,即适合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单一知识点的案例加以分析。每个重点章结束后,再给出相应的讨论案例,即涉及多个知识点的分析性案例,由学生以小组形式课下准备,课上派代表上台进行总结,交流学习体会,最后再留出课后思考题,以巩固强化相关知识。这样,将教学内容全部用案例贯穿起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统一,做到了相得益彰。
(三)辩论赛法
在学习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内容时,对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进行比较,我们将学生分为正方(变动成本法)和反方(完全成本法),并选出学生评委,进行辩论赛。这种方式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意识,效果较好。
(四)小组调查法
在学习企业短期经营决策方法的具体运用时,我们采取小组调查和上台演说的形式,将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分为若干小组,各组分别设调查分析者,报告撰写者,上台演说者,并选出评委和教师一起评判各组的调查分析效果。
(五)参观情景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进入大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和调查的建议,我们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实施参观情景法教学。即让学生到企业参观,或引入管理会计仿真软件或模拟实验室,增加学生动手实践、参与企业具体管理操作的机会。
目前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对企业和社会的了解,因而也就无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深刻的认识,不能真正了解学习管理会计课程的重要性,更无法了解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参观情景法教学是一种既注重获得间接知识,又注重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它可以逐渐改变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机会少的状况,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应尽可能多地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场所,以便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六)参与科研学术法
教师推荐名著和管理会计学前沿著作,引导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调研报告等,这样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写作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这些方法的运用既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又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环节,得到了学生好评。为得到更确切具体的信息和数据,我们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施效果较好。总之,《管理会计学》作为一门应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教师应认真研究本科教学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的,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以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秀兰,1964年生, 河北唐山人,唐山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财务成本管理。吕冰,1977年生,唐山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投资、金融、区域经济与财务分析)
一、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社会对人才有共性要求,各类人才都应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人才需求具有多样性,从大类来分,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面向行业需求,着重培养工程师、设计师、经济师、管理人员等人才,更注重能力的系统化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的要求中,能力为本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就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专业工作能力)、创业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语言表达等能力等)、持续发展能力(学习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于各门课程教学中,特别是课程的课外设计与实践环节之中。
二、传统管理会计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传统的管理会计教学方法,可以归纳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难以培养出发展后劲足,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具体表现为:
(一) 教师满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
长期以来,我们把管理会计知识本身看得太重,在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注教学法,重管理会计知识的传授,轻管理会计知识的运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二) 重理论,轻实践
在管理会计教学中,教师重点介绍管理会计的原理和方法,学生掌握和做作业时“依样画瓢”,使管理会计理论与企业实践严重脱节。
(三) 考核方法单一,教师考,学生背
长期以来,管理会计考试以试卷形式命题,题型侧重于静态测试,学生死记硬背,唯“分”是图,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加以考核评价。
三、管理会计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传统的管理会计学教学忽视了专门技术方法的操作训练,缺少了实践环节,学生难以取得实效性的知识收获,因此我们将管理会计学的教学方法沿着内容如何讲授——过程如何体现——形成何种变化这一主线总结为“三式”、“四变”和“六讲”。
(一)三式
课堂教学过程体现“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二)四变
变单项灌输为双项交流;变简单作业为复杂作业;变注重问题结论为注重解决过程;变重视记忆训练为原理应用。
(三)六讲
课堂讲解做到“讲重点、讲难点、讲要点、讲疑点、讲思路、讲方法”,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学弄懂的内容,教师不讲,实行个别问题个别解决。
四、管理会计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模块教学法
我们将管理会计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包括管理会计基础理论模块:涵盖有管理会计概述、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的内容;管理会计应用模块:涵盖有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存货控制、责任会计的内容;管理会计发展新领域模块:涵盖有作业成本法、战略管理会计等内容。三个模块之间的关系是:第一个模块是课程的基础,第二个模块是课程的核心,前两个模块是学生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第三个模块是课程内容的拓展,属于学生应当了解的新内容。这样的划分,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能够区分重难点内容并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
(二)案例教学法
课程教学中我们每章都设有导入案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内容讲授,其间再及时穿插课堂教学案例,即适合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单一知识点的案例加以分析。每个重点章结束后,再给出相应的讨论案例,即涉及多个知识点的分析性案例,由学生以小组形式课下准备,课上派代表上台进行总结,交流学习体会,最后再留出课后思考题,以巩固强化相关知识。这样,将教学内容全部用案例贯穿起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统一,做到了相得益彰。
(三)辩论赛法
在学习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内容时,对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进行比较,我们将学生分为正方(变动成本法)和反方(完全成本法),并选出学生评委,进行辩论赛。这种方式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意识,效果较好。
(四)小组调查法
在学习企业短期经营决策方法的具体运用时,我们采取小组调查和上台演说的形式,将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分为若干小组,各组分别设调查分析者,报告撰写者,上台演说者,并选出评委和教师一起评判各组的调查分析效果。
(五)参观情景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进入大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和调查的建议,我们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实施参观情景法教学。即让学生到企业参观,或引入管理会计仿真软件或模拟实验室,增加学生动手实践、参与企业具体管理操作的机会。
目前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对企业和社会的了解,因而也就无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深刻的认识,不能真正了解学习管理会计课程的重要性,更无法了解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参观情景法教学是一种既注重获得间接知识,又注重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它可以逐渐改变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机会少的状况,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应尽可能多地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场所,以便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六)参与科研学术法
教师推荐名著和管理会计学前沿著作,引导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调研报告等,这样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写作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这些方法的运用既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又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环节,得到了学生好评。为得到更确切具体的信息和数据,我们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施效果较好。总之,《管理会计学》作为一门应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教师应认真研究本科教学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的,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以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秀兰,1964年生, 河北唐山人,唐山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财务成本管理。吕冰,1977年生,唐山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投资、金融、区域经济与财务分析)